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文章采用儿童感觉统合能力发展评定量表和儿童行为问题教师问卷(Conners氏教师用量表),对广西南宁市165名4—6岁儿童进行调查。结果:①调查儿童感觉统合失调发生数57人,失调率为34.58%,其中轻度为27.88%,重度为6.70%,男童感觉统合失调发生人数32人,轻度为32.99%,重度为7.21%,女童感觉统合失调发生人数18人,轻度为20.59%,重度为5.82%,男童失调率明显高于女童;②儿童行为问题发生率为27.27%,男童高于女童,以被动为第一位,其次男童为多动,女童为品行问题。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西安市学习障碍小学生感觉统合失调情况。方法:选取西安市两所有代表性的普通小学1-6年级学生,筛选出259名学习障碍学生,对其进行感觉统合评定。结果:学习障碍小学生中,感觉统合轻度和重度失调率为31.27%和24.71%;不同年龄组在总体上和轻度感觉统合失调上存在显著差异,而在重度感觉统合失调方面并不存在显著差异;男生感觉统合失调率明显高于女生;基本不存在校际差异。结论:多数学习障碍小学生都存在轻重不一的感觉统合失调现象,对于他们,最好方法的治疗是给予感觉统合训练,从而提高其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3.
感觉统合失调率高达41.7%,其中:轻度感觉统合失调率为26.8%、中度感觉统合失调率为11.0%,重度感觉统合失调率为3.9%.研究发现,男童感觉统合失调率明显高于女童;年龄越小的儿童感觉统合失调率越高;独生子女轻度感觉统合失调率高于非独生子女;乡村儿童轻度感觉统合失调率高于城市儿童.儿童感觉统合失调率较高的现象应引起重视,采取普及感觉统合知识、加强感觉统合学习、加大感觉统合训练投入等相应措施,促进儿童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4.
有关研究表明,7岁之前是幼儿“感觉-动作-组织能力”发展的重要时期。在此阶段,幼儿学习感觉他的身体与周围世界,并在此世界中成长,进行有效活动。其中,感觉统合能力的发展是重要方面。幼儿如果感觉统合(以下简称感统)失调,就会影响其今后的学习、生活及工作诸方面。为此,我们对班上的幼儿进行了一定的研究和训练。  相似文献   

5.
运用感觉统合检核表,对黑龙江省的137名农村留守幼儿的感觉统合能力及相关因素进行统计分析,探讨36岁农村留守幼儿的感觉统合能力与性别、年龄、入园与否等因素的关系。研究结论为:农村留守幼儿的感觉统合能力发展与已有研究中的城市幼儿基本一致,在大肌肉及平衡、触觉过分防御等方面,女孩表现整体优于男孩,存在性别差异。在大肌肉及平衡能力方面,年龄因素表现出显著差异,年龄低的幼儿大肌肉及平衡方面得分要低于年龄高的幼儿。入园与非入园农村留守幼儿感觉统合能力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6.
幼儿受遗传因素和成长环境因素的影响,往往会导致感觉失衡,幼儿园加强感觉统合训练将有助于增强幼儿运动能力,改善幼儿大脑处理感觉资讯和组织,从而为幼儿良好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基础。本文将对感觉统合训练进行简要的阐述,分析幼儿园感觉统合训练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幼儿园感觉统合训练的对策,希望能够为相关幼儿教育工作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运用问卷调查法调查了幼儿园258名幼儿的气质趋避性与问题行为及其与感觉统合能力的关系,结果显示:(1)幼儿退缩性与Conners行为问卷中的品行问题、学习问题、焦虑、多动指数以及感觉统合能力的全部5个因子存在相关;(2)退缩性主要对Conners问卷中的因子2学习问题、因子5焦虑和感觉统合能力问卷中的因子2触觉过分防御及情绪不稳的预测能力显著;(3)感觉统合能力的因子2触觉过分防御及情绪不稳在退缩性与学习问题及退缩性与焦虑的关系中起中介作用.幼儿的问题行为及感觉统合能力的发展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幼儿的退缩性,应引起教育者密切关注,可以尝试从中介变量着手对幼儿进行及时的预防和干预.  相似文献   

8.
姚妍 《早期教育》2012,(4):23-25
本研究以个案研究的形式,从生物学、早期成长和家庭环境三方面分析幼儿感觉统合失调的成因,阐述作为幼儿成长过程中的两个"重要他人"——幼儿园与家庭的作用。一方面,幼儿园可以通过前庭功能训练、触觉刺激训练及本体感训练对幼儿进行矫正治疗;另一方面,家庭可以通过家园教育协作,为感觉统合失调的幼儿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与帮助。  相似文献   

9.
当今,感觉统合失调的孩子越来越多,音乐感统是将感觉统合游戏与音乐按照感觉统合原理和音乐心理学的规律及原则相融合的一种新型教育和干预治疗方法体系,通过音乐的融入和丰富的游戏形式,促进幼儿听觉能力、联觉的发展,促进感觉统合关联脑力的提升,丰富幼儿音乐治疗的手段,呵护感觉统合失调儿童的心理。  相似文献   

10.
文章记录了一名感觉统合中度失调的幼儿参加感觉统合训练的过程,概述幼儿一学年的转变。研究发现:系统、科学的感统训练可以从前庭功能、触觉防御、本体感等方面显著改变感统失调的幼儿,有效促进其在认知、运动、社会性方面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采用《3-6岁儿童多元智力发展水平评定问卷》对山西和安徽两地571名儿童的多元智力进行了调查。结果如下:在总体上,3-6岁儿童在语言智力和数学逻辑智力上得分较高。3-6岁儿童的多元智力发展水平存在明显的年龄差异和性别差异。在年龄方面,儿童多元智力随年龄增长呈上升趋势;在性别方面,差异均表现为女孩在多元智力上得分高于男孩。  相似文献   

