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电影字幕翻译一直以来是电影作品呈现给不同文化背景观众的重要手段,是反映电影实际内涵的有效途径。但是由于文化特点不同、语言结构不同等因素的存在,使得电影字幕翻译存在一系列的问题。只有认清这些问题,把握好字幕翻译的功能对等性特点,才能保证电影字幕翻译的质量和效果。本文主要从电影字幕翻译的现状和特点作为切入点,研究和分析功能对等理论在电影字幕翻译中的应用价值,从而阐述功能对等理论在电影字幕翻译中的应用方法。  相似文献   

2.
以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框架为基石,主要从语言对等、文体对等和文化对等这三方面对《疯狂原始人》的字幕翻译进行分析,为进一步了解外文影视作品的字幕翻译提供一些视角。  相似文献   

3.
影视字幕为目的语观众服务,让其获得与原语观众一样的感受。这与奈达功能对等理论强调译入语读者在领会译文时与原语读者在领会原语文本时的反应一致有相似之处。本文从影视字幕翻译的具体实践入手,借用热播电视剧《神探夏洛克》(第四季)的字幕英译,论述了功能对等理论如何有效运用于字幕翻译,使其在语言、文化和艺术三方面达到对等以及译者为达到功能对等所采取的具体技巧。  相似文献   

4.
全球化语境下经济一体化促进了文化交流的繁荣,电影就是其中一种重要的表现形式。语言学家认为,字幕翻译并不仅仅是从一种语言到另外一种语言的转换,它本质上也是一种跨文化交流的途径。然而,目前许多字幕翻译都差强人意,尤其是文化方面的不对等。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理论指导。基于此,以经典电影《卧虎藏龙》为蓝本,从奈达功能对等理论角度出发,探讨了影视字幕翻译中的文化功能对等策略,包括文化要素的减译、增译和转换,以此推动跨文化交流进程。  相似文献   

5.
美剧字幕翻译作为一种新兴的翻译领域在文化交流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使广大中国观众了解地道的英语表达,欣赏到原汁原味的剧情。文章通过分析美剧语言的特点和字幕翻译的特性,讨论功能对等理论在美剧字幕翻译中是否存在词汇对等、形式对等、语义对等,并质疑功能对等理论在指导字幕翻译时是否存在问题。  相似文献   

6.
从分析电影语言和字幕语言的特点入手,结合系统功能语言学的情景语境概念,探讨电影字幕翻译的策略。指出:由于时间和空间的制约,电影字幕译者要参照由电影画面组成的情景语境对原语进行缩减,使观众尽可能获得与原语观众对等的观影效果。  相似文献   

7.
影视字幕翻译是一个新领域。以奈达的功能对等翻译理论为基础,通过研究《老友记》字幕的翻译,分析如何在字幕翻译中应用功能对等理论使译入语观众更好地理解影视作品同时了解译语国社会文化生活,并且研究能够传递等值效果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8.
影视字幕翻译是向特定文化背景下的观众传达文化信息的一种有效方式。影视字幕中的文化负载词对于促进各国间的文化交流起重要作用。由冯小刚执导的电影《天下无贼》中充满着中国特色文化,堪称是一部用于研究语言与文化,尤其是研究文化负载词翻译的经典之作。文章通过分析影视字幕文化负载词的翻译特点及翻译限制,结合该影片字幕中的具体翻译案例,提出相应、有效的翻译策略来处理文化负载词,探究如何在保证译文简明流畅、通俗易懂的基础上,力求准确、传神地传达原片中的文化信息。  相似文献   

9.
杨森 《滨州学院学报》2011,27(2):113-116
电影字幕翻译是一个新兴的翻译领域。从影片《风声》的英文字幕翻译来看,要准确还原影视对白或者独白原意,译者进行字幕翻译时,不仅要考虑到语言转换问题,还要考虑到影视字幕翻译自身的特点及东西方语言文化差异所造成的各种因素的制约。作为文化交流的中介,电影字幕的翻译应以观众为中心,根据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翻译策略对影片中的文化信息做出灵活处理,使字幕翻译真正发挥文化传播的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0.
随着字幕翻译在翻译研究中的地位日益提高,本文从生态翻译学视角对影片《功夫熊猫》中的经典字幕翻译进行分析,指出应注重体现翻译生态系统的整体性,注意语言维、文化维和交际维等多维度的有机结合。在翻译过程中力求做出与翻译生态环境相适应的选择,处理好源语和译语的关系,减少文化差距,促进不同文化的交流。  相似文献   

11.
尤金·奈达的功能对等翻译原则强调源语与译入语之间最自然贴切的对应,既再现源语信息,又不失其风格,同时也使译文读者能得到与原文读者相同的感受。本文以《唐顿庄园》的字幕翻译为例,探析了功能对等原则在其字幕翻译过程中的应运,以及达到的形式对等,语义对等和文化对等的功效。  相似文献   

