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运用影像测量法,对高水平运动员入弯与出弯蹬冰技术的动作结构规律进行研究,旨在为确立正确的入弯与出弯道蹬冰技术概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运用运动生物力学方法,对世界优秀速滑运动员入弯道和出弯道蹬冰技术特征进行比较,结果认为:在速度滑冰中双支撑阶段的重心速度大于单支撑蹬冰阶段;出弯道阶段速度大于入弯道阶段的速度;在一个单步中,无论是入弯阶段还是出弯阶段,右单步的支撑时间大于左单步,而这种时值的延长体现在单支撑阶段;出弯的步频明显大于入弯,步幅却小于入弯;入弯与出弯在步幅上的显著变化表现在单支撑蹬冰阶段的步长分量上。  相似文献   

3.
速滑女子500 m运动员入弯道与出弯道姿势特征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运用影像测量的方法,获取优秀女子运动员比赛过程中运动员入弯道与出弯道蹬冰技术的运动学参数。目的是通过对优秀运动员入弯道与出弯道的运动学特征比较分析,揭示出高水平运动员入弯道与出弯道蹬冰技术的动作规律,确立正确的入弯道与出弯道蹬冰技术概念。运动员出弯道阶段的平均速度比入弯道阶段的速度快,左腿在单支撑蹬冰阶段和双支撑阶段蹬冰的平均速度要比右腿速度快;从身体姿势变化来看,入弯道躯干角度大于出弯道躯干角度。  相似文献   

4.
运用运动生物力学方法,对世界优秀速滑运动员人弯道和出弯道蹬冰技术特征进行比较,结果认为:在速度滑冰中双支撑阶段的重心速度大于单支撑蹬冰阶段;出弯道阶段速度大于人弯道阶段的速度;在一个单步中,无论是人弯阶段还是出弯阶段,右单步的支撑时间大于左单步,而这种时值的延长体现在单支撑阶段;出弯的步频明显大于人弯,步幅却小于人弯;人弯与出弯在步幅上的显著变化表现在单支撑蹬冰阶段的步长分量上。  相似文献   

5.
速度滑冰运动产生速度的动力来自于蹬冰,蹬冰技术是速度滑冰的核心技术.什么样的蹬冰技术才能使蹬冰产生最大效率,经过速滑界很多人的实践、研究和总结,提出最佳蹬冰技术应该是充分利用体重进行蹬冰,蹬冰方向向侧,利用倾倒加大蹬冰力量,蹬冰发力时机要早等等.怎样才能掌握速滑最佳蹬冰技术,掌握早蹬冰技术和其关键技术环节,是速滑项目重要的致胜因素.探讨了早蹬冰的涵义、意义,早蹬冰的关键技术、时机和实现条件.  相似文献   

6.
运用三维DLT拍摄的方法,对男子短道速滑运动员500m比赛第1次出弯道左腿蹬冰技术进行运动学分析。结果表明:国内组运动员左腿双支撑蹬冰阶段的时间长于世界组运动员;国内组运动员左腿蹬冰各阶段躯干角的平均值均大于世界组运动员;从国内组运动员髋角的初值与均值明显偏大可判断出其左腿单支撑蹬冰瞬间及左腿蹬冰过程中的身体姿势提高。  相似文献   

7.
右腿弯道技术动作右腿蹬冰的特点与直道相同.左腿蹬冰结束,右腿即应蹬冰,上体向内倾倒,对冰刀内刃施加压力.左腿回收到体下时,右腿向外侧蹬出.髋部外展和膝部蹬伸的力量来自四头肌和臀大肌.蹬冰时,应延直线向外侧蹬,如果上体姿势正确,腿部应与身体成垂直状态.若是站在弯道圆心观察运动员的  相似文献   

8.
从动力学角度分析和探讨弯道蹬冰技术。弯道滑行蹬冰技术制约着运动成绩的提高,认真分析研究蹬冰技术动作、改进弯道蹬冰技术,是提高我国速度滑冰水平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蹬冰式滑行技术在滑雪运动中大受欢迎.塑料雪板和蹬冰式滑行新技术的应用,使滑雪运动出现了一次真正的革命.头几年蹬冰式滑行技术与传统技术相比较没有显示出明显的优越性.可是,1982年在挪威举行的世界锦标赛中,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国家的优秀滑雪选手部分地采用了半蹬冰式滑行技术,结果超过了苏联选手.近年来,特别是1984年萨拉热窝冬季奥运会,然后是1985年世界锦标赛和1986年世界杯的决赛,国外的一些优秀选手大量地采用了蹬冰式滑行技术,我国运动员的成绩被挤到了第二位.  相似文献   

