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9 毫秒
1.
运用文献资料、调查等研究方法对我国优秀女子中长跑运动员陈萍高原训练计划进行了研究。通过对陈萍高原前、中、后训练的运动强度、运动量和训练方法的研究,探讨了陈萍高原前、中、后训练方法、计划安排的特点。研究表明:陈萍高原训练的特点是上高原前强度小,训练量大,主要采用持续跑的训练方法;上高原后训练量略有减少,经过两周的适应期后训练强度增加,并以混合氧训练为主,主要采用间歇跑、重复跑等训练方法;下高原后的前一周以一般耐力训练为主,采用持续跑的训练手段,赛前的专项训练以无氧为主,运动量减少,在训练手段方面,主要采用间歇跑、重复跑为主,兼有氧耐力为辅的训练。  相似文献   

2.
赵鹏 《体育科研》2013,(5):67-71
目的:对国家男子举重队重点队员在2012中国举重锦标赛(奥运选拔赛)和奥运备战赛前的生理、生化指标进行监控,总结现有的赛前训练的模式,为教练员及时了解运动员的身体反应、修订训练计划和调整训练负荷、保证运动员在大赛前机能处于良好状态提供参考。方法:在国家男子举重队2012年奥运选拔赛和备战奥运的赛前期,运用生理、生化指标对国家队5个重点级别,6名运动员进行训练监控。结果:奥运选拔赛前的训练模式为赛前第2周训练强度和负荷达到最大,之后训练强度和量缓慢降低。奥运备战赛前的训练模式是大强度大负荷周与小强度小负荷周交替出现,总体呈下降趋势。选拔赛的赛前模式优于奥运备战的赛前训练模式。结论:两次赛前训练结果比较发现,锦标赛赛前训练模式优于奥运备战赛前训练;训练强度起始较大随后缓慢下降,整体训练负荷较稳定的训练可以保持运动员在赛前训练阶段的生理机能的稳定,同时提高运动员的肌肉爆发力,增强竞技状态;强度中等、训练负荷较大且整体训练量呈波动趋势的训练易于给运动员造成一定的身体不适,引起运动疲劳的积累,导致赛前竞技能力的降低。  相似文献   

3.
高原训练是利用高原环境的低氧和运动缺氧的双重刺激,提高耐力性运动员的运动能力和生理机能,是耐力性项目提高运动成绩的重要训练方式。采用文献资料法、测试法和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我国竞走国家队运动员备战2016年锦标赛前亚高原训练期间的训练负荷安排进行探索,结合晨脉、血红蛋白、血乳酸、尿蛋白、血尿素等生理生化指标变化的监控,来分析身体机能指标及其特征,明确其代谢属性,发现影响其运动成绩的敏感生理指标,摸索亚高原训练后运动员的最佳比赛时间,旨在探索优秀竞走运动员高原训练和下高原后的赛前训练的普遍规律,进一步为优秀竞走运动员亚高原训练机能监控和训练计划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研究表明,从各项指标的变化可以看出整个备战期运动员身体机能处于较好状态,说明此次备战取得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4.
陈勇 《福建体育科技》2015,(1):28-31,40
为研究我国优秀女子举重运动员邓薇赛前备战训练,从训练学角度探讨赛前训练规律,通过文献资料法、个案分析法和数理统计法,探索赛前训练研究热点,结合邓薇赛前阶段划分、训练内容和训练强度,对举重项目赛前训练进行研究。研究认为,邓薇赛前训练特点为:赛前训练阶段持续6周,最高训练量出现在第3、4周,第5周开始减量幅度较为明显,每周内训练内容相对集中,训练强度分布有明显的极化趋势。  相似文献   

5.
以优秀女子跳高运动员备战第十四届全运会为切入点,探究女子跳高运动员赛前训练安排特征,总结其赛前训练中的实践经验,整理出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跳高赛前训练理论。通过实地调查胡麟鹏、陆佳雯、刘肼毅、邵雨琪四名运动员备战全运会赛前训练情况,深入访谈跳高训练方面专家,研究发现我国优秀女子跳高运动员赛前训练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以大负荷量、中等强度的力量和速度训练为主,第二个阶段以大强度技术训练为主,第三个阶段以中等强度的速度节奏跑以及技术模仿训练为主。  相似文献   

6.
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现场观察法、数理统计法等,对备战2015年全国锦标赛辽宁省部分优秀男子柔道运动员赛前训练的内容安排、训练方法与手段和生化监控进行研究,旨在为男子柔道赛前训练负荷的安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竞走主要以耐力训练为主要特征,有氧代谢供能为主,在有氧代谢供能主导下提高速度,是目前世界高水平竞走训练发展的趋势。厄瓜多尔竞走名将佩雷兹是1996年奥运会20公里竞走冠军,1997、1004年世界杯竞走冠军,2005年、2005年世界锦标赛冠军,是目前20公里竞走世界最好成绩保持者。  相似文献   

