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周俊飞 《文教资料》2006,(15):138-140
国家精神损害赔偿长期以来一直是学术界争议的一个话题。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人们法制观念的加强,国家赔偿法所存在的问题日渐暴露出来。国家赔偿制度的完善和发展,常常被看作是民主法治进程的标尺。本文从人权的角度入手,论证了确立我国国家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2.
未明确规定国家侵权的精神损害赔偿方式问题,使得《国家赔偿法》的实施效果受到一定影响,这对受害人权益保护是十分不利的。本文从我国国家赔偿中精神损害赔偿的立法缺陷入手,在分析国家赔偿中完善精神损害赔偿必要性的基础上,对如何在我国国家赔偿法确立精神损害赔偿制度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3.
未明确规定国家侵权的精神损害赔偿方式问题,使得<国家赔偿法>的实施效果受到一定影响,这对受害人权益保护是十分不利的.本文从我国国家赔偿中精神损害赔偿的立法缺陷入手,在分析国家赔偿中完善精神损害赔偿必要性的基础上,对如何在我国国家赔偿法确立精神损害赔偿制度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4.
是否应该在我国国家赔偿法中建立精神损害赔偿制度一直是法学界争论的焦点。我国国家赔偿法中精神损害赔偿存在缺失,笔者认为以人权保护为出发点,在我国的国家赔偿法中应确立国家侵权的精神损害赔偿制度,以求在司法实践中充分地保护公民的权利,构建更为和谐的法制社会。  相似文献   

5.
在侵权行为法中,精神损害赔偿是一项重要的内容。国家赔偿法是一种特殊的侵权行为法,应该包含精神损害赔偿内容,但这项内容却没有在国家赔偿法中得以充分体现,导致了公民权利在遭受损害的情况下难以得到全面救济。因而,在国家赔偿法中建立精神损害赔偿制度是保障公民权利和完善我们法律制度的重要举措。本文即从《国家赔偿法》中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缺陷分析入手,逐步探讨完善相应制度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基于此,笔者提出了完善《国家赔偿法》中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6.
目前,我国的《国家赔偿法》只有物质损害赔偿,没有精神损害赔偿,这与我国建立法治国家的目标不相适应。面对现实生活中行政权的滥用,在论述我国国家赔偿中确立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的基础上,对如何在我国国家赔偿中确立精神损害赔偿制度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7.
新《国家赔偿法》首次将精神损害纳入国家赔偿范围,从制度上确立了我国国家赔偿中的精神损害赔偿制度,但还存在着精神损害赔偿范围过窄、未规定精神损害的具体赔偿标准、对违法的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惩戒不尽合理等问题,亟待完善。  相似文献   

8.
精神损害赔偿是国家赔偿制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目前我国的国家赔偿法中并未规定精神损害赔偿,这不利于充分保障公民的权益。本文以佘祥林案件为引,分析了我国精神损害国家赔偿的立法缺失,指出了精神损害赔偿建立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并对如何确定国家赔偿中的精神损害赔偿的范围、方式以及数额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在我国现行的国家赔偿制度中,赔偿范围只限于物质损害,而没有包括精神损害.我国《国家赔偿法》应建立国家侵权精神损害赔偿制度.在符合一定的条件的前题下,确定精神损害的国家赔偿.同时,既要考虑国家赔偿的特点,又要考虑精神损害赔偿的特点,应遵循一定的原则.  相似文献   

10.
我国2010年修改的《国家赔偿法》将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纳入其中,但是无论是从法律规范或是司法实践中看,该项制度对公民权利的保护力度还远远不够。笔者以人格权、受教育权、劳动权等基本人权侵害的精神赔偿为例进行探讨,提出有关国家精神损害赔偿的权利保护范围,以期对我国国家赔偿制度的完善和人权建设略有裨益。  相似文献   

11.
国家赔偿法的制定与实施,确立了我国的国家赔偿制度,对于保障公民宪法权利的实现、监督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依法行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对国家赔偿法建立过程及现状的分析,指出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修改与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12.
国家赔偿法经过修改完善,基本解决了原国家赔偿法存在的赔偿门槛高、标准低、范围窄、程序乱等诸多问题。其修改亮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国家赔偿归责原则多元化,拓宽了国家赔偿的范围;完善了国家赔偿程序,畅通了赔偿渠道;明确举证责任规则,完善了赔偿制度;提高了赔偿标准,明确精神损害赔偿;规定赔偿金由财政部门统一支付,保障了赔偿费用的到位。不足之处在于赔偿范围有待进一步扩大,未将受害人的间接损失纳入赔偿范围;没有规定行政不作为造成损害的赔偿责任;没有规定公有公共设施致害的赔偿责任;未建立与国家赔偿制度相衔接的国家补偿制度。  相似文献   

13.
国家赔偿法在理论和立法上只偏重物质损害赔偿,忽视了精神损害赔偿问题。事实上国家行政机关、司法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职务侵权、违法行为对公民的侵害不仅是物质损害,而且还会产生对人身权利之精神损害。这种精神损害的后果较之于一般性主体的侵权行为造成的精神损害要严重得多,因此,非常有必要建立精神损害的国家赔偿制度。  相似文献   

14.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现阶段我国有关精神损害赔偿的案件多了起来。学术界虽然在精神损害赔偿的研究方面有所进展,但是,我国精神损害赔偿制度一直被严格限定使用,这导致许多受到精神损害的当事人并不能得到法律的救济。这也体现出我国目前的精神损害赔偿制度有待于进一步成熟和完善。本人认为应该扩大精神损害赔偿的范围。增加严重违约行为和侵害贞操权行为进行精神损害赔偿的相关规定,增加刑事附带民事案件和国家赔偿案件对受侵害人的精神损害赔偿权力,完备精神损害的赔偿标准,完善精神损害赔偿的主体,增加非法人组织的精神损害赔偿请求权。  相似文献   

15.
精神损害虽然无形却是客观存在的.对于一些受害人来讲,精神上的损害远甚于物质上的损害,如果不对其进行精神上的抚慰和赔偿,有失法律的公平.我国私法领域的精神损害赔偿已在立法、司法上得到了肯定,而在公法领域国家对公民造成的精神损害,是否应该进行赔偿,法律制度上却是不置可否.精神损害赔偿既然已在私法领域得到了确认,那么就不应因侵权主体的不同而采用不同的法律标准.国家精神损害赔偿是法治社会所需,且我国实施国家精神损害赔偿的条件已经成熟,不存在阻碍.  相似文献   

16.
《国家赔偿法》的制定,落实了宪法的规定,使国家赔偿制度化。然而在实践中暴露的问题迫使我们重新审视这部法律的意义和缺陷,反思这部法律的诸多不合理、不完善之处,重构国家赔偿制度,切实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7.
监察赔偿既是促使监察权依法行使的监督手段,亦为申请人发动国家赔偿请求权的救济途径.构建监察赔偿制度,不仅具备保障人权、限制公权的价值意涵,而且是依循《宪法》规范实现《监察法》与《国家赔偿法》流畅衔接的现实需要.监察委员会就其性质而言是监察机关,监察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因行使职权侵犯了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而进行的国家...  相似文献   

18.
论产品责任中的精神损害赔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品责任的精神损害赔偿的范围应包括:受害人致伤残以后带来的精神损害;受害人致死以后,给直系亲属带来的精神损害;受害人特定财产损失而造成的精神损害.有关的产品责任立法应进一步确立和细化产品责任的精神损害赔偿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