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该文阐述了高校教师教学质量评价的意义,比较了国内外高校教学质量评价的现状,分析了目前教师教学质量评价存在的问题,从评价目的、评价原则、评价主体、评价内容和方法、评价结果等方面对高校教师教学质量评价提出了构想。  相似文献   

2.
黄梅发  崔萍 《教育导刊》2004,(13):59-61
发展性评价不同于水平性评价和选拔性评价。它是一种重在过程、重视评价对象主体性、以促进评价对象发展为根本目的的评价。它重视综合评价,关注个体差异,实现了评价指标的多元化;强调质性评价,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实现了评价方法的多样化;强调参与与互动、自评与他评相结合,实现了评价主体的多元化;注重过程,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实现了评价中心的转移。发展评价具有激励、  相似文献   

3.
新西兰具有国际公认的高效的中小学校评价体系。他们成立了专门的评价机构,构建了包括结果性指标和过程性指标的学校评价指标框架,采用了外部评价和内部评价两种评价方式。其学校评价充分发挥了问责和促进学校改进的双重功能,保障了新西兰基础教育质量的提升。新西兰中小学校评价体系的特点主要有:成立了独立的第三方评价机构、评价目标紧紧围绕国家教育改革目标、将内部评价视为促进学校改进的核心、开展个性化的外部评价、内部评价和外部评价有机结合、重视评价队伍的能力建设、强调评价的科学性和公平性。借鉴新西兰的经验,我国可成立专门的中小学校评价机构,强化学校评价的诊断和改进功能,引导和支持学校开展内部评价,提升评价的科学性水平。  相似文献   

4.
针对高职综合实践项目化教学的综合实践教学评价存在评价范围局限、评价主体难以有效参与、评价导向不合理、评价内容片面、评价方式等问题,从评价的全面性、开放性、多元化、诊断性等方面提出了有效改革措施。借鉴CIPP模式,构建了一个多主体卷入、全方位立体共控的综合实践教学评价体系,提出了背景评价、过程评价、输入评价、成果评价在内的具体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5.
新课改视域下教师评价体系的反思与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课改的实施,给我国的教师评价体系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回顾了我国中小学教师评价的历史,对目前两种主流教师评价制度——奖惩性教师评价制度和发展性教师评价制度进行了比较和反思,并根据新课改的要求,从评价理念、评价目的、评价主体、评价内容和评价方法等方面构建符合我国当前教师评价实践需要的教师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静态角度分析了教务管理信息系统评价的基本组成要素:教务管理信息系统评价主体、教务管理信息系统评价对象、教务管理信息系统评价目标和教务管理信息系统评价指标体系。进而分析了教务管理信息系统评价要素的动态关系,提出了教务管理信息系统评价的综合评价模型。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随着基础教育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评价制度、评价技术与方法的改革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形成性评价、发展性评价、档案袋评价、动态评价、综合实践评价等名词鲜活着我们的视野,为教育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带来了一股清新之风。但在教育评价的实践过程中,笔者却发现:误用、滥用教育评价的现象仍比较普遍,有的教师在该用形成性评价时却用了终结性评价,在该用标准参照评价时却用了常模参照评价,该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时却只强调了其鉴定功能,等等。以上种种,在一定程度上消减了教育评价的功效,使评价成为制约当前教育改革的瓶颈。  相似文献   

8.
指出了多媒体教学在教育活动中的重要作用,总结了多媒体教学争议的原因。归纳了教学评价模式的奖惩性评价和发展性评价,提出了教学评价的各个环节。总结了多媒体教学的特点,重点评价了多媒体教学的误区,提出了多媒体教学评价体系指标的内容与权重。  相似文献   

9.
从评价目的、评价内容、评价主体等方面分析了高职院校学生评价的现状,阐明了构建高职院校学生真实性评价标准的意义,提出了从评价主体多样化、评价指标多元化、评价过程动态化、评价态度积极化、评价视野长远化五个方面对高职院校学生真实性评价标准进行设计。  相似文献   

10.
本文描述了传统教育评价的弊端,并提出了在新课标下,如何建立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终结评价和过程评价相结合,强调个性化评价和重视自我评价的评价新体系。  相似文献   

11.
学生评教是高校教学质量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强制评教造成学生消极评教、教师质疑评教、评教分数贬值等问题,并最终导致评教陷入困境。通过取消学生必须参加评教的限制,设置反映学生需求的评教指标,变一次性评教为周期性评教,改革评教监管机制,加强评教宣传引导等措施,构建学生自愿评教机制,是从根本上解决评教问题,使学生评教走出困境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2.
课程评价是课程改革中的重要问题。当前我国的课程评价工作主要表现为:课程改革开始之前进行需求评价;对课程标准的事前评价与修订评价;深入开展教材评价研究;课程实施情况的评价。通过审视和反思这些课程评价工作,当前课程评价还存在诸如对课程评价的宽泛理解、缺乏系统的课程评价组织、地方和学校层面的课程评价缺失、过于强调行政意义上的评价等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促使课程改革良性发展,提升课程整体品质,未来的课程评价工作还要进一步加强课程评价理论研究,加强地方特别是学校层面的课程评价,建立有效的课程评价标准和合理的课程评价机制,加强课程评价过程中的对话与协商。  相似文献   

