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15个不同茶树品种为试验材料,采用氟离子选择电极法测定不同茶树品种不同叶位的氟含量。结果表明,不同茶树品种间氟含量的差异达到显著水平,其中参试品种中水浸出氟含量以霞浦元宵茶最高,全氟含量以丹桂最高;而茶树品种间和叶位间氟浸出率的差异也达到显著水平,其中氟总浸出率最高的品种是龙井43(达到97.2%),丹桂最低(仅为58.9%)。茶树同一轮新梢不同叶位因茶叶老嫩程度而异,即叶龄越老,含氟量越高。  相似文献   

2.
用40%达科宁胶悬剂500、750、1000倍液,在常年花生叶斑病发生较重的地块上于花生盛花期,喷施花生茎叶.试验表明,用40%达科宁胶悬剂500-750倍液防治花生叶斑病效果好,促进了花生生长,提高了花生产量。  相似文献   

3.
通过水培方法,就环境中不同铜离子水平下茶苗对铜的吸收与累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茶苗根、茎中铜含量均随着铜处理浓度的增加而明显增加,而叶中含量影响不大.各处理下铜在茶苗各部位含铜量大小依次为根>茎>叶.从整株植物来看,随着铜处理浓度的增加,铜在根部的积累量增加,在茎和叶的积累量趋于下降.适量的铜有助于茶苗根、茎、叶对磷的吸收,但超过一定限度,则茶苗含磷量下降.  相似文献   

4.
对由雌配子染色体加倍获得的三倍体毛白杨新无性系和二倍体对照,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在北京8家苗圃的试验林选取8个三倍体毛白杨新无性系和2个二倍体对照系进行了前期生长期内的树高、地径、胸径、叶长、叶宽和叶厚生长特性的测定,并且测定了干物质含量、叶绿素含量,以及不同CO2浓度下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的变化曲线.结果发现:1)4月底到5月底期间为本次试验中的毛白杨新无性系和二倍体无性系的缓慢生长期;2)在雌配子染色体加倍的三倍体无性系中,401生长性状和光合特性显著优于其他无性系和二倍体,是毛白杨新无性系中表现最优异的无性系;3)雌配子染色体加倍得到的三倍体无性系在多个性状上呈现出多样性,并不是所有三倍体无性系都优于二倍体对照系.  相似文献   

5.
以金光杏梅为试材,研究了叶片生长发育的动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金光杏梅叶片的叶长、叶宽和叶面积的生长发育的动态变化均呈"快—慢—停"的单"S"曲线型,整个发育过程可分为3个时期:幼叶迅速生长期、缓慢生长期和停止生长期.叶面积随叶长、叶宽的增长而增大.经相关回归分析得知,叶面积与叶长、叶宽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70 8和0.982 4,说明叶面积的增大与叶长和叶宽的增长均存在着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且叶面积与叶宽的相关性比叶面积与叶长的相关性更为密切.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3种杀菌剂对绿色木霉和平菇菌丝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杀菌剂对绿色木霉和平菇菌丝生长有不同的抑制作用。其中,多菌灵在使用稀释倍数为1500~2000倍时,既能抑制绿色木霉菌丝生长,又对平菇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较小;克霉灵对菌丝的生长有促进作用;克霉灵、菇耳康抑制绿色木霉效果较差。  相似文献   

7.
五种杀菌剂对绿色木霉菌丝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抑菌圈法测定了甲基托布津、多菌灵、扑霉灵、疫霉灵及甲基托布津和多菌灵混济等五种杀菌剂对绿色木霉菌丝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药剂、不同浓度对绿色木霉菌丝的生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中,甲基托布津对绿色木霉菌丝的生长抑制作用最强。其次是多菌灵、混合剂、扑霉灵、疫霉灵。  相似文献   

