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文化翻译对等是中西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等是地位与尊严的保证。"一带一路"战略下,从对等视角思考以文学为主题的中华文化在国家战略背景下如何走出去的科学策略看,文化翻译实现对等首先要保证文化意义(或内容)的对等,其次是文化意象的对等,最后是以此为基础的形式(或风格)对等。  相似文献   

2.
文学翻译涉及到语言、文学、文化三者之间的关系。根据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在翻译文学作品时,译者所追求的是译作与原作在语言文化上的"最切近的自然对等"。由于文化在民族、历史、地域上存在着差异,文学翻译又是一种历时性跨文化交际活动,所以翻译时作必要的文化诠释是不可避免的。事实上它已成为翻译这一重构交际事件过程的必要环节。  相似文献   

3.
文化意象翻译是文化翻译中十分重要的问题,近年来越来越引起翻译界的重视。文化意象反映着民族文化与民族特色,是各民族的智慧和历史文化的结晶。莫言的小说《酒国》独具中国民族文化特色,有许多字里行间起不同象征作用的文化意象,这是《酒国》的一大特色。以功能对等理论为理论依据,通过分析《酒国》俄译本中的一些文化意象,论述功能对等理论运用于文化意象的翻译策略,以此来看民族文化意象的翻译对文化传播的作用,从而促进中俄两国文化交流与融合。  相似文献   

4.
意象翻译直接涉及到原作的主题是否传达准确,同时也是各国词汇和文化交流的过程。意象翻译是文学翻译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学翻译的目的,除了再现原作的艺术美之外,更重要的是传递各民族文化氛围,再现不同民族的文化特色与差异,打破文化障碍,寻求文化的多元。莫言的小说《酒国》具有很强的意象性,在这部作品中,意象不仅传达着作品的主旨,还是一个民族特有的语言文化的象征。  相似文献   

5.
在"一带一路"倡议实施的过程中,中国文化翻译的焦点问题集中在中介语、文化、翻译对等和语种等四个方面。"一带一路"视域下全面提升中国文化对外翻译的效率和效果的产业化要求主要有注重沿线国家的翻译合作、吸引其文化力量和借助其翻译资源。因此,促进翻译专业化就要制定和完善中国文化对外翻译规划、借助文化喻体向沿线国家和地区准确传递中国文化、优化中国文化对外翻译研究、注重与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翻译联盟与合作。  相似文献   

6.
由于字幕的独特性,字幕翻译成为翻译领域一个具有挑战性的课题。在互联网时代,字幕翻译尤其是网络上影视剧的字幕翻译水平参差不齐,难以达到文化交流与传播的目的。依据奈达的翻译对等理论,在英汉两种语言有较大差异时,要对语言进行重组,力求在译语中最大化地再现原语的意义与文化。由于字幕的特殊性,首先要力求做到意义的对等,其次是语言、文化和美学层面的功能对等。  相似文献   

7.
刘婧 《考试周刊》2011,(31):25-26
电影是文化交流的重要媒介之一,而片名是一部电影的浓缩和灵魂所在,它的翻译在文化交流和传递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学形式,电影片名的翻译会不可避免地遇到语言及文化的差异,很难实现源语和译入语的对等。灵活恰当地使用翻译中的归化和异化理论,就能达到既体现异域文化又符合译入语观众审美情趣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邢台学院学报》2018,(1):151-152
"一带一路"战略的发展中,中外语言交流愈加频繁,中国尤其是河北若要展示自身文化内涵,外宣翻译显得尤为重要。分析了新时代"一带一路"政策下的外宣翻译的重要意义,同时剖析了河北省外宣翻译现状,尝试从四个方面优化外宣翻译策略:一是突出文化传播;二是理解文化内涵;三是多样化翻译技巧;四是提高外宣能力,展示品牌信誉。  相似文献   

9.
语言文化交流在"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语言现状很复杂,其官方语言种类丰富,且所属语言支系颇广。"一带一路"背景下沿线国家在相互交流过程中对语言的选择突显多样性,各国语言与文化交流的双向性体现为汉语的对外传播和熟练掌握多国语言的语言人才培养的结合。在保持文化自信、推动汉语传播的同时,也要落实好对语言人才的培养,促进"一带一路"建设不断向和平之路、繁荣之路、开放之路、创新之路、文明之路前行。  相似文献   

