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作为一种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是指教师或其他成人不把现成结论告诉学生,而是学生自己在教师指导下充分发挥自主精神,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自主地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结论的过程。  相似文献   

2.
一、初中生物“研究性学习”的概念界定 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学习方式,是针对接受性学习和训练性学习提出来的,通常是指教师或他人不把现成的结论告诉学生,由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结论的过程。实施研究性学习的关键是创设某种实际情境、学生的主体性研究活动和问题的解决过程。目前,初中生物教材中的研究性学习课题,根据研究活动的主要形式和方法,一般属于实验型、实践型和调查、考察型等类型。  相似文献   

3.
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学习方式,是不把现成的结论告诉学生,而是让学生自己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地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结论的过程。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课程形态,是为了“研究性学习方式”的充分展开提供相对独立的有计划的学习机会。具体地说是在课程计划中规定一定的课时数,以有利于学生从事“在教师指导下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地  相似文献   

4.
聋校数学课堂教学如何开展研究性学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般情况下,聋校数学学科中的研究性学习,指的是作为学习方式的研究性学习。作为学习方式的研究性学习,是指教师不把现成结论告诉学生,而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地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结论的过程。也就是说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只要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对某一专题进行自主研究,学生自主获得知识,或修正知识结构、提高能力的学习,都是研究性学习。  相似文献   

5.
略谈研究性学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学术界一般认为,研究性学习是一种以问题为载体、以主动探究为特征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在学习和社会生活中自主地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结论的一种学习方式。因此,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也就是学生在学习中基于已有知识技能主动提出问题,进而综合运用新旧知识、技能生成新的问题解决规则或思维产品的过程。  相似文献   

6.
黄宗胤 《云南教育》2003,(10):19-20
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学习方式,是指教师不是把现成结论直接告诉学生,而是由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地发现问题、探究问题,从而获得结论的过程。传统的学习方式把学习建立在人的客体性、受动性、依赖性的一面上,从而导致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的不断销蚀。在研究性学习中,教师是组织者、参与者和指导者。学生通过研究性学习活动,形成一种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从本质上讲,研究性学习是以弘扬人的主体性为宗旨,以促进人的可持续性发展为目的,由许多具体方式构成的多维度、具有不同层次结构的开放系统。研究性学习方式具有…  相似文献   

7.
研究性学习是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学习为基础,从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以个人或小组合作方式进行的学习。通过亲身实践获取直接经验,养成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终身学习能力和适应社会生活能力的一个十分重要的举措。本文阐述了研究性学习课程的价值,对教师和学生的要求及如何开发研究性学习课程。  相似文献   

8.
作为一种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是指教师不把现成结论告诉学生,而是学生自己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地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结论的过程。“研究性学习”是与“接受性学习”相对的一个概念。就人的发展而言,“研究性学习”与“接受性学习”这两种学习方式都是必要的,在人的具体认识活动中,二者常常相辅相成、结伴而行。所以本次课程改革强调“研究性学习”,并不是因为“接受性学习”不好,而是因为我们过去过多倚重了“接受性学习”,把“接受性学习”置于中心,而“研究性学习”则被完全忽略或退居边缘,强调“研究性学习”的重要性是想找回“研究性学习”在课程中的应有位置,而非贬低“接受性学习”的价值。作为一种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是渗透于学生的所有学科、所有活动之中的。  相似文献   

9.
倡导“研究性学习”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一项重要内容,其主要目的是通过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一种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是指教师或其他成人不把现成的结论告诉学生,而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结论的过程。‘研究性学习’是与‘接受性学习’相对的概念,就人的发展而言.‘研究性学习’与‘接受性学习’这两种方式都是必要的,在人的具体活动中,两者常常相辅相成”。  相似文献   

10.
一、指导学生认识化学研究性学习的两种形态一般来说 ,研究性学习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研究性学习是指与接受性学习相对的 ,渗透于所有学科、所有活动之中的学生主动探究问题的一种学习方式。狭义的研究性学习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 ,由学生自己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的课题或项目的设计 ,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和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由此 ,研究性学习可分为两种形态 ,即过程渗透形态和课题课程形态。过程渗透形态就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变传统的“授—受”教学模式为自主探究学习模式。在教学中 ,通过…  相似文献   

11.
倡导"研究性学习"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一项重要内容,其主要目的是通过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一种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是指教师或其他成人不把现成的结论告诉学生,而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结论的过程。‘研究性学习’是与‘接受性学习’相对的概念,就人的发展而言,‘研究性学习’与‘接受性学习’这两种方式都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2.
李社荣 《教育导刊》2002,(11):15-18
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并确定研究专题,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作为一种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是指教师或其它人不把现成结论告诉学生,而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地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结论的过程.其特点要求教师实现角色转换和行为方式转变.首先教师不再只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合作伙伴、良师益友;其次课堂是以学生为主体和中心的阵地,是一个民主、和谐、开放、互动的教学渠道;再者评价的策略上重视结果,更注重学习过程以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感受、体验和进步.  相似文献   

13.
研究性学习是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学习为基础,从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要以个人或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的学习。学生亲自参与和实践,获取直接经验,养成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研究性学习中,教师是组织者、参与者和指导者。  相似文献   

14.
新课程计划指出:研究性学习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学习为基础,从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要以个人或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使学生通过亲身实践获取直接经验,养成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研究性学习中,教师是组织者、参与者和指导者。  相似文献   

15.
所谓研究性学习,它有两个方面的意义:作为一种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是指教师或其他成人不把现成结论告诉学生,而是学生自已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地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结论的过程。“研究性学习”是与“接受性学习”相对的一个概念。“研究性学习”渗透于学生的所有学科、所有活动之中。作为一种课程形态,  相似文献   

16.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研究性学习是落实《数学课程标准》的有效方法,也是课程改革倡导的学习方法之一。它是指学生在教帅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以个人或小组合作方式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它是学生自主选题、自主学习、自主体验、自我提高的过程。在研究性学习中,  相似文献   

17.
研究性学习是一种“像科学家工作一样”的学习。它是以布鲁纳的发现法为理论指导,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学习为基础,由学生自主选择专题,以个人或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研究的一种全新的学习方法。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学习者通过对科学研究的思维方式、研究方法的学习运用和探索性问题的创造性解决,亲身领悟体验科学家在研究和解决问题过程中的  相似文献   

18.
地理研究性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使学生在自主学习、自主探索中去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学习过程,是一定意义上的个人或小组行为,所以,在地理研究性学习实施中准确把握其操作流程就显得尤为重要,是顺利实施研究的关键所在。我从方  相似文献   

19.
黄晓玲 《广西教育》2013,(13):17-17
研究性学习是一种以学生探究为主的学习方式,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生活中选择并确定研究专题,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学生亲身经历、体验、感受研究过程,从中得到真正的锻炼和提高。研究性学习之所以备受推崇,与其所具有的自主性、互动性、开放性、实践性等特点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20.
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自主选择和确定研究课题,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地获取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学术界一般认为:研究性学习的实施过程可分三个阶段:进入问题情境阶段,实践体验阶段和表达交流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