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学课本里出现的古诗多数是绝句、律诗,它们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是我国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之一。教学过程中若抓住“释义——会意——诵读”这三大步骤,把握好各个环节,学生便能充分领悟、掌握所学古诗的含义。一、释义“释义”包含“知诗人,解诗题,  相似文献   

2.
在课堂教学中实现主体自主学习 ,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实现素质教育目的的必由之路。而实现主体的自主学习就必须改革传统教学模式 ,适应“自主学习”需求的新模式。因此 ,我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 ,在古诗教学中初步构建了“自学———品读”模式。一、模式名称 :“自学———品读”模式二、模式目标充分发挥学生潜能 ,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依照“三步”学法自学古诗。教师通过适时点拨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让学生对教材中的古诗依法自读、自悟、品读、评析 ,引导学生学习课外古诗 ,从而扩大学生的阅读量与积累…  相似文献   

3.
一、推敲学习语文,自然离不开字、词、句、段、篇的学习,这是语文教学之本。窦老师执教古诗《游园不值》便紧紧抓住了这个根本,在整个课堂教学中,十分重视字、词、句的学习。她教学生理解字、词、句的意思,不是简单地就词解词,就句论句,而是让学生反复“推敲”。所谓“推敲”,其用意自然不同于一般的理解,它需要学生用心地思考、比较、品悟,这是一个思维和情感都必须积极活动的过程。窦老师在上课伊始,以贾岛的诗《题李凝幽居》引入“推敲”的典故,告诉学生学习古诗应当好好地推敲诗里字词句的意思。接着,在教学《游园不值》时,窦老师时时处处注意引领学生推敲该诗用词的精妙。如学习“应怜屐齿印苍苔”中的“印”,窦老师让学生比较为什么会是“印”,而不是“踩”;学习“怜”字,窦老师向学生讲述了叶绍翁在写这首诗时考虑是用“怜”还是用“嫌”的故事;学习“小扣”一词,窦老师让学生模拟“小扣”是怎样扣;学习“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这一句,窦老师让学生探究“满”和“一”是什么关系,并用陆游的诗《题临安初霁》中的“杨柳不遮春色断,一枝红杏出墙头”中的“遮”与“关”相比较,体会“关”的妙用。窦老师解读字词,不只是停留在对字词意思简单的解读上,而是将字...  相似文献   

4.
指导学生改写古诗是学习古诗的一种方法,它不仅把阅读(理解)与习作(运用)直接联系起来,还可引发学生展开想象。下面以《塞下曲》为例,谈如何指导学生改写古诗。《塞下曲》是一首叙事古诗。诗中“林暗”点出了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草惊风”交代了事情发生的原因;“引弓”、“寻”写出事情的经过;“没”道出了事情的结局。第一句中的“暗”字写出了天色和树林的幽暗,为藏虎创设了环境。“草惊风”道出了风吹草动的情景,使人联想起“云从龙,风从虎”的传说,渲染了猛虎出现的气氛,也刻画出李广将军的高度警惕性。第二句里一个…  相似文献   

5.
前不久,我教古诗三首(江苏省编小语11册19课,即:南宋林升的《题临安邸》、陆游的《示儿》、清朝龚自珍的《杂诗》),采用“授之以法、辅之以导”的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课前,我之所以进行一番苦心回顾,为的是把自己学习古诗的方法和步骤总结出来,为在课堂上交给学生,便于他们学习古诗时有所遵循。我归纳整理成“学古诗四法”,即:一学生字初读诗;二破疑难串句意;三找诗眼探思路;四观全诗悟诗情。新授开始,我在交给学生“一学生字初读诗,二  相似文献   

6.
在阅读、教授小学古诗的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古今读音和词义的变化、通假字、多音字、“一、七、八、不”的变调、倒装句、同一词语的不同释义等问题.只有解决了这些问题,才能在古诗阅读教学中帮助学生准确把握诗句的内涵,进而为学生扫清学习道路上的障碍.  相似文献   

