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教师扮演着导师、榜样、咨询师的角色。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核心目标是促进学生人格健康发展。在师生互动形成的心理场中,教师人格特性、结构和维度从不同方面影响着学生人格的塑造。本文从教师人格特性的涵义出发,运用理论心理学的方法探讨教师人格特性研究的目标、教师人格发展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目标的联系、教师人格不同维度的影响力等。  相似文献   

2.
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教师扮演着导师、榜样、咨询师的角色.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核心目标是促进学生人格健康发展.在师生互动形成的心理场中,教师人格特性、结构和维度从不同方面影响着学生人格的塑造.本文从教师人格特性的涵义出发,运用理论心理学的方法探讨教师人格特性研究的目标、教师人格发展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目标的联系、教师人格不同维度的影响力等.  相似文献   

3.
人文精神主要的内涵是强调学生的情感教育,这是提升学生道德修养的良好渠道,且有助于完善学生的人格体魄。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及学生自主性研究,教师也在分析研究策略,通过梳理心理学课堂的相关概念,掌握其教学思维,从而促使学生能够注重健康情感方面的研究。心理学情感教育是依据相关心理学发展规律及初中心理学的特点,在心理学研究过程中,促使中学生认知高中心理学课堂的重要情感理论教育,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了解心理学,陶冶学习情操。  相似文献   

4.
一、教学氛围——体现民主性 “探究性学习”的前提条件是营造一种生动活泼、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教育心理学和研究教学实践均已证明.学生在没有精神压力、没有心理负担而心情舒畅、情绪饱满的情况下,大脑皮层容易形成兴奋中心,思维最活跃,实践能力强。富有创造气息.首先教师要摆正自己的位置.尊重学生的人格.力求建立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有鲜明的主体意识和服务意识:其次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弘扬个性,  相似文献   

5.
再谈人格研究的中国化   总被引:69,自引:6,他引:69  
中国化与西方心理学对人格概念理解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西方心理学强调个人的独特性,中国化强调“天人合一”.强调人际关系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中国人与美国人在基本人格结构和人格动力上是不同的。要进一步推进人格研究的中国化.就必须突破西化心理学的框架,到生活实践中去解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有关人格心理学的问题,采用多取向多方法开展创造性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什么是人格?我国的《大百科全书》“心理学卷”和“教育卷”都指出 ,人格也称个性 ;《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中认为人格即“指个体独具的各种特质或特点的总体”。《辞海》对人格的定义是 :“个人的尊严、价值和道德品质的总和。是人在一定的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的统一;在人格主义哲学中 ,指具有感觉、情感、意志等机能的主体。它是惟一真实的存在 ,是一切其他存在的基础 ;在心理学上 ,即个性。”从上可见对于人格概念的理解。那么 ,什么样的人格才是健康的人格呢?对此 ,不同的人则见仁见智。马克思主义认为 ,全面发展的人是一种“新型的完…  相似文献   

7.
一、人格的概念及构成要素简析人格是从心理学、社会学、哲学、法学及文化人类学等学科综合的角度来使用的概念,它包括个体从内在心理机制到外在行为表现在社会生活中所具有的积极能动性的个体主体,与社会互动的完整的“社会性的人”。人格是通过个体表现出来的,但人格不仅仅是个体的。人格是人的社会性的集中体现,它带有职业的烙印,不同的职业有不同的人格物质和模式。教师职业是一种十分重要的职业,“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书育人,为人师表。”这是对教师职业特征的概括和要求,也是教师人格的基本要求和精华。所谓教师人格,是指教师作…  相似文献   

8.
培养人格健全的人才是现代社会对学校教育提出的要求,而教师人格是学生人格培养、建塑的前提和基础。正如乌申斯基所说:“在教育中,一切都基于教师的人格,因为教育力量只有从活的人格源泉中产生出来,只有人格才能影响人格的形成和发展,只有性格才能形成性格。”教师人格在教育中,与其他教育因素相比,有其特点。研究、了解、掌握其特点,才能更充分地发挥其教育影响作用,促进学生人格  相似文献   

9.
积极心理学是由美国心理学家赛力格曼等人共同提出的一种新型心理学概念,其主要内容是指利用积极心态对人的心理问题与心理情况进行准确阐述。在学校体育教学中合理使用积极心理学,能够有效帮助教师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和健康引导,帮助学生构建完善的世界观与人生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针对学生实际情况进行多元化教学目标制定,发挥自身引导作用,从而帮助学生塑造健全的人格。因此,本文对积极心理学在学校体育课中的实际应用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0.
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是在学生还没有出现或就要出现心理问题时.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系统地对学生的认知、情感、意志、自我意识、人际交往等心理品质进行培养,使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尽可能少地出现心理问题,尽可能多地发挥自身的潜能.最有效地将自身个性化与社会化达到完美的统一.依据心理健康教育这一目标,学科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自觉地有意识地运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技术帮助学生提高学习中的认知、情感和行为水平,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发挥其潜能,健全其人格的心理教育形式.  相似文献   

