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胡沫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009,23(12):94-97,118
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识形态属性决定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事实判断和价值判断的统一体。事实判断具有客观唯一性,价值判断具有主体间差异性,二者统一的基础在于社会历史性对人的本质的规定性。事实判断和价值判断的统一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要把灌输范式的知识教育统一到理解范式的信仰教育上来。  相似文献   

2.
价值冲突是当代社会生活中不可回避的事实。价值分析理论在分析价值冲突来源的基础上,重新连接了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其价值分析程序有助于价值冲突的解决。将这个理论应用到学校教育中,可以帮助学生应对生活中的种种价值冲突。  相似文献   

3.
教育是以追求和实现价值为目的的人类实践活动。"价值即本质"意味着,对"教育是什么"的发问,其实是对"教育应当是什么"的发问。认为问教育的本质就是问教育的实然所是,这种看法误解了教育实践的性质;而其理由——事实判断是价值判断的基础,事实判断先于价值判断——本身是一种价值判断而非事实判断。"对象的价值走在对象的前面",价值...  相似文献   

4.
论作为心理学概念的体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体验是人的精神生活的重要内容之一,是个人在亲心经历或亲身经历的基础上,通过情感评价,对事物关系进行价值判断的心理活动。体验来自生活,是对某种生活的反思,具有直观性、整体性、独特性、情感性、内隐性。体验对于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培养学生的主体性,促进学生的品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覃正辉 《课外阅读》2011,(3):114-116
本框课程标准的要求:识别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的表现,说明价值判断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价值中立与教育研究的学术立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薛晓阳 《教育科学》2003,19(4):16-20
教育研究是一种人文研究,而人文研究的最高目的就是显现存在的真理和人的意义,人文研究的这种目的性和价值性正是通过自己的学术立场和价值判断得到表现。任何教育研究都不能借故价值中立以躲避自己的学术立场和价值判断。教育事实可以作为表达意义的手段,但事实本身不能自然地、直接地给出包含在事实中的意义和真理,而必须通过研究者的价值判断和学术立场得到呈现。所谓价值中立实际绝不是不要价值,而是不要有偏见、带主观臆断性的价值。价值中立原则不是要削弱价值性在教育研究中的作用和地位,相反它是要提高人们对价值判断和学术立场的关注。从价值中立原则中不仅不能推导出对价值的否定,相反却只能更加表现出价值问题在教育研究中的重要位置。  相似文献   

7.
“人是感情动物”是一个客观的事实判断,而反题“人不是感情的动物,而应该是理智的动物”则是一个价值判断。这一均能成立的矛盾命题的存在,恰好形成了考生作立意的“半径”,即给定了作的立意范围。  相似文献   

8.
休谟提出的"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二分法,在20世纪初的德国,引起了以马克斯·韦伯和古斯塔夫·施穆勒为双方代表人物的"价值判断之争"。上世纪末,中国学界对经济学与道德问题的热烈讨论,可以视作这一争论的世纪回响。抛开对事实、价值二分法的争论,不对经济学是纯粹的事实判断或是价值判断下结论,而是来具体分析隐含在经济学中的价值判断,可以发现,看似实证、客观的经济学有其隐性的价值判断:首先,政治经济学作为我国经济学的重要分支,秉持阶级立场;其次,西方经济学的伦理基础是功利主义价值观;最后,在当今全球政治经济形势下,当经济理论应用为经济政策时,国家成为经济政策的终极价值。对影响经济学的价值判断的事实分析,有助于我们理解保持"价值中立"的困难。  相似文献   

9.
学术史上对社会权力来源的研究基本上通过两条路径展开:即价值判断的路径和事实判断的路径.每条路径都有其合理之处,因此在研究社会权力来源时,把价值判断与事实判断进行有机结合,才是符合马克思主义的做法.  相似文献   

10.
生态环境问题的凸显逐渐引起了人们对人与自然关系问题的思考。在人们试图从伦理观念的角度论证人类与自然之间是否存在着道德联系时,一种关于“自然具有内在价值”的观点产生了。自然内在价值论从主体性、客观性、目的性三方面论证了自然具有内在价值。从马克思主义视角来看,它在理论与逻辑上都存在着一些内在的缺陷,主要表现在这种理论将价值判断等同于事实判断,由此造成了概念上的混淆,同时,也表现对价值主体内涵的否定,否定了“人”作为价值主体的唯一性,将价值概念的主体扩大到人以外的自然物,忽视了人的主体性地位,也狭隘地将生物本能与生存特性、人的目的性划上等号。  相似文献   

