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一教材分析 “有趣的算式”是新世纪教材四年级上册第3单元“乘法”第5课时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掌握计算器的使用方法后,利用计算器来探索某些算式中所蕴涵的规律(如奇妙的宝塔、神奇的142857等)。这些问题的重点不是进行计算,而是通过观察计算结果发现有趣的规律,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相似文献   

2.
高飞 《教学与管理》2014,(11):49-51
苏教版数学教材将"商不变的规律"正式编在四年级下册"用计算器探索规律"单元,以期在提高学生用计算器计算较大数的乘除法技能的基础上,探索发现乘、除运算中所包含的"积的变化规律"和"商不变的规律",并初步应用所学规律解决一些计算问题,感受及体验规律学习的实际价值。  相似文献   

3.
正苏教版数学教材将"商不变的规律"正式编在四年级下册"用计算器探索规律"单元,以期在提高学生用计算器计算较大数的乘除法技能的基础上,探索发现乘、除运算中所包含的"积的变化规律"和"商不变的规律",并初步应用所学规律解决一些计算问题,感受及体验规律学习的实际价值。但谈到用计算器探索"商不变的规律"的教学素材时(如图1),  相似文献   

4.
北师大版教材四年级上册第41页“试一试”中有一道探索题:用1,2,3,4,5这5个数字,任意组合成一个两位数和一个三位数,用计算器求出它们的积,积大者获胜。编者的意图,一是为巩固计算器的操作,二是让学生在活动中发现两个数相乘得到尽可能大的积的规律。  相似文献   

5.
苏教版数学教科书从四年级上册起,每册都编排一个“找规律”单元,有计划地选择一些学生在生活和数学学习中经常接触到的现象,让学生发现规律并利用规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学生在第一学段学习时,已经结合有关学习内容,探索过一些事物中隐含的简单规律,初步积累了一些探索简单规律的经验,四年级上册“找规律”这一单元,教师在教材与教法上主要应把握以下三点。  相似文献   

6.
杨丽丽 《黑河教育》2012,(11):59-59
教学内容龙教版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六课《游园计划我来做》。教材分析本节课主要介绍怎样启动“计算器”程序,如何运用“计算器”进行简单的数学计算。计算器已经在各行各业中得到了广泛的使用,它给人们解决生活和生产中的具体计算问题带来了方便,同时为探索数学问题,揭示数学规律带来了便利。在现实生活中,大部分的学生或多或少地接触和使用了计算器,学好这部分知识可以提高学生计算的速度和正确率,可以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为今后进一步学习电子计算机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7.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100~101页"用计算器计算". [预设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计算器,了解计算器的基本功能,会使用计算器进行大数目的计算,并通过计算探索与发现一些简单的数学规律,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8.
一、教材分析 "有趣的算式"是新世纪教材四年级上册第3单元"乘法"第5课时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掌握计算器的使用方法后,利用计算器来探索某些算式中所蕴涵的规律(如奇妙的宝塔、神奇的142857等).这些问题的重点不是进行计算,而是通过观察计算结果发现有趣的规律,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相似文献   

9.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在“数与代数”领域里设计了“探索规律”的培养目标,并作为重要的数学学习内容。苏教版教材从四年级开始,安排“找规律”的单元,引导学生探索现实生活中一些简单的数学规律,并应用规律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结合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找规律》的三次教学设计及反思探寻“探索规律”的教学价值。  相似文献   

10.
学校三优课比赛,四位青年教师同台竞技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一一列举”。“一一列举”虽到五年级上册才作为解决问题的策略进行教学,但学生之前已经接触过很多有关“一一列举”的问题,如四年级“搭配的规律”中就需要一一列举,  相似文献   

11.
黄芳 《江西教育》2010,(1):69-71
“用计算器探索规律”所蕴涵的“积的变化规律”和“商不变规律”,学生在前期的学习中已经有所接触。学习这一教学内容,旨在通过计算器寻找规律并应用于计算和解决实际问题。特级教师严育洪在教学“用计算器探索(积的变化)规律”时,通过设计由形到意蕴藏规律、由点到面探索规律、由浅入深应用规律、由此及彼联想规律这样四个教学环节,不仅让学生经历了一次有趣的探究活动,  相似文献   

