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曲方休  张彬 《山东教育》2005,(19):86-87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我们对动手实践进行了多角度的探索和研究,我们总的认识是:动手实践是学习数学的最基本、最重要的手段和方法之一,它不仅符合儿童的认识规律,迎合儿童“好奇”、“好动”、“好玩”的心理需要,也能让儿童通过实践操作活动加大接受知识的信息量,使之在探索中对未知世界有所发现,找出规律,逐步形成实践求知的意识。下面,主要从四个方面谈谈我们的认识和体会。  相似文献   

2.
田红岩 《中小学电教》2011,(12):107-108
动手实践是指通过对实物、图形、表格或符号表达出来的数学观念进行操作的活动。《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在多年来的课堂教学实践中,我充分认识到,动手实践是学习数学的最基本、最重要的手段和方法之一,它不仅符合儿童的认识规律,迎合儿童的“好奇”“好动”“好玩”的心理需要。  相似文献   

3.
初始新教材,教学有些茫然。偶见《数学新课程标准》中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与记忆,自觉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在教育教学中,我对学生的动手实践进行了初步的探索与研究。并且认识到:动手实践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最基本的。最重要的手段和方法之一,它既符合儿童的认识规律,又满足儿童的“好奇”的求知欲。  相似文献   

4.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法。”心理学研究认为,在数学教学中,让儿童动手操作,是符合儿童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逐步发展过渡的发展认识过程的。教学实践表明:动手操作活动对学生概念的形成、规律的发现、算理的理解、知识的巩固、思维的发展、教学价值观的形成,以及情感态度的发展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那么在小学数学学习活动中如何引导学生进行动手操作活动,才能使数学学习更加有效呢?  相似文献   

5.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法."心理学研究认为,在数学教学中,让儿童动手操作,是符合儿童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逐步发展过渡的发展认识过程的.教学实践表明:动手操作活动对学生概念的形成、规律的发现、算理的理解、知识的巩固、思维的发展、教学价值观的形成以及情感态度的发展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那么在小学数学学习活动中如何引导学生进行动手操作活动,才能使数学学习更加有效呢?  相似文献   

6.
一、数学学习的“活动化”数学学习的“活动化”是指对学生主动探索与动手实践的突出强调。《新课程标准》规定:“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教师应加强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与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实践活动包括感性经验,它构成了数学认识活动的重要基础,从这样的角度分析有一定道理,但问题是教师是否应当将学生的主动探索看成数学…  相似文献   

7.
刘文昌 《考试周刊》2011,(33):83-83
新课标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这些方式符合了儿童认识规律与数学知识本身发展的特点;这些方式的提出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也为教师的"教"指明了方向,下面我谈谈对"动手实践"这种学习方式的认识与做法。  相似文献   

8.
段玉江 《云南教育》2005,(19):29-30
遵照《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有效的学习活动不能单纯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的倡导,在几何知识的教学中,我们要尽可能让学生多观察实物,多动手实验,运用感知规律进行多角度、多形式的全面感知活动,通过探索与合作学习,促使学生形成对几何形体正确、清晰的表象,培养和发展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下面结合“长方体的认识”的教学谈几点改进几何知识教学的做法。  相似文献   

9.
李娴 《云南教育》2008,(7):47-48
《教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如何将动手操作这一“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落实在课堂教学中呢?笔者在这里谈淡自己的认识和实践。  相似文献   

10.
遵照《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有效的学习活动不能单纯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的倡导,在几何知识的教学中,我们要尽可能让学生多观察实物,多动手实验,运用感知规律进行多角度、多形式的全面感知活动,通过探索与合作学习,促使  相似文献   

11.
美国数学教材中“动手做”通过动手操作、动手制作及动手探索等活动,强调对学生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和思考方法等素养的培养.它与我国的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有一定的相似之处.这一活动启示我们:加强教材作为教学工具的功能;“从做中学”,使实践活动的重心在于“得”;进一步加强小组合作学习形式.  相似文献   

12.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来学习新知,可以大大地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引领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感知数学知识,探索数学规律,体验数学价值,是践行新课程理念的重要路径;它符合小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对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但是,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发现,许多数学操作活动,看似热热闹  相似文献   

13.
陈日铭 《陕西教育》2004,(11):15-15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动手最重要,这个东西能创造一切。”心理学家也认为“儿童的智慧就在他的手指尖上。”新颁发的《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要让学生动手操作“做”数学,通过摸、剪、拼、量、画、做等手段,使眼、耳、口、手和脑等各种感觉器官协调动作,感知数学问题,获取数学知识。 一、动手操作,理解数概念 小学生是按照“感知——表象——概念”这一规律学习知识的。通过动手  相似文献   

14.
<正>《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小学数学课堂上合理安排动手操作活动,组织学生在操作中探究新知、发现规律,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从感性到理性,从实践到认识。数学学习活动应是一个生动活泼、主动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有的数学课堂上教师组织的活动看上去热热闹闹,学生的活动时间也很充分,但是学生的操作浮于表面,效果甚微。这  相似文献   

15.
新《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我在教学九年义务教育教材第十二册“圆锥的认识”时,大胆抛弃程式化的东西。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自主探索,使学生能有效地参与数学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16.
随着现代教育教学理念的日渐深人人心,一种对“学习本质意义”的全新认识已不知不觉地影响和指导我们的教学活动,那就是“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它应是一种以体验和探究为主的主动性学习。作为教师,应善于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为学生提供充分的进行数学实践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努力改变传统的单一的学习方式,使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  相似文献   

17.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除接受学习外,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也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数学教学不应以学生被动听课和让学生反复练习为主要的形式,而应该设置动手实践,动脑分析的活动情境,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索与思考.笔者设计了“平行线的性质”这样一堂课,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实践,引发他们进行数学思考,让他们在数学活动中体验数学的乐趣。  相似文献   

18.
《课程标准》明确告诉我们: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正是在这种认识的指导下,我对教学“连加、连减的笔算”时做了如下设计:  相似文献   

19.
新一轮数学课程改革中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美国名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而应该是知识获取过程的主动参与。”因此,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知识的探索研究过程,通过动手实践,手脑并用发现数学规律,解决数学问题,使“学数学”变为“做数学”已成为新课改理念中一个重大变革。[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国家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的基本理念中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探究性学习是素质教育培育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必由之路,是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途径。下面,以人教版第二册《找规律》一课为例,谈谈自己在摸索、领悟探究式教学模式过程中的初浅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