11.
善恶、美丑、利害分别表达了某种价值评价。这些价值评价包含着两个共同的内容:主体的主观性因素和客观事实。这决定了价值评价的双重特征:主观性特征和客观性特征。主观性特征表现为:它们表达了主体的主体性元素,同时也显示了自己的主体性。客观性特征表现为:它陈述了某种客观事实,以及主体本身对客观现实的依赖。在价值评价中,不仅表达了主体的元素,而且陈述了客观事实。价值似乎有两个载体,即价值物和价值评价。由于价值评价本身包含了价值物,因此这两个载体合并为一个载体:价值评价。价值依托于价值评价而存在。在经验层面,我们看到的仅仅是这些价值评价,而看不到价值,因此,事实上,价值等同于价值评价。  相似文献   

12.
孟子试图通过人在紧急情况下所产生的"第一念头"具有道德性,来证明孟子性善论中"性善",从逻辑上看是有问题的。孟子反对认知理性"以故言性"的言说方式,认为只着眼于可知可感的经验事实,忽略了人的内在性。关注人的良心天性的效果推理是孟子阐述理论的特质。  相似文献   

13.
自然人民事责任能力制度是对民法典债篇关于未成年人或精神耗弱者的责任承担问题的规定的概括。自然人民事责任能力是自然人对其过错行为承担民事责任的法律资格,其着眼点是行为是否存在过错;自然人民事责任能力的性质是过错的认定基础,是适用过错责任原则的逻辑要求;自然人民事责任能力的判断标准是识别能力,是意思归责的当然结果。  相似文献   

14.
关于“思想”的若干问题:一种社会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学术研究应当有思想的导引,应当生产出思想。思想既包括宣告性、指向性的价值话语,也包括阐释性、揭示性的事实言说。人们言说的思想有原创性的,也有非原创性的,非原创性思想则又有积极语汇与消极语汇之别。思想的言说可分为我言我思、我言共思、我言他思及他言他思四种类型。人人都有思想的意愿、思想的方式及思想的资格。“思想家”的诞生是思想家自我定义与“思想贩子”刻意建构的结果。不存在公认的思想评判标准。思想应扎根于思想者“存属的社会”,并溯源于思想者“自身的体验”。  相似文献   

15.
文章指出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使用的“异化”本质是一个价值批判范畴,并进一步阐述了其理由:(l)“异化”体现的是价值判断而非事实判断;(2)“异化状态”是指客体在价值属性上与主体的相对立状态;(3)异化现象在马克思思想体系中主要是指人的价值行为的异化;(4)价值是马克思思想发展的内在线索。  相似文献   

16.
认识理念与实践观念在现实社会的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真理与价值、实践观念与价值观念,这些在唯物辩证的思维看来具有着辩证关系的哲学范畴,长期以来却被习惯思维直观的感性人为地分割开来,使得人的社会活动的完整过程被肢解,把对客观事物某一方面现象的判断与对客观事物的真理性认识混为一谈,这种形而上的抽象思维人为地制造了思想上的麻烦。而实际所呈现的情况是,真理与价值、实践观念与价值观念是既相对独立又密不可分的联系在一起的,认识理念与实践观念的统一正是人的精神力量的完整体现。  相似文献   

17.
人类对教育进行事实判断和价值判断,走过了从教育测验到教育评论的历程,形成了教育测验、教育统计、教育测量、教育评估、教育评价、教育评论理论,并且这一学科群落已经形成。但由于这些理论和学科群落并不成熟,许多人对该学科群落的相关概念及其关系认识不清。因此,很有必要从多角度对该学科群落的相关概念及其关系进行辨析,并对该学科群落建设进行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8.
成人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及其心理因素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成人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受到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也受到其心理因素的影响与制约,体现在人的不同个性心理对事物具有不同的选择与追求。成人大学生与普通高校大学生相比,心理特征表现为:自我成才意识强烈,心理活动内容的化程度高,成才情绪障碍较为严重,从而影响着他们的价值取向,表现在价值本位取向由个人本位取代集体本位,证券标准趋于功利和实用化,价值的行为取向时而陷入矛盾,因此,成人高校应重视对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从面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  相似文献   

19.
和谐社会的组成要素有很多,但是其内在的本质规定在于对人的自由的最大限度的尊重,在于对人的价值的充分认可,在于人的幸福感的获得,其最终目标在于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只有建立在人的伦理精神之上的社会组织才具有能动的自我调节功能,才能使社会的一切组成要素在人的作用下始终保持良性互动的“和谐机制”。  相似文献   

20.
创作过程是由动力情感、主体情感、体验情感、对象情感共同作用而完成的一个系统工程。动力情感具有偶发性、持续性、变化性、自控性的特征;主体情感具有稳定性、倾向性、理智性的特征;体验情感具有实践性、本真性、多样性、深刻性的特征;对象情感具有审美性、自主性、感染性的特征。动力情感推动主体情感和体验情感的活动,主体情感一方面融化在对象情感之中,一方面又跳出来,从理性角度对对象情感进行价值判断。在判断过程中,相互冲突,相互搏斗,相互突进。体验情感是主体情感和对象情感的中介。对象情感一方面接受主体情感的渗透,一方面反向刺激主体情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