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创造潜能”。可见在阅读教学中,激发和培养想象力是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前提,也是学生进行个性化阅读的重要条件。而想象在阅读教学中应用最普遍的就是再造想象。本文就是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对学生培养再造想象力进行探究而汇总。  相似文献   

2.
阅读教学课是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基本课型。《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能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为此,语文教师要在阅读教学中不断探索实施个性化阅读教学指导。本文作者有幸参加了济南市“初中语文个性化阅读与文学教育”的课题实验,结合自己近两年的学习体会和一线实践经验,从内涵、理论依据、教学过程和实施策略四个方面谈一下对个性化阅读的拙见。  相似文献   

3.
新课标指出,“注重个性化阅读”,“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的过程”。这是现代阅读教学的核心理念。统一在这个核心理念下的个性化阅读教学,应是对话理念下的阅读教学。教师、学生、文本相互影响,相辅相成,构成了动态的交互系统。王富仁教授指出,在语文教学中必须同时坚持三个主体性。那么在个性化阅读教学中,我们应该怎样认识教师的主体性呢?  相似文献   

4.
戴玉俐 《考试周刊》2011,(60):59-60
新课标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显然,这里强调的是阅读教学的个性化。由于每个学生知识经验、生活经历和个人气质的不同,他们在阅读过程中会运用不同的方法、策略。阅读教学的个性化就是指学生在阅读实践中所表现出来的个性化行为和阅读后产生的独特感受、独特认识、独特见解和独特体验。在全社会大声疾呼“张扬阅读个性”的今天,语文老师更应重视个性化阅读教学的实践与探索,但在现实的农村小语阅读教学中,往往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相似文献   

5.
王宁玲 《广西教育》2012,(33):40-40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学生的个性化体验,倡导学生多元化地解读文本。其实,个性化阅读作为一种高效的阅读方式,在其发展的过程中有起关键作用的“支点”。  相似文献   

6.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要以发展学生的个性为出发点和归宿点,在教学过程中搭建民主自由的阅读平台,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尊重学生独特的阅读感受,鼓励个性化的朗读方式,走个性化阅读教学之路,让学生获得更多的收益,使其个性得以稳固发展,语文阅读素养得以质的飞跃。  相似文献   

7.
《语文课程标准》十分注重阅读教学中学生的个性化、创造性阅读。阅读教学的实质是引导和帮助学生阅读,老师对作品的解读不能代替学生的阅读和理解。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阅读过程是富有创造性的过程。因此,我们在阅读教学中应该还给学生主体的地位,引导学生自主体验,鼓励学生探索和创造,要防止越俎代庖,甚至限制、束缚学生富有创意的思维。然而,放开手脚又不等于放任自流,教师的主导作用不能因而废弃,这里涉及鼓励学生个性化、创造性阅读的“度”的问题。事实上,目前也出现了某些失“度”的倾向,必须予以纠正。  相似文献   

8.
现代阅读理念要求我们“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提倡个性化阅读教学。学生阅读的个性化呼唤学生朗读的个性化,因为朗读是阅读的最重要、最常用的方法,那么如何在朗读教学中加强学生个性化朗读指导,让学生读出个性,读出生命的色彩呢?  相似文献   

9.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阅读的过程必然伴随着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体验。然而,“个性化”不等同于“自由化”。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帮助学生与文本“接触”,寻找学生与文本的“交叉点”及“未定点”,一方面引导和鼓励学生理解、读懂文本中那些确定性的因素,另一方面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知识、经验和思想感情来补充、改造、创新文本中那些可变性的内容,在“视界融合”的对话中达到一种既以我为主又内外补充,既情感激荡又思维缜密的阅读境界。一、研读文本,找准切入点就语文教学来说,选择与切入文本阅读的角度,是个性化阅读教学的关键所在。如…  相似文献   

10.
沈争 《河北教育》2010,(5):41-42
传统的阅读教学注重“讲授”,注重“求甚解”,不容许学生个性化的感受,学生只能接受整齐划一的现成结论,并拿这些结论去应付考试。相对传统的阅读教学而言,语文课程标准关于阅读教学的建议,提出了具有挑战性的理念和要求,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  相似文献   

