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3 毫秒
1.
从德谟克利特以来西方科学中形成的一个基本信念是:“相信现实世界的简单性”。西方不少科学家认为“千方百计地化繁为简是科学发展的一种推动力”。十七世纪以来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强调在实验的基础上分析和解剖,把复杂的系统分解为简单的要素来研究,取得了极大的成功。久而久之,在人们的思想上形成了一条重要的方法论原则——简单性原则。但是,现实世界并不简单,所谓“现实世界的简单性”,实质上是指认识和掌握客观世界事物  相似文献   

2.
对西方传统美学之集大成者黑格尔的攻击,是现代美学反传统特征的集中表现。英美分析派美学产生的外律性表现为社会动荡、自然科学革命冲击与诸种文化交汇;自律性则表现为,对现代派艺术作出理论反应和对传统美学否定中的继承。关于“美”、“开放概念”、“艺术消亡”三个问题的探讨,构成了分析派美学思想的基本框架。  相似文献   

3.
简单性原则是科学发展的一条重要原则和规律。乔姆斯基的语言研究体现了非常鲜明的简单性原则思想:理论追求上遵循着“简洁雅致”的指导性原则;将独立论视为研究的方法论原则;表述上采用精确的形式化的语言推导方法等。  相似文献   

4.
邓小平“一国两制”构想理论产生贯穿了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同一性与斗争性原理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是成功运用了事物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相统一等理论的哲学基础的阐述。  相似文献   

5.
受19世纪西方自然科学的影响,许多思想家把研究自然科学的方法、原理运用于人类社会的研究,提出了“社会有机体论”。其代表人物有法国的圣西门、孔德和英国的斯宾塞,还有后来的马克思等。虽然这些思想家关于“社会有机体论”的思想各有差异,但他们的思想也有共同之处,那就是把人类社会看成一个生物有机体来研究。受这种思想和方法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有这样一句话:“无论怎么强调实验的重要性,都不过份”,它揭示了实验教学在理科中的重要地位.2004年理科综合《考试说明》要求学生能“能根据要求灵活应用已学过的自然科学理论,实验方法和仪器,设计简单的实验方案并处理相关的实验问题”,显然高考对学生的实验能力要求很高,而引导学生用“已学过的自然科学理论”即物理、  相似文献   

7.
主体间性是高校毕业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属性。传统“主体-客体”模式把毕业生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客体,毕业生被当作“加工”的对象,造成毕业生主体地位丧失。主体间性视阈将毕业生从传统“主体-客体”模式中解放出来,恢复了毕业生在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主体间性是对传统毕业生思想政治教育进行深刻反思的结果,也是毕业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需要。贯彻主体间性思想,高校毕业生思想政治教育应坚持人本原则、主体性原则、理解原则、差异性原则和教育者主导原则。  相似文献   

8.
“求简单”是人们的普遍心理,“简单性原则”被现代科学家看作一个重要的方法论思想,许许多多的创新就是在“求简单”中得以诞生的.物理学习上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也体现在“追求简单”上,能否使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怎样才能找到更为简单的解决途径?这些都是我们所追求的.本文拟例说物理解题思路训练中的“追求简单”的几种常见途径.  相似文献   

9.
孙莉莉 《现代语文》2006,(8):107-108
一、老子美学思想的要点 中国美学史的起点是老子美学。“道”、“气”、“象”、“有”、“无”、“虚”、“实”、“味”、“妙”、“虚静”、“玄鉴”’、“自然”等等老子提出的一系列范畴,对于中国古典美学形成自己的体系和特点,产生了极为巨大的影响。中国古典美学关于审美客体、审美关系、艺术创造和艺术生命的一系列特殊看法,关于“澄怀味象”(“澄怀观道”)的理论,关于“气韵生动”的理论,关于“境生于象外”的理论,关于“虚实结合”的原则,关于“味”和“妙”的理论等等,它们的思想发源地,都是老子的哲学和美学。  相似文献   

