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8 毫秒
1.
家庭能源消费与节能减排的政策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能源消费、收入和污染物排放之间存在着内在的复杂关联.基于大量的入户调查和定量分析,结果发现:在黄土高原西部地区城乡居民家庭实物用能的数量差异不大,但有效用能从大、中城市、县城到农村依次下降,形成明显的阶梯特征.从家庭层面核算,农户用能产生的污染物排放显著地高于城镇家庭.但从社会层面来核算,城乡居民家庭用能产生的污染物排放差异不大.有效用能与人均收入、污染物排放具有良好的交叉二次关系,家庭有效用能主要取决于收入水平.为应对未来能源消费的持续增长带来的一系列环境、经济问题,需要进一步调整能源结构,改进用能技术,提高能源效率,完善能源公共政策.  相似文献   

2.
参考IPCC温室气体排放清单编制方法,在考虑碳排放测算精度的基础上,把扣除用作原料与材料之后的能源消费量作为测算工业能源消费净碳排放量的基础数据,从人均净碳排放量、碳排放净增长率、净碳排放结构、净碳排放强度、能源消费总量、净碳排放强度6个角度分析2005—2013年间黑龙江省工业净碳排放量的阶段性变化。引入对数平均迪氏分解(LMDI)方法,结合Kaya恒等式,把二氧化碳净排放增量分解为人口效应、经济规模效应、能源强度效应、能源结构效应。结果表明,黑龙江省工业能源消费产生的净碳排放总量呈现波动式上升状态,煤炭消费是能源消费中的主力,工业经济增长是CO_2净排放量增长的主要驱动因素,能源强度下降对CO_2净排放增长具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3.
选取2001年至2011年间《陕西省统计年鉴》中GDP、能源消费等方面的数据,采用徐国权等提出的碳排放公式和对IPCC等四大机构的碳排放系数求平均值确定碳排放系数,对2001—2011年陕西省能源消费和碳排放情况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陕西省一次能源消费量和碳排放量逐年增加,碳排放强度呈下降趋势,节能减排与环境压力巨大。针对目前现状,提出调整能源消费结构与产业结构,依靠科学技术淘汰落后产能,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倡导人们采取低碳生活方式等建议。  相似文献   

4.
中国交通运输部门节能潜力和碳排放预测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刘建翠 《资源科学》2011,33(4):640-646
本文利用交通运输部门运输产品的历史数据和经济增长数据,运用线性回归方法,预测了未来中国交通运输部门的运输产品,在此基础上,测算了交通运输部门的能源消费和碳排放,并计算了潜在的节能能力。研究结果发现:①在未来一段时期内,交通运输量还会处于高速增长期;②伴随着交通运输量的快速增长,交通运输领域的能源消费和碳排放也会快速增长,其增长速度均高于全社会的增长速度;③在2050年,中国达到发达国家的水平时,交通运输领域的能源消费占全社的比重、排放的CO2占全社会的比重分别是16%和14%左右,低于目前发达国家的比重;④通过对节能潜力的分析,发现交通模式的改变会增加能源消费量,而技术进步对降低能耗的作用非常显著。  相似文献   

5.
张利  雷军  张小雷 《资源科学》2012,34(1):42-49
本文根据IPCC碳排放计算指南缺省值计算了新疆1952年-2008年的碳排放量,系统分析了新疆碳排放总量、碳排放结构、碳排放强度的变化,并对新疆碳排放进行阶段划分,最后应用对数平均迪氏指数法(Logarithmic Mean Divisia Index)对碳排放量进行因素分解,定量分析了碳排放不同阶段各影响因素对碳排放的作用程度。结果表明:①1952年-2008年,新疆CO2排放总量和人均CO2排放量不断上升,万元GDP碳排放水平则呈先上升后降低的"倒V"型曲线,煤炭消费是碳排放的主要来源,第二产业能源消费产生的CO2排放量比重最大;②新疆碳排放经历了五个阶段,当前处于经济和碳排放快速增长阶段;③碳排放不同阶段各影响因素的作用程度不同。总体来看,经济增长是碳排放量增加的主要推动因素;能源消费强度的降低(升高)也是促使碳排放减少(增加)的主要因素;能源消费结构由于变化不大,对碳排放的影响很小;计划生育政策实施以来,人口增长对碳排放量增长的推动力逐渐减弱。能源消费强度又进一步受到产业结构和各产业能耗强度的影响,其中,第二产业能耗强度和第二产业产值比重是影响能源消费强度最主要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6.
李顺成  肖卫东  王志宝 《软科学》2020,34(2):117-123
以山东省57个城市单元为分析对象,分别从家庭、住宅、城市和区域等多样化的视角对家庭部门的能源消费影响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了剖析,构建了家庭部门能源消费的碳排放结构模型,探索性地分析了相关要素对家庭能源消费和碳排放产生的影响。结果发现,有关能源消费的各个影响要素之间确实存在一定的相互作用关系,特别是某些影响要素之间存在一定的相抵作用。实证研究证实,所选定的城市类型、城市特性、住宅特征、家庭属性、私家车使用形态、交通基础设施等6类影响因素对家庭部门的碳排放产生着显著的直接和间接影响。  相似文献   

