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死亡本能根植在每一个人的心灵底层,即潜意识中,在意识层面会有不同的反映。作为敏感心灵的作家总是比一般人具有更强烈的死亡意识。张爱玲的小说,既有直接写人生命死亡的,也有写人精神死亡状态的,作者深入到人心理底层的本能,特别通过对情欲力量和心理变态的渲染,表现人性的内在冲突、灵魂的挣扎。强烈的物欲、爱欲使人性扭曲而死亡本能得以激发和凸现。  相似文献   

2.
科学是“真、善、美”三位一体的统一体,缺少任何一个都将是不完整的。科学的发现或发明,体现出事物的客观规律,是真;科学能够满足人类的需求,是善;而这种发现或发明表现出人的能动的创造力量,是美。因此,通过化学史教育使学生认识科学的“真、善、美”,有助于学生理解科学的本质。  相似文献   

3.
梁祝故事中梁山伯与祝英台同窗同宿三年,祝英台的真实身份未被识破,这一民间故事中的“奇巧”之处,从精神分析角度说是一种“症候”,也是中国传统中“无性文化”的具体表现。它反映了民间创作者们潜意识(集体潜意识)中存在的愿望:自由相恋而不受惩处。“三年不辨男女”的“症候”,使潜意识愿望得到曲折的表达和满足,顺利通过意识“稽查者”——就本文说是“封建礼教思想”的检查。这个反礼教的潜意识愿望得到满足的过程,应当说就是一个“反封建”的过程。  相似文献   

4.
梅娘的小说表现出显著的女性意识,这种意识突出表现为对知识女性命运的关怀,以及对男性中心主义的批判.通过对女儿们、妻子们悲剧命运的展示表达了作家对深受男权制文化压抑的女性的深切同情;作家肯定女性本能的欲望,勇于展示女性的身体之美,其笔下的女性形象往往敢于对那些伤害了自己的男性实施报复,相反的是,小说中的男性形象则显得可怜可恶,这都表现出作者对男性中心主义的批判姿态.  相似文献   

5.
体育的人本使命——一个被忽视的视角   总被引:6,自引:5,他引:1  
对“什么是体育”这一体育学的元问题,从人本主义的视角出发进行了全新解读。文章提出:体育的本质其实就是人的“身体运动”,而人的身体运动是人作为动物存在的一种生物本能,其作用体现在人的“生存满足”、“生存改善”、“生存延续”、“生存表现”及“生存竞争”五个方面。忽略体育的人本属性,任意夸大体育的社会属性和功能,甚至将体育意识形态化是当代中国体育的一大误区。针对当今社会“身体运动不足”这一突出的问题,指出中国体育应当正本清源,回归人本属性,并将其彻底地纳人民生范畴,使其在应对现代性与人和自然的尖锐矛盾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美学原理告诉我们:现实生活中,人们总是根据自己所面临或所接触的对象,是否能满足自己的需要而产生一定的态度,这种态度的心理形式就是“情感体验”.情感则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态度”,它“总是由一定的客观事物引起的,离开了客观事物,无缘无故的情感是没有的.”因而“情感和认识过程不同,认识过程是对客观事物本身的反映,而情感则是人们对事物的一种好恶倾向.”  相似文献   

7.
潜意识理论是研究个体行为动机和人格形成的重要理论。个人潜意识是儿童发生亲社会行为的内在驱动力,集体潜意识是实现儿童社会性教育的理论根源,两者的和谐激发是进行儿童社会性教育的保障。儿童社会性教育要尊重儿童的本能,遵循“由内向外”原则激发自我潜意识;让儿童接触社会,在真实的社会环境中激发集体潜意识;开发生活化课程,开展社会性认知、情感和行为教育。  相似文献   

8.
“天人同构”的宇宙观不仅塑造了国人物我一体化的空间感知观念,而且进一步孕育了道家思想中的审美共通感:个体对宇宙生命本体“道”所指向的物我一体的生命时空具有共同的体认。这种共通感是以超越现实的功利与人为设定的知识概念为前提,通过审美主体想象力作为媒介,促使个体生成万物一体化的生命时空整体感。道家思想中的审美共通感所具有的超功利性与无限性,其本质是中国古典美学对“存在”的诗意化的思考,它表现在艺术领域中,即是以“虚”与“隐”为特质的审美空间。  相似文献   

9.
本文考察了教学及其教案运用过程,认为它包含着相互联系的三个方面,即模式、功力和功利,并提出了教案运用过程是其模式性、功力性和功利性“三者”的建构与互动的观点。  相似文献   

10.
“照天性来说,人都是艺术家,他元论在什么地方,总是希望把‘美’带到他的生活中去。”(高尔基语)教师应该也必须将美带到教学中去,因为语文美育既是教学大纲的明确要求,也是课堂教学实践的需要,更是符合了素质教育的目标。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对语文教学过程的审美化思考的几个问题,谈几点认识和体会。一、要创设教学需要的情境心理研究表明,美的事物往往能引起审美主体的“注意”,产生强烈的审美愉悦,作为“文质兼美”的课文,通常也能激发获得这种审美愉快的期望情绪。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抓住学生的这种期望情绪实施美育,将审美期望外化为审…  相似文献   

11.
论体育教学的智慧之维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身体中蕴含着超越于知识和理性的情感、意志力、灵感、顿悟、欲望、意识等丰富的智慧。体育教学是提升和激活身体智慧的力量和源泉。现代体育教学中身心对立的思维方式、功利主义教育价值取向以及经典性体育教学体系,牵制了身体智慧的生成。为此,必须通过确立起“基于智慧”的体育价值观、淡化体育的功利性教学目标、构建起“充满智慧”的体育教学过程等三种方式,让体育教学回归智慧之美。  相似文献   