10.
在速度滑冰中,成绩与运动员每次蹬冰所产生的功量和蹬冰的频率乘积有关。运动员每次蹬冰所做的功取决于与滑行方向垂直的蹬冰力的分力。通过对三个受过训练的速滑运动员测试,测定他们在不同速度时的蹬冰力。结果表明;在不同的速度时,最大的蹬冰力与平均蹬冰力并不改变。而且速度越大,蹬冰时间越短。由此可见,速滑运动员并不是通过改变蹬冰力的大小,而是通过改变蹬冰时间来调节速度。蹬冰力——时间曲线的图形形状取决于蹬冰技术,并且直道滑行与弯道滑行的曲线形状也有区别。速度滑冰的成绩与运动员用于克服空气和冰面摩擦阻力的外功P。密切相关(Ingen Schenau)。外功P。等于每次蹬冰  相似文献   

11.
选择2010年冬奥会周期前后的国内外优秀女子短距离速滑运动员于静、王北星、李相花和沃尔夫作为研究对象,结合荷兰Heerenveen、哈尔滨冰上基地数字化冰场所采集的相关比赛滑跑速度信息,分析500 m项目优秀女子速滑短距离选手弯道滑跑速度特征。探讨了国内外优秀女子速滑短距离选手在弯道滑跑速度特征方面的差异,重点分析我国优秀速滑短距离选手于静在2009~2011年弯道滑跑速度特征的变化,旨在进一步认识女子短距离速滑运动员500 m弯道滑跑技战术特点,为深入探讨速滑短距离项目弯道技战术问题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运用标准的三维摄像DLT法测量和录像解析的方法,以参加全国第十届冬季运动会速度滑冰比赛前6名的 男运动员为研究对象,对其500米比赛起跑阶段下肢蹬冰技术进行运动学研究。旨在揭示运动员在起跑阶段下肢蹬 冰过程中蕴含的运动学规律,为丰富速度滑冰技术理论,为教学、训练和科研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运用三维DLT摄像法,对国内两名优秀速滑运动员直道滑行技术进行运动学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运动员自由滑行时间和单支撑时间偏长,降低了蹬冰频率;大腿带动小腿蹬冰动作不明显,在单支撑蹬冰阶段加大髋关节的蹬伸幅度,有利于发挥肌肉力量,提高蹬冰效果;在整个蹬冰过程中髋、膝关节起主要作用,单支撑蹬冰阶段膝关节伸展幅度过小,将造成消极蹬冰,影响肌力发挥;自由滑阶段较大的膝角导致压膝幅度增大,压膝幅度越大,压膝时间越长,对蹬冰效果造成的负面影响越大。  相似文献   

14.
刘亚东自行车起动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刘亚东在八运会赛前测验的起动过程作了现场定点拍摄,采用国产爱捷录象1解析系统进行解析。研究结果表明,刘亚东起动过程中存在着相对于自行车的运动节奏差,死点区减速过快、过多,蹬踏效果不理想等缺点。具体表现为第一脚的蹬踏不够充分,换脚后第二脚的蹬踏不能及时发挥最佳效果。  相似文献   

15.
马国强  刘茂  唐琪 《体育科研》2016,(4):91-94,99
自行车骑行效率通常被定义为自行车骑行过程中一定氧耗和能耗水平下的功率输出,自行车骑行能力的增强,多伴随骑行效率的提高。性别、年龄、骨骼肌纤维类型的差异会对骑行效率产生不同影响;而自行车骑行过程中踏蹬技术、身体姿态,甚至运动器材的变化,则可通过改变踏蹬过程中骨骼肌发力和能耗影响骑行效率;专业自行车运动员的骑行效率与训练强度呈正相关关系,阶段性的肌力或专项训练可能通过提高做功和能量节省化促进骑行效率的。  相似文献   

16.
对2005~2006年亚洲冰球联赛争球技、战术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王本余 《冰雪运动》2008,30(2):18-21
现代冰球比赛中,利用争球组织快攻是有效的得分手段之一,目前我国对冰球比赛争球技、战术的研究较少,通过对2005~2006年亚洲冰球联赛各队在比赛中争球技战术的研究,揭示争球的基本规律以及影响争球成功率的因素,为改进争球技战术提供必要的依据。研究表明:16场比赛共出现1152次争球,平均每场有72次;在争球过程中冰球移动的方向具有不确定性,但在9个争球区域中,冰球移动方向概率超过10%的有1、3、5、7和0方位;争球时,运动员的握拍方法对冰球的移动方向产生影响;我国冰球队的争球技术、战术相对处于较低水平。  相似文献   

17.
在速度滑冰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弯道技术已成为决定胜负的关键环节。通过对短道弯道技术与速度滑冰弯道技术特点进行对比分析,发现我国速度滑冰运动员采用短道训练后,对其弯道技术的提高和专项能力的促进具有积极的影响。结果表明:短道技术训练可降低速滑运动员滑跑姿势,弯道滑跑时身体倾倒角度增大,从而形成更为稳定的弯道支撑,专项肌群和专项能力获得提高。为改进速度滑冰弯道技术和提高运动员专项能力及竞技能力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