7.
陈红梅  宁云才  齐秀辉 《科技管理研究》2012,32(10):198-202,216
基于ARDL协整分析方法,分析了1965—2007年中国的经济增长、能源消费和碳排放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三者之间具有长期协整关系,在长期和短期内CO2排放对于经济增长都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作用。根据Grange因果关系检验的结果,能源消费是CO2排放的主要原因,而CO2排放增加又会促进经济的增长,为了降低CO2的排放量,一方面需要牺牲一定程度的经济增长,一方面需要提高现有能源的利用效率,积极寻找现有能源的替代资源。  相似文献   

8.
采用IPCC (2006)建议的方法,计算1995-2010年广东能源消费碳排放量.根据扩展的Kaya恒等式,综合考察人口、经济规模、产业结构、能源强度、能源结构等因素的作用,应用LMDI分解法对广东能源消费碳排放进行分解,量化各因素贡献并探讨其作用机理.研究表明,广东能源消费碳排放不断增加最主要的驱动因素是经济规模效应,能源结构调整则是降低二氧化碳排放的最主要因素;能源强度下降使碳排放快速降低,人口因素则促使能源碳排放增长,产业结构的贡献最小.因此,广东省节能减排应该重点优化能源结构,提高能源效率,加快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  相似文献   

9.
河北省能源消费、碳排放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武红  谷树忠  周洪  王兴杰  董德坤  胡咏君 《资源科学》2011,33(10):1897-1905
经济发展离不开能源消费,而能源消费引起了大量的碳排放,能源消费、碳排放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研究对实施节能减排、发展低碳经济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本文基于统计年鉴数据,测算了河北省1980年-2009年能源消费引起的碳排放总量,并分能源类别测算了煤炭、石油、天然气三种一次能源的碳排放量,在此基础上做了其变化轨迹分析及与京津...  相似文献   

10.
王媛  王丽丽  何彧  程曦  王文琴 《资源科学》2012,34(10):1845-1854
本文采用2007年的中国投入产出表和能源统计数据,比较了国内外在测算贸易隐含碳中主要应用的三种方法:直接排放测算法、基于完全需求系数和完全消耗系数的测算方法。结果发现:①除了能源生产加工部门(如石油加工业等)的完全需求碳排放强度明显小于其完全消耗碳排放强度外,其余行业的完全需求碳排放强度和完全消耗碳排放强度都是比较接近的,二者具有很强的相关性;②直接净出口隐含碳(7.50Mt)〈完全消耗净出口隐含碳(277.30Mt)〈完全需求净出口隐含碳(408.95Mt)。从投入产出模型的原理上来看,基于完全需求系数和基于一次能源行业完全消耗系数的计算方法都反映了对于能源的间接消耗,其结果应该比较接近,本研究实际计算结果也证明,在非能源行业两种计算结果具有比较高的相关性,但是由于目前只能得到统一的能源产值-实物转换系数,从而导致在能源行业基于完全消耗系数计算的碳排放强度远大于基于完全需求系数计算的结果,再加上中国是能源进口大国,这样就进一步扩大了两者计算结果的差异。  相似文献   

