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西方文明中心思想经历了乐观主义文明观——悲观主义文明观——悲观主义下的乐观基调文明观的历史嬗变,形成了纷繁复杂的理论流派。尽管西方文明中心思想是人类文明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理论产物,有其历史必然性,但是,由于西方文明中心思想体现了资产阶级的价值观,本质上在于维护资本主义私有制和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因而只能是暂时的历史必然。  相似文献   

2.
文明形态论从人类的文明或文化发展的角度来审视历史的进程,是历史编纂中的一种方法论。尽管文明形态论的很多观点不为我们所赞同,但却为我们研究历史提供了不同的角度与全新的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3.
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一个历史发展过程,经历了农业文明时代(黄色文明),工业文明时代(黑色文明)未来将要走向综合文明(绿色文明),农业文明是人类主体依赖自然客体的时代,工业文明是人类主体与自然客体对立的时代,未来的综合文明必将走向人类主体与自然客体的辩证统一,人类通过合理的科技创新,将营造起人类与自然共生共荣持续发展的美好家园。  相似文献   

4.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全球化的历史语境推动了四次大的文明复兴运动,其中中国文明的复兴是极为重要而独特的。中国文明是人文文明,其基本特征是以辩证理性为指导,与多元文明相融合的创新精神。中国文明的复兴将对世界产生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谭松 《陕西教育》2020,(1):10-10,16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文明交往是历史教学中的重要内容,高校教师只有深刻理解文明交往论的丰富内涵,才能有效地指导课堂教学实践,从而更好地增强学生对文明交往的深入理解。本文以十字军东征为例,着重论述了对历史教学中以文明交往论为主体的文明史观的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6.
本文应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从政治哲学的角度,界定了奴役制文明和共产主义文明相区别的本质特征与内涵,分析了资本主义文明的两重性特征及其一定全被共产主义文明超越和取代的历史趋势。  相似文献   

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高度关注生态文明建设,形成了具备丰富话语体系的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话语体系是符合新时代发展特点的崭新的科学论断,它根据社会历史规律界定了生态文明发展的历史阶段,认为建设生态文明符合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新要求;坚持把问题导向、底线思维、整体思维、人民主体思维等科学思维方法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思想武器;坚持“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为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政治、社会、文化诸方面提供了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8.
古代两河流域和埃及文明,是人类历史上的两支拓荒队,一点一滴的成就都弥足珍贵.事实上,两河流域和埃及文明取得的成就不仅深刻影响了古代西亚和埃及,也就是他们本地区的发展,而且还影响到古代希腊、罗马历史的发展,对古代的印度、甚至我们中国的历史发展,也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从某种意义上讲,两河流域和埃及文明取得的成就可以说是滔滔...  相似文献   

9.
希腊化时期是历史上人类文明或文化的第一次大规模的交流与汇合.在当时特殊的政治环境中,希腊文明由于征服者的身份而成为这次交流汇合的能动推进者,从而也使这一文明过程表现为希腊文明对其他文明的"希腊化".然而,处于被动状态的亚非土著文明却并非绝对意义上的被动,"希腊化"的程度取决于东方文明的自身选择以及文明之间的力量对比.  相似文献   

10.
当今欧洲一体化的不断深入与扩大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欧洲历史的发展为这一伟大进程提供了深刻的历史根源。有利的地理环境和相同的种族和语言为欧洲一体化提供了必不可少的物质条件;希腊—罗马文明、基督教文明、日耳曼文明和商业文明等共同的文化渊源推动着欧洲的统一进程,使战后欧洲一体化进程的启动成为现实。  相似文献   

11.
<飘>的思想基调是对历史进步的反动吗?<飘>是以探究人性为前提的,而且发露人性的最佳时刻是文明转型时期.虽然表现了人物对北佬的不满和对往昔奴隶主生活的惋惜,但那是生活的真实态.重要的是,米切尔借助思嘉、瑞德在资本主义文明中穷形尽相的描写,表现了对新文明的认同和它代替奴隶制文明的必然.  相似文献   

12.
日本学者在当代世界比较文明文化研究中有较突出贡献,文章依据日本该学科的中心观念与历史阶段划分,对日本比较文明文化学的起源、周边文明论、生态文明论和文艺复兴论等中心观念进行阐释,同时对日本比较文明文化学会的组织活动进行了简要的陈述与分析。  相似文献   

13.
东江是珠江的重要支流,东江文明是珠江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关于东江文明的起源地问题的研究引起了国内学者的高度关注,但总体而言研究成果不丰富、研究观点不统一、争议颇多。从对历史、考古资料、文化风俗等方面的考证,东江文明起源地为河源龙川这一新观点不无道理。  相似文献   

14.
一部中国近代史是一部西方文明战胜中国传统文明的历史,也是一部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追求民族独立自由富强的历史,还是一部中华民族学习西方文明、反思传统文明、逐渐形成中华现代文明的历史.  相似文献   

15.
综合实践活动对学生成长具有重要影响。通过暑期诵读《诗经》、在父母工作岗位体验,引导学生树立大历史观,以历史眼光观照现实生活;了解远古农业文明,明确“我们从哪里来”的问题,沉淀作为中国人的精神根基;感受现代工业文明,主动承担历史责任;把握文明转型深层逻辑,增强道路自信,使学生深化对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理解,勇于承担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16.
从文明发展角度看,马克思主义是西方文明特定发展阶段的某种产物,是对西方文明的一种批判性反思;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在世界历史时代中西文明碰撞的某种结果;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改变了中华民族的历史发展道路,极大地影响了中华文明的发展面貌,是中华文化革新的阶段性成果;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也为民族复兴、文明融合提供了某些经验启示。  相似文献   

17.
综合考察文明要素 ,中原地区是中华文明起源的中心与发祥地。伏羲以其超人的智慧创造了辉煌的文化 ,伏羲文化时期文明因素如城址、铜器、文字的出现 ,为解决中原文明起源问题提供了重要线索。据此推测中原文明起源已有 6千年历史 ,“炎黄”子孙应改为“羲黄”子孙  相似文献   

18.
人类的历史是一部社会文明的演进史,是人类对自己生活环境和自我要求不断提高的历史。社会文明的实质是人类自身的文明,人类不断创造着社会文明,而人类自身文明的进步又是文明社会教育与熏陶的结果。社会文明建设和人类自身文明的塑造,教育是基础,惩戒是手段,缺一不可。当前我国建设文明社会,成效显著,但还不尽如人意。疏于监督、惩戒不严是主要原因。因此,抓教育的同时,也要抓惩戒,这样才能建设一个文明的国度。  相似文献   

19.
德育观念:道德知情权和道德使用权——道德为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明转型与观念和人的某种断裂 我们首先要知道,这个时代处于什么样的文明之中:中国社会当下正在经验着历史上最大的文明冰河的转型初期——从农耕文明(河流文明,即内河文明)向工业文明(海洋文明)的文明转型,这个文明转型需要以世纪来论的时光。这个文明转型应该是人种、气质、道德、文化、精神、生活方式、社会、民族、国家和政府诸意义的全盘转型,而不是某一个方面的修修补补,  相似文献   

20.
说茶     
茶文化是中华文化的一个构成单位,它反映着中华的历史文明、社会文明、审美风尚。也承载着中外交流的历史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