10.
自动控制原理课程根据“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和“学用一致”的思想,面向实际,面向实践,采取了“结合实物讲组成、结合工程讲分析、结合实践讲校正”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见物思想,知理善用,学用结合,边用边学,通过实践将知识转化为能力,求得真才实学。  相似文献   

11.
现代意识观照下的可比性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比较文学特有的跨学科、跨文化的性质,决定了“可比性”是其学理根据的最根本问题,也是它本身学科的科学性要求。历来构成可比性“第一原理”的是普遍性或共性,它来自两方面,即事物固有的属性和人们的思维方式与情感方式。对普遍性或共性的确认,及相应的其它环节,学者们均做了过细的研究,然而也受到了现代思潮的严重冲击。后者从哲学、方法论、文化政治学、文艺学等多种角度,批评普遍性或共性的概念是形而上学的理性主义的产物,忽略了事物与现象的许多具体而复杂的细节,不利于弱势文化的独立生存,也不符合文学领域充满了个性鲜明的独创的事实。为应对现代思潮的挑战,因而提出“类似性”(affinity)的范畴。Affinity源自拉丁语affinis,原意是指有关系、有联系的属性和化学反应的能力。它不同于以往表示同一性质的概念,着重的是不同事物彼此的关系与联系,彼此发生感应和作用的特性方面,讲究的是动态的合,而不是静止的一。它的理论根据主要是维特根斯坦的“游戏原理”和“家族相似性”。由此,在比较文学的视野内将以全新的观点看待同和异的问题,为跨学科、跨文化的研究提供新的理念和方法。  相似文献   

12.
和谐德育研究的理论基础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和谐德育研究以适应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出发点,从德育要素的整体联系入手,深化多层面教育规律的研究与运用,构建德育过程诸要素之间的和谐关系,增强德育的合力,从而促进学生思想品德及整体素质和谐发展。和谐德育研究以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事物普遍联系和发展的原理为理论基础,传承中国文化中"天人合一"、"整体和谐"、"和而不同"的思想,借鉴西方文化中"美德乃是一种和谐"、"公正即和谐"的文化思想,吸纳教育学、社会学中的和谐思想。  相似文献   

13.
1975年邓小平全面主持中央党政日常工作后,淡化以至否定"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指导思想,对各行各业进行全面整顿。文化工作的拨乱反正,是这种整顿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其内容包括:在文艺工作方面,重新提出要贯彻执行"双百方针",配合毛泽东的有关批示,开禁一批文艺作品;科技工作方面,提出科学技术也是生产力,提高科技工作人员的地位,鼓励他们钻研业务;教育方面,提出要正确看待"文革"前的教育制度,否定"文革"时期在招生制度和教育制度方面的一些所谓改革措施。这三个方面的拨乱反正,初步纠正了"文革"时期由于"左"倾思想的影响而造成的文艺、科技、教育等领域的认识上和实际工作中的偏差,为"文革"结束后文化工作的全面拨乱反正提供了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14.
科学发展观中的以人为本思想本身是一个科学社会学研究的重要论题。从简单性科学到复杂性科学蕴含了科学研究对复杂性问题的关注。社会发展理论研究在经过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型后,也对社会内在复杂性给予了重视。在对科学思想演变史和社会理论发展史的分析中,可以看出复杂性科学理论方法和现代社会本身的复杂性是我们研究科学发展观中的以人为本思想的理论前提和方法论基础。而科学发展观理论本身具有系统整体性、系统层次性、系统协同性和系统动态性等特征。以人为本思想真正地体现出当代科学发展观理论的创新和实践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5.
Communication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scientific practice and, arguably, may be seen as constitutive to scientific knowledge. Yet, often scientific communication gets cursory treatment in science studies as well as in science education. In Nature of Science (NOS), for example, communication is rarely mentioned explicitly, even though, as will be argued in this paper, scientific communication could be treated as a central component of NOS. Like other forms of communication, scientific communication is socially and symbolically differentiated. Among other things, it encompasses technical language and grammar, lab communications, and peer reviews, all of which will be treated in this paper in an attempt to engage on an empirical and theoretical level with science as communication. Seeing science as a form of communicative action supplements the epistemological view of science that is standard to both NOS and the philosophy of science. Additions to the seven NOS aspects on Lederman’s (Handbook of research on science education. Lawrence Erlbaum, Mahwah, pp. 831–879, 2007) list are put forward as well as preliminary thoughts on the inclusion of scientific communication into NOS instruction.  相似文献   

