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基于产品差异的企业横向兼并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化冰  陈宏民 《预测》2003,22(1):68-70
本文在生产能力内生的基础上研究了差异产品企业横向兼并的动机,以及发生兼并的条件。结果表明,在本文的假设下,当产品之间的差异性较大时,企业有横向兼并动机,且兼并有利于社会福利的提高。  相似文献   

2.
网络企业纵向并购的模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潘晓军  陈宏民 《预测》2002,21(1):66-69
本文主要以美国在线怀时代华纳的兼并案为例子,考虑双寡头垄断的上游企业和双寡头垄断的下游企业市场上发生的纵向兼并行为。这里考虑网络企业的一个主要特征是他们的产品具有网络外部性,然后对兼并前和兼并后企业的利润、产品的价格及网络外部性对兼并行为发生的影响进行了比较分析并得出相应的结论。本文的对於对目前国内网络企业的并购行为具有理论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3.
差异化产品厂商系列横向兼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贾红睿  陈宏民 《预测》2001,20(3):60-63,42
差异化产品兼并是目前兼并理论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本研究在文献[1]的基础上,放宽既定成本下降幅度之约束,借助兼并的利润效应及福利效应,分析了不同成本下降幅度、产品差异度组合条件下厂商的兼并动机的变化,对兼并的反托拉斯评判具有进一步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霍光顺  李仕明 《预测》2004,23(1):47-50,55
本文从上游企业的角度出发。考察在一个连续双寡头的市场结构中,当下游市场需求相互独立。中间产品不完全替代时的纵向兼并竞争效应。发现参与兼并的企业通过纵向兼并可能降低中间产品价格,从而在损害上游竞争对手。降低其市场势力的基础上。降低了下游竞争对手的总成本。  相似文献   

5.
企业兼并中的资源整合管理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兼并企业间的资源事是指兼并双方相互使用,复制对方的优势资源的形成良好的资源关系,兼并使企业能在企业间转移,交换公司的特有资源,兼并企业间的资源整合是兼并成功的重要因素,文章在分析了企业资源理论的基础上,详细分析了企业资源整合的影响因素,条件和方式。  相似文献   

6.
在企业兼并活动中,交易价格是兼并企业和目标企业双方的焦点,企业兼并作为企业的买卖,当然应以企业的价值为交换基础,文章所建立的交易价格模型就是以前企业标准为依据,分析了信息不对称下交易价格的博弈均衡,从而确定出最优的交易价格。  相似文献   

7.
企业兼并的动因分析比较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一般西方企业兼并的动因和我国企业兼并的特殊动因的分析和比较,产生对我国兼并活动的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8.
董桂芝 《科教文汇》2007,(9X):181-181
市场经济下的中小企业兼并是实现整合经济资源、规模经营、增强企业竞争力的有效途径。而在实施企业兼并中也存在一些财务问题。作者基于实际和理性思考,针对中小企业兼并中的财务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并根据客观实际提出了一些具有现实意义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借助差异产品双寡头市场竞争模型,分析了在本国企业先行进入本国市场与外国企业展开产量竞争的情形下,一个拥有成本降低型先进技术的外国企业通过兼并或技术授权将其先进技术转移给本国企业时,东道国政府的最优竞争规制政策。研究表明,当两部收费方式的技术授权可供选择时,东道国政府应当禁止外国企业的兼并行为。然而,当技术授权的方式只能采取特许权收费或固定收费时,东道国政府应当视产品的替代程度和先进技术的创新程度等来确定是否应当许可外国企业对本国企业的兼并。此外,当外国企业既可以采取兼并,也可以采取任意一种技术授权方式转移技术时,固定收费的技术授权模式将对东道国最为有利。  相似文献   