8.
通过测定中华常春藤叶片生长期和衰老期的叶长、叶宽、叶面积和有效积温,建立叶片生长和衰老过程的回归方程,并根据方程绘制出对应曲线。经分析发现中华常春藤叶片的叶长优先伸长,并且叶长比叶宽先达到生长最大值,而最大叶长小于最大叶宽;叶片枯萎率随有效积温延续的变化呈J形曲线,而叶片衰老速度变化趋于钟罩型单峰曲线。  相似文献   

9.
中国高等教育规模发展宏观调控模型研究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今后一个时期我国高等教育的规模扩张应该保持什么样的增长速度?对我国50多年来高等教育发展波动和美日等国高等教育大众化时期规模扩张的历史经验的分析表明:今后我国高等教育规模扩张的周期性波动仍不可避免,但应控制在合理的区间内;2003-2020年间我国高等教育规模发展的理想区间目标是,高等学校学生数的年增长率控制在2%-7%之间为宜。  相似文献   

10.
农药残留是影响茶叶质量安全的重要问题,在当前茶叶大规模生产中,农药的使用仍不可避免。在茶叶农药残留自然降解的基础上,采用生物、化学和物理的农残降解方法来降低茶叶农残,对于茶叶质量安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研究,概述了茶叶农药残留降解过程及方式的研究情况,并展望了茶叶农残降解技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以三个杂交稻品种(华优89、银花丝苗、粤杂优268)为材料,用不同浓度的保得微生物肥叶面增效剂进行四种处理:A是以1:1000的浓度在插后回青期和分蘖后期各喷一次;B是以1:1000的浓度只在插后回青喷一次;C是以1:2000的浓度分别在插后回青期和分蘖后期喷一次。本实验测定的指标是叶绿素含量、呼吸强度、蛋白质含量、单株产量等。结果表明,施用保得微生物肥料的A、B、C三种处理以A处理效果最理想。  相似文献   

12.
有害生物综合治理技术(Integrated pest management,IPM)对于茶园实施良好农业规范(Good Agricultural Practices,GAP)有很大促进作用。阐述了如何应用IPM技术促进政和工夫GAP茶园建设,使政和工夫红茶的清洁化生产技术更加深入,使茶叶农残问题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并促进政和茶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Polyphenols are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secondary metabolites, and affect the decomposition of litter and soil organic matter. This study aims to monitor the mass loss rate of tea leaf litter and nutrient release pattern, and investigate the role of tea polyphenols played in this process. 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HPLC) and classical litter bag method were used to simulate the decomposition process of tea leaf litter and track the changes occurring in major polyphenols over eight months. The release patterns of nitrogen, potassium, calcium, and magnesium were also determined. The decomposition pattern of tea leaf litter could be described by a two-phase decomposition model, and the polyphenol/N ratio effectively regulated the degradation process. Most of the catechins decreased dramatically within two months; gallic acid (GA), catechin gallate (CG), and gallocatechin (GC) were faintly detected, while others were outside the detection limits by the end of the experiment. These results demonstrated that tea polyphenols transformed quickly and catechins had an effect on the individual conversion rate. The nutrient release pattern was different from other plants which might be due to the existence of tea polyphenols.  相似文献   

14.
以紫阳群体种茶树鲜叶为试材,以铁观音品种茶树鲜叶为对照(CK),研究了采摘标准和做青强度对乌龙茶的生化成分变化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各采摘标准的茶树鲜叶生化成分含量差异显著,以小开面最丰富,中开面次之、大开面最差;加工过程中茶多酚、水浸出物、咖啡碱的含量减少,氨基酸有所增加;茶多酚和水浸出物持续减少,做青强度越大减少幅度越大,氨基酸和咖啡碱的增减变化还与鲜叶原料有关。各处理之间成茶感观品质差异显著,所有处理除了小开面重做青茶样与CK品质差异不显著外,其他均与CK差异显著。还提出了利用紫阳群体种茶树鲜叶进行乌龙茶加工的工艺。  相似文献   

