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我和书     
我爱书。 我爱的不是所有书,而是我喜欢的书。经过半个多世纪的风吹雨打,我才知道哪些书是我喜欢的,哪些是不喜欢的;哪些是有长久保存价值的,哪些是哄闹一时的。 这一点,我不像我母亲。只要是书,她都喜欢。她是文盲,对书有一种盲目的神秘的崇拜,  相似文献   

2.
蒲克 《今传媒》2006,(8):32-33
我这辈子有幸与“书”结缘。先是读书,然后是教书、写书、编书、管书和审书。忙忙碌碌数十载,始终是和书交朋友。“挑灯夜读书作伴,人生冷暖吾自知。”有人说我是书痴,虽有几分偏颇,但我确实喜欢,我喜欢拥有书,失去了书,就无异于失去了一双观察世界的眼睛。人生活在现实世界里,  相似文献   

3.
柯灵谈书     
老作家柯灵,一生与书结下不解之缘,对书很有感情。他在一篇文章中深情地说: 书是我的恩师。书是我的良友。书是我青春的恋人,中年的知已,暮年的伴侣。有了它,我就不再愁寂寞,不再怕人情冷暖,世态炎凉。它使我成为精神世界的富翁。我真的是“不可一日无此君”。在宁静的环境,悠闲的心情中静静地谈书,是人生中最有味的享受。书是太阳、空气、雨  相似文献   

4.
书之情结     
书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我崇拜书。书是全世界的营养品——我需要书。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我热爱书。小时候,我崇拜书,就像崇拜一个白胡子的睿智老人,一个神秘的古堡,一个奇妙的百宝箱一样。因为崇拜而与它接近,因为与它接近而得到无穷的快乐。少年的我,迷恋书,就像迷恋一处美丽的风景,迷恋一片绚丽的云彩,迷恋一湾深蓝的溪水,迷恋一片青青的绿草,迷恋细雨如丝,万物如洗。因为迷恋而忘我。书使我的少年时代多姿多彩,其乐融融,其情浓浓。现在,我更是钟情于书。它是我生命的主题,生活的全部。寂寞时,它送出温馨细雨;疲劳时,它洒出丝丝春风,清香缕缕;高兴时,它吐出如珠妙语,如智慧老人;燥热时,它流出股股甘泉,清爽满身。它是我青春的乐土,美丽的伊甸园……书到用时方恨少,我此时笔拙,但我明白,在书海里,我不会作暂时的停留,而是将与之终身相伴。因为,没有什么比书更让人值得去留恋,更值得去追求。书,我青春的伴侣,现实的最爱,选择与您一路同行,相伴终身,我无怨无悔。书之情结$河南省正阳县第一高级中学@李强  相似文献   

5.
我是个年逾花甲的老镇江和老图书馆员,平时很留意阅读乡土史料。最近细读了王玉国编著的《镇江书话》一书。获益良多。它填补了我对家乡知识的许多空白。更激发起我爱家乡的情愫。《镇江书话》是书中有书,自然也凝聚着前人的心血结晶。它包容了  相似文献   

6.
藏入心中     
我的藏书是我的最爱,也是我最大的烦恼.说是最爱,是因为不论我处境如何,这些书总是我最好的精神支柱;说是最大的烦恼,是因为屋窄我至今还不能把它们安置得"井然有序",由此而引起居室杂乱、找书不便.我的藏书,虽然为数不少,却缺乏形式上的"皇皇巨著".几十年来,我买书藏书的着眼点,首先在于书的学术价值和文献价值.印数不多的书常常是我着意收罗的对象.一般图书馆都会收藏的书,譬如说某些畅销书,某些大部头,我基本上不买,我认为这些书我需要时随手可得.  相似文献   

7.
刊中报     
书是一道美丽的风景 ○李永亮很小的时候,我便与书结缘。当兵后,书更成了我生活中的亲密伙伴。它就像一道美丽的风景,引我走向另一个绚丽多彩的世界。在平淡如水的日子里,我始终与书为伴。寂寞的日子,书是我最好的朋友;快乐的日子,书是我亲密的伙伴;夜深人静,手捧书卷,孤灯天明。与古人谈心,和时代对话,平淡的日子快乐而又充实,五彩缤纷。于是乎在“书富如入海,百货皆有”的古训里,我就像饥饿的人扑向面包一样,扑向书 军事记者2001年第12期妻子圆我摄影梦○罗铮那天,当我委婉地向妻子提出购买一台…  相似文献   

8.
1979年我考上外国文学研究生,导师对我提出了一个有趣的问题:看你的简历,出生工人家庭,大学读的是政治系,你怎么喜欢上外国文学,又从哪里接触到那么多世界文学名著呢?想想我还真与书有不解之缘呢。小时候我们家没有书,我的父母的全部精神财富是一部1953年出版的《学文化字典》。但我有一个长我四岁的哥哥,他和邻居家的男孩喜欢打扑克牌赌书,我最初看的书是他赢来的。就像涨潮落潮一样,赌赢了,我们家箱箱柜柜都塞满了书;赌输了,家里连片书页都看不到。哥哥赌的书,大多是文学作  相似文献   

