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价值在教育领域的延伸和体现,主要包括教育权利平等和教育机会均等两个基本方面。教育权利平等,主要指在法律上要保证每个公民都享有同等的受教育权利。教育机会均等,一般包括起点均等,过程均等、结果均等。实现教育公平是政府和全社会的共同职责,单凭教育自身的力量显然是远远不够的。  相似文献   

2.
受教育权是学生最基本的权利 ,受教育权的普遍化问题是世界各国教育进入现代化的时候普遍面对的问题。但从教育史的角度看 ,受教育权利的发展经历了从平等到不平等 ,而后在新的历史阶段又趋于平等这样一个演变过程。可以说受教育权利发展演变的历史就是教育立法发展演变的历史  相似文献   

3.
关注教育平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晓辉 《教育学报》2005,1(3):53-58,91
教育平等应当全面体现于受教育的权利、教育中的权利和教育后的权利等三个方面的平等。不仅社会本身不平等,学校也在参与和制造不平等,因此更有必要关注教育平等。只有通过履行国际承诺,扩大教育供给,促进社会公平,才能逐步向教育平等迈进。  相似文献   

4.
公正是一个古老而现实的问题.机会平等是社会正义研究的重要内容,可分为形式上的机会平等和事实上的机会平等.对所有人开放的地位和职务的竞争机会的获得,关键取决于发展潜力机会的获得.而发展潜力机会的获得取决于教育.因此,教育公正是实现机会平等原则的核心内容.我国目前在地区、城乡、校际、性别和群体阶层之间存在着明显的教育不公现象,并从宏观的国家基本制度安排和政策制定角度来看,实现教育公正应遵循:基本受教育权利的完全平等、非基本受教育权利的比例平等、利益补偿三个原则.  相似文献   

5.
受教育权是学生最基本的权利,受教育权的普遍化问题是世界各国教育进入现代化的时候普遍面对的问题。但从教育史的角度看,受教育权利的发展经历了从平等到不平等,而后在新的历史阶段又趋于平等这样一个演变过程。可以说受教育权利发展演变的历史就是教育立法发展演变的历史,最早把受教育权利写进法律条文是在18世纪末的法国大革命时期,虽然被写进了1791年的法国宪法,但并不真正要求每个儿童都进学校上学。受教育由一种少数人的特权转化为普遍的公民权利并受到法律的肯定和保护是现代社会才出现的现象,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逐步发展成为一种普遍的法律权利,同时受教育权利的内容也不断丰富。现在世界各国都把受教育权利作为公民的基本权利加以法律规定,但学生受教育权利的享有是有一定条件的。  相似文献   

6.
教育平等应体现为主体在教育过程中受教育权利的平等.追求教育平等应充分考虑特定时期的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和现实条件,正确把握其与教育公平的关系.教育平等与教育效率除了存在静态的相互对立和局部的矛盾冲突外,还存在着自我动态平衡和宏观的有机统一.发展教育事业应当坚持科学发展观,注意在动态平衡中实现教育平等与教育效率的兼容并存.  相似文献   

7.
“联合国宪章”、我国宪法确立的“受教育权”实际上其本质是指人的“受教育平等权”,或者称之为“享有国家、社会教育资源和国家、社会提供的受教育机会的权利”,它属于人权中“平等权”的具体表现形式。所谓人的受教育平等权更确切地讲是指“人有获得国家为其提供平等的受教育的客观物质条件的权利”。在我国立法史上,1947年的《中华民国宪法》就确立了公民“受教育机会平等权”。“受教育”仅仅是人作为社会个体成员(或称“公民”)的一种主观行为状态,是一种一般民事行为,而不是能产生民事和行政权利义务关系的民事“法律行  相似文献   

8.
赵玉凤  高福勤 《中国考试》2006,(6):23-25,38
教育平等是衡量一个社会公平、公正程度的标准之一。教育平等有四个方面的含义:第一,人即目的。人受教育的最终目标是个体自由和谐地发展,只有尊重每一个个体的基本人权与个性特长自由的发展,才符合教育平等的原则。第二,教育权利平等的原则。个体在“受教育”的权利方面享有法律的和现实的平等。第三,教育机会均等原则。良好的教育制  相似文献   

9.
受义务教育权首先是一种应然的权利集合,宏观表现为平等权和免费权两种权利,平等权又包括平等就学权、教育条件平等权、教育效果平等权三项内涵.从实然权利的角度来看,受义务教育权由于受到社会分层的影响,其应然权利束的实现受到了不同程度的限制.由此造成的不平等,应当通过相应的法律对策来加以解决,具体包括:通过制定《义务教育投入法》,明确并落实各级政府义务教育经费分担机制,以充分保障免费权、教育条件平等权的实现;通过松绑户籍制度,合理配置义务教育资源,在财税法上建立公平、规范的义务教育补偿制度和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以充分保障平等就学权、教育效果平等权的实现;通过建立完善的受义务教育权行政救济机制并确立义务教育公益诉讼制度,以全面救济受义务教育权主体.  相似文献   