11.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因此.我们在阅读教学中就应当“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实现“个性化阅读”,让学生真正成为阅读的主体.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那么,如何在阅读教学中让学生实现“个性化阅读”呢?“教学是预设与生成、封闭与开放的矛盾统一体。”下面就从阅读教学的预设和生成两方面来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2.
《中学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活动行为。”“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这深刻揭示了阅读教学的本质。个性化阅读的出发点是正确认识学生存在的个性差异,它要求在研究学生共性的同时,重视对学生个性差异的研究,尊重学生的个别性、独立性,使学生在一定阶段内养成适合自身发展的阅读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必须从发展学生的个性入手,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  相似文献   

13.
近日再读《语文课程标准》,对照“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和“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两句话,不能不让我对当今的阅读教学产生一些质疑:阅读教学是通过“阅读”来完成教学任务并实现阅读教学本身的意义建构的,但学生的阅读到底有多少是真的属于个性化行为?而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在阅读教学中究竟占有多大的比重?  相似文献   

14.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这里提出的个性化阅读问题应引起语文教师的重视。个性化阅读是指在尊重学生个体差异的前提下实施的一种阅读教学方式。实施个性化阅读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需要选择阅读内容.按照自己的阅读方式进行阅读.鼓励学生有自己的独到体验和见解,发展学生的批判思维,培养学生独立地、创造性地进行阅读。  相似文献   

15.
陈娟 《现代语文》2005,(10):63-63
在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它不仅帮助学生学习语言文字的特点,而且担负着构筑学生的“精神家园”、重塑学生“个性人格”、净化学生“灵魂世界”的重大使命。《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是思想的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阅读中的对话与交流,应指向每一个学生的个性阅读。”这些已深刻揭示了阅读教学的本质,也暗示我们教师必须改变原来的阅读教学模式,由“独奏者”角色逐步过渡到“伴奏者”角色,以人为本,尊重学生的个性,引导学生从自己的情感体验出发,去实现与文  相似文献   

16.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个性化行为。”这就揭示了阅读活动的本质:阅读是一种个性化的创造性活动。阅读教学不应以教师的讲解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而应该让学生自读自悟,积极主动地思考,寻求问题的答案,通过个性化的思考、表达使“个性”在阅读教学中闪光。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构建富有个性化的阅读教学,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彰显学生的阅读个性,呵护学生的每一个观点,为学生真正实现个性化阅读搭建桥梁。  相似文献   

17.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新课程理念下的阅读教学,需要探索一种能够体现素质教育要求的语文阅读教学新模式.以促进学生形成一种真正的语文能力.帮助学生学习其他科学,使学生发展个性,健全人格.并形成一种继续学习能力。阅读教学担负着构筑学生“精神家园”、重塑学生“个体人格”、净化学生“灵魂世界”的重大使命,这深刻地揭示了阅读教学的本质。  相似文献   

18.
曾繁 《新疆教育》2012,(14):17-17
高中语文学习的过程是学生个体的感悟和知识建构的过程,是极具个性化的行为。但是,当今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统一性和同步性的制约,严重地影响了学生的个性发展,扼杀了学生创造性的天赋。因此,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提倡个性化阅读教学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9.
陈学峰 《教书育人》2008,(12):10-10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一切以学生发展为依据,以学生获得为准绳,潜心研究个性化的学习优化之路,把个性化学习灵活运用于课堂,成为我们不断追求的目标。而阅读教学的特点更是决定了阅读教学课堂尤其需要尊重学生个性和独特体验,  相似文献   

20.
一、“个性化”阅读教学的基本概念 这里提出的高中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是指不受教材既定重点、难点的限制,不受教学参考书的分析及答案的束缚,教师也不对学习内容作先入为主的解说或暗示,而由学生通过对文本的涵咏、体验和感晤,去发现课文的学习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