12.
为提高弱智儿童表象清晰度和表象记忆能力,对北京地区48名弱智 被试进行的表象训练实验研究结果表明:被试整体训练后的清晰度和记忆成 绩均高于训练前的成绩,且差异显著;轻度与中度被试的清晰度成绩差异显 著;重度被试的记忆训练成绩均高于中度和轻度被试,且差异显著;高清晰组 的记忆成绩训练前后差异显著,低清晰组则不显著;说明表象训练技术对提 高弱智儿童的表象清晰度和记忆力是有效的,清晰度越高,对记忆提高的帮 助越大。在教学中,应加强和应用此项技术,提高认知能力,开发其潜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对广州市越秀区男同性恋人群艾滋病相关知识、高危行为及感染状况的调查,为针对该人群开展艾滋病预防工作提供参考.方法:与非政府组织(岭南伙伴健康支持中心)合作,在广州市越秀区动员征集852名男同性恋者进行调查.结果:852名调查对象中,53.9%为20~29岁的青壮年;96.6%知晓艾滋病两种以上传播途径;而近3个月发生同性性行为时每次安全套使用率为25.4%;出现过性病相关症状者为6.0%,其中仅56.9%的人到综合医院或性病门诊就诊;人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率为3.99%,梅毒感染率为3.05%.结论:广州市越秀区该人群HIV传播途径知晓率较高,但高危行为仍普遍存在,艾滋病性病感染率高.  相似文献   

14.
为探讨3-5岁幼儿口语叙事能力对创造力发展的影响,采用修订后的叙事评估工具(NAP)与创造力测评工具(EPoC)对108名3-5岁幼儿进行个体施测。研究结果表明:(1)3-5岁幼儿口语叙事能力随年龄不断增长,4岁为快速发展期;(2)创造力的整体发展趋势随年龄增长呈倒U型,即在3-4岁幼儿创造力随年龄不断提高,在5岁时随年龄增长而下降;(3)3-5岁幼儿创造力与口语叙事能力发展均无显著性别差异;(4)3-5岁幼儿口语叙事能力中故事语法维度对幼儿发散性思维与语言创造力有显著正向预测作用,贡献率分别为7.6%和11.4%。  相似文献   

15.
影响孩子成才的因素很多,家庭教育同样起着重要的作用。家庭素质教育应注意:1.正确认识自己的孩子,扬长避短,不要攀比;2.科学教子;3.帮子成功;4.点燃孩子的理想之火。  相似文献   

16.
离群聋儿自创手势与中国手语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19名农村离群聋儿自创手势的调查分析,得出聋儿自创手势的表达特点:(1)模仿事物的基本外形特征;(2)模仿事物的典型动作和神态;(3)表达事物的用途或功能;(4)直观模拟动作行为;(5)指代现场的事物。本文通过比较离群聋儿自创手势与中国手语后得出:聋儿具有发展手语的先天的生物学基础,具有获得手语的潜能,离群聋儿的自创手势是对生活经验的符号化,但他们的自创手势有局限性,抽象程度不高,是一种前手语(Pre-Sign language),中国手语的构成不完全是任意性的。  相似文献   

17.
一个自闭症儿童的初期训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对一个自闭症儿童在初期训练中采用离散单元教学法、游戏法和感觉统合治疗法着重发展儿童的基本能力 ,使儿童在目光接触、听从指令、模仿能力、感觉统合能力和表达要求方面得到显著改善 ,研究说明从现有能力入手、采取针对性的训练 ,进行全面、综合性干预 ,对促进自闭症儿童的能力发展能取到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8.
This study used a person-centered approach to understand continuity and change in the externalizing behavior of children from economically disadvantaged families (N = 134). Groups of children differed in showing high levels of externalizing behavior in first grade (7 years old) that persisted (persistent problem) or decreased (improver) in third grade (9 years old) and low levels in first grade that were stable (unproblematic) or increased (new problem) in third grade.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verbal ability, behavioral impulsivity, parent maladjustment, and harsh parenting distinguished the persistent problem and unproblematic groups. Family instability was associated with change for the improver and new problem groups. The results suggest the importance of examining changes in the early adjustment to school for children from economically disadvantaged families.  相似文献   

19.
李英玉 《教育科学》2007,23(6):77-81
审美人格在创造性人格中占据了极其重要的地位,审美能力的发展及培养直接影响幼儿人格的早期发展,对其创造性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因此,对幼儿审美能力的探究将会促进个体创造力的全面发展。本研究采用问卷法和现场实验法探讨了3~5岁幼儿审美能力的发展特点、关键期和性别差异及培养方法。研究结果表明:(1)3~5岁幼儿审美能力发展随年龄发展而发展,4岁为审美能力发展的敏感期;(2)运用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对幼儿审美能力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0.
比利时是世界上最早完全普及学前教育的国家。早在1970年,比利时3~5岁幼儿的入园率就几乎达到了100%,从那以后,学前教育进一步向2岁半的幼儿普及。目前,3~6岁幼儿的毛入园率为120%,净入园率为100%;2岁半幼儿的入园率也达到了85%。比利时政府不仅建设公办幼儿园,也全额资助私立幼儿园。从2岁半开始,幼儿上公办和私立幼儿园都是免费的,家长只承担临时性杂费,约占学前教育总成本的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