13.
Web 2.0的特性为网络教育评价的建立提供了良好的契机,使得网络教育评价成为一种可能与趋势。文章以评价网站成功代表"豆瓣网"为例,分析其特点,并结合教育领域网络评价的现状及需求,提出了进一步完善网络教育评价的建议:从形式上的管理主义到以学习者为中心评价网站的建立;从简单关键词搜索到依据Tag标签的搜索;从松散的学习者到构建评价小组;从定向推荐到交叉推荐。  相似文献   

14.
语文教育评价是语文教育价值实施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语文教育评价观,就是在语文教育评价过程中的根本态度和基本观点。从哲学的角度审视,语文教育评价观,应该是多元化的评价方式的有机统一,即坚持量化评价与定性评价的统一、静态评价与动态评价的统一、结果评价与过程评价的统一、学生评价与教师评价的统一。合理而全面的、科学而规范的语文教育评价需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讨,趋于完善。  相似文献   

15.
针对我国MBA教育质量控制与评价体系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通过对比分析国外MBA教育质量评价体系,提出改进我国MBA教育质量评价体系的对策。即按不同评价主体建立分层次、多角度全面立体的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分别以政府、社会第三方为中心的外部评价体系和以商学院自身为评价主体的内部评价体系。阐述构建我国MBA教育质量控制与评价体系的建议以及商学院内部教育质量控制与评价体系的具体实施方法。  相似文献   

16.
"促学评价"理论认为:评价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改进教学,使教学达到"促学"的教学效果。基于"促学评价"理论,对学术英语写作评价进行改进和完善,以学习者为中心,以"以评促学"为目标,创设了"渐进式多元评价"体系,评价过程包括对学生习作的自我评价、组内互评、组间互评、师生共评及教师总评。其中",渐进"指的是自我评价、同伴评价和教师评价的层层推进,而"多元"则是指多种评价方式的有机结合。通过学术英语写作的教学实践,有效检测了该评价体系对学术英语写作教学的作用与影响。  相似文献   

17.
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的课堂教学评价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采取有效的课堂教学评价策略是实施新课程的需要。主要的课堂教学评价策略有:依据教学目标的内容和水平进行评价;以学生为主体的评价;注重对学习过程进行评价;促进学生形成认知结构的评价;设计目标参照测试题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18.
学位论文盲审是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手段,公平盲审是发挥盲审裁定权的重要前提。采用统计调研法,以B高校两专业45位博士生合计135份学位论文盲审数据为样本,对样本中分项内容的盲审分歧、盲审结果的最大分差、熟悉程度对盲审结果的影响、盲审结果与论文后期表现的关系等方面展开分析,并对盲审制及改进策略展开讨论。研究表明:盲审有利于自由裁量权的发挥,在盲审中普遍存在轻微分歧,个体遭遇的中等分歧比重偏高,可接受的盲审结果却未必是公正的结果。不公正的评价更容易发生在平均成绩较差的学位论文中,权威的可谬性更容易发生在高估的场景中。对评审内容自我感觉越熟悉,越敢于给出负面或正面评价,而熟悉程度仅为"一般"的评阅人,其评审结果未必精准。从学位论文的后期表现而言,对于被延期学生而言,否定性的盲审结果是相对客观的,但对于非延期学生的评价,盲审分歧之中有可能存在不当评价。未来,有必要在建立统一的网络化评审平台的基础上,改善盲审评审前、评审中、评审后的各个环节,让盲审更大程度地回归学位论文本体的评价之中。  相似文献   

19.
基于表现性评价的实验教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针对当前实验教学评价的现状,提出了基于表现性评价的实验教学评价模式,在说明该评价模式特点的基础上,阐述了实施实验教学表现性评价应具备的条件,对其可行性进行分析,并对表现性评价在实验教学中的实践进行了研究与探索。  相似文献   

20.
韩国的现行教师评价制度属于接近手段志向性,教师评价的实行成为人事行政高效行使机能的机制,手段志向性的接近主要着重于监督所有职员是否具有最低水平的能力,这对教师自身质量的发展影响不大,存在着进一步发展的限制.由于教师评价的最终目的是扩展教师的专业性并且提高教育的质量,因此教师评价应该将重点放在为了个人和组织发展与变化的学术的机能上,以接近发展志向性方向.这一研究将为韩国乃至中国今后在开发专业教师评价模型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