10.
诗歌是文学的一种特殊体裁,语言简洁凝练,意境深远,思想情感丰富。诗歌翻译是文学翻译中的难点,很难做到完全对等的翻译再现。译者主体性在诗歌翻译过程中会直接影响诗歌文化信息和意境的再现,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译文的质量。本文在文学翻译悖论和诗歌特点分析的基础上,概述译者主体性的内涵,结合实例分析译者主体性在诗歌翻译中的应用策略,旨在加强对诗歌翻译的鉴赏,促进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11.
在当今全球化背景下,文化的作用和地位日益凸显,文化对外传播已成为重要的软实力。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改进中国文化翻译出版工作,将会更好地帮助沿线国家和人民认识中国、接受"一带一路"倡议。本文将通过分析中国文化翻译出版现状、不足,提出改进建议,更好地推动中国文学海外传播,服务"一带一路"建设。  相似文献   

12.
全球化语境下经济一体化促进了文化交流的繁荣,电影就是其中一种重要的表现形式。语言学家认为,字幕翻译并不仅仅是从一种语言到另外一种语言的转换,它本质上也是一种跨文化交流的途径。然而,目前许多字幕翻译都差强人意,尤其是文化方面的不对等。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理论指导。基于此,以经典电影《卧虎藏龙》为蓝本,从奈达功能对等理论角度出发,探讨了影视字幕翻译中的文化功能对等策略,包括文化要素的减译、增译和转换,以此推动跨文化交流进程。  相似文献   

13.
隐喻翻译是一项复杂的跨文化认知活动,因为隐喻反映着一定语言社团的文化特征和思维方式。译者作为文化传播者,必须在对源语和目的语隐喻中所表达的文化意象正确解读的基础上,采用适当的翻译策略通过复制和保留文化意象、转换文化意象、舍弃文化意象使源语和目的语在语言形式上和文化内涵上最大限度地实现对等。  相似文献   

14.
文言文经典《兰亭集序》是中国文化的璀璨遗产,也是世界文化的不朽名篇。本文通过分析其英译过程,对文学翻译及文言文翻译相关问题做粗浅研究,如现代文转换、文化对等与不可译、增减词等问题,为中西方语言文化交流与融合做出微薄贡献。  相似文献   

15.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在翻译中涉及到文化负载词时,往往很难在不同的文化中找到意义完全对等的词语,但文化负载词的翻译对不同民族间的文化交流与发展又具有重要意义。为此,从语言与文化之间的密切关系入手,探讨跨文化交际语境下文化负载词翻译的难点及策略。  相似文献   

16.
中国体育语言有其自身的特色。如果翻译得当,就会使中外体育文化交流更加通畅,外国人也能够更加全面地了解中国体育文化。本文以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为基础,结合当前中国体育语言翻译的现状,分析目前中国体育语言翻译的难点,并基于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提出体育语言翻译的技巧。本文认为,中国体育语言的翻译不仅要做到语义对等,还要做到文化层面的对等,以期在受众中实现同样的交流效果。  相似文献   

17.
认知隐喻视角下的套译翻译法通过套用目的语中已经存在的语言结构,以实现意义、意象和语用的对等。此种翻译方法灵活实用、易于操作,在词汇、短语(词组)、句法、(段落)篇章等层面均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套译摆脱了"字字对等"的束缚,不失为一种可资借鉴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8.
佘梦瑶 《中学生英语》2013,(10):121-122
翻译是将一种语言文化承载的意义转换到另一种语言文化中的跨语言、跨文化的交际活动。意义的交流必须通过语言来实现,这种语言转化成目标语言不是生硬的,而应该结合一定的情景语境实现译文与原文的"动态对等",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翻译过程中要达到的"功能对等"。本文将从情景语境谈起,通过对廖美珍教授翻译的杰克·伦敦小说《在亚当之前》的原文和译文语言进行对比分析,围绕词汇、句法、篇章、文体四个方面来探讨该译作是如何实现功能对等的。  相似文献   

19.
古汉语诗词英译中的意象问题浅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卡特弗德在《翻译的语言学理论》(1965)一书中提出了从语言的角度对翻译理论进行研究的观点。他认为,翻译等值是翻译实践的核心。但是,对于文学作品的翻译,尤其是诗歌的翻译,则不能过分地强调意义对等而舍弃毒语的文化意象。  相似文献   

20.
隐喻在各民族文化中起着不容小视的作用,人们对跨文化中隐喻的准确理解是实现真正意义上跨文化交流的前提.文章指出隐喻翻译的关键是译者能否成功地传递或重塑其中的喻体意象.喻体意象的合理转换可以传达隐喻的真实意义,实现特定的交际目的.翻译时译者除需具有一定的跨文化认知能力外,在处理文化差异时,还要适时采用归化译法或异化译法,帮助人们了解不同文化对语言的影响,以动态的读者反应来平衡归化和异化两种译法,努力做到两种译法的优化互补,以达到交际对等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