15.
贵州湄潭茶产区土壤中残留六六六、滴滴涕的检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气相色谱法对贵州省遵义市湄潭县6个茶园产区土壤中有机氯农药六六六、滴滴涕的残留进行了分析。其结果表明,茶园产区一、二、四、五、六的土壤样品均未检测出六六六和滴滴涕的存在,而在茶园产区三土壤样品检测出六六六,残留量小于0.05mg/kg。分析结果表明6个产区的土壤品质较好,能保证茶叶质量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6.
在云南省低纬高原气候下,将3个不同原产地的12个烤烟资源进行种植,采用多元统计的方法,分析其生物学性状.结果表明,根据其生物学性状的差异初步可分为Ⅰ,Ⅱ两个大类.美国引进与云南自育的烤烟种质资源同属第Ⅰ类,又包括I1,I2两个亚类.两个亚类相比,主要差异表现在生育期的不同,株高、茎围和叶长仅从平均值的对比上有差异,而叶数、节距和长宽比则几乎没有差异.从生育期来看,与Ⅰ1亚类相比,第Ⅰ2亚类(包括GL939和RGH4)表现为,大田移栽至烟株各个生育期均有提前,移栽至团棵提前1-2 d,现蕾期以后每个生育时期都提前8-12 d,整个大田生育期提前约8 d.津巴布韦引进烤烟种质资源属于第Ⅱ类,其生育期表现为大田移栽至烟株生长的各个时期均较晚,团棵期推迟1-2 d,现蕾期以后每个生育时期均推迟10-15 d,整个大田生育期推迟10-15 d.其农艺性状表现为高秆、多叶、节距稀,叶片呈椭圆形.  相似文献   

17.
8种杀菌剂对苦瓜枯萎病菌的室内毒力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生长速率测定法和分生孢子萌发抑制率法,在舍药PDA平板上和凹玻片上分别测定8种杀菌剂对苦瓜枯萎病尖孢镰刀菌的毒力作用。结果表明:20%五氯硝基苯DP对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最强,EC50值为8.37mg/L,其次为40%五硝·多菌灵WP、12.5%戊唑醇WP、50%多菌灵WP和75%百菌清、聊,EC50值分别为:10.61mg/L、10.65mg/L、12.62mg/L、15.40mg/L。12.5%戊唑醇WP和对孢子萌发抑制作用最强,EC50值为3.68,20%五氯硝基苯DP、25%腈菌唑EC、40%五硝·多菌灵Ⅵ巾、50%多菌灵WP次之,EC50值分别为4.81mg/L、8.51mg/L、9.90mg/L、11.17mg/L。  相似文献   

18.
不同pH水平下茶苗对铝、铜及矿质养分吸收和累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水培方法,就不同pH水平下茶苗对铝、铜及矿质养分钙、钾、镁的吸收与累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pH值在一定范围内,对茶苗根、茎吸收和累积铝、铜的影响差异不大,但培养液中pH值升高,铝和铜在叶中的含量明显下降.随pH值的升高,根、茎、叶中的含钙量增加;钾在叶中的含量显著增加,在根、茎中的含量差异不显著;镁在根中的含量增加,而在茎和叶的含量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19.
烯效唑对胜红蓟生长及生理效应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胜红蓟定植后,喷施不同浓度的烯效唑,可明显提高植株的硝酸还原酶活性,增加叶绿素、蛋白质及核酸的含量,进而显著提高发根力,抑制其株高、减少叶面积、增加叶厚、增多花数。其最佳施用浓度为125mg/kg  相似文献   

20.
将在常温下浸泡48 h紫茎泽兰(Eupatorium adenophorumSpreng)的根、茎、叶、花各部位的水浸提液原液,以自来水作为对照,利用培养皿滤纸法研究紫茎泽兰各部位提取液对干香柏和藏柏种子萌发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紫茎泽兰各部位水浸提液对干香柏和藏柏种子萌发都具有化感克异作用,高浓度水浸提液的抑制作用强于低浓度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