16.
从表面上看,丰子恺“中国美术优胜论”的提出,只是基于世界范围内艺术发展的“表现主义”趋向(中国化)的客观事实。然而这种“客观性”基础乃是丰氏本人架构起来的。在他的艺术思想中,印象派以后西洋美术的演进趋势,一方面是科学主义的凸显,另一面同时也是作者主体意识不断强化的过程,即所谓朝着“表现的艺术”迈进的过程。这使他敏感地意识到了科学对艺术的入侵。正由于此,出于对艺术独立地位的维护,他刻意“遗忘”了印象派以后西洋美术的科学主义特性,而竭力张扬了它的“表现主义”倾向,并将这种“表现主义艺术”与中国传统的艺术精神在理论的层面沟通起来。丰子恺“中国美术优胜论”的提出,实际上负有一种遏止科学实用精神、维护艺术独立地位的使命,并且和当时中国“立人”的时代主题是一脉相承的。  相似文献   

17.
活力是当前心理学的一个研究热点,与当代人的心理世界紧密相关。道家文化蕴含丰富的活力心理思想。在活力的内涵上,道家不止停留在活力的描述性层面,指出活力是一种创生能量、生生不息的生机状态以及具有“生而不有”、再始更新的特征。在活力的内容方面,道家的活力心理思想根植于“身心性命”之中。作为活力主体,道家的理想人格特征主要表现在朴、明、慈、游四个方面,并以“自然无为”“致虚守静”“柔弱不争”等修行作为活力心理的养成机制。道家活力心理思想对于活力的心理学理论建构、当代人的现实生活都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8.
把邓小平农业发展思想同邓小平的其他"三农"思想(如邓小平农业政策思想、农村改革思想、农村稳定思想、农民脱贫致富思想、农村教育思想等)相对区别开来,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过去的邓小平理论研究只看到了它们之间的联系而忽视了它们之间应有的区别。严格意义上的邓小平农业发展思想包括科教兴农思想、工农业协调发展思想、农业可持续发展思想、农业综合开发思想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19.
论自然灾害风险的综合行政管理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自然灾害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障碍因素,甚至是一种极为重要的安全破坏因素。因此,在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过程中,要加强对自然灾害风险的管理工作。根据当前各国及地区对自然灾害风险管理的行政管理模式,以及区域自然灾害系统复杂性和链性的特征,提出建设区域自然灾害风险的综合行政管理体系,即“和则”、“合则”与“谐则”共存,“和度”、“合度”与“谐度”合一,纵向协调、横向协调与政策协调集成为一体,减灾资源高效利用的“三维矩阵管理”模式。以此加强辖区减灾区划、立法、规划、风险管理标准、规范、指标体系,以及应急预案编制、物资储备、应急行动、救灾救济能力建设。据此,提出中国各级政府构建辖区自然灾害风险的综合行政管理体系,即组建辖区“自然灾害风险管理局”,下设减灾法规、信息共享、科技、应急管理、应急行动、物资储备、救灾救济、装备管理等部门。在此基础上,明晰并完善辖区现有的气象、海洋、地震、地质、水旱、生物、火灾与病虫害等主要自然灾害的监测、预报与预警、风险评价、应急预案编制等相关专业技术的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20.
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具有丰富的哲学蕴涵.它体现了事物存在的时空特性,事物运动发展的客观规律和人类认识发展的必然逻辑.把握与时俱进的哲学本体论和认识论底蕴,有助于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更加自觉地贯彻执行十六大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