10.
考虑存在成本协同效应时,兼并所形成的新企业不同组织形式对横向兼并效应所产生的影响。考虑新企业采用如下的组织形式:内部竞争——参与兼并企业独立进行决策以实现自身利润最大化;内部联合——参与兼并企业联合起来进行决策以实现总体利润最大化。研究发现,组织形式的选择对企业的利润、社会福利等方面都有重要影响。从而在建立有关企业兼并效应的模型时,不能忽略企业保留内部竞争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1.
企业技术创新激励措施的影响因素及绩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廖中举  程华 《科研管理》2014,35(7):60-66
以浙江省379家企业为研究样本,采用潜在类别分析、logit回归分析等方法,在对企业的技术创新激励措施进行测量的基础上,实证研究了企业技术创新激励措施的影响因素,以及评价了其绩效。结果表明:企业技术创新激励措施的丰富度偏低,受企业规模、年龄、所有权性质的影响;不同规模、年龄、行业与所有权性质的企业对单项技术创新激励措施的采取具有差异性;一次性货币化奖励、科研条件扶持、提供学习培训机会等措施对科技人员满意度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但是,提拔晋升措施会显著削弱科技人员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2.
解学梅 《科研管理》2015,36(2):69-78
基于长三角1206家制造业企业的问卷调查数据,运用因子分析和多元回归方法研究了企业协同创新影响因素与协同程度的交互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企业协同创新影响因素主要包括主体支撑因素、政策环境因素、协同机制因素和关系网络因素;(2)企业协同程度主要包括方式协同、企业-企业协同、企业-研究机构协同、企业-高校协同、企业-中介机构协同、企业-政府协同、要素协同和空间协同八个维度;(3)企业协同创新影响因素与协同程度之间基本呈现正相关关系,其中,政策环境因素对多维协同程度的影响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13.
夏冠军  陆根尧 《科学学研究》2012,30(9):1370-1377
企业研发投入需要大量资金长期持续性的投入,外部股权融资的获取是影响企业研发投入的关键因素。本文首先就资本市场对企业研发投入的影响进行了理论分析,然后基于中国高新技术上市公司动态面板数据,用系统GMM方法实证检验了外部股权融资对企业研发投入的影响。研究发现,资本市场提供的外部股权融资促进了高新技术上市公司的研发投入,并且这种正向影响对规模小的企业更为明显。因此,应鼓励研发密集型中小企业上市,以促进企业研发投入。  相似文献   

14.
高新企业薪酬制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方阳春  姚先国 《科研管理》2007,28(5):115-120
人力资本是高新企业的关键资源,薪酬是发挥其人力资本优势的主要激励手段。"制度重于技术",薪酬制度对高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本文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根据高新企业的特征和人力资本的特征,提出科学合理的高新企业薪酬制度是一个采用高薪酬水平、能力工资、宽带工资结构,推行股权激励等剩余分享制,实施全面薪酬,引入竞争机制的体系。本文还利用调查数据对高新企业薪酬制度的效应进行了实证研究,为高新企业薪酬制度安排提供数据支持。文章最后对我国高新企业薪酬制度改革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5.
根据对浙江省高技术产业中1111家企业2003-2005年的调查数据,研究了不同类型的技术引进和产品出口对企业自主研发投资的影响。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总体上看,技术引进和出口对于企业的自主研发没有产生显著影响。从技术引进和出口贸易的不同类型来看,非体现性技术引进对企业自主研发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体现性技术引进则没有显著的正面影响,甚至有一定的负面作用。高技术产品出口对企业的自主研发有显著的积极影响,但是,传统产品出口对企业的自主研发具有显著的负作用。本研究结果对于提升我国企业创新能力具有重要的政策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基于解释结构模型的企业技术并购协同效应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技术并购所形成的并购方技术能力的有效提升、技术资源的互补性、技术手段的价值增值效应和整合效益已经从更深层次被认知.在技术并购中,并购协同效应的影响因素已被学界及许多企业所重视.为了进一步研究技术并购的协同机理,对技术并购影响因素框架与互作用模式以及这些因素对技术并购的影响程度进行了研究.首先对技术并购协同进行了解析,并在案例研究、文献整理和专家征询的基础上,提出了13个技术并购的协同影响因素;然后,采用解释结构模型对这些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得到技术并购协同影响因素解释结构模型;最后,以联想并购IBM PC业务的案例时这一模型进行了初步的验证.结果显示,这一模型时技术并购协同的影响因素有较好的解释能力.  相似文献   

17.
吕萍  杨震宁  王以华 《科学学研究》2007,25(6):1122-1128
 本文首先采用因子分析方法研究了科技园为园内高新技术企业提供的服务支持维度,以及科技园内高新技术企业的运行绩效维度,然后运用典型相关分析方法,对科技园提供的服务支持与科技园内高新技术企业运行绩效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显示两组变量呈显著正相关。科技园提供的技术支持以及办公服务和文化氛围,对科技园内企业的技术绩效和资金绩效产生重要影响,揭示了科技园在提升高新技术企业价值过程中的温床效应。  相似文献   

18.
赵骅  李雁 《科研管理》2011,32(6):157-164
考虑技术创新的距离衰减效应,分析企业主导型集群技术创新模式。将集群划分为单龙头和多龙头主导两种类型,分析集群企业技术创新时空间距离对各自产品市场和创新投入的影响,最后分析博弈的决策条件和决策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