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对康有为的社会变革思想和大同社会理念进行了初步评介。指出康有为的社会变革思想融中国传统哲学变化日新的观念与西方近代资产阶级社会政治理想为一体,具有变法图强、强国富民的积极社会意义。他所鼓吹的改良雏新主张。又显现出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康有为的大同理想,同样也是中西文化交流、互动的产物,是儒家大同理想与西方资产阶级空想社会主义理念融通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反思中西文化比较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该文试图穿越中西方文化比较研究的历史,简略比较分析中西文化的各自特色,意图寻求中西文化比较研究的时代意义。通过对中西文化交流的反思,总结得失,为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文化发展的出路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作者认为近代中国发生的教案,是西方列强利用传教对中国进行侵略的产物,不可判定为单纯的中西文化冲突。康有为透过历史的阴霾,从一连串的教案的偶然性中,看到了帝国主义利用教案侵略中国的必然性。研究康有为提出把儒学宗教化以抵制西方宗教挑战的思想构架,有一定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4.
图片新闻     
良智  文心  红梅 《农村教育》2006,(11):17-17
山东青州谭坊中心校为提高英语教师的教学水平.长期与国际志愿者组织的外籍教师开展互动交流.从饮食起居等方面交流中西文化的差异.极大地提升了英语教师的教学水平,使教师们掌握的英语越来越标准化。  相似文献   

5.
明末清初的翻译活动在中西文化交流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从翻译的内容和形式上看,体现了中西文化平等且平和的交流,其原因有很多,归根到底应归结为经济原因。这种翻译活动对于中西文化交流的影响是双向的。  相似文献   

6.
中国基督宗教史研究在近十多二十年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热点。研究成果出现大面积的丰收,有原创性的著作在中国大陆、台湾、香港和澳门陆续涌现,表明中文学术界关于明清中西文化交流史的研究的整体取得了明显的进步。其中余三乐的《中西文化交流的历史见证》一书所叙述的北京教堂见证的近200年的中西文化交流与碰撞,就是标志新进展的一项成果。  相似文献   

7.
新航路开辟不仅促进了人类交往的空前扩大,而且还对中西文化交流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这种影响的主要表现在:促进了中西文化交流的蓬勃发展,开创了中西物质文化直接交流的新时代,使中西精神文化交流迈向了一个新台阶。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讨论和评述梁漱溟先生的《东西文化及其哲学》这本中西文化比较的著作,从中窥探出以梁漱溟先生为代表的一部分中国知识分子,在面对中西文化交流和冲突时的心态和应对之方。从而揭示了梁漱溟文化哲学研究的现实价值和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9.
奥林匹克文化作为世界先进文化的一部分,它的指导思想——奥林匹克主义,有着非常丰富的内涵.徽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缩影,包含着中华儒文化的精髓,它的指导思想——新安理学,在中国思想史上起着重要的作用.通过比较研究发现:奥林匹克主义和新安理学在倡导教育、和谐发展、树立模范等方面的追求十分相似.这给中西文化的交流和融合增强了信心,为奥林匹克文化在中国的宣传消除障碍,也为徽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提供可能.  相似文献   

10.
利玛窦全方位地把欧洲的科学文化知识介绍到中国,其“文化适应”策略架设了中西文化交流的桥梁。利玛窦得到历代中国政府的高度评价,他对中西文化交流做出的贡献是值得肯定的。  相似文献   

11.
回顾中西文化交流的历史,不经意间你会注意他们的身影——传教士,近代历史长河里,他们充当了先锋,为传播西方文化和思想而积极奔走,穿梭于各大场合,给中西文化交流留下了一笔难于抹去的重彩。西方传教士,作为中西方文化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世纪全球化的背景下,史学界对西方传教士的研究,日益深入,并希望以此为借鉴,探索出一条适合当今中西文化交流的道路,进一步促进中西文化繁荣和发展。那如何辨证地看待西方传教士在华活动及其作用则显得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2.
岭南因位于我国五岭以南而得名,其虽然没有昆仑山脉那么雄浑磅礴,却钟灵毓秀,以奇峰突兀、岸岩峥嵘而著称。生于斯地的岭南文人长期沉浸于青翠缭绕、绿水映带之间,书风亦趋内敛隽秀,端庄雅穆。岭南书学发轫于宋代,以白玉蟾行草《足轩铭》卷为代表;成熟于明清时期,其中有陈献章、谢兰生、吴荣光、康有为等,以广宏深邃的学问气注入书学,使岭南书坛气象华章焕彩;成就于上个世纪。岭南为中西文化交汇与融合之重镇.  相似文献   

13.
近代以传教士为桥梁的中西文化交流,是以地理大发现为发端的资本主义扩张的必然,体现着人类历史发展的进程。同时,中国社会的变革也需要与外来先进文化进行交流。两大原因的交织共同推动了中西文化的大融合,而西方传教士便成了中西文化交流的载体。  相似文献   

14.
太平天国是中国近代一次伟大的农民大起义,同时也是中国近代早期中西文化交流的产物。洪秀全吸收西方基督教的教义精华,创立拜上帝教,奠定了农民起义的思想、政治理论基础,这无疑对促进中西文化交流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5.
陈名 《考试周刊》2011,(54):39-41
家庭在人的一生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由于每个国家的历史传统和社会文化背景的不同,文化的差异在家庭交流过程中同样也存在巨大的差异。本文对家庭交流中的中西文化差异进行了分析。了解和分析家庭交流过程中的中西文化差异,学习和研究中西文化差异在家庭交流中的各种体现,有助于我们在家庭交流方面取长补短,促进家庭教育的不断完善,培养出更多的有用之才。  相似文献   

16.
中西文化的冲突与应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全球化时代,为中西文化交流构建了广阔的平台,使我们看到中西文化存在着的差异和冲突。面对冲突,我们必须积极应对,以开放、宽容的心态,拓展对话、沟通的渠道,博采各国文化之长,培植和发展本土文化。  相似文献   

17.
中西文化“异质说”是一个常常被我国学界论及的论题。在中西文化的交流过程中,“异质说”折射出国人长期以来积淀的历史和现实感受.也在很大程度上显示出某种夸大乖误解。中西文化“异质说”的成因十分复杂,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词义的不确定性、人类“整体性大文化观念”的缺失、对文化终极目的认识的错位.以及在中西交流的历史过程里形成的倍受压抑的民族情结等。  相似文献   

18.
在中西文化交流史上,新教传教士马礼逊担当起了外汉和汉外双向翻译的重任,首次将基督教经典《圣经》完整地译成中文,编纂了中国第一部汉英字典《华英字典》。他还是比较系统地将中华文化经典译成英文的第一位西人传教士。他的中西文化经典翻译为中西文化交流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9.
借鉴海德格尔“此在”与“共在”理论,讨论中西文化交流问题,主张中西文化应该着眼对自身的发展,将彼此理解为独特性的存在进行交流。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对文化差异内涵的理解,透视了影响中西文化差异的重要因素——文化背景对词语翻译的影响.以及由于中西文化差异引起的不可译现象,阐述了在词语翻译中应正视差异、力求沟通、深入探究的客观观点.以期在语言交流中能准确把握词语的文化内涵,提升人们的英语文化素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