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博士生培养是高等教育的最高层次,其教育质量和数量是衡量一个国家高等教育发达程度和文化科学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准。在我国全面推进"双一流"建设关键时期,对比分析中欧博士生不同培养模式,找出我国博士生培养的短板和不足,借鉴欧洲博士生培养的先进经验,改革我国博士生培养模式,对健全教育质量保障机制,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
中美德三国博士生(医学科研型)培养模式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我国现行的宝塔形教育结构中,博士生教育处于最顶端,是向国家输送各类高级专门人才的保证。作者拟通过中国与美、德两国博士生培养模式的比较,了解这两个国家博士生培养模式的特点,借鉴他们经验,构建我国博士生培养模式,提高我国博士生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前,我国博士生招生模式可归纳为普通招考模式、推荐免试模式、申请–审核模式和服务国家特殊需求模式。四种博士生招生模式的主导力量多元,价值取向各异,招生对象各不相同,考查内容各有侧重,招生程序独立互异,呈现多元化的不同特征。认为我国博士生招生模式改革应以认识论为基础、追求知识创新为价值取向,以申请–审核模式为主、融合其他模式作为改革目标,以指导教师为主导、多元主体共治构架其治理体系。  相似文献   

4.
日本博士生教育的现状及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考察了日本博士生教育的现状,分析了在规模扩大过程中博士生教育发生的一些变化.希冀对我国博士生教育发展的发展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5.
"申请-考核"制作为我国新型博士生招生方式,体现了研究生招考方式多样化改革动向.这一招考方式源自西方国家,在我国实践中出现了传统笔试统考的路径依赖、名校出身的招考资格歧视、半公开下的导师权力失范等问题.西方博士生"申请-考核"制经历了制度塑型、制度构型、制度转型三个阶段,呈现师徒角色社团化、教育分流双轨化、招生选拔标准化等特征,反映出这一制度安排在西方社会的自洽性.中西方在社会关系结构下的招考文化、社会分层结构下的教育制度和社会权力结构下的导师权责方面存在明显差异.基于此,我国博士生"申请-考核"制需要挖掘笔试统考优势,建构考核兼容模式;打破名校身份限制,推行二轨并行体制;建立权力协管机制,划定导师权力范围,继续深化本土化改革.  相似文献   

6.
我国实施博士生入学"申请制",是解决当前博士生招生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提高博士生培养质量和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的需要,是顺应国际上博士生招生体制改革的需要。和传统的统一招考模式相比,该模式在招生计划的制定、资格审查和综合考核录取等方面具有鲜明的特色。同时,实施博士生入学"申请制",要做到实施严格的招生监督制度和博士生分流淘汰制度,进一步完善导师负责制。  相似文献   

7.
我国硕士生和博士生的招考政策有很大的区别:博士生一直实行由招考单位自主选拔的招考政策,国家只出台指令性的招生计划,其他都是指导性的,且统一的国家宏观政策不多。硕士生的招考则逐渐从招考单位的自主选拔向国家统一考试与自主选拔互补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8.
博士生教育是高等教育的最高层次,博士生教育的质量是衡量一个国家高等教育发达程度和文化科学发展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博士生培养内容是确保其质量的一个重要方面,文章对中关博士生培养内容的比较与分析,为我国博士生培养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9.
博士生教育作为高校人才培养的最高层次,承担着为社会各界输送创新型精英人才的重任。然而我国博士生教育跨越式发展,处于优化学科结构、调整人才培养方案的关键期。基于中美博士生培养模式的差异,从课程学习、导师队伍建设、考核机制等几个方面,研究影响博士生培养质量的主要因素,为推进"双一流"建设下博士生培养模式改革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0.
博士生招考方式改革:特征、论争与反思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梳理博士生招考方式改革之流变,指出历次改革所呈现的特征.在总结博士生招考方式改革论争的基础上,提出扩大招生单位及导师招考自主权、加强新闻舆论和法律监督、健全淘汰机制可能是博士生招考方式未来改革之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