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生活即语文。生活有多大,语文就有多大。紧密联系生活,语文教学才有活力。新课标赋予了作文教学新的内涵:"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作文教学要通过设计、指导、评价等环节,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这样才能使学生具有良好的写作素质,真真实实地提高写作教学的效率。  相似文献   

2.
《考试》2008,(2)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这要求老师要指导学生:"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的表达。"而写作历来被多数师生认为难以创新,但是,如果语文老师能动一点脑筋,运用自己的教学机智,及时抓住学生的写  相似文献   

3.
语文新课程标准对写作提出了以下要求: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要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地表达。写作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部分,语文教师就要把握语文人文性的特点,来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培养学生的审美感受力、审美敏感力、审美情感力,激发学生创新的热  相似文献   

4.
周燕 《广西教育》2013,(6):72-72,85
中学生虽已掌握了写作的一些基本要领,但大多数学生写出来的作文千篇一律,缺乏个性特点。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写作的要求:"要有真情实感,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受、体验和思考;多角度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能抓住事物的特征,有自己的感受和认识,表达力求有创意。"可见,写作强调的是学生对人生和社会的个性化感悟  相似文献   

5.
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写作要有真情实感,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受、体验和思考。多角度观察生活……有自己的感受和认识,表达力求有创意"。这就要求语文教学要引导学生见仁见智,各抒己见,不能人云亦云,千人一面,要读出自己的理解和感悟,写出自己的独特思考和认知。为此,加强思辨阅读教学,创新思辨教学设计,是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和思维品质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6.
何海琴 《语文天地》2012,(10):39-40
新课标要求,"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地表达。"培养学生"写作情结",扬起学生写作的风帆,让学生勤于写作,爱上作文,无疑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7.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学生的写作能力则是语文实践能力的重要表现形式。因为真正的写作是一项个性化的创造性劳动,它不允许复制,故文学作品的写作又称“创作”。新的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谁对写作的要求中有两点值得注意:一是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二是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特征,力求有创意的表达。这里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创意表达就是强调写作要有个性,即个性化地写作。  相似文献   

8.
《语文课程标准》中写作部分要求5—6年级学段的学生:"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能写简单的纪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能根据内容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7—9年级学段的学生:"写作要有真情实感,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受、体验和思考,能够多角度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能抓住事物的特征,有自己的感受和认识,表达力求有创意。"《课标》中虽对这两个不同学段在写作上有具体的梯级要求区分,但都在强调一点就是写作要有自己的独特感受,要表达真情实感,体现着学生的主体地位。可是在实际写作中,不少5—6年级学段的学生说着大而空洞的假话,唱着大而无当的高调,套用俗而陈旧的套路而压抑了自己的真情实感,迷失了自己的思想,失去了写作的热情与兴趣。升上初中后抄袭、拼凑、杜撰成了他们完成作文的途径,写出的文章缺少灵气,缺乏个性,概念化、成人化、千篇一律,更是一种普遍现象。我在主持校级课题"中小语文阅读与写作教学衔接策略探究"的研究过程中,把"中小语文写作教学衔接"作为研究对象,力图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联想与想象的训练,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与兴趣,指导他们体验生活,感受生活,写出富有个性的文章。  相似文献   

9.
<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写作要有真情实感,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受、体验和思考。多角度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能抓住事物的特征,有自己的感受和认识,表达力求有创意。”[1]“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积极向上,表达真情实感。”[2]语文与生活同在,某种程度上它的外延与生活外延相等。  相似文献   

10.
《新课程语文标准(实验稿)》中对学生的写作是这样要求的:能表达出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多角度地表现丰富多彩的生活,力求有创意地表达。学生写作的激情与主题思想创新源于其对生活的积累与感受。学生的写作兴趣则是开启写作激情与灵感的钥匙。  相似文献   

11.
<新课程语文标准(实验稿)>中对学生的写作是这样要求的:能表达出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多角度地表现丰富多彩的生活,力求有创意地表达.学生写作的激情与主题思想创新源于其对生活的积累与感受.学生的写作兴趣则是开启写作激情与灵感的钥匙.  相似文献   

12.
张忠民 《现代语文》2013,(9):127-128
《语文课程标准》对初中作文提出了这样的要求:“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的表达。”可见,写作是学生个性化行为的表现。语文新课标理念下的写作教学,教师要积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拓展学生自主写作的空间,引导学生从个性化表达入手,写出自己特色鲜明、风格迥异的文章。只有这样,学生的个性才能得到充分张扬,创新表达的能力才能提高。  相似文献   

13.
《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对社会、对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要"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地表达"。那么,教师怎样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写出优秀的作文呢?  相似文献   

14.
一、课例研究背景 写作是展示学生的个性化世界的最佳途径。语文新课标也为初中作文教学指出了明确的方向:“要求学生说真话。写作要感隋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地表达。”然而,当前的初中学生难有闲暇体悟生活的酸甜苦辣,也似乎没有空间拓展情感的喜怒哀乐。  相似文献   

15.
一、课例研究背景 写作是展示学生的个性化世界的最佳途径。语文新课标也为初中作文教学指出了明确的方向:“要求学生说真话。写作要感隋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地表达。”然而,当前的初中学生难有闲暇体悟生活的酸甜苦辣,也似乎没有空间拓展情感的喜怒哀乐。  相似文献   

16.
当前初中作文教学中存在着急功近利、随心所欲、成果虚化等问题。课标在"写作"方面明确提出:"1.写作要有真情实感,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受、体验和思考。2.多角度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能抓住事物的特征,有自己的感受和认识,表达力求有创意。"根据课标要求,当堂作文着重要解决"写什么"和"怎么写"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常听学生抱怨作文无事可写,无话可说,无情可抒.其实,生活中时时有语文,处处是语文.生活是创作之源,也是作文之源.<语文课程标准>对写作的要求是:"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学生如果对生活缺乏感悟,就不会被生活感动,自然也就写不出动情的文章.  相似文献   

18.
《语文课程标准》关于学生写作方面的要求有两点是这样表述的:"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  相似文献   

19.
崔益林 《教学随笔》2015,(Z1):48-52
<正>《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再一次明确地指出:"写作要有真情实感,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受、体验和思考。""多角度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能抓住事物的特征,有自己的感受和认识,表达力求有创意。""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积极向上,表达真情实感。可见,生活成了学生成功写作的不二途径。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即教育"。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让学生关注生活,作为教者,必须充分利用每一次的作文训练机会,对学生进行一次体验生活、感悟生活的教育。知识来源于生活,创造来源于生活,灵感来源于生活。"处处留心皆学问",这似乎是流传千古的  相似文献   

20.
新课程标准指出:"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和真实体验,要多角度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的表达。"作文不仅是表达思想的工具,也是一种生命活动中自然需求的升华,作文教学的根本就是"人""文"融合。作文必须求真、求实、求新,这就要求语文教师改变平时循规蹈矩的作文教学,把握好课内、课外的机会,随机施教,让学生积累生活素材并有感而发,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应当深刻认识随机写作的内涵与意义,发挥随机写作的优点,熟练随机写作的训练技巧与方法,提高写作教学的效益和学生的写作素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