12.
我国"一带一路"的构想要求中国文化"走出去"为中外文化交流必须具备的先发优势。文化交流的基础是文学翻译。文学翻译以语言意义和文化意象的对等翻译为基础。基于"一带一路"战略的文学翻译对等研究,通过考察对等理论在文学翻译中的运用,探索语言意义和文化意象的对等翻译的策略。  相似文献   

13.
丁宁 《海外英语》2014,(21):150-152
与好莱坞电影、流行音乐、流行时尚等不同,美国情景喜剧更侧重于通过大量的美式幽默将美国文化形象生动地展现在观众面前。让那些没有英语语言文化背景的中国普通观众通过字幕尽可能地理解和欣赏美国情景喜剧是字幕翻译者的一项艰巨任务。该文将尤金·奈达博士的功能对等理论作为指导,选取经典美国情景喜剧《老友记》中主角们的幽默语言作为典型个例,将幽默语言分为三类:通俗易懂的幽默,具有文化内涵的幽默以及言语幽默或双关语。并运用功能对等理论对各个类别的翻译进行分析,提出各个类别对应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4.
与好莱坞电影、流行音乐、流行时尚等不同,美国情景喜剧更侧重于通过大量的美式幽默将美国文化形象生动地展现在观众面前。让那些没有英语语言文化背景的中国普通观众通过字幕尽可能地理解和欣赏美国情景喜剧是字幕翻译者的一项艰巨任务。该文将尤金·奈达博士的功能对等理论作为指导,选取经典美国情景喜剧《老友记》中主角们的幽默语言作为典型个例,将幽默语言分为三类:通俗易懂的幽默,具有文化内涵的幽默以及言语幽默或双关语。并运用功能对等理论对各个类别的翻译进行分析,提出各个类别对应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5.
电影是最具影响力的跨文化传播途径,是沟通语言和文化的桥梁,电影文本的翻译在很大程度上是不同国度、民族之间独特文化因素的译介和传播。与其他文本的翻译不同,电影字幕翻译对语言的逻辑性、感染力和艺术性等有更高要求,异化策略和归化策略便是跨文化因素电影字幕翻译中常用的策略,应根据具体情况,恰当运用这两种翻译策略,力求使源语文化与目的语文化实现成功对接,使观众顺畅观看和正确理解影片的源文化内涵,实现成功的跨文化交际。  相似文献   

16.
在翻译中,形式和意义的对等问题一直是翻译界关注的一个话题,人们总是力图两者兼顾,但是由于语言和文化层面的原因,内容和形式对等的翻译少之又少,本文试图通过探索翻译中形义对等的有效方法来指导翻译实践。  相似文献   

17.
佘梦瑶 《中学生英语》2013,(10):121-122
翻译是将一种语言文化承载的意义转换到另一种语言文化中的跨语言、跨文化的交际活动。意义的交流必须通过语言来实现,这种语言转化成目标语言不是生硬的,而应该结合一定的情景语境实现译文与原文的"动态对等",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翻译过程中要达到的"功能对等"。本文将从情景语境谈起,通过对廖美珍教授翻译的杰克·伦敦小说《在亚当之前》的原文和译文语言进行对比分析,围绕词汇、句法、篇章、文体四个方面来探讨该译作是如何实现功能对等的。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通过互联网等媒介,各种语言的影视作品可为各国人民所观看。影视作品的字幕翻译作为一种新兴的翻译方式,其地位也越来越重要。电影《肖申克的救赎》在电影史上获得了很大的成就,至今还为人们所称赞。除了影片的故事情节外,字幕翻译对本影片内容主题的有效传达及其广泛传播到世界各地也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该片由无忧无虑字幕组翻译的汉语字幕易于理解,简洁明了,更好地促进了不同文化之间的传播和交流。本文从奈达的功能对等论角度出发,对电影《肖申克的救赎》的字幕翻译进行了个案研究。发现其与功能对等论有相符之处。增词法,缩减法和重创法使译文文本的读者和原文文本的读者在最大程度上共同理解和欣赏译文文本。论文第一部分介绍了字幕翻译的特点;第二部分对功能对等论做了概述;第三部分简要介绍电影《肖申克的救赎》;第四部分从功能对等的角度对《肖申克的救赎》这部电影的字幕翻译进行分析;第五部分总结该论文的主要目的与局限性。  相似文献   

19.
运用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指导翻译,能够使翻译实践更具有科学性和灵活性。本文主要介绍在功能对等理论的指导下翻译美剧字幕。通过分析功能对等理论及美剧字幕的翻译,提出功能对等理论指导下的美剧字幕翻译策略:减译法、增译法及意译法,以期为电视字幕翻译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在汉英翻译中保留汉语文化特色,这应该不是一个新话题。根据奈达的翻译观点,翻译要力求与源语最贴近的自然对等。不过这种对等是动态对等,要求译语读者能与源语读者对译文的理解相同。这种理解是全面的,不仅是语意上的理解,也是对文化风格的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