9.
孟广均 《图书馆》2004,(5):10-10
我幸福 ,我快乐 ,我荣耀———因为我是一名图书馆员。我一生生活在书堆里 ,我一生的每一天都捧着书读书 ,念书。我一生都整理书 ,管理书 ,宣传书 ,  还为读者提供书 :  让人有其书 ,  让书有其人。这个职业造就出数以千计  杰出的图书馆员  ———我的楷模 ;    古 ,今 ,中 ,外 ,    逝去的 ,活着的 ,    年长的 ,年轻的 ,    女性的 ,男性的 ,    ……他们学识渊博 ,    精通语言文学 ,    掌握历史、目录学、古籍知识、百科词典。他们神采奕奕 ,和蔼可亲 ,    具有出众的条理性       …  相似文献   

10.
我喜欢读书,更喜欢读有价值的书。对于读什么样的书我一直是很苛刻的。我不是一个伟大的读者,但我始终希望能通过读一本好书能读出一个伟大的、我欣赏的作者。20年来我一直和创意策划在一起,喜欢奥美的老板奥格威的书,他能给我的创意指路,喜欢叶茂中这厮的书,他能给我策划洗脑,现在我迷恋上看佘贤君  相似文献   

11.
神圣的职责     
大学毕业后,我踏进了出版社的大门。在我的心目中,书是神圣的,出版社是书的殿堂。记得初中毕业时,正碰上“文革”,乱哄哄一阵之后,就是下农村、进工厂。由于历史的原因,我们这一代人经历的碰撞要更多一些。在生命之旅中,我迷惘过,痛苦过,也寂寞过,是书给了我启迪和力量。书籍慰藉我心灵的创伤,也昭示我前进的方向。所  相似文献   

12.
有书的日子     
有书的日子,即使无钱,也并不难过.书是我的良师益友,在许多如意和不如意的日子里,书给了我直面人生的力量和勇气.  相似文献   

13.
60年前的仲秋,我诞生于杭州城南一所老宅。家祖喜爱字画,中堂挂的是一幅《麒麟吐玉书》国画,便以此给我取名曰“麟书”。没想到,从此我的一生便与“书”结下了不解之缘,更想不到以后编辑成了我的终生职业。大学毕业后,我教了一年书。先调报社,编了26年报;后调出版社,编了14年书。在编辑岗位上度过了40个春秋,说不清为他人作了多少“嫁衣”。  相似文献   

14.
我有幸在东北师大附中读了三年书,更有幸在母校教了14年书,先后17年,受益匪浅.让我受用终生的是附中培养了我爱书、读书、聚书、用书的兴趣和习惯.  相似文献   

15.
害怕读书     
我对书的感情有点深,深得也许是有点病态了。我家里最多的东西是书,最大的房间是书房,上万册书围了一圈,把我困在其中,也是乐在其中。坦率地说,写作有很多功利的目的,而阅读完全是精神需要。人的精神层面很宽阔,你怎么填满它?我就是靠阅读。我读文学书只占四分之一,科学的、哲学的、历史的,很多闲书乱读。尽管我对世俗生活一直保持一种警惕,希望自己不要太物质化,可似乎有点防不胜防。这个时候,也许洗干净手、焚上香火读一本书能拯救我。  相似文献   

16.
害怕读书     
我对书的感情有点深,深得也许是有点病态了。我家里最多的东西是书,最大的房间是书房,上万册书围了一圈,把我困在其中,也是乐在其中。坦率地说,写作有很多功利的目的,而阅读完全是精神需要。人的精神层面很宽阔,你怎么填满它?我就是靠阅读。我读文学书只占四分之一,科学的、哲学的、历史的,很多闲书乱读。尽管我对世俗生活一直保持一种警惕,希望自己不要太物质化,可似乎有点防不胜防。这个时候,也许洗干净手、焚上香火读一本书能拯救我。  相似文献   

17.
书痴     
十几年前的某一天,有人打电话给我,自报家门说他是L,因为在书店里见了我写的书《性张力下的中国人》,想带一本与我那书所写主题有关的。“有趣的书”来给我看。我想与他素味平生,不知道他是何等样人,一时不敢请他到寒舍来,就推说过些时候吧。  相似文献   

18.
藏书     
我算不上什么好读书的人,也舍不得花多少钱买书,不过,和书打交道总是免不了的,活到40多岁,倒也积攒下两柜杂书。 我想说的是,这些书是按照年代顺序摆放的,购买的年代,这是它们唯一与众不同之处。我这人不记日记,这些书就代替日记成了我的编年史。隔着玻璃橱门,我可以清楚地通过书目浏览我的前半生,我的追求,我的各种思想从发生到转变的脉络,及我置身其间的社会环境的演化过程,岂不也是一件人间快事?  相似文献   

19.
“我写《书话》,继承了中国传统藏书家题跋一类的文体,我是从这个基础上开始动笔的。我的书话比较接近于加在古书后边的题跋。……中国古书加写的题跋本来不长,大都是含有专业知识的随笔或杂记。”这是唐弢先生《晦庵书话》“序”中的一段文字,它概括说明了唐弢先生所作书话的渊源、写法、特点和性质,可以认为是唐弢先生书话写作实践的一个经验自白。唐弢先生是我国当代著名的杂文家和现代文学史家,也是书话作为散文之一体的最早实践者之一。他写的书话文笔简约,知识性强,既富有见解,又新颖别致,代表着当今书话写作潮流中典雅派的风格。并且,由于《晦庵书话》的写作具有深刻的学术和文  相似文献   

20.
草书代表着书法艺术的巅峰,是最能体现书家性情的书体。圈内人笑我"酒不如书,书不如人",我称自己为"草书性情":率真、质朴、狂达。传承与创新,一直是一个争论不休的话题,搞艺术创作,是需要悟性的。临帖是书法创作者一生的事,近年我就迷上了临写《书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