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李琦 《新闻界》2006,(6):87-88
一、“野蛮女友”:电视广告中的她们 为迎合大众,广告总是利用消费者最易接受的符号,如婴儿(Baby)、动物(Beast)和美女(Beauty)等来进行商品“召唤”,而在以这三者为主体的广告构网中,对消费者最具影响力的是美女。正因如此,对广告中女性形象的关注与阐释既是对广告的一种文化批判,也是对女性自我意识的深切呼唤。  相似文献   

2.
作为新生代的社会文化形态的现代广告,既肩负着传承文化的使命,又承担着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重任,而在这个瞬息万变的星球上,中国广告要想不辱使命,必须学会观照他者,在差异中寻找对话,在对话中寻求发展。一、广告文化内涵的差异中国的广告文化注重深厚的人情味和体现传统文化的东方价值观,“重群体、轻个体”的意识较为突出,重人情是中国人所崇尚的。中国人极重亲情、友情,在世界各民族中,再没有一个民族比中华民族更注重团圆了。香港老字号“荣华月饼”的电视广告正是深谙“团圆”之道,大打文化战,赢得了消费者的心,成功占领了市场。在广告…  相似文献   

3.
女性的社会诱惑已成为时代文化的镜像,而在广告传播中备受青睐。作为大众流行文化最直接呈现的广告,则对女性身上不容忽视的审美价值进行了提炼和阐释,赋予其直观的欲望色彩,使之成为具像化的体验对象,诱惑消费者的心理,促发消费者的购买行为。虽然当下的女性形象广告呈现了女性美丽、温情的品格,但也在一定程度上误导着女性角色的社会定位。时代和社会要求广告传播中的女性形象应突破传统成见,体现出女性角色的丰富、现代的社会内涵。  相似文献   

4.
庄曦 《新闻知识》2003,(11):30-31
一、现象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而今无论打开哪个电视频道,大多美女当家。各种类型的美女们成了电视台竞相争用的法宝,由此,中国的电视屏幕呈现出了一派看上去很美的景象。而前一阶段湖南卫视推出的所谓由“星姐”来报天气的《星气象》节目更将这一势头推上了一个新高度,而前不久南京电视台一档同样以美女出镜、全新包装的《气象新感觉》亦在其《直播南京》新闻单元中亮相。看来这种风潮似乎还大有蔓延之势。另外,电视广告里关于女性“性角色”的暗示更是比比皆是,尤其是在一些酒类、化妆品广告中。我将这种现象归结为电  相似文献   

5.
电视广告中女性刻板印象解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电视广告在传播商业信息的同时,掩映着一个时代的文化。因而从对电视广告中出现频率较高的女性身上,可以一定程度的窥探电视媒体的性别意识和性别立场,解读女性作为独特社会文化群体是如何传达时代的声音的。 当前,随着社会文化的发展,电视广告中已经出现独立、自信、美丽的现代职业女性形象。但由于受到性别心理差异和社会传统心理的影响,女性形象的“物化”倾向和“性别歧视”倾向仍然严重存在,强烈的性别角色差异形成了电视广告中的女性刻板印象。 本文从传播学、社会性别学以及女性意识形态等相关理论支撑下的广告女性形象分析入手,试图解析当前电视广告中女性刻板印象形成的类别、原因以及对社会价值观产生的影响;并对电视广告中女性形象的未来变化提出看法。  相似文献   

6.
名人和美女是演绎广告创意的两大主角,而美女广告更是达成商业目标的一个快捷、经济的通道,美女广告的柔性诉求为广告主赢得了巨大的成功。有人说“看广告就是看女人”,我以为这句话有两层意思:一方面它批评了现阶段广告创意水平的低下,另一方面则说明了女性在广告创意表现中的重要地位。在商品营销活动中,广告是不可或缺的手段,广告将如何在个体与社会、商业利益与文化发展之间作出共赢的抉择,尤其重要的是.女性能否在广告中掌握平等的话语权,这一问题值得我们思考与探究。  相似文献   

7.
李琦 《传媒观察》2007,(3):48-50
为了迎合大众,广告总是利用消费者最熟悉、最易接受的符号来推销商品。广告业中有一个约定俗成的3B原则,即婴儿(Bady)、动物(Beast)和美女(Beauty)等三个永恒的主题。业内人士甚至提出:广告=商品+女人。正因如此,对广告中女性形象的关注与阐释既是对广告的一种文化批判,也是对女性自我意识的一种深切呼唤。  相似文献   

8.
目前,广告中有三个永恒的主题,即婴儿、动物、美女,有人甚至提出这样一个口号:广告=商品 女人.那么,女性在电视广告中的形象到底如何呢?  相似文献   

9.
中西方社会在经济水平、文化背景、受众特征等方面不同,各自在电视广告的诉求内容、创意路径、整体风格和投放策略上,都表现出较大的差异。一、中西方电视广告传播差异1、广告诉求内容上的差异中国的电视广告主要以产品为中心,围绕产品而展开,以产品功能特点为诉求,突显产品所能给消费者带来的物质利益;西方的电视广告多是围绕品牌而展开,诉求品牌为主。其广告常常运用感性诉求的手法,通过营造一种氛围带出品牌,突显品牌所附加的心理共鸣点,激发消费者的心理期待,在这个过程中消费者既是广告的出发点,也是广告的最后归宿。这种差异与中西方…  相似文献   

