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燕  李英  李媛媛  黄丽 《内江科技》2012,(5):107-108
大王北油田大37块属于低渗油藏,渗透率低、井网井距大、注入水水质差、储层污染等因素造成油藏开发效果差。本文针对这些原因,通过开展渗流机理、合理井网、井距的研究,辅以压裂、酸化、负压射孔等开发配套技术,提高和改善大37块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2.
乔庄油田梁20块已经进入低速递减生产阶段,地层能量保持状况较差,且纵向上小层发育多,层间非均质性强,经过长期的注水开发,储层剩余油分布十分复杂。目前西部井区无井控制,储量失控严重,通过开展水淹规律研究和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结合压驱技术,完善西部井区井网,改善区块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3.
胡12块油藏纵向上储层由多级级差序列组成,层间非均质严重;经过长期注水开发,发生减渗和增渗作用,层内高渗条带发育,出现大孔道,层间矛盾进一步加剧。目前采出程度仅为18.38%,而综合含水高达94.77%,综合含水与采出程度不匹配。针对存在问题,明确以层间挖潜、主力层有效恢复为重点,强化动态监测,深化剩余油潜力认识的基础上,利用调整井挖潜微构造剩余油,实施相控剩余油,优化、完善注采井网,有效提高主力层采液速度,改善油田开发效果,实现了高含水期持续高效开发。  相似文献   

4.
庆油田杏北三次加密试验区的开采特点及产量递减趋势入手,通过储层精细地质研究及剩余油潜力描述,针对三次加密井薄、差储层动用特点,对三次加密井的开发效果及影响因素进行了深入研究,对同类开发调整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5.
庆油田杏北三次加密试验区的开采特点及产量递减趋势入手,通过储层精细地质研究及剩余油潜力描述,针对三次加密井薄、差储层动用特点,对三次加密井的开发效果及影响因素进行了深入研究,对同类开发调整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6.
李桂芬 《内江科技》2009,30(3):94-94
沙二段是小营油田一个重要的勘探开发层系,沙二段油藏具有储层薄,埋深浅,储层物性条件好,油井产量高,不需要压裂改造即能生产的特点,是比较优质的储量,在梁203-10块的岩性油藏滚动勘探中,本文采用以区域油藏评价、精细储层描述技术和水平井滚动开发为步骤的滚动勘探序列,取得了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7.
针对坨82断块井间储层差异较大,热开发效果差异大的特点,试验研究特稠油氮气辅助蒸汽吞吐技术,改善热采效果,减少井筒热损失,增加波及体积,控制底水锥进速度.在探索强水敏特稠油油藏氮气辅助蒸汽吞吐技术的同时,提高坨82断块的整体开发水平.  相似文献   

8.
王家民 《内江科技》2014,(6):63-63,60
纯17-1块为多薄层常规低渗透油藏老区,储层物性差异大,岩性复杂,注水开发以来仍具有较大调整挖潜的潜力。为此开展了两类油藏差异开发技术政策界限研究,形成纯17-1低渗透油藏差异开发技术政策界限。在此基础上,开展差异开发井网井距优化技术、Ⅰ类层特高温化学驱技术、Ⅱ类层差异储层改造技术研究,形成纯17-1低渗透油藏差异开发关键技术,从而形成低渗透油藏差异开发提高采收率技术,改善油田的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9.
郜志平 《科技风》2012,(15):114
建立洼59块S3油层地质模型,开展精细油藏数值模拟,优化油藏工程设计,继续扩大重力泄水辅助蒸汽驱试验井组,从而达到提高开发效果的目的,需要准确的泥质含量、孔隙度、渗透率和含油饱和度等储层参数。因此须建立以岩心化验分析与测井资料相结合,建立泥质含量、孔隙度、渗透率及含油饱和度等地质参数模型,开发出相应的解释处理程序,对块内井S3地层进行精细处理,从而开展储层参数和流体性质综合分析研究。为提高开发效果和采收率提供准确的基础资料,使油藏开发数值模拟具有科学的依据和更加准确可靠的储层参数。  相似文献   

10.
<正>樊124块为常温常压、特低渗透构造—岩性油藏,构造面貌单一,储层为三角洲前缘亚相沉积。油藏先后经历了弹性开发、注采井网完善高效开发阶段,初期效果较好,后期暴露出因偏磨、结垢、层间吸水差异大等问题影响开发效果。为此通过应用一体化分层测调技术,内衬防偏磨技术在单井实施治理,现场实施后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达到了预期目的。  相似文献   

