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随着现代社会对高素质高技能人才需求的增加,使技能教育在教学中的地位不断提升。因此,许多高职院校在高职教育教学中逐步实行“双证书”制度,而这个制度的执行带来许多负面效果。通过从不同侧面对高职院校实行“双证书”制度进行冷思考,探讨实施“双证书”制度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阐述高职院校实施“1+N双证书”教育模式的意义,论述计算机网络专业“1+N双证书”教育模式的实施以及实施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在高职教育中实施“双证书”制度改革的重要性、现状及存在困难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健全完善“双证书”衔接法规制度,规范职业资格认证机构,完善资格证书体系的建议,旨在为高职院校顺利推行“双证书”改革创造条件;提出以就业为导向,结合职业资格认证体系标准,构建适合改革思路的高职教育“双证书”教学体系,建立“双证书”教育资源共享平台的想法,突出高职教育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宗旨。  相似文献   

4.
以高职院校“双证书”制度实施为主题的调查数据显示:学生认知情况、高职院校办学条件、当前职业资格证书体系等因素,制约了“双证书”制度的有效实施。指出应该从转变观念、提高认识,明确培养目标、调整教学内容,改革课程体系、将职业标准融入教学体系,加强师资、建设“双师型”队伍,改善实践教学、提升学生职业能力,统一管理、规范职业资格认证制度,完善立法、调动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等方面应对挑战。  相似文献   

5.
“双证书”教育是培养较强职业能力为特征的人才培养模式。近年来,“双证书”教育在高职院校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得以推进,但同时也暴露出诸多问题。文章就高职院校“双证书”教育在培养目标、教育内容、外部行政管理体制等方面存在问题提出了个人思考。  相似文献   

6.
"双证书"制度体现了高职教育最主要的办学特色,即职业性。大力实施"双证书"制度,可有力促进职业资格证书与高职教育实现有效衔接,推进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本研究通过采用调查问卷办法对我国部分高职院校实施"双证书"制度的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了当前实施"双证书"制度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对我国高职院校实施"双证书"制度的对策建议,为我国高职院校"双证书"制度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随着国家关于实施“双证书”制度的法律法规出台,我国大部分高等职业院校先后引入了职业资格证书认证工作,企事业单位、社会上对“双证书”认同度越来越高,与之相关的制度研究也逐步展开。但是总体上看国内对高职教育实行“双证书”制度的研究范围比较窄、涉及深度不够,历史较短。本文以实行“双证书”一体化改革的意义为着眼点,阐述了“双证书”一体化改革具体实施方案。  相似文献   

8.
根据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高职教育必须与职业资格证制度相结合,这种结合的最佳方式就是实行“双证书”教育。实行“双证书”教育,不但要打造一支“双师型”教师队伍和建设高标准实训基地,还要做好高职教育与职业资格证书的沟通互动,政府和企业与高职院校要共同对培养高技能人才负起责任。  相似文献   

9.
高职院校应当适应社会需求,积极推行“双证书”制度,通过课程设置、师资队伍的培养、实训基地建设及考证引导等有力措施,积极推进“双证书”制度的实施,提升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10.
彭淑仪 《亚太教育》2019,(12):136-137
高职院校“双证书”制度的建立和实施,主要是为了使以服务为导向、以就业为导向、以社会为导向的学校的重要措施得到合理、正确的实施。目前,高职院校在实行“双证书”制度的过程中还存在许多问题,如适用范围较窄、证书质量不高、缺乏统一的管理等。本文就高职院校实行“双证书”制度所面临的问题进行简要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希望可以对该制度的执行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1.
以高职“2+1”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背景,以数控技术专业为例,着重研究“1”阶段教学的关键问题,并就校外教学体系的构建、个性化实习指导方案设计、校外授课、网上传课、企业导师现场教学等环节进行了论述,实践证明,切实抓好“1”阶段教学环节,是确保教学改革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浅析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内涵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的需求日益旺盛,如何培养出适合现代社会生产需要的人才已成为高等职业教育的一个重要课题,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是培养人才基础。因此,"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是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本文从教学实际出发,并结合教师岗位的特点,阐述如何提高和加强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内涵建设。  相似文献   

13.
德国"双元制"模式被公认为一种比较完美的职业教育模式,该模式"重校企合作、重实践过程、重方法训练、重能力培养",其成功经验被许多国家借鉴、采用和推广。我国行业转制高职院校在实施"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中面临更大困难。科学借鉴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对促进行业转制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加快发展具有重要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4.
当前,众多高职院校人文历史文化积淀不深,学生培养目标单一,通识教育出现“盲区”。由于各种条件不成熟、不完善,很多高职院校的通识教育仅停留在形式化、表面化阶段,通识教育课程实施效果不显著。因此,高职院校应明确树立通识教育的目标、理念,结合实际精心构建适合自身的通识教育课程体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通识教育的质量,设立科学的课程评价体系,以真正实施通识教育。  相似文献   

15.
“双师型”教师的质量建设已成为高职院校教师队伍建设的当务之急。目前高职院校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存在结构不尽合理、素质有待提高等问题。要进一步提升“双师型”教师队伍的素质,就需要高职院校加强对“双师型”教师参与行业、企业实践的自觉性的培养,建立、完善激励鞭策机制,需要政府主管部门对高职院校从行业、企业引进人才给予进编政策上的倾斜。  相似文献   

16.
"双师型"教学团队建设是高职院校可持续发展和人才培养质量提高的关键问题。我国高职教学团队建设中存在诸多问题,借鉴国外职教师资培训的经验,我们应该加强"双师型"教学团队建设的制度保障,为教师成长营造良好的环境。  相似文献   

17.
高职院校“双师”教师队伍的结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高职教师的“双师”素质培养到建立“双师”结构的教师队伍,高职院校教师队伍的内涵建设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双师”结构教师队伍的提出反映了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及高技能型人才培养开放性和职业性的内在要求。通过分析高职院校教师队伍的“双师”结构,详细阐述基于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的高职院校“双师”教师队伍的不同层级的结构及各分类、各层次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教学质量是高职院校赖以生存的生命线,是高职教育的核心。正是由于教学质量的这一重要性,各高职院校、政府和社会各界都在积极探索提高高职教育质量行之有效的方法。高职院校内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建设是加强教学质量的基础,需要建立和完善诸如课程设置、教材建设、"双师"建设和教学督导制度等方面,从而提高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办出高职教育的特色,确保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9.
以广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为例,从“2+3”学制高职教育的涵义、中高职衔接“应用文写作”课程存在的问题、课程整体设计、教学内容的选择及培养目标等方面探讨了“2+3”分段式高职阶段“应用文写作”课程设计与实践.  相似文献   

20.
刘任庆 《成人教育》2014,34(9):65-67
通过对我国当前职业技术教育体系存在的"断层(层次不完整)"、"重复(中高职衔接不到位)"、"次第(生源质量差、社会地位低等)"等问题,提出探索建立"一体两翼"现代职业教育新体系,使职业教育能"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体现终身教育理念",并实现"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