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22 毫秒
1.
进入21世纪以来,地方师范院校纷纷向综合化转型,转型后教师教育面临着一些问题:地方师范院校教师教育师范性缺失;办学定位出现偏差,教师培养质量降低;教师教育远离中小学教学实践,教师职后培训弱化。为此地方高师院校需要加强师范性特色,合理规划、科学定位,提高教师培养质量,构建一体化的教师教育新体系。  相似文献   

2.
师范性和学术性及其关系是教师教育始终要面对的问题。在教师职前教育期间,高师院校,尤其是地方高师院校漠视师范性、片面化倡导学术性的现象普遍存在,导致师范生入职后的种种困境,也给教师继续教育增加了负担。为此,在开展教师继续教育的过程中,应深入了解和把握教师对师范性和学术性及其关系的认识和理解,找出存在的问题,并制定有针对性的策略,使二者趋于平衡。  相似文献   

3.
地方高师院校正处于向综合化发展的转型过程之中,这也是教师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为此,地方高师院校要创新办学理念、明确目标定位;优化培养模式,保证培养质量,坚持师范与非师范专业协调发展;注重教育学科教师队伍建设,以科研促进教学水平提高等。  相似文献   

4.
当前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职前教师教育存在“学术性”尚未提升,“师范性”渐行丧失、课程设置和教学方式陈旧.教育实践环节薄弱、职前与职后教育一体化徒有虚名、优质师范生源匮乏等问题。针时这些问题.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应在学校的办学定位、教师教育课程体系、职前培养与职后教育的相结合、建立吸引优质生源政策机制等方面进行改革。  相似文献   

5.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及教育实践的前行,地方高师院校培养教师的重心和职前教师专业毕业生的流向发生了重大改变。一些高师院校无视现实仍然按照传统的师范教育模式和课程体系培养职前教师,导致毕业生难以适应基础教育挑战,应破除传统师范课程旧观念,树立教师教育理念;科学调整课程设置结构,培养面向基础教育实际的教师。  相似文献   

6.
职前实践教学能力的提升,受益者是基础教育领域,提升途径主要依托高师院校.对照发达国家的改革经验,我国应尽快改革职前教师实践教学培养策略,抓住我国师范专业认证的"牛鼻子",探索国家教师资格证考试与职前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的关系,更新教师教育类课程,完善教育实习模式,加强职能部门在基础教育与高师院校的协调能力,共同保障师范生实...  相似文献   

7.
贺菲 《文教资料》2014,(2):81-83
教师教育一直面临着学术性与师范性之争的问题,而且始终未能较好地协调这一对关系。随着综合性大学开办教师教育,这一矛盾又成为争论的热点。文章从现状着手,展望未来发展趋势,提出综合性大学开办教师教育融合师范性和学术性的途径。首先借鉴国际教师教育变革的基本经验,探索学术性和师范性相统一的“大学+师范”的培养模式;其次坚持“大师范”办学宗旨,利用综合性大学门类齐全的优势力争使教师教育培养目标多样化;最后在教师专业发展理念的指导下,实现教师教育职前、职后的一体化,实现学术性与师范性的融合。  相似文献   

8.
才嘉红 《成人教育》2014,(5):110-112
教师的职前培养是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专业化发展进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从世界发达国家教师职前培养发展趋势看,逐步趋向于开放化、多元化,近年来实行的"本科+硕士"模式、"3+2"模式各具特色,学术性和师范性并重,大学与高等师范院校的合作,教育实习特色明显。对我国"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创新我省职业教育师资培养路径提供经验,对建立更为开放的教师教育体系,加强多种形式的实践教育,培养教师的教育改革能力、教育教学的反思和研究能力,具有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9.
王怡 《教育探索》2008,(3):19-20
中小学教师科研素养的缺失对高师院校培养"研究型"教师提出了重大课题.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素养的缺失,原因是多方面的,其根本原因是理念滞后,核心原因是学术性与师范性的冲突.为此,高师院校要探索新的教育模式,重新定位培养目标和规格,重视教改科研能力培养和探索适宜的管理体制、教学管理与实习模式.以培养适应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需要的师资队伍.  相似文献   

10.
随着教师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化,我国高师院校原有的固定模式,已逐渐凸显不适应性,集中表现在观念及定位不准确,体系体制的独立封闭,学科结构与专业设置的单一狭窄,培养培训的封闭单一,内部管理不协调,课程单一空乏与学习方法手段传统,诸多方面。为此,我国高师院校应当在确立合理的办学目标、构建“大学加师范”的新型教师教育体系、推进职前职后的一体化、调整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课程与教学、突出师范特色和推进综合化发展等方面采取相应措施,以顺利地、全面地稳步推进我国教师教育发展。  相似文献   

11.
当前,我国省属师范大学的教师教育改革面临着一些新的问题和挑战。其中,外显度较高的三个“两难”选择问题是:省属师范大学教师教育的培养主体是师范大学还是(教师)教育学院;培养模式是“学士”还是“学士后”;培养类型是部分学段教师还是全学段教师。对这三个问题的不同选择,将直接影响到我国省属师范大学教师教育改革的重心和方向。从国际教师教育发展趋势和国内师范大学发展实际来看,确定(教师)教育学院的培养主体地位,选择“学士后”的培养层级和全学段教师的培养类型是比较理性的选择。  相似文献   