7.
教学是师生互动的过程,双方是多边多向开放式互动,相互学习进步,共同发展,实现“教学相长”的发展价值.而古诗教学中,教师一直采取“揭题→教师逐字讲解→教师逐句串讲→背诵→结课”的教学过程,学生也是认真地听课、记录.这样的教学过程使整个课堂变得枯燥无味,师生的互动彻底失落,不但干扰了学生的思维,阅读理解鉴赏能力下降,更为不堪的后果是甚至会使学生失去对古诗的学习兴趣,最终非得在教师的讲解下才能理解古诗,这就是古诗教学的失败、悲哀.  相似文献   

8.
学习语文,自然离不开字、词、句、段、篇的学习,这是语文教学之本。窦老师执教古诗《游园不值》便紧紧抓住了这个根本,在整个课堂教学中,十分重视字、词、句的学习。她教学生理解字、词、句的意思,不是简单地就词解词,就句论句,而是让学生反复“推敲”。  相似文献   

9.
本次基础训练包括“字·词·句”、“阅读”、“作文”三部分。综观这些内容,其目的、要求不仅体现了听、说、读、写的综合训练,而且突出了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注意事物的联系”。在教学时应注意讲练结合,以练为主,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掌握知识,提高能力。一、明确目的,自主学习。基础训练旨在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因此,教师要明确每一道题的训练要求、意图,有的放矢地创设自主学习的过程,让全体学生都得到扎扎实实的训练。基础训练的“字·词·句”训练安排有四道题。前三题都应大胆放手让学生自练自得。如,第三题是选择字词的正确意思…  相似文献   

10.
师(出示小黑板.内容:草.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古诗《草》.先请大家默读两遍,想一想,这首诗写的是什么?不懂的地方,可以查字典. (让学生默读、查字典、思考五分钟.) 生:这首诗主要是写“草”的生长情况. 生:这首诗写的是“草”,诗中有几个词我不太理解,如“离离”“枯荣”等. 师:好,这诗的标题《草》,即是诗反映的主要内容.现在,我们共同学习第一句.“离离原上草”,这句中的“原”是什么含义?现在,先请大家用“原”字组词. 生:“原”字可以组成:原来、原因、草原. 师:对照第一句的意思,这个原字应取哪一个词才恰当? 生:应取“草原”一词.  相似文献   

11.
一.以“读”促“写”,激发习作兴趣。1.通过“读”,指导“看”,教给观察方法。《可爱的中国》是一篇以写具体为训练目标的教材,其中对“草”的描写具体、生动、活泼。如“浪花翠绿翠绿的,绿得发光,绿得鲜亮,欢笑着,翻滚着,一层赶着一层涌向远方。”读这段话时,我抓住三个方面———①作者对“草”的观察顺序是什么?②这段话中心是描写草的什么形态?③划出句中“静”的描写句和“动”的描写句,找出中心词———指导学生边读边观察“录像”,让学生从“读”中看“实”,从“实”中见“读”。学生在仔细品读时,对作者那种细致…  相似文献   

12.
五年制小语教材七至十册,选编了34首古诗。高年级的古诗教学,应该经历理解、体会、欣赏三个阶段。首先要指导学生弄懂古诗中一词一句,理解诗的内容;在此基础上,启发学生体会古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进而懂得诗人是怎样通过语言文字来表达丰富的内容和情感的,让学生认识祖国语言文字的优美和富于表现力,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下面谈一点自己的体会。理解对古诗内容的理解,是各年段古诗教学最基本的要求。到了高年级,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能通过查字典初步弄懂古诗中一些字词的意思,关键在于帮助学生掌握一些规律与学习方法: 1.抓诗题与诗句的联系高年级课文中34首古诗除有3首用《杂诗》《绝句》  相似文献   

