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微机控制的自行车运动员综合训练测试系统,可提供运动员在特制的训练台上骑行,台上装有模拟阻力和测速装置,还设置有脚蹬力和多种测角装置,可同步检测各种力值与角度并实时处理。骑行中由模拟显示盘显示诱导、骑行的轨迹信号和骑行参数。系统配有三套软件可进行诊断、检测和诱导。可屏幕分析或储存打印。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别建立室内功率自行车踏频递增骑行和一次力竭骑行2种运动模式,探讨Actigraph GT3X+加速度计3个轴向上的加速度计数变化评价自行车运动员不同强度骑行状态下下肢骑行稳定性的有效性。方法:青年男性自行车运动员等分入优秀组(EG)和普通组(NG)。2组运动员在1周内分别进行Wattbike功率自行车递增运动负荷骑行测试(GXT)和模拟1 km计时骑行测试(1 kmTT),2次测试间隔72 h。测试中分别在运动员的右腿腓骨头下缘和外踝上缘固定1个Actigraph GT3X+三轴加速度计,测量膝、踝关节在矢状轴(SA)、冠状轴(CA)和垂直轴(VA)方向上的加速度计数。结果:(1)GXT中,2组运动员膝、踝关节3个轴向的加速度计数均表现为VA>SA>CA,并随着骑行频率的提高而有所增加;2组运动员膝、踝关节VA轴向加速度计数均与骑行功率显著相关(r>0.9),仅NG组膝关节CA计数与功率存在中度相关关系(0.70.8,P<0.01),但组间未见明显差异。结论:膝、踝关节的CA加速度计数变化可有效评价下肢运动环节的骑行稳定性,CA计数增加提示下肢稳定性降低。膝关节SA加速度计数是反映运动员踏蹬过程中是否有主动抬腿上提、促进踏蹬圆滑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3.
自行车运动两人跟骑的空气阻力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通过人、车实体风洞试验,测试两人跟骑空气阻力随风速、距离和侧面迎风跟骑的阻力变化,目的在于了解自行车运动员在骑行中不同骑行姿势的空气阻力变化情况,为自行车运动训练和比赛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湖北体育科技》2018,(7):605-608
为考察休闲骑行参与者休闲动机因素,以及其与休闲涉入的关系,采用休闲动机和休闲涉入问卷对213名休闲骑行参与者进行调查。结果发现:休闲骑行参与者的休闲动机有4个因素,分别是智力性、刺激-逃避性、胜任-熟练性和社交性,其中社交性和刺激-逃避性是骑行者参与骑行的最主要因素;休闲动机中的社交性和智力性因子可以显著正向预测休闲涉入。研究在理论上分析了休闲骑行者参与骑行的动机因素,并明确了其与休闲涉入的关系;在实践上解析了当前休闲骑行活动发展的现状,同时为大力发展骑行运动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
自行车骑行是一项有利于健康的运动项目,在日常生活中鼓励人们更多地采用自行车代步出行和骑车锻炼对于促进公共健康、降低慢性疾病发病率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许多国家和地区在大力推行自行车骑行和自行车复兴的政策、项目和规划。但自行车骑行同时也存在一些不利于健康的负面因素,通过在道路骑行中采取一些保护措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抵消道路骑行对健康的负面影响,达到骑行健身的效果。综述了近年来有关自行车骑行对健康的促进作用、与骑行有关的负面影响,以及国内外自行车骑行的现状,为与自行车有关的健康研究和政策制定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场地自行车不同传动比下大强度骑行过程中功率、频率变化进行测评,分析传统疲劳指数、频率指数和净疲劳指数在疲劳评价中的应用价值。方法:10名男子短距离自行车运动员分别使用50:12和50:13两种传动比进行两次200m俯冲骑行测试,使用SRM自行车专用功率记录仪采集骑行全程的功率和踏蹬频率,分别计算传统疲劳指数、频率指数和净疲劳指数。结果:运动员完成200m俯冲骑行到达终点前30s过程中,功率、频率前7s同时逐渐增加,8-11s功率增加但频率维持原来水平,功率在12-15s左右达到最大,此时频率约为130rpm左右,随后可见频率仍在增加,但功率逐步降低。场地自行车大坡俯冲骑行过程中,传统疲劳指数明显高于净疲劳指数,两者计算结果的差异来自与是否将频率变化包括在内。结论:净疲劳指数较传统疲劳指数更好地反映了场地自行车骑行中的功率-频率关系,并能描述不同速度下的疲劳程度。运动员可以通过适度增加传动比,降低频率来提高200m计时赛运动成绩。  相似文献   

7.
空气动力学对场地自行车运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人、车风洞实验 ,测试 2人、3人和 4人跟骑时 ,空气阻力随风速、距离和侧面迎风骑行时的阻力变化。结果显示 ,2人正面跟骑时 ,将距离保持在 0 .30~ 0 .4 0m之间最为合适 ;高速骑行 2人跟骑距离在 0 .10~ 0 .2 0m时 ,后者对前者身后是尾流区 ,有干扰作用 ;运动员骑行时姿势角的变化 ,空气阻力值变化范围占人、车阻力的± 15 % ;3人和 4人跟骑时 ,最后 1人的空气阻力最小。  相似文献   