11.
纯17-1块为多薄层常规低渗透油藏老区,储层物性差异大,岩性复杂,注水开发以来仍具有较大调整挖潜的潜力。为此开展了两类油藏差异开发技术政策界限研究,形成纯17-1低渗透油藏差异开发技术政策界限,在此基础上,开展差异开发井网井距优化技术、Ⅰ类层特高温化学驱技术、Ⅱ类层差异储层改造技术研究,形成纯17-1低渗透油藏差异开发关键技术,从而形成低渗透油藏差异开发提高采收率技术,改善油田的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12.
丁文阁  滑辉  袁梅 《内江科技》2011,32(4):150+104-150,104
渤南油田义80块由于注采井网不完善、储量控制和水驱动用程度低、目前地层压降大,已经严重影响到油藏的开发效果,在精细地质研究和剩余油分布规律分析的基础上,进行以完善注采井网为主的开发调整。调整后,义80块的开发效果明显提升,储量控制程度及水驱储量明显增加,区块整体产量得到提高,递减减缓。  相似文献   

13.
S区块莲花油层不同热采开发阶段系统取心,为分阶段储层参数对比提供基础资料。1998年在主体部位17-028井组东部部署了检1取心井,2006年分别在检1井附近和先导试验区9-26井组东南部部署了观41和J2两口取心井。以石油开发地质方法论为指导,从宏观到微观分不同层次描述,通过不同开发阶段系统取心资料对比,分析开发规律与储层变化、宏观与微观的内在联系,对于同类型油藏的开发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吕维刚 《内江科技》2012,(11):122+70
由于滨363块低渗透油藏井网适应性差,注采井距大,使得水驱开发效果差,区块采油速度低,储量动用较低。为了探讨适应该区块开发的合理井网井距,利用油藏数值模拟技术及经济评价技术对不同井网、井距进行优化对比研究,通过综合对比得出,滨363块采用正方形反五点面积井网,井距180米开发,开发效果和经济收益最好。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对T区块井排扭转后的开发特点进行比较详细研究和分析,结合有关理论及模拟实验成果和G区块的开发历史、本区块的开发实际,在对开发效果认真分析的基础上,研究了调整对策,并总结了在实际稳油控水中的几点较为有效的调整方法。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精细油藏描述入手,开展了对渤南油田义85块开发效果评价、研究区块开发历程,进行剩余油分布规律及挖潜对策研究,找出影响区块开发的主要因素,确立了重建井网的原则。从注采井网、油层保护、储层改造等方面入手,对区块进行调整,取得了很好的开发效果,提高了该区块的最终采收率。此次调整的成功,对类似油藏高效挖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代鹤伟  李淑平 《内江科技》2008,29(5):99-100
在对东风港油田车40块、车44块地质特征和开发状况的认识和研究的基础上,详细分析了研究区块的开发效果并指出了研究区注水井数少、注采系统极不完善;天然能量弱、自然递减大;低产、低效井多,单井产量较低;油层非常分散、储量不集中,给注水开发带来了一定的困难等问题,并进一步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合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注采耦合技术是近几年形成的一种针对高含水断块提高采收率的新技术,本文以胜利油田梁13-斜54井组为例,介绍了该项技术在一注一采井组的试验过程及效果,通过经济评价分析,注采耦合技术能够有效改善注采敏感井组的开发效果,提升开发效益。  相似文献   

19.
于宁 《内江科技》2011,32(3):140+145-140,145
针对梁家楼油田中部梁38块油田地质特征,为了合理、高效地开发油藏、提高采收率,本文通过分析研究构造特征、沉积特征、储层特征、油气藏类型等油藏特征,结合该区水平井钻井及开发状况,对水平井开发在该类边底水油藏的适应性进行了分析和论证。  相似文献   

20.
明6块受井况恶化等因素影响,区块开发效果明显变差。为改善高含水后期注水开发效果,本文开展以极复杂断块油田构造研究为突破点的油藏精细描述以及剩余油定性分析和定量描述,制定不同构造特点及开发特点的调整治理技术政策,改进和完善适应高含水期注采井网优化及精细注水开发技术。通过井网优化恢复、层间精细调整、层内有效挖潜,改善水驱效果,自然递减得到有效的控制,实现稳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