12.
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四年级上册解决问题的编排主要集中在第三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和第五单元“除数是两他教的除法”,包括利用乘除法的含义解决简单的问题、乘除法估算和常见的数量关系这几个内容。其中,用乘除法含义解决简单的问题属于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只不过将一个因数是一位数的乘法扩展到三位数乘两位数,把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扩展到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  相似文献   

13.
教材体系 <用计算器计算>是苏教版教材四年级上册第十一单元的内容.<数学课程标准>将用计算器计算安排在第二学段"数与代数"领域"数的运算"的知识体系中,具体目标是:能借助计算器进行较复杂的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探索简单的数学规律.  相似文献   

14.
教学内容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第100、101页.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计算器,了解计算器的基本功能,会使用计算器进行大数目的一两步连续运算,并通过计算探索发现一些简单的数学规律. 2.在计算器的使用中,感受其存在的优势和价值.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感受计算器在建构知识过程中所发挥的独特作用. 3.在历史长河的背景下看待计算器的产生与应用,在时光的穿越中感悟数学文化所独有的魅力,在对计算器的现实应用与未来展望中培养学生的美好憧憬与励志精神. 教学重点 了解计算器的基本功能,初步学会使用计算器.  相似文献   

15.
教学内容:苏教国标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100页。目标预设:1.学生初步认识计算器,了解计算器的基本功能。2.学生在尝试探索中  相似文献   

16.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100~101页“用计算器计算”。  相似文献   

17.
姜媛  曲惠春 《辽宁教育》2008,(7):108-110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上册75页“探索与发现——商不变的规律”。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引导学生经历、体验探索的过程,发现并掌握商不变的规律。  相似文献   

18.
苏教版数学教科书从四年级上册起,每册都编排一个“找规律”单元,有计划地选择一些学生在生活和数学学习中经常接触到的现象,让学生发现规律并利用规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学生在第一学段学习时,已经结合有关学习内容,探索过一些事物中隐含的简单规律,初步积累了一些探索简单规律的经验.四年级上册“找规律”这一单元,教师在教材与教法上主要应把握以下三点.一、把握知识的内在规律规律是事物发展过程中的本质联系和必然趋势.任何事物都有它固有的规律,抓住了事物的规律才能科学地利用和改造事物,使它更好地为人类服务.本单元内容是让学生探索两种物体间隔排列中的简单规律,并进行简单应用.间隔现象在生活中普遍存在,几乎每一个学生都接触过间隔现象.间隔现象的要素不多,规律比较浅显,适宜四年级学生探究.学习这一内容,学生可以运用已有的数学学习方法和经验,发现数学规律,感受数学的探索性和数学的价值,并通过发现规律体验成功,建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为了适应小学生数学学习的特点,凸显探索活动本身的价值,教材注意淡化规律的具体内容,不仅没有给出有关规律的数学模型,而且也没有给出结论性的语言叙述,这就给学生多样化表述规律留出了空间.教学中,教师应充分理解教材...  相似文献   

19.
“点阵中的规律”是北师大版教材五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是继学生四年级下册学习“图形中的规律”之后.继续探究数与形的规律的学习内容。在这个探究活动中,学生要尝试学习如何“分析模式的结构以及某个模式是怎样发展起来的,系统地组织信息,  相似文献   

20.
教学思考 浙江版三年级上册信息技术教材安排“巧用计算器”,一是让学生认识到计算机的工具性和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二是进一步掌握鼠标的操作技能。同时,在本课中学生开始接触到键盘,主要用到小键盘来操作计算器,为后续课程使用键盘做一个铺垫。本课以计算器为例,初次引入了程序这一概念,让学生知道在计算机中是通过程序来实现各种功能的,“计算器”就是计算机中的一个程序。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要学会使用计算器,掌握“删除”与“清除”对应的两个功能键,并能利用计算器进行一些复杂计算,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计算器给我们带来的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