12.
我国教师教育转型期师范大学办学模式改革略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教师教育转型期,我国师范大学既要提升办学水平,又必须要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师范大学面临的复杂情势可以概括为封闭与开放交织中的混沌、从低重心到高重心的艰难、在终结性与发展性间徘徊、在学术性与职业性间突围。针对这一情势,做好自己的发展定位,是师范大学谋求发展的关键。师范大学首先是大学,然后并同时是以教师教育为主要特色的大学。继而,师范大学要在办学模式上区别于举办师范教育,而应在指导思想、管理体制、学科架构、教学制度、培养模式等方面深入改革,既促进教师教育的转型,也有效地提升办学水平。  相似文献   

13.
教师教育大学化已成为教师教育改革的世界趋势,大学教育之共识是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相统一,但是,以往“学术性与艺术性”的分歧、当前“专业化与解制化”的争议,始终牵伴着各国大学的教师教育改革之路,也困扰着教师培养模式的选择,甚至陷入教育伦理困境:一些大学倾向以实习课程来增加职前教师的教学经验,却无法避免其教学行为失误给予中小学生的消极影响。秉承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研究原则,系统梳理大学介入教师教育的历史,重点考察教育研究与职前教师培养的关系演变,尤其聚焦教师教育大学化进程中的主要矛盾,即教育理论课程与实习课程的割裂问题。作为以培养教师为主责的师范大学,借鉴现象学哲学家胡塞尔开启的“意识-经验”关系新视域,重构大学视域教师教育改革的方法论,关注教育理论与教学经验之间的内在联系,探寻“理论-实验-实习”一体化的教师教育课程改革新路径。  相似文献   

14.
教师教育大学化已成为我国当前教师教育的主要发展趋势,在这样的形势下,我国各级传统师范院校都凸显出众多问题,并在为摆脱固有问题而进行的转型实践中遭遇了多种困境。我国师范院校在向教师教育大学化转型过程中主要存在非师范类专业对教师教育资源的争夺、盲目跃进导致的教师教育质量下滑、综合性大学开展教师教育带来的冲击、部属师范大学免费政策对地方师范院校的冲击等问题。通过平衡培养重心,构建多元化培养模式,整合教师教育资源,建立一体化平台,创建独特优势等方式可以有效解决这些问题,从而促进教师教育大学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对转型时期地方师范院校改革与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和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特别是在教师教育一体化、教师来源多元化、教师发展专业化的新形势下,我国传统的“定向型”、“封闭型”、“单科型”的师范教育体系面临前所未有的冲击和挑战。地方师范院校应采取科学定位,找准位置;整合学术性和师范性,强化教师综合素质;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培养新型复合型教师和改革学制,实现教师职业教育的相对独立等措施。  相似文献   

16.
地方本科高校成人教育如何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服务,真正做好应用型这篇大文章一直是成人高教学界关注的热点话题。科学定位、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强化实践教学体系、加强应用型教师队伍建设等是地方本科高校成人教育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7.
在全新的环境下,怎样更好地为社会培养出更多更优秀的教育人才是众多师范高等院校面临的难题。通过合并、结构调整、升格等方式生存下来的综合性大学往往不够重视教师教育,理论和实践严重脱节,职前培训不是特别到位,导致师范毕业生从教时很难迅速地进入教师角色,对教育是一种损失。借鉴英国教师教育的先进经验尤其是其教师教育的亮点——伙伴合作模式,充分发挥大学和中小学的优势来共同培养教师。我国综合性大学教师教育应该在以本校雄厚的学术实力为依托的基础上定位工作目标和重心,理顺理论与实践、教育机构与实习学校等的关系,共同实现教师教育的连贯性和一体化,使实习成为真正提升师范生作为未来教师的基本技能和素质的强有力的手段,来达到改进教师教育现状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新建本科院校加强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是教育的本质诉求,是地方新建本科院校顺应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文章首先阐述了新建本科院校加强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必要性,其次,提出了通过课程体系的整合,校园文化的内涵建设、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及人才培养途径的改革等,构建适应地方特色的新建本科院校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19.
朱旭东  李琼 《学科教育》2014,(5):98-104
我国教师教育第一次转型的限度主要表现为一流综合大学参与教师教育的数量有限,综合化后的师范院校生源质量下降,教师教育从学术制度上没有得到合法的学科支撑,从而没有带来教师培养质量的提高。教师教育的第二次转型取决于教师教育学科制度的建立,具体从教师教育的院校性质、专业逻辑、组织体系与结构、教育学科定位、师资、课程设置与实施等方面进行转型。  相似文献   

20.
本文在分析地方高等师范院校教育学院(系)的办学模式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改革策略:改革师范本科生的培养模式,促使师范教育向教师教育转轨;调整教育类本科专业培养目标,定位学前、小学师资培养;减少或隔年招收教育专业本科生,缓解学生就业压力;提升教育学院(系)办学层次,培养高素质专家型教师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