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企业集成创新的过程模式与运用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随着自主创新意识的不断提高,集成创新已成为我国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一个关键环节.本文从集成创新的理论研究出发.将技术创新过程与集成思想融合在一起,构建了企业集成创新的过程模式,并结合案例分析,为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提供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软科学》2018,(3):10-15
在分析金融发展、金融创新对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作用机制的基础上,通过知识生产函数实证考察了金融发展、金融创新对高新技术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静态和动态影响。结果显示:从金融发展结构上看,股票市场规模的扩张有利于通过增加企业研发累积投入来促进高新技术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升,而银行信贷规模的扩张却起到抑制作用;从金融发展效率上看,股票市场融资效率提升有利于通过增加企业研发累积投入来推动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而银行融资效率没有发挥作用。金融创新和金融改革均有利于通过提高企业研发累积投入来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3.
企业是自主创新的主体,只有创新驱动力充足的企业才可能进行自主创新。在企业自主创新的驱动力中,包含着核心驱动力、内部驱动力、外部驱动力。各种驱动力起着不同的交互作用,企业家的创新精神与创新的企业文化是核心驱动力,企业内部的驱动力是根本驱动力,企业外部的驱动力是基础驱动力。在此基础上,本文对企业自主创新驱动力的结构进行研究,提出了企业自主创新驱动力的"三环结构",以获取最为有效的企业自主创新驱动力结构,从而推动企业自主创新成功。  相似文献   

4.
《科技风》2017,(25)
本文分析晋江市科技成果转化情况、存在问题、对推动晋江市科技成果转化工作提出了具体思路。晋江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产学研结合,优化科技创新环境,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科技成果转化效率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5.
企业转型升级是在核心竞争力不断提升的基础上拓展价值链活动范围并向链主环节跃升的过程.针对企业转型过程中如何构建自主创新能力的问题,以路明科技、海信集团、三一重装、华为公司为研究对象,采用多案例对比研究方法,对企业开展自主创新推动转型升级的机理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企业家精神、组织化学习和网络化能力是企业自主创新的主要影响要素,自主创新过程能自发推动企业业务领域、发展理念转变和学习能力提升,进而推动企业转型升级.在此基础上,提出加大研发补助和税收优惠、降低企业转型升级成本,优化企业创新文化、培育企业家创新精神等促进创新型企业引领产业转型升级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市场是推动企业自主创新的重要力量。以我国电信产业为例,实证检验了市场势力对企业自主创新绩效的影响,分析了行业环境因素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表明:一定程度的市场势力对企业自主创新绩效具有正向影响;技术市场发展和知识产权保护等环境因素能够正向调节市场势力与创新的关系。基于此,提出了基于不同市场结构的行业自主创新促进政策。  相似文献   

7.
本文先是分析了企业自主创新与经济增长方式内在关联的理论,接着以嘉兴为例,分析了嘉兴企业自主创新不足的现状和原因,进而对嘉兴经济增长方式仍以投资驱动型为主的现实进行实证分析。最后以产业结构是决定经济增长方式的核心要素为由,从产业升级的角度提出了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推动嘉兴经济增长由投资驱动型向创新驱动型转变的措施。  相似文献   

8.
税收政策作为中国创新政策体系的必要组成部分,对提高企业自主创新积极性、加大研发投入力度、促进科技成果转化都具有重要作用。结合中国战略性新兴企业自主创新特点与需求,从税收政策布局合理性、政策工具科学性、政策柔性以及政策实施等方面构建企业自主创新的税收政策有效性评价指标体系,结合模糊Borda数方法设计基于规则的政策有效性评价方法,对中国现行税收政策促进战略性新兴企业自主创新的有效性进行评价,为政府部门优化现行税收政策体系,以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发展提供方法支持和决策借鉴。  相似文献   

9.
将产业联盟创新优势转化为高新技术产业自主创新能力,是我国推进自主创新战略的重要举措。为此,在对高新技术自主创新能力内涵、产业联盟分类与创新功能以及产业联盟对高新技术产业自主创新能力提升作用分析的基础上,构建基于产业联盟的高新技术产业自主创新能力提升路径:产业关键共性技术研发与扩散路径、产业技术标准化路径和产业创新链优化与升级路径,并围绕产业联盟创新优势、产业自主创新能力提升要求以及产业创新环境,设计提升路径的选择思路与分布,旨在为发展产业联盟、推动产业自主创新提供理论方法支持。  相似文献   

