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9 毫秒
1.
本文通过对英美两国促进高等教育公平政策措施的分析,探讨了我国进一步推进高等教育公平的有效途径。努力将追求高等教育公平的价值理念在政策中得到真正的体现与贯彻;在高等教育政策的决策过程应坚持程序的公平;加强宣传,唤醒民众关心高等教育决策的意识。  相似文献   

2.
大众化进程中的我国高等教育公平问题探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追求高等教育公平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基本价值取向。然而,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进程的加快,高等教育不公平问题也越来越突出。这些不公平问题大都可归结为制度性不公平。因此,建立高等教育政策运行的公平机制,推进高等教育政策调整和制度变迁创新,是使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不断趋近公平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3.
文章对我国高等教育政策活动范式由传统向现代转变的过程中,高等教育政策价值目标的选择及模式的变迁进行梳理;对不同历史时期高等教育政策制定及实施过程中效率与公平的博弈进行分析;对其过程中的高等教育政策社会排斥问题及其解决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4.
在追求和谐平等的社会,高等教育公平成为社会公正的基础和国家核心价值的优先选择,它根植于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实践中,是高等教育发展方式转型与内涵发展的价值指向和内在要求。处在变革和转型中的我国高等教育,其公平问题本身就是错综复杂、多元多样的,权益失衡是我国高等教育公平问题之症结,需要在改革实践中通过制度安排和政策调整以不断实现高等教育权益的均衡,将高等教育的公平理性"公共化"。  相似文献   

5.
随着大众化进程的加快,我国政府通过出台相应的政策解决目益凸显的高等教育公平问题.但是,结合高等教育起点公平、过程公平和结果公平分析,以及借鉴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经验和教训看,我国既需要完善已有的高等教育公平政策,更需要制定新的政策保障高等教育公平.  相似文献   

6.
随着中国高等教育规模扩张,以及高等教育入学收费制度的实施,越来越多的学生因经济拮据而失去入学机会或难以继续学业,有失教育公平。学生资助政策的实施,一方面有效缓解了这一矛盾,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人们对教育公平的追求;另一方面,由于资助政策本身和实施过程中存在着诸多问题,又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这种不公平的现状。完善和落实学生资助政策、多渠道筹措资助资金并扩大资助范围、加强学生资助的管理和监督,是完善资助政策的应有举措,是促进我国高等教育公平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7.
随着中国高等教育规模扩张,以及高等教育入学收费制度的实施,越来越多的学生因经济拮据而失去入学机会或难以继续学业,有失教育公平。学生资助政策的实施,一方面有效缓解了这一矛盾,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人们对教育公平的追求;另一方面,由于资助政策本身和实施过程中存在着诸多问题,又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这种不公平的现状。完善和落实学生资助政策、多渠道筹措资助资金并扩大资助范围、加强学生资助的管理和监督,是完善资助政策的应有举措,是促进我国高等教育公平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8.
公平是人类基本的价值向往和目标追求。城乡二元结构、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差距、阶层差异等非个人能力因素所导致的高等教育公平失衡议题备受关注。围绕高等教育公平,高等教育实践的实证研究十分匮乏。我们试图以中国政府正在推进的农村贫困专项招生政策为研究对象,观察中国推进高等教育公平的努力,以期为高等教育公平补偿政策的优化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9.
对我国高等教育公平问题的认识和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远贵 《教育导刊》2006,(10):21-24
追求高等教育公平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基本价值取向。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加快,高等教育公平问题越来越突出。本文对教育公平理念的产生及其内涵、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公平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探讨,并提出了推进我国高等教育公平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高等教育公平是政治、经济领域的公平在教育领域的延伸,具有独立的价值意义。现阶段,由于我国教育制度的体制性缺陷,导致高等教育不公平现象的出现。政府应制定相应政策,保证高等教育公平的实现。  相似文献   

11.
教育公平是我国目前教育理论研究和教育实践领域关注的焦点.弱势群体高等教育因制度缺失、政策不完善等原因导致教育有失公平,需要从起点的公平、过程的公平、结果的公平三个维度建立补偿制度,以期更好地为弱势群体成长成才提供相对均等的外部环境.  相似文献   

