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社会资本理论为基础,结合本土化的非正式结构体育社团成员社会资本(5维度)、群体凝聚力(2维度)、群体绩效3个量表对武陵山片区1 253名非正式结构体育社团成员进行调查,采用回归分析和路径分析的方法试图构建成员社会资本、群体凝聚力以及群体绩效关系的模型。结果显示:(1)社会资本的4个维度(互惠互动、群体信任、群体志愿和社会支持)可直接正向预测群体绩效,网络关系维度直接预测群体绩效不显著。(2)社会资本的3个维度(互惠互动、群体信任、群体志愿)可正向预测健身吸引,社会支持可以负向预测健身吸引,网络关系对健身吸引的预测不显著;社会资本的5维度(互惠互动、群体信任、群体志愿、网络关系和社会支持)可以正向预测社交吸引。(3)群体凝聚力的2个维度(健身吸引、社交吸引)可以正向预测群体绩效。(4)群体凝聚力在互惠互动、群体志愿对群体绩效的正向影响中起着完全中介作用;群体凝聚力在群体信任、社会支持、网络关系对群体绩效的正向影响中起着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2.
自1935年Lewin提出群体动力学概念以来,使群体动力问题受到了心理学家的普遍重视,运动队凝聚力日益成为运动心理学界的研究焦点。通过对体育运动中群体凝聚力的概念、测量方法及相关研究的概括和评述,提出了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3.
运动群体凝聚力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1935年Lewin提出群体动力学概念以来,使群体动力问题受到了心理学家的普遍重视,运动队凝聚力日益成为运动心理学界的研究焦点.通过对体育运动中群体凝聚力的概念、测量方法及相关研究的概括和评述,提出了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4.
运动群体凝聚力研究的现状与方向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通过对运动群体凝聚力的定义、测量方法及卡伦概念模型的评介,分析讨论了运动群体凝聚力研究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进一步提出了今后运动群体凝聚力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5.
一、前言在优秀运动队管理工作中,管理者面对的不仅仅是运动员个体,还要面对按一定特征组织起来的运动队群体。如何提高优秀运动队群体的绩效,是优秀运动队管理工作中的一个重要课题,无论是集体性项目还是个人项目都是如此。一个高绩效的运动队往往表现出:群体目标与上级目标一致;内部凝聚力高,士气旺盛;运动队人际关系融洽;运动员爱护本队声誉,积极参与管理;富有不断  相似文献   

6.
体育锻炼对大学新生群体凝聚力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群体凝聚力是使群体团结在一起的重要因素。它对于大学生的适应能力和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不同项目体育锻炼对大学新生群体凝聚力可能具有不同的影响,探讨体育锻炼对促进大学新生群体凝聚力的作用,为提高大学新生的适应能力和心理健康水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群体凝聚力是反映运动团体群体心理特征的一个重要指标。它是运动团体存在和发展的基本要求,其高低直接影响团体的运动成绩。国外对群体凝聚力的研究起步较早,研究理论已经较为完备,我国在这方面研究成果较少,也存在一些问题,特别是运动团体群体凝聚力的研究领域,其研究成果更为稀缺。本文在搜集大量国内外文献资料的基础之上,通过对群体凝聚力的概念述说,影响因素的阐述,提出了一些增强运动团体群体凝聚力的方法与途径。  相似文献   

8.
祝大鹏 《浙江体育科学》2003,25(5):55-57,62
群体凝聚力是使群体团结在一起的重要因素。它对于大学生的适应能力和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不同项目体育课对大学新生群体凝聚力的影响的研究,探讨大学体育课对促进大学新生群体凝聚力的作用,为提高大学新生的适应能力和心理健康水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王石龙  杨进 《湖北体育科技》2005,24(4):551-552,555
市场经济条件下面对资金投入严重不足,普通高校“群体”工作如何开展,一直以来是广大体育工作者潜心研究的课题。通过对武汉大学实施体育教师下系“应聘辅导员”,既承担课外体育“面向全体学生”进行辅导的任务,又负责学生日常生活、学习的管理这种“群体”模式的分析和总结,为普通高校提高课外体育辅导工作效率、完善学校体育结构、促使学校体育面貌的根本性转变,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
优秀体育教师群体成长因素及团队理论建设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优秀体育教师群体的成长因素的研究,总结优秀体育教师群体的成长规律,提出适合体育教师群体发展的团队理论,旨在为高校教育改革和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为全面了解参加体育课大学生的群体凝聚力的基本情况与差异,基于群体心理学的视角,通过问卷调查和数据统计等研究方法,对浙江省高校体育课的大学生进行了群体凝聚力的调查与分析,并探索了高校体育课发展的影响路径.结果表明:高校体育课的大学生凝聚力的总体水平不高,不同的项目、性别、年级和专业之间的大学生群体凝聚力有显著差异.拓展、篮球、足球和排球项目有较好的凝聚力,男生比女生表现出更好的团结氛围,大学新生的凝聚力较老生水平差,文科比理工科学生的凝聚力水平差,并针对调查的情况对高校体育课提出相应的建议和策略.  相似文献   

