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徐红 《甘肃教育》2009,(2):60-61
英国哲学家波兰尼于1958年在《个体知识》一书中,首次提出了默会知识的概念。波兰尼认为人类的知识分为明确知识(显性知识)和默会知识(隐性知识)两类。明确知识是指能言传的,可以用语言、文字和符号等去清晰表达的知识;默会知识则是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经常使用却又难以或不能用语言、文字、符号清晰表达的知识,如我们在做事的过程中所拥有的知识。波兰尼的“默会知识”理论的核心观点是:“我们所知道的多于我们能够言传的。”  相似文献   

2.
默会知识理论视野下的语文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默会知识理论的涵义 默会知识的概念见于英国著名的科学哲学家波兰尼在1958年出版的《个人知识》一书。他将人类通过认识活动获得的知识区分为“缄默”和“外显”两种形式。默会知识义称缄默知识、内隐知识,一般在行动中呈现,是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知识,是一种经常使用却又无法通过语言文字清晰表达或直接传递的知识。显性知识主要是关于事实和原理的知识,它可以用文本的形式进行传递。相对于显性知识,默会知识难以规范、难以捉摸,具有浓郁的个人色彩,  相似文献   

3.
在传统历史教学中,学生们常常感到疑惑的是,在课堂上已经学习到的知识,在生活中却很难转化为他们的实际能力.究其根源,在于人们任何有目的的行为都是受其知识系统所支配.在一个人的知识结构中,除了可以用言语表述的显性知识之外,还有着另一种更深层次的默会知识.  相似文献   

4.
从个人默会知识视角看教师培训的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师在教师培训中,学会的理论不能支配其行为,根本原因在于我们忽视了个人默会知识的存在。个人默会知识之于显性知识具有逻辑优先性,支配教师行为的是个人默会知识。在默会知识的视角下,为保证教师培训的有效性,教师培训的重点不应是显性知识的传递,而应是教师默会知识的更新,教师培训的培训观念和培训方式应进行改变。  相似文献   

5.
从默会知识看大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默会知识的内涵与表征默会知识,亦作意会知识,也有人译为缄默知识、隐性知识。顾名思义,默会知识是指不能明言的知识。波兰尼指出:“人类的知识有两种。通常被描述为知识的,即以书面文字、图表和数学公式加以表述的,这只是一种类型的知识。而未被表述的知识,像我们在做某事的行动中所拥有的知识,是另一种知识。”前者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知识,称为显形知识、明确知识,也称为名言知识,即能够明确地表述的知识,而后者则称为默会知识或非明言知识。波兰尼认为:“在默会知识能被默会地掌握的同时,显性知识则必须依靠既有的默会知识去默会地理解…  相似文献   

6.
默会知识视阈下的教师专业发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在教师知识结构中,默会知识是非常重要的一种知识类型,它与显性知识一样在日常生活和教育教学活动中普遍存在。但由于这类知识是内隐的、难以言明,往往被人们所忽视。实践证明,默会知识是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促使教师默会知识的显性化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把默会知识与显性知识看成是一个集对,并作同异反集对分析,发现在默会知识与显性知识这两极之间存在中介知识这一宽阔的地带,中介知识是默会知识与显性知识的有机过渡和相互作用,典型的中介知识既有部分默会性又有部分显性性,一般的中介知识则具有个体差异性、不确定性和创新性等特点.中介知识的提出为推进默会知识理论在现代教育探索中的应用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正>默会知识是一种经常被忽略的知识,最早是由英国哲学家波兰尼提出的,它是相对于显性知识而言的一种隐性知识。显性知识是我们通常看到的表现在语言、书面文字下以各种文本形式传递的显而易见的知识,这种知识逻辑性强、可言传,同时又是明确的具体知识。默会知识与之相反,也就是以我们通常说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形式存在。我们头脑中的默会知识到底是什  相似文献   

9.
<正>默会知识是波兰尼在1958年首先在其名著《个体知识》中提出的,主要是相对于显性知识而言的。显性知识又称明晰知识、外显知识,是指"能明确表达的知识",即:人们可以通过口头传授、教科书、参考资料、期刊、专利文献、视听媒体、软件和数据库等方式获取,也可以通过语言、书籍、文字、数据库等编码方式传播,也容易被人们学习。包括"可以写在书本和杂志上,能说出来的知识"。但是默会知识是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知识,是一种经常使用  相似文献   

10.
小学语文课堂上,教师为了让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将显性知识作为主要的教学内容,这一过程忽略了学生的默会知识1,如果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合理运用默会知识,小学语文教学质量就会有一定的提高。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实质上也是知识积累的过程,是学生听、说、读、写等技能充分实践的过程,也是将学生的默会知识转变为显性知识的过程。所以,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不能只关注显性知识的教育,更要关注如何将默会知识转化为显性知识。  相似文献   

