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本课题设计、研制了适合训练现场使用的自行车踏蹬圆滑度测定分析系统,微型化的设备安装在赛车上不会影响运动员的骑行,记录下的信号输入到计算机,经过自动数据分析程序处理后,可以马上对运动员的踏蹬技术水平进行诊断和评定  相似文献   

2.
自行车运动     
G872.35,G818.3,HL006 9803988自行车踏蹬速度测定分析系统的研制与应用[HL,中,A]/熊开宇,延峰,郑晓鸿,赵枝英,王瑞元//第五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1997.-139(TY)自行车//蹬踏//速度//测试器材//电子器材作者研制了一套适合训练现场应用的自行车踏蹬圆滑度速度测定分析系统.该系统传感器选用了美国产磁敏数字开关,体积小、灵敏度高,安装在赛车上不影响运动员的骑行.运动员踏蹬速度信息用通过牙盘上的小磁铁传递给传感器,记录在微型录音机上,记录下的信号通过专用接口电路输入到计算机,经过专用程序处理,即可得到运动员踏蹬圆滑速的准确信息.应用自行车踏蹬速度测定分析系统对我国女子优秀自行车运动员166m,200m,333m,1000m,1333m,3000m,5000m 的实际训练过程进行了测试分析.通过分析,得到我  相似文献   

3.
通过实验测试方法,对优秀中长距离自行车运动员进行功率车测试及肌电研究,了解运动员在原地起动阶段的踏频及功率变化情况,以及在原地起动阶段和固定功率车进行踏蹬时.下肢各主要肌肉的激活时间与用力情况,以便掌握运动员骑行过程中主要的用力肌肉,加强训练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研究发现,股内侧肌和股外侧肌肌电信号表现明显,提示这两块肌肉可能为踏蹬主要发力肌肉。在踏蹬过程中,运动员的肌肉用力情况存在一定的差异,全能运动员与公路运动员相比,肌肉用力比较平均,肌力也相对要大  相似文献   

4.
利用SRM功率车以及安装在功率车上的测力系统(Powertec-System)研究不同踏蹬频率下场地自行车运动员一个踏蹬周期内作用于曲柄的切向踏蹬力特征。以8名自行车运动员为研究对象,在SRM功率车上进行10min、90rpm、120w的准备活动后,进行阻力负荷为500watt的骑行,踏蹬频率分别为100、120、130、140rpm,顺序随机选择,骑行稳定后,采集连续5s的踏蹬力数据。结果表明,随着踏蹬频率的提高,作用在左、右两侧曲柄的切向踏蹬力分量的正均值、均值、最大值减小,两侧切向踏蹬力分量之和的均值及峰值也减小(p<0.01);左、右侧正切向踏蹬力分量的起止位置、最值位置、双侧切向踏蹬力分量之和的峰值位置均随着踏蹬频率的增大而提前(p<0.01);在踏蹬周期的下半段,踏蹬频率越高,切向踏蹬力曲线越低,在踏蹬周期的上半段,踏蹬频率越高,切向踏蹬力曲线越高。  相似文献   

5.
文章从力学的角度和形态学方面,对自行车踏蹬一周中的受力情况,选取六个点(6个角度)的踏蹬技术特征,来进行分析研究,以帮助运动员形成正确的踏蹬骑行动作。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别建立室内功率自行车踏频递增骑行和一次力竭骑行2种运动模式,探讨Actigraph GT3X+加速度计3个轴向上的加速度计数变化评价自行车运动员不同强度骑行状态下下肢骑行稳定性的有效性。方法:青年男性自行车运动员等分入优秀组(EG)和普通组(NG)。2组运动员在1周内分别进行Wattbike功率自行车递增运动负荷骑行测试(GXT)和模拟1 km计时骑行测试(1 kmTT),2次测试间隔72 h。测试中分别在运动员的右腿腓骨头下缘和外踝上缘固定1个Actigraph GT3X+三轴加速度计,测量膝、踝关节在矢状轴(SA)、冠状轴(CA)和垂直轴(VA)方向上的加速度计数。结果:(1)GXT中,2组运动员膝、踝关节3个轴向的加速度计数均表现为VA>SA>CA,并随着骑行频率的提高而有所增加;2组运动员膝、踝关节VA轴向加速度计数均与骑行功率显著相关(r>0.9),仅NG组膝关节CA计数与功率存在中度相关关系(0.70.8,P<0.01),但组间未见明显差异。结论:膝、踝关节的CA加速度计数变化可有效评价下肢运动环节的骑行稳定性,CA计数增加提示下肢稳定性降低。膝关节SA加速度计数是反映运动员踏蹬过程中是否有主动抬腿上提、促进踏蹬圆滑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7.
自行车运动     
G872.314.6,G804.66 9702542对自行车运动员在骑行过程中踏蹬动作的生物力学分析=The biomechanics analysis on step ontechnique of riding bicycle[刊,中,1]/张健,李昕//北京体育师范学院学报.-1997.-9(1).-52-55参4(XG)自行车运动//动作//力学分析//踏蹬//速度//角速度//下肢  相似文献   