12.
研究旨在探讨全民健身情境中自发性体育锻炼群体的凝聚力特点。以9个案例共49份访谈文本的编码分析,提出自发性体育锻炼群体凝聚力的内容结构及其影响因素的理论框架。又对56个自发性锻炼群体共497名锻炼成员进行问卷调查,采用探索性因素分析与验证性因素分析,对理论框架进行检验。结果发现:自发性锻炼群体的凝聚力包括领队吸引力、积极交往、任务协作、价值认同与资源共享5个维度,它们从个体、团体和组织3个水平上构成了锻炼群体凝聚力的内容;锻炼群体凝聚力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个人动力爱好、群体锻炼氛围、团队建设、活动组织、经费收支、组织发展保障等,它们从个体、团体、组织与社会4个层面上构成了自发性锻炼群体凝聚力的影响系统。  相似文献   

13.
“团体凝聚力”理论从“质”的角度为甘肃省新建本科院校体育教师队伍建设给予新的研究思路。依据卡伦关于团体凝聚力的定义和构成凝聚力的4维模型,对甘肃省新建本科院校体育教师凝聚力现状进行调查和缜密剖析,指出甘肃省新建本科院校体育教师队伍内部凝聚力方面还存在较多的问题,旨在为体育教师凝聚力建设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体育教学中的群体有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之分。体育教学中群体功能又分为显功能和潜功能两类,体育教师通过群体这个中介质进行教学,必须充分开拓群体的功能,从而提高体育教学的质量。  相似文献   

15.
宋健  李英 《西藏体育》2009,(3):16-18
群体凝聚力是使群体团结在一起的重要因素,它对于大学生的适应能力和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大学新生进行拓展训练课发现,其对大学新生群体凝聚力有着良好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对拓展训练可改善学生的心理状况的理论了的实践上的验证。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通过对我省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心理测试的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逻辑分析等方法,分析当前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群体凝聚力的现状,并提出加强个体目标与整体目标相结合,增加团队协作项目课程的开设,提高我省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群体凝聚力指数。  相似文献   

17.
体育新课程的实施使得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中小学体育教师的工作绩效。研究体育新课程下的体育教师的工作绩效及其管理问题,以保证新课程的顺利实施。本文主要采用了文献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结果表明:中小学体育教师绩效状况不容乐观,其绩效管理中还存在许多问题。研究得出:体育教师的工作绩效是指与学校体育目标有关的工作态度、工作能力和工作结果。其可通过建立科学的考核指标和运用模糊综合评判与360度考核方法来考评。运用咨询、辅导、培训,实行岗位滚动管理和尾数淘汰制度,提高绩效工资,建立事业发展机制等可促进体育教师良好绩效的形成。  相似文献   

18.
采用文献资料法,基于群体动力理论,对中超联赛球迷群体文化的特点进行阐述,剖析了对中超联赛球迷群体文化产生作用的因素,探寻中超联赛球迷文化培育的路径,提出要通过提升群体士气、增强群体凝聚力、建立群体规范、释放群体压力、优化群体环境与提高群体自身素质等多方面共同努力,培育中超联赛的球迷文化。  相似文献   

19.
以职业生存状态为基础,通过问卷调查和数理统计分析,从个人因素、工作特性、组织支持、社会支持4个方面对中小学体育教师职业幸福感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个人因素、工作特性、组织支持、社会支持均与中小学体育教师职业幸福感显著相关,其中最为重要的因素包括:(1)中小学体育教师对工作的期待和兴趣以及自我价值的实现;(2)中小学体育教师工作与健康紧密联系的特点,以及在工作中特有的成就感和挑战性;(3)学校对中小学体育教师工作的合理评价和积极鼓励;(4)家长及家人朋友对中小学体育教师工作的支持。由此提出提升中小学体育教师职业幸福感的策略:(1)加强体育教师文化建设,提高体育教师职业认同感和群体凝聚力;(2)促进中小学体育教师专业发展,提升体育教师工作成就感;(3)完善学校管理制度,建立合理的中小学体育教师工作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4)借助社会体育发展的热潮,提高社会对体育教师职业的认识和价值认可。  相似文献   

20.
对非正式结构体育社团成员心理资本与群体凝聚力的关系进行探讨,可以促进全民健身组织的稳定与发展。采用非正式结构体育社团成员心理资本的修订问卷和群体凝聚力问卷,对武陵山片区1226名非正式结构体育社团成员进行调查。逐步回归结果显示:乐观、自信、年龄、学历对群体凝聚力的影响不具有显著性,心理资本维度中的希望、宽容、感恩与职业、月收入对群体凝聚力的影响具有高度显著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管理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