10.
文章通过分析变革型领导的特点,从企业自主创新内动力的四个方面--学习型组织、知识管理、创新文化和知识员工,论述了变革型领导的推动效用,构建了变革型领导对自主创新的推动模型;并通过分析国有企业领导者的传统风格,说明国有企业发展变革型领导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1.
知识创新的三重螺旋运动模型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陈晔武 《情报科学》2005,23(2):171-174
本文在把隐性知识细分为两种不同性质的隐性知识的基础上,分析了显性知识及两类隐性知识的内涵,提出了三类知识间相互转化的九种知识创新的模式和知识创新的三重知识螺旋模型,最后研究了知识创新的空间“场”。  相似文献   

12.
基于市场侵入模式的持续性创新和破坏性创新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持续性创新和破坏性创新在现实的企业创新实践中表现出不同的特点,本研究基于"成本-主流性能"的组合来分析不同类型的创新表现形式,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不同类型的创新侵入市场的模式。持续性创新在本质上具有高端侵入的特征,而破坏性创新则注重从市场的低端侵入,从侵入模式来分析持续性创新和破坏性创新也为"在位企业"和新进企业的创新策略提供了新的分析视角。  相似文献   

13.
组织氛围对企业创新实施影响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创新实施是企业创新活动过程中重要阶段,对该问题的研究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在创新实施情境中分析组织氛围含义,从氛围作用和氛围强度两个维度提出了组织氛围的四种类型:积极-强氛围、消极-强氛围、积极-弱氛围和消极-弱氛围。结合案例分析,探讨了不同类型的组织氛围对企业创新实施的不同影响作用,指出建立和培育积极和强大的组织氛围是企业创新实施成功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4.
基于不确定性和复杂性的创新项目管理模式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董静  苟燕楠  封洁 《科研管理》2006,27(3):103-109
不确定性和复杂性的存在为创新项目的管理设置了难题。本文提出了不确定性的四种类型:偏差、可预见的不确定性、不可预见的不确定性和混乱;探讨了在各种不确定性条件下创新项目在管理方式上的差异。然后结合创新项目的复杂性,提出了修正法和选择法两种管理模式,并基于成本和价值分析了两种管理模式的适用性。最后,以案例分析法探讨了不同管理模式在创新项目中的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15.
我国企业低碳技术创新中的锁定效应及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低碳技术创新是实现低碳经济的关键所在。通过对深圳市150家企业的实地调查发现,部分企业低碳技术创新进程缓慢,企业在低碳技术创新中所面临的创新困境直接或间接地与现有技术的制约相关。可见,锁定效应在企业技术创新中广泛存在。文章在深入分析锁定效应构成因素的基础上结合实证调研结果,剖析锁定效应的各构成要素对企业低碳技术创新的影响程度,并试图寻找打破技术锁定和加快企业低碳技术创新进程的推动力。  相似文献   

16.
 从我国主要科技园的地域性要素出发,探讨不同科技园的地域要素在营造园区内部创新环境中产生的影响,分别研究了地域性稀缺资源、企业核心能力补充性资源和地域性政策差异三种要素对科技园区创新环境营造产生影响的主效应和交互效应。三种地域要素及其交互变量对科技园区的综合管理、技术和研发环境、文化氛围、市场环境、金融信贷环境和人才环境具有主效应和交互效应影响。  相似文献   

17.
现有文献对正在不断完善之中的破坏性创新理论展开论述,但都缺乏一个综合的理解。通过梳理国内外相关文献,分析观点间的分歧和内在联系,归纳出破坏性创新的动态过程概念、主要特征以及低端破坏和新市场破坏的三种不同的市场侵蚀模式,并对破坏性创新的根本驱动力和事前识别框架进行了探讨,从而对破坏性创新理论形成较为全面的认识。最后总结了本文的主要观点并有针对性地提出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8.
服务创新研究方法综述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20  
蔺雷  吴贵生 《科研管理》2004,25(3):19-23
在服务创新20多年的研究历程中,学者们从不同角度、运用不同工具对服务创新的理论和实践进行了研究。本文在回顾服务创新研究历史的基础上,对现有的两种服务创新研究方法分类进行阐述,以此揭示服务创新的研究轨迹和方法演变。  相似文献   

19.
知识经济时代,创新对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作用日渐突出。但技术创新活动因其风险大而且整个创新过程充满着陷阱,使得企业,特别是技术实力相对薄弱的中小企业经常面临创新的两难困境,因此,中小企业实施技术创新战略势在必行。本文以浙江中小企业为例,通过大规模访谈获取翔实数据,并运用结构模型分析法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战略实施进行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20.
王楠  徐枞巍  李军 《科学学研究》2008,26(2):395-400
 给出了企业规模对于技术创新的影响方式以及不同规模企业在技术创新上的优、劣势。以北京市265家高新技术企业数据为样本进行实证分析,得出了N型曲线和M型曲线,从而验证了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创新的适度规模并且得出中等规模企业最不利于技术创新。文章最后对中等规模企业技术创新不利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若干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