11.
通过收集整理广东省电力生产分品种燃料消费量和排放因子,计算得到2005—2016年全省电力CO_2排放量,探析电力生产CO_2排放特征,结合Tapio脱钩理论量化其与电力消费、经济发展及火力发电量的同期变化情况,并分析单位发电碳排放量与单位用电产出经济效益的变化情况。结果显示,2005—2016年间,广东省电力生产活动CO_2排放量与火力发电量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呈先波动上升后缓慢下降态势;煤炭消耗仍是电力生产温室气体(GHG)排放的主要来源。因此,广东省应从机组改造、优化能源结构和落后产能淘汰等环节入手控制电力生产CO_2排放。  相似文献   

12.
钱娟 《科研管理》2006,41(1):223-233
本文主要考察能源节约偏向型技术进步对中国工业及35个行业能耗和碳排放的影响效应,并进一步实证分析其是否存在门槛效应,是否已跨越门槛。研究发现:中国工业技术进步整体偏向劳动节约型,能源、资本使用型共存;能源消耗、碳排放与能源节约偏向型技术进步之间呈“倒U型”,且均存在单一门槛,门槛值分别大于工业整体能源增强型技术进步指数均值0.5079,当前中国工业能源节约偏向型技术进步尚处于“倒U型”曲线左侧,边际效用弹性加剧了能源消耗;能源消费结构与能源消耗、碳排放之间均呈显著负相关但影响效应较小,工业结构性节能减排空间尚未得到有效释放。  相似文献   

13.
家庭生活用能对二氧化碳排放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家庭生活用能是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的重要来源之一。通过对中国四川、陕西、重庆和江西的部分地区家庭能源消费进行实地问卷调查,本文运用因素分解法(LMDI)分析了家庭二氧化碳排放量与能源消费结构、家庭成员所受教育程度、家庭年收入、家庭人口及环保意识等因素的关系。结果表明,受教育程度和环保意识对于二氧化碳减排有积极的贡献,而家庭能源结构、家庭人口和家庭年收入对二氧化碳减排有负面的影响;其中家庭能源结构、受教育程度和环保意识对于二氧化碳减排有较大的影响。家庭人均年收入在不同的水平对二氧化碳排放的影响不同:低水平(指人均年收入低于10000元)有利于二氧化碳减排;高水平则促进二氧化碳排放。最后,在分析有关原因的基础上,本文针对家庭生活用能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广东省能源消费碳排放增长的结构分解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以广东省1997年、2002年、2007年可比价投入产出表以及历年能源消费资料为基础数据,从碳排放系数、能源消费结构、能源消费强度、中间投入结构、最终需求结构以及最终需求规模等6个因素对1997年-2007年广东省能源消费碳排放增长进行了结构分解分析。结果表明:①1997年-2007年广东省能源消费碳排放总量增加了204.50Mt-CO2,其中,最终需求规模扩张对碳排放增量的贡献率为182.8%,相反,能源消费强度的变化使碳排放减少了41.9%,其余4个因素的变化使碳排放减少了40.9%;②最终需求规模是引起各部门隐含排放增长的主要驱动力,但是在其他因素的共同影响下,半数部门因其产品需求而引起的隐含排放在1997年-2007年间并没有明显的增长。  相似文献   

15.
技术进步是影响节能降耗与CO2减排的重要因素,是推动中国工业绿色低碳转型的主动力。本文在同时考虑能耗与排放因素基础上,通过数理方程演绎了技术进步有效促进节能减排的理论机理,并运用非参数SML模型测算了1994~2014年中国工业35个行业基于绿色增长的技术进步水平,运用面板模型分别对高低能耗与排放分组的能耗强度和CO2排放强度进行回归,探究不同类型的技术进步对降低能耗与CO2减排的绩效。研究结果显示:生产前沿的科技创新是推动中国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高的主动力,前沿科技创新的节能降耗绩效最高,纯技术效率的CO2减排绩效最高;技术进步的节能降耗与CO2减排效应存在非对称性,技术进步的CO2减排绩效大于节能降耗绩效;能源消费结构调整的CO2减排绩效大于节能降耗绩效,解释了存在“高能耗低排放和高排放低能耗行业”之谜。  相似文献   