10.
在以男性为中心的社会文化环境里,电视广告中的女性形象往往被权力主体的眼光所过滤,未能反映出多样化的真实的社会现象,存在着对女性固定成见、性别歧视等刻板成见,并跟随权力主体的要求而创造着新的女性形象,笔者将其概括为“广告中的女性形象”。并结合以往的相关材料、案例,予以分析和讨论,旨在呼吁改善广告中那些失实的女性形象。社会应该共同努力来创造一个更加健康、更加利于两性平衡发展的广告环境。  相似文献   

11.
郜书锴  李丹 《东南传播》2014,(12):97-100
现代社会,广告文化已成为商品经济社会重要的大众文化现象,广告创作中的黄金法则"3B"原则,即美女(Beauty)、婴儿(Baby)、动物(Beast)被奉为广告创作的圭臬。当下,广告中的女性角色形象通常是由男性文化主导的结果,往往偏离甚至扭曲了两性平等的社会角色,还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女性发展的隐性障碍,对人类社会发展产生消极影响。在失色与着色过程中塑造真实的女性角色,有利于实现性别平等和促进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12.
马静 《新闻世界》2009,(11):124-125
本文分析了消费主义时代背景下电视广告中的女性身体现象,并对这一现象进行了女性主义的解读,认为在男权思想仍然占主导地位的当下,广告中大量“女色消费”的存在不仅是男性主导的社会文化的体现,更是女性对自己身体自恋与自我规训的悖论即对男性主导的社会文化的无意识依顺。  相似文献   

13.
作为一种文化形态,音乐既是产品又是媒介.广告音乐随着商业的蓬勃发展不可避免地成为一种商业文化手段.本文从广告音乐由"表音符号"上升到"表音标识"来讨论它在现代广告作品(以电视广告为主要分析对象)中的重要性及运用.  相似文献   

14.
《视听界》2001,(6):56-56
王茜、李素英在2001年第2期《岭南视听研究》上发表文章说,在广告客户和电视媒体心目中,电视节目收视率等同于电视广告收视率,实际则不然。首先,广告原理我们:“广告的终极目标,就是刺激受众的注意,引起受众的兴趣,达到改变受众的态度与行为的目的。”现代广告的经营指导思想是“以消费者为中心’。可是电视广告发布时,最重视的是电视观众,但是并  相似文献   

15.
女性形象在电视广告中的运用是一个历史的、发展的现象,伴随电视广告的出现而出现,也伴随电视广告的繁荣而逐渐定型。女性形象被广泛运用于各类食品饮料、美容、家庭厨卫用品、化妆品等日用品广告,以及手机、商务通等一些电子产品类广告中。为适应受众多元化的需求,电视广告中的女性形象也相应地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并且也必须继续向更加多元化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6.
陈琦  王茜 《新闻知识》2008,(2):65-66
一、电视广告中的人声语言的现状广告的发展,可以说是源远流长了。进入电子媒介时代,电视广告以其声画结合、直观易解的特点深受广告商和广大消费者的欢迎。可以毫不夸张地说,  相似文献   

17.
女性形象在电视广告中的运用是一个历史的、发展的现象,伴随电视广告的出现而出现,也伴随电视广告的繁荣而逐渐定型.女性形象被广泛运用于各类食品饮料、美容、家庭厨卫用品、化妆品等日用品广告,以及手机、商务通等一些电子产品类广告中.为适应受众多元化的需求,电视广告中的女性形象也相应地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并且也必须继续向更加多元化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8.
电视广告影射并左右着大众的价值观念,电视广告中的女性形象是依男性话语而塑造,是主流社会意识形态对女性身份构建的缔造,她是一种被电视机前观众观看的主体.对于电视媒介而言,视觉文化传播中的重要因素有两点:一是广告影像的清晰度;二是广告所带给观众的美感.  相似文献   

19.
女性形象在电视广告中的运用是一个历史的、发展的现象,伴随电视广告的出现而出现,也伴随电视广告的繁荣而逐渐定型。女性形象被广泛运用于各类食品饮料、美容、家庭厨卫用品、化妆品等日用品广告,以及手机、商务通等一些电子产品类广告中。为适应受众多元化的需求,电视广告中的女性形象也相应地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并且也必须继续向更加多元化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20.
中国文化元素在电视广告中的运用失败的案例很多,成功的也不少,央视招商广告《水墨篇》便是一则创意新颖的成功作品。本文以《水墨篇》为例从中国文化元素在《水墨篇》中的具体运用分析中国文化元素应用于电视广告创意表现上的成功与不足,并对在电视广告创意表现上运用中国文化元素提出了一些总结性的建议,对广告创作者在电视广告上正确使用中国文化元素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