11.
推进学校教育改革的首要任务是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但在课堂教学改革实践中,具有基础地位与强势作用的教师默会教育观念造成了认知与行为监控的盲点。文章就课堂教学中默会知识的反思与重构作了探讨,提出使教师的默会知识成为显性知识获取的基础,使显性知识在原有的默会知识背景上重构起来,真正为我们的课堂教学服务。  相似文献   

12.
论默会知识理论对教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默会知识理论的基本内容默会知识的概念与理论最初是由匈牙利裔的英国哲学家波兰尼于1958年在《个体知识》一书中提出的,他是针对17世纪科学革命以来形成的“完全明确的知识理想”,即真正的知识应是明确的,客观的超然的非个体的概念提出来的。波兰尼的默会知识理论的核心观点是:我们所知道的多于我们能够言说的。”这一观点与“凡是知道的就一定能言说,不能说出来的就不是真正的知道”正好相对。它肯定了默会知识相对于明确知识的独立性与合法性。什么是默会知识?在波兰尼看来,人类的知识有两种:一种是明确知识,即以书面文字、图表和数…  相似文献   

13.
研究生教育是高等教育中的高层次教育,是培养学生进行科学研究的教育阶段。在这个阶段,应注重引导学生发展智力与能力,促进学生在科学探索方面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的提高,而不只是简单的知识的传授和机械的训练。我们知道,知识可以分为显性知识与默会知识。有学者研究表明,显性知识只占知识总类的20%,而默会  相似文献   

14.
蔡慧孟 《林区教学》2014,(7):105-106
默会知识是显性知识的基础,影响对显性知识的理解和运用。默会知识具有个体性、缄默性、情境性,在一定条件下显性知识和默会知识会相互转化、相互作用,通过综合、意会、内化、外显等方式来提高教师个体的理论水平和实践技能。因此,通过访问工程师等实践形式,理解默会知识的形成过程,对改变教师培养方式、提升教师职业技能具有较好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5.
波兰尼的默会知识理论如此之重要,可以说,“所有的知识不是默会知识就是植根于默会知识”。所谓默会知识(又称缄默的知识、内隐的知识),主要是相对于显性知识而言的。它是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知识,是一种经常使用却又不能通过语言文字符号予以清晰表达或直接传递的知识。广开渠道,帮助学生积淀默会知识,对他们提高语文能力、培养语文素养、丰富精神生活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著名哲学家波兰尼认为:人类有两种知识,通常人们所说的知识是用书面文字或图表、数学公式等来表达的,即显性知识。还有一种知识是不能系统地表达的,很难用言语、文字或符号表达的知识,即默会知识。本文根据波兰尼的默会知识理论,结合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生物教学实际,对默会知识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运用谈一些浅显的体会。  相似文献   

17.
默会知识的内涵解读默会知识(tacitknowlege),又称缄默的知识或内隐的知识。顾名思义,默会知识是指不能明言的知识,主要是相对于显性知识而言的。它是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知识,是一种经常使用却又不能通过语言文字符号予以清晰表达或直接传递的知识。如我们在做某事的行动中所拥有的知识,这种知识即是所谓的  相似文献   

18.
李莉 《辽宁教育》2014,(3):49-50
正英国哲学家波兰尼有一句名言"我们知道的远远超过我们所能言传的"。他认为,人类大脑中的知识分为两类:一类是指能言传的,可以用文字等来表述的明确知识;另一类是镶嵌于实践活动和情境中,富有个人色彩的默会知识。在传统的地理学科的课堂教学中,我们更多地关注了课标与教材中用文字和图像表述清楚的明确知识,而忽略了隐含在文字背后的默会知识。而这些知识,恰恰是教师  相似文献   

19.
夏惠贤 《早期教育》2004,(7):U003-U003
英国哲学家波兰尼在其《个人知识》一书中用“默会知识”(tacitknowledge)一词来表达那些不可言明、不可解释的但却在一定的情境中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的知识,他说“我们所知道的要多于我们能言传的”。在日常生活中,默会知识要远远多于明确知识(explicitknowledge);默会知识是镶嵌在实践活动中的;是情境性的、个别化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它不能被加以批判性的反思。因此,默会知识是一种个人知识(personalknowledge),是识知(knowing)和知识(knowledge)的结合。因而,一个人掌握了某个方面的知识不仅仅意味着知其然,而且还意味着知其所以然,“…  相似文献   

20.
发展默会知识,改进化学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群英 《化学教学》2007,(10):18-20
默会知识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知识,是内隐的知识;显性知识只是冰山一角,默会知识是隐藏在冰山底部的大部分;在化学教学中要加强化学实验、开展探究性学习,提升化学教师本身的默会认识能力,促进学生的知能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