8.
自行车骑行是一个受重力、地面支撑力、空气阻力、地面摩擦力等多种力综合作用的过程,而在户外骑行公路自行车因风速和骑行路面的变化受力过程更为复杂。健身车如何在骑行过程中做到现实场景的真实感,不仅需要在视觉上进行表现,更重要的是实现健身车骑行的负荷与实地骑行感觉的一致性。在力学分析的基础上,建立公路自行车骑行过程的动力学数学模型,通过模型求解,分析不同骑行状态下的特征与规律。仿真结果显示,在相对平缓路面上骑行时,速度应保持在12m/s左右;在通过连续起伏路段时,若距离较短可加快骑行速度,若距离较长应降低骑行速度;在以额定功率上坡和下坡骑行时,倾斜度较小的上坡路段和倾斜角度较大的下坡路段对速度影响不大;全力冲刺200m可达到速度的峰值,而200~250m是完成冲刺阶段的最佳距离。该组参数将运用于健身车样车的控制系统。  相似文献   

9.
运用文献资料法等,梳理自行车骑行与骑行的关系,结合近代中国历史变迁背景,对溥仪、何浩华、潘德明、民间艺人、骑师等人的骑行及公车群体、女性群体的骑行进行解析。主要结论:职业骑行、“政治化”骑行、职团骑行、休闲骑行、奥运骑行和旅游骑行呈现出以为生计、除旧布新、张弛有别、标新立异、为国争光和环球冒险等诸多特征。  相似文献   

10.
马国强  刘茂  唐琪 《体育科研》2016,(4):91-94,99
自行车骑行效率通常被定义为自行车骑行过程中一定氧耗和能耗水平下的功率输出,自行车骑行能力的增强,多伴随骑行效率的提高。性别、年龄、骨骼肌纤维类型的差异会对骑行效率产生不同影响;而自行车骑行过程中踏蹬技术、身体姿态,甚至运动器材的变化,则可通过改变踏蹬过程中骨骼肌发力和能耗影响骑行效率;专业自行车运动员的骑行效率与训练强度呈正相关关系,阶段性的肌力或专项训练可能通过提高做功和能量节省化促进骑行效率的。  相似文献   

11.
贺洪 《少年体育训练》2010,(2):22-22,21
根据自行车比赛规则要求,在赛车场内进行的比赛,距离短,强度大,骑行时肌肉、神经高度紧张;而公路比赛的特点则是时间长,距离长,平均强度低。由此可见,这两种比赛要求两种不同的技术。笔者根据自己的运动和教学实践,分析了在骑行技术上存在的差异,主要体现在长距离骑行技术与短距离骑行技术的差异。  相似文献   

12.
王剑冰 《健与美》2023,(11):24-25
<正>骑行能给身心带来显著的健康益处。然而,长时间骑行,却也给身体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狂热的骑行爱好者都会体会到骑行的“难言之痛”。这项运动造成的令人不快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针对这些问题要如何解决呢?擦痛摩擦和水分结合在一起会导致刺激,当皮肤之间相互摩擦,以及当皮肤摩擦衣服时,就会出现这种情况。这种皮肤病的正式名称为擦烂疹。皮肤病学家指出,这种情况最有可能发生在身体潮湿的部位,如腹股沟、皮肤褶皱之间和腋下,尤其是在骑车的时候。  相似文献   

13.
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了解上海市高校大学生自行车协会会员的健康现状与骑行锻炼意识、骑行投入、骑行动机及影响因素等,旨在为引导大学生参与自行车骑行并将骑行真正作为一种增进健康、增强体质的有效运动方式融入学习与生活中,同时为促进校园体育文化建设提供依据和参考。研究认为,上海市高校自行车协会会员作为一个大学生群体:1)健身意识好,但分享自行车运动的意识不足;2)自行车装备投入、骑行维护与保养方面的花销不高,日常参与骑行的时间投入不多,每次练习的强度属于中小强度;3)以满足校园通行需求、锻炼身体、保持健康为参与骑行的主要动机;4)骑行花费和缺乏专门的骑行组织是制约参与自行车骑行运动持续性的首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自行车作为一种交通工具,出行不仅方便环保,而且更具有锻炼身体的作用.近两年随着共享单车风靡各大城市,越来越多的人出行选择骑单车,单车已经成为人们出行最后五公里的最佳选择.而随着经济的发展,现在人们也越来越重视自己的健康情况,伴随发展的就是骑行俱乐部如雨后竹笋般涌现出来,很多人加入骑行俱乐部.而且骑单车去旅游也成了大多数人的爱好乐趣.但是,骑行在满足人们身心愉悦的同时也给人们带来了相当的痛苦,那便是膝关节疼痛,很多人都遭受过骑行一段时间以后膝关节的疼痛.更多的人再盲目跟风骑行锻炼以后,膝关节疼痛便成了他们的困扰.本文将着重从生物力学的角度分析不同骑行姿势膝关节的受伤风险,是为了更好地指导和建议骑行爱好者以正确的姿势和方式骑行,更好更有效地保护膝关节,更好地享受自行车带来的乐趣.  相似文献   