10.
平等受教育权是公民享有的不可侵犯的宪法权利。教育公平也是社会公平的基础。保证我国公民受教育权的平等对待的关键在于国家为其提供充足的不同途径的学习方式和资源,从而保障公民接受教育的机会的平等。目前我国建设国家开放大学,全力倡导的开放式教育以其自身特殊的教育特点可以满足在义务教育之后希望继续学习,又不同于普通高等院校的公民的受教育权利的请求。对我国公民平等受教育权的保护具有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11.
教育公平问题是教育领域的热点问题.能否保证受教育权利的平等是教育公平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在教育过程中,教师的差别对待就影响到了受教育权利的平等.影响教师差别对待的原因主要有:学生的学业成绩、学生的所属情况、学生的家庭背景、教师的偏见等.教师的差别对待通过影响学生们的知、情、行等方面影响到了教育公平.而处于青春期的初中生更容易受到教师差别对待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以政治平等为基础的各民族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权利,这是我国社会主义的民族教育同资本主义民族教育的概本区别,实现教育权利的平等,是为了争取各民族在经济,化等一切领域内的平等。各民族有自主管理和发展本民族教育的权利,这是民族教育平等权利得到以实现的重要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13.
教育平等是社会平等的重要内容。教育平等包括教育权利平等和教育机会均等两个基本方面。教育权利平等的理念是政治、经济领域的平等权利在教育领域的延伸。在超越了身份制、等级制等将教育视为少数人特权的历史阶段之后,平等接受教育的权利作为基本人权,成为现代教育的基本价值之一。20世纪40年代《联合国人权宣言》规定“不论什么阶层,不论经济条件,也不论父母的居住地,一切儿童都有受教育的权利”。〔1〕教育机会均等作为现代教育基本理念,具有鲜明的价值指向,主要是对在现代教育中处于不利地位的群体的教育权利的关切和补偿,力求人人享…  相似文献   

14.
择校是我国现有国情下公民依法享有平等受教育的一种权利,政府不能以简单的行政方式加以禁止,应该注重疏导,规范行为,同时切实加大教育均衡化发展的力度,从根本上保证公民受教育权利的平等。  相似文献   

15.
郭彦瑞 《教育导刊》2004,(21):15-17
教育平等是社会平等的重要内容。教育平等包括教育权利平等和教育机会均等两个基本方面。教育权利平等的理念是政治、经济领域的平等权利在教育领域的延伸。在超越了身份制、等级制等将教育视为少数人特权的历史阶段之后,平等接受教育的权利作为基本人权,成为现代教育的基本价值之一。20世纪40年代《联合国人权宣言》规定“不论什么阶层,不论经济条件,也不论父母的居住地,一切儿童都有受教育的权利”。教育机会均等作为现代教育基本理念,具有鲜明的价值指向,主要是对在现代教育中处于不利地位的群体的教育权利的关切和补偿,  相似文献   

16.
学生教育选择权是受教育权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学生教育选择权应建立在平等自由、权利与义务一致的原则基础上,其实现应通过政府、市场与学校相互制约,教育服务多元化和平等化,以及学生教育选择权实现法制化等方式予以保证.  相似文献   

17.
美国教育法的原则 美国教育法的原则有以下几点: 平等性原则 美国是一个追求民主的国家,它的教育法规也体现了这种民主性。美国教育法在各个教育领域均坚持平等性原则。 在学生的教育平等方面包括教育权利的平等和教育机会的平等。 1.教育权利的平等。美国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来保护个人的受教育权利,如1964年的《公民权利法》规定:“不能以种族、肤色、国籍为由拒绝在美国的所有公民参加接受联邦经费援助的计划和活动,不能否认他们享受这些计划和活动的权利,更不能在这些计划和活动中歧视他们。”此外还有联邦宪法第…  相似文献   

18.
教育公平最基本的要求就是每个适龄儿童都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权利。义务教育本是一项公益事业,理应为所有儿童提供平等的受教育权利。然而,在当今社会,不少家长为了让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挖空心思攻关“名校”。  相似文献   

19.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把促进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显示出国家对公民依法享有平等受教育权利的重视。"高考移民"引出一个令人广泛关注的社会问题:平等受教育权利的实现,"高考移民"涉及教育平等权性质和保护公民受教育平等的问题。本文从"高考移民"的现状入手,研究我国"高考移民"产生的原因及其所凸显的教育不公平的表现,提出了逐渐实现受教育平等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20.
在教育民主化思潮普及全球的今天,教育不平等已逐渐从“就学权利”的不平等转化为“教育过程”的不平等。教育过程的不平等主要体现在同一学校内同一班级中,学生受到的不平等待遏,从而导致了学生最终的“成功机会的不平等”。我们要树立多种多样的教育评价观,提高教师素质,确保每一位青少年拥有平等受教育的权利和成功的机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