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 毫秒
1.
任何一本宏篇巨制的小说都反映了一个时代复杂的社会生活,不同的人会从不同的角度去阅读和体会,并获得完全不同的结论。毛泽东从《红楼梦》中看到了阶级斗争,胡适看到了曹雪芹的身世,何其芳看到了封建社会的崩溃,当然还有更多人看到了爱情。连《红楼梦》都如此,何况历史上一直有争议的《金瓶梅》呢?  相似文献   

2.
曹雪芹的《红楼梦》是一部亦真亦假,以假改造真,浸透着曹氏家族历史的一部小说。曹雪芹正是借《红楼梦》中贾府由兴到衰的悲剧,来追忆自己家族在秦淮河边的繁华旧梦。  相似文献   

3.
曹雪芹的《红楼梦》是一部亦真亦假,以假改造真,浸透着曹氏家族历史的一部小说.曹雪芹正是借《红楼梦》中贾府由 兴到衰的悲剧,来追忆自己家族在秦淮河边的繁华旧梦.  相似文献   

4.
曹雪芹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文学家之一,其艺术思想一直是学界关注的热门。脂砚斋是《红楼梦》最重要的评点者,以其为代表的评点集体誊写、校阅《红楼梦》,在小说创作还在进行中就对其点评并前后多次重评,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脂砚斋重评石头记》,他们与《红楼梦》一起不朽于世界艺术殿堂。脂砚斋、曹雪芹的修辞思想都具有超越时代性的一面。  相似文献   

5.
风筝是很多中国人喜爱的玩意儿,放风筝是一项大众喜闻乐见的民间活动。很多人都知道曹雪芹的著作《红楼梦》,但是知道曹雪芹对风筝艺术有精深研究的却并不多。在《红楼梦》第七十回里有一大段关于放风筝的描写,把春日里放风筝的场面写得生  相似文献   

6.
正设在北京香山脚下黄叶村的曹雪芹纪念馆,究竟是不是曹雪芹故居?关于这一点尽管至今还有争议,但这个结论毕竟是被部分专家和大众认可的。确认这一点的时间,是在上世纪70年代,这是后话。如果时间从此再往前推10年,也就是上世纪60年代初,人们对曹雪芹故居和坟茔位置的判断,却还只是猜测。民间传言、只言片语的文献、各家学派的争论,均无法聚焦在能够被各方公认的同一地点上。曹雪芹(1724-1763),名霑,号雪芹,又号芹溪居士、芹溪处士,因撰写驰名中外的不朽著作《红楼梦》,被誉为18世纪伟大的文学巨匠。  相似文献   

7.
鲁迅是赞佩曹雪芹的。他著《中国小说史略》时,谈及《红楼梦》,语气很是实在,评价之高,在他的学术随笔中,是很少见的。《红楼梦》影响了鲁迅没有?看看《呐喊》、《彷徨》,以及他的杂文集,大约可看出一些。鲁迅一生,得之于古小说的知识很多。他幼时读了大量野史、笔记,而尤对小说垂青。其中《红楼梦》,一直是他很爱读的书。他晚年写杂感,也常引用曹雪芹笔下的掌故,有的很贴切,我们读了,可以感到他是个深解《红楼梦》的人。 除了《中国小说史略》与《〈绛洞花主〉小引》中那些谈《红楼梦》的漂亮文字外,我们至今很难看  相似文献   

8.
二百多年前曹雪芹创作的《红楼梦》,将中国文学推向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并为国人留下一份伟大的精神文化遗产。他以情写史,将《红楼梦》视作自我情感的记录,有着极高的艺术造诣。  相似文献   

9.
关秋 《兰台世界》2014,(3):123-124
二百多年前曹雪芹创作的《红楼梦》,将中国文学推向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并为国人留下一份伟大的精神文化遗产。,他以情写史,将《红楼梦》视作自我情感的记录,有着极高的艺术造诣。  相似文献   

10.
每个时代都在用不同的主流文化解读着(《红楼梦》,而红学的曲径最终将通向最初的起点:把《红楼梦》看成一部小说,把曹雪芹当成一个作家。[编者按]  相似文献   

11.
邓牛顿先生在其大作《红楼梦植根湘土湘音》(2003年8月6日《中华读书报》“学术双周刊”)一文中,仅仅根据从《红楼梦》中所搞引的一些片言只语,就断言《红楼梦》的原始作者不是曹雪芹,而是一位有在湖南长期生活经历的人士,可谓“石破天惊”。但在石破天惊之余,也感到有以点代面、以偏概全、主观臆测之嫌。 先不讲别的,单就作者在该文中所列的《红楼梦》的一些语  相似文献   