15.
坡道骑行对发展短距离自行车运动员专项力量的效果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采用不同坡道结合齿轮比率的变化方式进行训练,提高短距离自行车运动员膝关节股四头肌与绳肌肌力的功能。用Cybex-600型等速测力系统对实验结果进行评定。结果表明:3个月的坡道骑行训练对受试者股四头肌和绳肌肌力在4种不同速度的测试中,PT和TW值均有显著提高。提高幅度随速度的增高呈上升趋,300°/s时提高最显著。坡道骑行是一种自然型负荷训练,能使运动员在专项训练的自然情况下有效提高专项力量的能力。  相似文献   

16.
马国强  李之俊  杨涛  刘茂 《体育科研》2010,31(5):63-66,69
在场地专项力量耐力训练课期间,设计了在训练组间间歇先恢复骑行再按摩的消除疲劳干预模式,与仅进行按摩和恢复骑行两种模式进行了比较分析。研究发现,按摩放松可有效缓解运动员场地大强度力量耐力训练后局部肌肉的酸胀、疼痛感,对于保证训练强度作用显著;而主动恢复性骑行可改善神经肌肉系统机能,加快代谢产物消除,预防疲劳积累。初步确定在力量耐力训练组间间歇进行恢复骑行10min后再局部按摩10min的个体化最佳疲劳消除干预模式。  相似文献   

17.
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对西安市单车休闲骑行运动现状进行分析,了解西安市大众单车休闲骑行活动的现状和制约因素,并提出对策与建议,以期为单车休闲骑行运动在全民健身活动中的开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正>当天气不理想的时候,准备好一个专门为提升骑行运动表现而设计的室内锻炼方案是很好的选择。这个针对臀肌和腘绳肌进行的强化训练,能为骑行运动提供强大的动力和提升速度。锻炼臀肌和腘绳肌对骑行者的好处强壮的臀肌和腘绳肌能提高骑行时的功率。它们提供向前推进的力,让你在自行车上保持稳定,所以你需要强健这些肌肉,以更好地应对高速和长时间的骑行。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测定自行车4种不同骑速时的人体能量消耗,分析能耗特点,提出适宜不同人群有氧健身锻炼为目的骑行速度和方案。方法:以100名年轻健康人群和7名老年骑游队员为实验对象,采用CORTEX-3B便携式气体代谢分析仪对受试者10 km/h、13 km/h、15 km/h、18 km/h 4种不同速度自行车骑行的能量消耗进行测试,每个速度测试6 min,取最后2 min稳态数据。结果:(1)无论男女,随着骑行速度的增加,心率(HR)、摄氧量(VO2)、能耗(EE)、代谢当量(METs)等指标均逐渐上升,当骑速从15 km/h增加到18 km/h时,上升最明显,且METs值超过6;(2)相同骑速时,男性VO2、EE均高于女性,而男女之间相对摄氧量(VO2/kg)、相对能耗(EE/kg)、METs均无明显差异;(3)10~15 km/h骑速时,男女之间呼吸商(R)值无明显差异,18 km/h时,女性R值高于男性且超过1;(4)无论男女,13~15 km/h骑行时,大部分受试者属于中等强度运动。(5)10 km/h骑速时,超重人群的VO2/kg、EE/kg、METs均明显低于低体重和正常体重两类人群,13~18 km/h时,上述指标总体表现为低体重人群>正常人群>超重人群。结论:(1)相同骑速时,男性能耗水平大于女性,超重人群>正常人群>低体重人群;单位体重下,男女之间能耗水平无明显差异,低体重人群>正常人群>超重人群。(2)男性15~18 km/h,女性13~15 km/h可以作为中等强度有氧锻炼骑行速度的参考标准,但在具体实践过程中也应考虑年龄、超重/肥胖、锻炼水平等个体差异。(3)建议在适宜速度下,每周骑行5次,每次至少30 min连续骑行,并且保持长期骑行锻炼的习惯。  相似文献   

20.
本文研究对象为自行车运动员4名,均有3-5年的训练史。通过人、车风洞实验,测试2人、3人和4人跟骑时,空气阻力随风速、距离和侧面迎风骑行时的阻力变化。作者的结论是: 1.在2人正面跟骑时,采用相同骑行姿势,后者迎风面积小于前者,车间距为0.10m,可减少本身空气阻力的49.98%, 随着跟骑距离增大,后者的空气阻力缓慢增加,在0.10- 0.40m之间,空气阻力变化不大,在1.60m处,空气阻力是单人车的60.34%,在3.60m处,空气阻力是单人车的72.5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