12.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今,我国高等院校毕业生就业制度经历了从统包统分、双向选择到以市场机制为配置方式的自主择业的变迁.在统包统分政策为主体的时期,高校毕业生就业公平问题并不显著.在以市场机制为主体的自主择业政策下,高校毕业生就业公平问题凸显出来并影响到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以及当今社会很多阶层的现实利益,这也使政府通过制定更完善的政策来促进就业市场的公平显得更加必要.  相似文献   

13.
区域差距视角下高等教育公平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高等教育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而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区域差距呈现出不断扩大的趋势,这将不可避免地影响到我国高等教育公平的实现。为此,需要在理解我国高等教育公平内涵及明确我国高等教育公平现状的基础上,设计一套适合于我国国情的高等教育公平指标体系,以便对我国高等教育区域差距及公平程度做出科学的评价和判断,由此推动我国高等教育公平政策措施的不断调整与完善。  相似文献   

14.
主要对自元代初创以来中国高等教育少数民族招生政策的历史演变脉络进行细致梳理,指出不论在历史上还是在现实中此一政策本质上具有明显的政治属性。在对政策的公平性从族际公平与族内公平两个层面进行历时性考察的基础上,对政策在执行中面临的难题进行了探讨,进而指出当前中国高等教育少数民族招生政策的完善应以多元平等为其价值取向,积极采取有效措施使其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5.
在流入地幼儿园接受学前教育的外来务工子女,在受关注程度、参与教学过程、接受教师评价等方面普遍面临着不公平的问题.为改善这一状况,实现教育过程公平,幼儿园应建立公平的教育管理体制,营造公平的教育环境与氛围,探索公平的教育方法与策略.  相似文献   

16.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然而,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现实中存在着教育不均衡和不公平现象。在和谐社会发展的今天,教育公平亟待实现。  相似文献   

17.
英国公平入学政策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国教育市场化改革,冲击教育公平,尤其影响学生平等入学,于是政府对教育政策进行适当调整:制定法律,保证入学公平;设定准则,确保遴选公正;形成机制,构建公正系统;提起申诉,实现公平入学.这些政策举措值得赞赏,也值得我们思考.  相似文献   

18.
教育公平是一个独立的发展目标——辨析教育的公平与效率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教育公平从社会正义、平等、自由、人权的价值中产生,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发展目标。我国教育理论界过于关注教育的公平与效率之争,是经济领域“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口号泛化的结果,也与我国“财政视角”的教育改革路径有关。教育的公平与效率问题应当具体分析,其冲突主要表现在教育资源的配置上。在义务教育阶段,公平与效率是高度一致的,但在入学机会问题上,主要是公平、公正的制度和政策设计问题,与效率无关。  相似文献   

19.
Fei Wang 《Interchange》2013,44(1-2):45-62
This study provides insight into equity issues in post-secondary education by exploring and assessing the history, the reality and the potential developments in higher education for minority students in China, in comparison to post-secondary education for aboriginal students in Canada. It highlights access to post-secondary education by these minorities in both countries in terms of educational policy enactment, orientation, and its enforcement. The study examines both commonalties and differences in the educational policies of both countries to shed light on how each country is able to grapple with the issue of equity in their respective post-secondary educational systems in response to the principles of liberty, equity and dignity as outlined in the Universal Declaration of Human Rights. This study employs a historical approach to identify the common trends by examining issues concerning access to post-secondary education for ethnic minorities in China and the aboriginals in Canada. Specifically, the study employs a comparative method analyzing how access and equity are defined, how policies have evolved, and the impact that the policy has on the minority students in China and aboriginal students in Canada. The assessment of the access issues in these two countries not only reveals some common trends in the evolution of access norms in the post-secondary education of both countries, but also identifies certain differences in response to their historical traditions, national cultures, and diverse educational structures. The findings are presented in three sections: growth and gap, equality versus equity, and equity and the difference among the difference.  相似文献   

20.
Traditionally there has been a theoretical view that raising tuition fees will undermine education equity and social welfare. This study examines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tuition policies on both these factors. A statistical analysis is made on the theoretical relationship between higher education tuition fees and dropout probability, which leads to the conclusion that the effects of both policies on education equity vary with circumstances. Further, under severe polarization between the rich and the poor in China, low tuition fee policy fails to effectively improve access to higher education and social welfare for low-income groups. On the contrary, high tuition fee policy may have better effectivenes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