11.
史淑红 《考试周刊》2012,(68):103-103
中等职业教育的实施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创新教育是旨在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教育.通过“创造的引导者”——教师.应用创造性思维教学策略.提供创造的环境,激发“创造者”——学生的“创造动机”。培养“创造的人格特征”,以发挥创造的潜能.要求教师树立全新的教育教学观,在英语教学中营造良好的氛围.培养学生的问题能力,科学训练,拓展思维途径,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供条件。  相似文献   

12.
“人格”是心理学中最难下定义的概念之一,也是歧义最多的术语之一。本文拟从“人格”一词的由来、心理学中的“人格”定义、心理学视野中人格的属性以及“人格”与“性格”和“个性”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几个方面来探讨心理学中“人格”概念的确切含义与使用规范。  相似文献   

13.
教育的重要内容是重视人的全面发展.重视学生完整人格的培养、个性的充分发展。而在我们现实的教育环境中,小学生依赖教师、离不开班主任、独立意识不强,大部分学生不能独立地处理和安排自己的生活.没有展示自己才华的渴求。在现实的教育过程中.小学生往往只能被看做是被教育的对象,教师在教育工作中,常常是“以管优先”,提出各种各样的教育要求,可是由于小学生自我认知、自我管理、自我体验的能力都相对较弱.很多情况下都跟不上教师的教育要求.于是.心理学上的“意义障碍”就出现了。而实际中.“意义障碍”的出现使得教师觉得教育要求并不能达到.而不得不提出更多的教育要求以期待对学生能够“加强管理”。这样循环的结果是.“意义障碍”越积越多.学生也并没能跟上教师的教育要求.反而更加难以管理了。  相似文献   

14.
ICAI技术探析     
论述了ICAI系统的组成——领域知识模块、教师模块、学生模块,在学生模块中给出了纠错功能的实现算法,简要介绍了ICAI系统的特点和教育心理学基础.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应试教育逐步向素质教育转轨.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引起教育部门的关注和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已经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已经成为教育的重要任务。“教师应当是心理医生”是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对教师的新要求.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更应充当一名心理健康教师的角色.在语文教学中.要积极挖掘语文教材中优秀人物的教育因素.利用起各种语文学科教育因素.因势利导.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  相似文献   

16.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并以之促使学生内因变化,优化学生的心理机制,不仅是教育学、教育心理学中值得研究的课题.也是当今教育改革、教育实践中颇有价值的实践课题。良好的师生关系,正如布贝尔所描述的那样:“教师和学生各以自己独特的人格和平等身份与对方发生关系,谁也不强加谁,  相似文献   

17.
董芳 《文教资料》2009,(14):119-121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点.运用心理学的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小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地发展和整体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素质教育的着力点,着眼于每个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和潜能的开发.强调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因此心理健康教育是一种人格发展教育,从培养人的健康心理出发.培养人的思想道德品质,正确的政治观点和良好的行为习惯。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是一种“以心育心,以德育德,以心育德,以德育心的过程”。我们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要尊重孩子。用智慧和爱心开启他们心灵的大门,塑造他们完整的人格。  相似文献   

18.
运用心理学知识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类文明发展到今天,人格问题已经成了全球性的问题,世界许多国家的教育研究重心已从历来的“智力开发”转向“人格培养”。在我国,如何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也已成为当代教育的重大课题。一、人格的内涵人格是指个体相对稳定,比较重要的心理特征的总和,亦即人的尊严、价值和品质的总和。人格概念既属于心理学  相似文献   

19.
一、营造生动活泼的学习气氛 1、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教育工作的最大特点在于它的工作对象都是有思想、有感情的活动着的个体,师生关系是教育活动中的基本关系,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用商量的口气与学生进行交谈。如:“谁想说说……”“谁愿意说说……”等等。一位教师在倾听完学生的不同意见后.说“我真荣幸.我和某同学的意见相同。”话虽然简单。但足以说明教师已经把自己视为学生中的一员。由此建立起来的师生关系更加平等、更加融洽。另外,教师还应关心、尊重、信任、理解和热爱每一名学生,需要和学生全心全意地交朋友,使这种新型的师生关系成为一种友好的合作关系,从而形成师生间的思想交流、情感沟通、人格碰撞的社会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20.
刘瑞轻 《学周刊C版》2014,(2):190-191
学生已经获得的知识、基本技能、方法甚至行为等.对后继学习的影响.即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在教育心理学上叫做迁移。迁移在教学上有很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要重视运用迁移规律来设计教学程序。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把一般的原理、概念、规律教给学生.而且还要让学生学会概括这些原理、概念、规律的方法,使之达到“举一反三,闻一知十,触类旁通”的教学效果,下面我就如何运用迁移教学方法.谈点个人粗浅的认识和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