12.
对体育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作用进行研究,发现在学习层次不断提高的情况下,旧有的认知结构不断被取代,对事物的理解是通过持续的“舍弃”外在的形式,而一步步走向本质。这种现象正好和《金刚经》中的“筏喻”典故吻合。认为,人的全面发展是一个思想层次不断提高的过程,体育与其他学科共同发挥着作用。体育学科依据其特有的规律,在人的全面发展过程中,会有五个明显的阶段,每个阶段都有“筏喻”中提到的“舍法”现象:在动作技能习得阶段,舍弃外部知识,形成自我意识;在战略战术培养阶段,舍弃自我认知,形成体育意识;在发现与创造体育之美阶段,舍弃对立意识,达到人格统一;在理解体育本质阶段,舍弃项目认知,深入体育本质;在获得核心素养阶段,“扬弃”体育,促进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3.
人们的需要和利益问题是整个人类道德的基础,道德原则及其规范的本质是要妥善地处理人际之间的利益关系。因此,社会功利性原则是人们进行道德判断的基本原则。为了正确处理人们之间的利益关系,在功利性原则的基础上又产生出四条辅助原则,即“公平正义”原则、“推己及人”原则、“笃行实践”原则和“自律慎独”原则  相似文献   

14.
竞技与体育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竞技早于体育,但竞技性身体活动一旦具有体育意识,就触入体育,再也不能分开。中国在特殊的历史条件下相对独立地发展高水平竞技,竞技与体育在管理体制上的裂痕,在20世纪50年代已初见端倪。处于转型期的中国体育管理体制,如何认识竞技和体育的弄同,协调关系,以便在新时期调整日标,是具有现实意义的。体育作为抽象的概念,是人类的一种理性需求、自身发展的功利向往、抵御现代明给我们身体带来负面效应的积极方式。因此,体育就把几乎所有的竞技运动作为它的内容和手段。正因为如此,拿掉丰富多彩的竞技运动,体育就成为空壳;体育与竞技分家,在实践中不具有可行性。至于反对所谓“赖化”(recreation)体育,更是无异与风车作战,因为中国体育半个世纪以来极其缺乏的恰恰就是“娱乐”(recreation)。  相似文献   

15.
明代中叶以后,社会发生了明朝人自己都感受得到的巨大变化。这就是随着资本主义因素的萌芽,出现了新的事物,新的思潮和新的文化。万历年间,以李贽等人为代表的泰州学派,就是反映这种社会巨变的哲学表现。李贽猛烈批判“存天理、灭人欲”的假道学。他所宣扬的“童心说”对思想界和文学界影响很大。李贽认为,“童心”就是“真心”,就是“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心”(《焚书·童心说》)。他揭露“世之好名者必讲道学”(《初潭集·  相似文献   

16.
自然审美的意义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自然审美是人类最早的审美形态 ,人类在自然审美活动中产生了形式感 ,实现了由耳目快感到心理快感的飞跃 ,培养起对现实对象超物质功利的精神性审美态度。自然审美也当是人类最高的审美境界 ,它可以拓展和提高整个审美活动的精神品格。自然审美在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重建人与自然的精神联系方面 ,有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生态美是自然审美的当代现实形式。  相似文献   

17.
对在市场经济下的体育审美功能和体育美对功利的制衡、对体育兴趣的提升、对人类生存质量的优化等作用进行了系统地阐述。强调指出体育美可以化解人的心理与身体、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不平衡,人的美满的生活存在于体育的审美之中。  相似文献   

18.
马斯洛的人本主义心理学被称为是心理学第三种势力,“似本能”概念是其理论中的重要概念,“似本能”在某种程度上是遗传的,但它是一种潜在的能量,它的表现和发展需要后天的社会环境及教育,由“似本能需要”出发,马斯洛建构了自己的“需要理论”和“自我实现理论”,从而强调了人的潜能、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  相似文献   

19.
高校图书馆作为学校文献情报中心,是为教育教学和科研服务的,是大学文化建设的重要阵地,所以,充分发挥图书馆作为“没有教室的学校”的教育作用,其意义重大。特别是就目前而言,高校图书馆在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培养和造就大批人才方面,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为此,我们应该在以下几方面多做工作。第一,树立“以人为本”的办馆理念。办馆理念是高校构建和谐图书馆的战略指导思想,是图书馆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而“以人为本”的人本管理,则是现代图书馆的管理理念,也是高校图书馆的办馆宗旨。图书馆的“人”由读者和馆员构成,因此,“以人为本”就是要满足读者和馆员不断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求,处处体现“读者至上”和“满足人的需求、实现人的价值、追求人的发展”。基于这种认识,图书馆必须实施办馆理念的明确定位。在实施科学管理中,要坚持服务“以读者为本”,管理“以馆员为本”,不断提高办馆质量和办馆效益,将建设和谐图书馆作为读者和馆员共同追求的目标,把尊重、维护读者和馆员利益,全面提高读者和馆员的素质作为考量图书馆一切制度和措施的最高标准。一切制度、措施的制定和实施都要考虑人的需要和感情,充分体现人性,要让读者、馆员有发展机会和空间。只有这样才能营...  相似文献   

20.
毛主席在“矛盾论”中告诉我们: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每一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自始至终的矛盾运动。并说:“这个辩证法的宇宙观,主要地就是教导人们要善于去观察和分析各种事物的矛盾运动,并根据这种分析,指出解决矛盾的方法。”①以前,我是不懂得这个真理的。我曾较长期地存在着甘居中游的思想,具体表现在“生平无大志,但求差不多”,自认为“比上不足,比下有余”,愿作—个既不出人头地,也不落后于人的“安分守纪”的人。在学习上,则表现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