13.
《登鹳雀楼》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写景诗 ,作者写的是登鹳雀楼凭栏远眺时的感受 ,前两句写景 ,后两句议论。全诗洋溢着盛唐时期中华民族昂扬向上的精神。教学这首古诗。可采用“读、查、连、画、悟、疑、背”八步教学法 ,引导学生披文入情 ,用心去感受诗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1 读。在揭题后老师范读课文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让学生自由地轻声朗读 ,要求读准字音 ,并逐步做到流利地读。2 查。让学生把诗读熟了 ,再要求查字典 ,解释字义 ,从字面上初步弄懂诗的意思。如“依”、“尽”、“欲”、“穷”等。从字典中查得的字义 ,要放到诗句…  相似文献   

14.
小学语文课本中选了许多篇幅短小,脍炙人口而又通俗易懂的古诗。怎样教学这些古诗呢?小学语文第九册参考书指出:“韵文的学习,主要是理解词和句的意思,大体领会这些诗篇所叙述的情景和表达的思想感情。”基于这一教学要求的确定,在古诗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读诗、明意、入境、深思,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一、读诗。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教学古诗,尤其要重视读,乃至于背。讲解之前,要求学生能  相似文献   

15.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快乐读书屋10》。教学策略:互动学习是学生理解古诗、感悟古诗的关键环节。我设计了“解诗题、明诗意、悟诗情”的教学环节。课堂上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生始终处于主动探究、互动合作的学习氛围中。【片段】1.解诗题  相似文献   

16.
读题八辨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也是文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在语文教学中,首先接触的是题目,因此要重视读题辨题。一、辨原题。小学语文中的不少文章,有的是名著的节选,有的是改写缩写。《草》节选自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的前四句。这是白居易应考时的习作,指定、限定的诗题叫“赋得”。作者想借春天的草景来表达送友人复杂的离别情绪。选作小学教材后,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只选了前四句,诗题改成了“草”。这样一改更突出了野草枯后复荣、竞生不息的  相似文献   

17.
我的古诗教学《寻隐者不遇》(人教版九义教材《语文》第八册修订版)制定的教学目标,作了大胆设想:———教学的起点延后。一般的古诗教学,无论用什么方法,是以“理解这首古诗”为终点;我的教学设计,以“已经理解这首古诗”为教学的起点。———教学的终极目标,着眼于引导学生感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发展学生的语文素质。这一教学目标制定的理论根据是:第一,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语文课程标准》)第二,在语文学习过程中,逐步形成积…  相似文献   

18.
<正>五年级下册第1课《古诗三首》的课后题,是将其中一首古诗改写成短文;第二单元的“口语交际”是“怎么表演课本剧”。本期,我们来化身编剧,一起编写你心中的剧本吧!以《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为例根据古诗,将剧本设计成两个场次——知辛苦(诗的前两句)和感童趣(诗的后两句)。  相似文献   

19.
刊中报     
探一堂数学课上 ,我安排学生做练习题(五年制数学第五册练习十)。忽然这样一句悄悄话传入我的耳朵 ,“第12题是星号‘ ’题 ,不用做了。凡是这类题都很难 ,况且也不考。”我随之一震———星号“ ”题真有那么难吗?在习题中 ,星号“ ”题与其它题相比是有一定的难度。但实际上对于所有学生来说 ,星号“ ”题不一定都是难题。如果一道题带上了星号“ ”往往会使学生产生“难”的感觉 ,也容易形成一种“恐惧”心理。学习成绩好一点的学生或许会抽时间做一做 ,而学习差一点的 ,认为前面的题还不太熟练 ,更不用说星号“ ”题了。结果…  相似文献   

20.
《初中生学习》2004,(3):18-19
中考语“基础知识及运用”中,古诗默写占了重要的一块,有的省市基本只考古诗默写。由于《语课程标准》的试行,近几年简单“积累”型的命题(写出上句或下句补充另一句)虽然不多,但情境题(“运用”和“感悟”型)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