8.
对女子短距离自行车运动员45 s全力冲刺骑行进行下肢运动学分析,探讨不同水平运动员速度能力的特点,筛选可评价下肢踏蹬技术的运动学指标。使用三维红外运动捕捉系统及SRM自行车测功仪,采集上海自行车队4名女子短距离运动员场地车滚筒练习台上45 s全力冲刺骑行中的下肢运动学参数和踏频。结果表明,钟××速度能力较好,45 s全力冲刺骑行各阶段平均速度较高,但下肢踏蹬"圆滑度"还需进一步提高;顾××和姚××后程速度下降明显,速度耐力明显不足。在全力冲刺骑行后期,运动水平较高的运动员(钟××)踝关节活动度下降明显小于运动水平较低的运动员(顾××和姚××),提示踝关节活动度下降是影响自行车短距离项目运动员速度耐力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自行车运动员在骑行过程中的踏蹬动作进行了研究。测试中使用了肌电、测力和高速摄影同步采集系统。结果表明,测试对象在骑行技术上存在着踝关节力量不足和膝关节主动屈曲不够等问题。文章提出了解决上述问题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
自行车项目生物力学研究的国内外现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文献法,介绍运用生物力学方法对自行车项目的踏蹬技术、自行车的设计与改进、自行车骑行时的阻力、录像解析等方面国内外研究的现状,并对自行车项目的一些运动生物力学问题进行了初步理论探讨。  相似文献   

11.
目的估测人体运动过程中参与工作的各子系统的能耗,建立较为精细的人体运动能耗分配关系。方法研究对13名大学生(男性)进行了功率自行车设定负荷下的运动代谢实验、多域多维心功能检测以及动作技术影像拍摄和解析,并对人体运动能量系统和做功进行了建模分析。结果受试者在给定的相同负荷功率下以不同转速蹬功率自行车时的运动能耗差异显著;总搏功两两之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无用功两两之间比较差异显著(P<0.001)。结论心脏做功仅与负荷量(输出功率)有关,而在给定负荷情况下心脏做功与速度大小无关;运动参数的改变显著影响运动无用功,也影响总能量消耗;在中等强度踏蹬自行车运动中,呼吸系统、循环系统、骨骼肌系统分别消耗总能量的11.02%,52.86%,5.36%;剩余30%左右的能量为对外做功和移动肢体做功(分别为25.72%和5.04%)。研究还为估测运动能耗在不同系统间的分配关系提供了一种可行方法。  相似文献   

12.
探讨了造成铁人三项自行车-跑换项过程中运动员常会出现不适感的原因.呼吸肌疲劳、脱水、糖原耗竭和感受器的传导反馈调整落后于身体活动变化,引起生物力学指标的不利改变,使跑的效率下降,可能是造成不适感的主要原因.自行车赛段的骑行位置和最后阶段的蹬车频率会对换项调整产生显著影响,运动员应注意根据自己的特点确定战术.换项过程中运动员身体所承受的特殊变化提示,针对比赛中将会遇到的情况进行专门训练,可能有助于提高运动员的耐受性,加快感受器的调整适应,减小生物力学指标的不利改变,减少运动损伤.  相似文献   