16.
叶震 《资源科学》2011,33(5):851-855
本文从最终消费的角度来计量CO2排放,其中包括最终消费导致的直接排放和间接排放,本文把单位最终消费导致的CO2排放量称为完全CO2排放系数。计算完全CO2排放系数的传统方法是使用单位产品的直接CO2排放系数乘以里昂惕夫逆矩阵。这种方法的主要问题包括:一要确保矩阵可逆且逆矩阵系数非负;二缺乏统计属性,无法进行参数检验和区间估计。所以,本文利用随机投入产出模型,采用产出表和使用表的数据代替对称的投入产出表的数据,计算得到了我国2007年产品部门的完全CO2排放系数的无偏估计,并得到排放系数的置信区间。并与传统方法计算的系数进行了比较,传统方法计算的系数存在较小的高估。接着,文章又利用随机投入产出模型计算了我国对国外CO2排放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我国对国外的CO2排放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7.
李鹤 《资源科学》2012,34(2):309-315
工业部门的节能减排对于我国实现2020年减排目标意义重大,需要结合不同区域工业化发展阶段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的节能减排措施。以东北老工业基地为例,利用工业CO2排放估算模型及指数分解模型,定量分析了1995年-2009年区域工业CO2排放演变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减排对策。研究结果表明,研究期内东北地区工业CO2排放构成变动较小,排放总量整体呈上升态势,振兴战略实施以来增长尤为迅猛,区域工业CO2排放强度则快速降低。工业产出规模的快速扩张及行业结构的变动是导致区域工业CO2排放总量迅速上升的主要因素,前者的贡献更为显著,行业CO2排放强度的降低则对区域工业CO2排放量快速增长起到了抑制作用,但研究期内该因素的减排效应仍难以抵消由工业规模快速扩张以及行业结构变动导致的CO2排放量增长。未来减缓东北地区工业部门CO2排放应在保持工业产出规模持续增长的前提下,更加注重降低行业CO2排放强度及优化工业结构。  相似文献   

18.
基于系统动力学方法和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排放因子法,对上海市 2000—2019 年的化石能源 CO2排放进行定量核算,构建上海市化石能源 CO2排放系统动力学模型,并模拟基础排放、低排放、高排放 3 种情景下的未来 CO2排放变化。研究发现:(1)根据 2000—2019 年统计数据,上海市化石能源的 CO2排放从 2003 年开始攀升,到 2010 年开始趋于平稳增长,其中增长最快的阶段为 2004—2007 年,增长了 32.7%;(2)上海市生产总值(GDP)年增长,2050 年低排放情景较基础情景下降 25%,高排放情景较基础情景上升 33%;(3)2020—2050 年低排放情景的能源消费量呈下降趋势,基础情景与高排放情景的能源消费量呈先增后降趋势,分别在 2029 年、2037 年达到峰值,但能源强度从高到低为低排放情景、基础情景、高排放情景,主要是由于 GDP 增长问题导致;(4)基础情景与低排放情景的 CO2排放在 2030 年达到峰值,...  相似文献   

19.
采用广义迪氏指数分解法对我国石化行业2000—2016年的二氧化碳排放演变进行分解,进行阶段性及累计效应分析,考察投资、产出、能源消费以及相应的碳强度、能源强度和投资效率的变化对二氧化碳排放变化的贡献情况。结果表明,投资、产出及能源消费规模是促进二氧化碳排放增长的主要因素;投资碳强度和产出碳强度是主要的促降因素;能源碳强度、投资效率和能源强度作用较弱,具有很大的改善空间,是未来石化行业减碳政策制定的主要着手点。  相似文献   

20.
新兴市场国家FDI、出口贸易与碳排放关联关系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倩  王遥 《中国软科学》2012,(4):97-105
本文将金砖国家按1985-2007年人均收入平均水平划分为两个样本组,并分别对两组面板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面板模型回归结果表明无论是人均收入水平较高的A组六国还是较低的B组十国,FDI流入均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CO2排放的压力,出口贸易依存度则对较为发达的六国的CO2减排有正效应,这两个因素对碳排放的影响相对于能源和经济增长来说程度较弱。本文进一步采用面板数据因果检验研究了两组国家各要素作用机理,结果表明但较为发达国家的FDI、出口贸易与碳排放均存在显著的联动关系,在较为不发达国家,CO2短期内影响FDI份额的变动,文章在最后对于新兴市场国家如何应低碳经济要求调整出口贸易和FDI政策给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