12.
红学家周汝昌曾说:"曹雪芹一生都在思考着一个人生命题:就是人应该怎样活着?应该怎样与他人相处?"细读《红楼梦》,这种平和的人生命题遍布在巨著的字里行间。读过《红楼梦》的人,是否考虑过这样一个命题:在多数不幸女儿  相似文献   

13.
大约于1763或1764年,也就是短暂的太平年代乾嘉盛世,一代英才曹雪芹即在贫病交加中赍志而殁,身后只留下相对完整的前八十回《石头记》,或许还有些后四十回的残稿及写作提纲。其后,又经高鹗和程伟元续写后四十回,并对全书进行修订和刊行,于是,我们就有了洋洋一百二十回的全本《红楼梦》了。  相似文献   

14.
大约于1763或1764年,也就是短暂的太平年代乾嘉盛世,一代英才曹雪芹即在贫病交加中赍志而殁,身后只留下相对完整的前八十回《石头记》,或许还有些后四十回的残稿及写作提纲。其后,又经高鹗和程伟元续写后四十回,并对全书进行修订和刊行,于是,我们就有了洋洋一百二十回的全本《红楼梦》了。  相似文献   

15.
<正>《红楼梦》版本研究一直是红学研究的热点、难点和痛点,本书延续传统考据学和实证主义方法,又引入了系统论方法考察《红楼梦》各版本的嬗递关系,得出了现存百二十回本《红楼梦》均为程本之后的翻印本或整理本,并非曹雪芹原本的结论,而学界历来主张的抄本印本之“二分法”并不能很好地解释研究中日益突出的矛盾。本书作者认为,现存诸本传播的路径应分为《红楼梦》和《石头记》两个版本源头,两者均源自曹雪芹稿本,但在传抄中存在分化与杂交的复杂关系;同时,程高本之第一代翻印本——东观阁本存在个别异文雷同于甲戌本等“古抄本”现象,究竟如何解释,以及如何重新审视甲戌本真伪问题,亟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6.
其实,不管是立传者对传记材料的把握,还是在研究思路、评判标准的设置上,他们为曹雪芹立传导致的种种误区均可归结到立传的指导思想上,即《红楼梦》是曹家"自传说"的反映。这已严重影响到为曹雪芹立传的客观性。  相似文献   

17.
飞花拾零     
这些广告语形象地反映了台湾各时期的行销文化,反映了一定的社会背景。(摘自《经济生活报》)官目芹先祖在江西随着中外学者对《红楼梦》研究的进展,《红楼梦》作者曹雪芹的祖籍巳经由河北省丰润县追溯到了江西省南昌县武阳乡曹家村。据新发现的曹氏族谱记载,曹雪芹上14代先祖曹孝庆为宋代中奉大夫兼隆兴都(豫章府)转运使,其子曹善翁为宋景炎年间进士,因不仕,迁豫章城南20公里地的辟邪里隐居,不久又迁至附近的津东(即今武阳乡曹家村)。到了曹善翁孙辈曹端明,遂携家北迁至河北省慧润县成宁里。最近中央电视台的同志与《红楼梦》学者王家…  相似文献   

18.
各位朋友大家好,这次能到南京参加跟《红楼梦》有关的活动,我很高兴。北京和南京,这南北两京跟《红楼梦》有着天然的联系,曹家有三代四个人曾任江宁织造。不仅如此,曹雪芹就出生在南京,出牛在现在的大行宫附近。尽管对于曹雪芹的生卒年还没有定论,但是可以肯定的是他出生在南京,这种联系在很多史料上都可以看到。他的一个朋友敦敏在诗集里留下了赠给他的诗篇中有这么两句:  相似文献   

19.
向福贞 《兰台世界》2012,(12):35-36
《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的家族在清康熙年间担任过六十多年的江宁织造一职,而且兼任过巡盐,承办过铜觔等经济要务。本文主要从曹雪芹的祖父曹寅等人给康熙帝上的奏折中,分析归纳出曹氏等家族在康熙朝担当的角色。  相似文献   

20.
依据RDA的作品和内容表达概念,以曹雪芹的《红楼梦》为例,探讨国内编目工作对作品规范检索点的深层次应用问题.参考文献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