13.
运用“自行车运动员踏蹬状态测试仪”对我国高水平女子场地原地发500米计时赛项目运动员的踏蹬状态进行了研究,进一步确定了我国高水平女子自行车运动员踏蹬“死点”的区域及合理的踏蹬技术,为自行车运动员的技术训练提出了较为合理的意见与建议。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运动学指标分析,对自行车短距离项目几种力量耐力和速度力量训练方法的专项性和有效性进行对比研究。方法:选择上海自行车队短组3名男子优秀运动员为对象。选择2011年全国比赛8场1km计时赛,以及期间分别进行的8节原地750m和蓝线行进750m训练课进行力量耐力训练方法分析;选择同期进行的12场争先赛200m资格赛,以及12节大坡行进200m和牵引125+200m训练课进行速度力量训练方法分析。采用德国SRM系统采集运动学指标,分析数据包括各训练比赛中的功率、频率、速度,同时记录运动成绩。结果:(1)原地750m训练的前两个250m分段及总平均功率(Pmean)和平均频率(Cmean)均显著低于1km计时赛;蓝线行进750m各分段Pmean、Cmean和即刻速度均高于原地750m,且总Pmean和Cmean与1km计时赛相比无明显差异。(2)牵引125+200m训练的两个100m分段的Pmax和Cmean、200m总Cmean和50m分段即刻速度均显著高于大坡行进200m训练和争先资格赛。结论:蓝线20km/h行进出发750m和摩托车牵引125+200m训练方法可能是更加符合专项要求的自行车短距离专项力量耐力和速度力量训练。  相似文献   

15.
不同专项训练对男子短距离自行车运动员无氧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分析两个阶段不同侧重的专项训练前后男子短距离自行车运动员无氧功和专项成绩的变化,探讨不同专项训练对无氧能力的影响,为合理安排训练计划、评价训练效果提供依据。在冬训期间,对运动员的15s、30s无氧功和场地专项成绩测试结果显示,专项力量训练提高了运动员的磷酸原供能能力,但8周训练时间过长,造成了专项频率水平的降低,影响了成绩。专项频率训练虽然使无氧能力小幅下降,但对运动员骑行频率的改善从整体上提高了短距离运动员的专项成绩。在训练计划的制定中,应合理安排各种专项训练手段的比例。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场地自行车不同传动比下大强度骑行过程中功率、频率变化进行测评,分析传统疲劳指数、频率指数和净疲劳指数在疲劳评价中的应用价值。方法:10名男子短距离自行车运动员分别使用50:12和50:13两种传动比进行两次200m俯冲骑行测试,使用SRM自行车专用功率记录仪采集骑行全程的功率和踏蹬频率,分别计算传统疲劳指数、频率指数和净疲劳指数。结果:运动员完成200m俯冲骑行到达终点前30s过程中,功率、频率前7s同时逐渐增加,8-11s功率增加但频率维持原来水平,功率在12-15s左右达到最大,此时频率约为130rpm左右,随后可见频率仍在增加,但功率逐步降低。场地自行车大坡俯冲骑行过程中,传统疲劳指数明显高于净疲劳指数,两者计算结果的差异来自与是否将频率变化包括在内。结论:净疲劳指数较传统疲劳指数更好地反映了场地自行车骑行中的功率-频率关系,并能描述不同速度下的疲劳程度。运动员可以通过适度增加传动比,降低频率来提高200m计时赛运动成绩。  相似文献   

17.
坚持力量训练对山地自行车运动员的体能分配,骑行姿势平衡,腰、背、腿部力量的增加,关节的灵活有很大的帮助。特别是加强腰、背、腿的锻炼能预防关键肌群的劳损、关节扭损,也是预防伤病的最佳方法。  相似文献   

18.
19.
唐琪 《体育科研》2017,(2):50-53
以备战2012年伦敦奥运会中国自行车队场地短距离项目组重点女子运动员为研究对象。在奥运会前一年的备战训练中,采用SRM系统对场地专项爆发力、最大速度和速度耐力训练进行监测,并对运动员阶段训练前后不同专项能力的变化进行了分析。同时,采用成绩与训练后血乳酸综合分析的方法,对运动员奥运赛前专项速度和力量耐力训练的完成强度进行评价,为建立场地自行车专项训练强度的测试与评价方法进行有益尝试。自行车短距离阶段训练中不同专项训练比例可决定专项能力的变化,功率是评价自行车短距离项目专项能力和训练强度的有效指标,结合乳酸变化可分析专项能力变化与供能比例、代谢产物清除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