8.
以朱晓琳备战伦敦奥运会赛前训练安排和训练内容及负荷结构为研究对象,旨在分析马拉松训练特点,探索马拉松训练规律.结果表明:1)朱晓琳伦敦奥运会赛前63天的训练,包括平原基础阶段28天,高原训练阶段40天.2)平原准备阶段的总训练量为1 028km,总课次为54次,日平均训练量38.1 km,80%无氧阈强度以下训练课次安排最多,占总课次的61%,训练量占总训练量的48%;其次,安排多的为85%~90%和90%~95%无氧阈负荷强度的训练安排,分别占总课次的17%和15%,训练量占总训练量的24%和21%,没有安排100%无氧阈强度以上训练课.3)高原阶段的总训练量为1 271 km,总课次为80次,日平均训练量31.8km,80%~85%无氧阈强度区域训练课次安排最多,占总课次的51%,训练量占总训练量的45%;其次,安排多的为80%无氧阈强度以下负荷的训练安排,占总课次的19%和训练量占总训练量的17%;85%~90%,90%~95%无氧阈强度区域训练课次分别占总课次的10%和8%,训练量占总训练量的14%和12%; 95%~100%及100%无氧阈强度以上训练课次的安排分别占总课次的8%和5%,训练量占总训练量的11%和2%.  相似文献   

9.
以备战2008年奥运会的国家男子蹦床集训队的5名运动员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运动员赛前训练中计划安排、生理生化指标及心理指标的检测和分析,全面把握和概括运动员赛前负荷内容及结构的特点,并对相关内容进行了统计学处理.结果表明:赛前训练负荷总体上呈现强度增加、训练量逐渐降低的趋势.赛前训练身体机能生理、生化以及心理指标与训练负荷成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中国和意大利竞走运动员小周期训练特征及训练计划的比较分析,认为达米拉诺教练员的训练计划体现了明显的小周期特征;中国运动员在训练量上要低于意大利运动员;在训练过程中要把技术训练和能力训练、身体训练结合起来.在竞走项目中,专项力量训练是核心,大运动量的有氧耐力训练是基础,周期理论与板块理论并不冲突,是相互补充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运用文献资料法、实验法、数理统计法和访谈法对江苏省参加2015年全国皮划艇锦标赛的10名女子皮艇运动员在赛前6周训练中血清肌酸激酶、血尿素氮、血红蛋白、红细胞积压、尿PH值、尿比重等指标进行监测。结果:在赛前第6周高强度大运动量后,运动员血清肌酸激酶、血尿素氮含量出现较大程度的上升,血红蛋白和红细胞压积整体偏低,表明高强度训练产生强烈刺激,且未能在短期内较好恢复;经过积极调整后,血液指标逐步降到正常水平,部分队员尿液指标处于正常值以外;第3周适当增加训练量和强度后,训练后增加了恢复手段与营养调整,第2周继续增加训练量降低强度,部分产生应激反应,采取积极恢复方法,赛前第1周整体处于正常范围。结论:生化指标能反映运动员对赛前运动负荷的适应情况以及身体机能的状况;通过及时分析生化指标变化,及时调整训练计划和恢复措施,能有效控制运动员身体机能;建议训练负荷的安排要循序渐进,因人而异;训练恢复方法多样。  相似文献   

12.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a single high-load (80% of one repetition maximum [1RM]) set with additional drop sets descending to a low-load (30% 1RM) without recovery intervals on muscle strength, endurance, and size in untrained young men. Nine untrained young men performed dumbbell curls to concentric failure 2–3 days per week for 8 weeks. Each arm was randomly assigned to one of the following three conditions: 3 sets of high-load (HL, 80% 1RM) resistance exercise, 3 sets of low-load [LL, 30% 1RM] resistance exercise, and a single high-load (SDS) set with additional drop sets descending to a low-load. The mean training time per session, including recovery intervals, was lowest in the SDS condition. Elbow flexor muscle cross-sectional area (CSA) increased similarly in all three conditions. Maximum isometric and 1RM strength of the elbow flexors increased from pre to post only in the HL and SDS conditions. Muscular endurance measured by maximum repetitions at 30% 1RM increased only in the LL and SDS conditions. A SDS resistance training program can simultaneously increase muscle CSA, strength, and endurance in untrained young men, even with lower training time compared to typical resistance exercise protocols using only high- or low-loads.  相似文献   

13.
世界花样游泳集体自由自选造型变化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索世界花样游泳造型变化的趋势,对2007年十二届世锦赛,2006年第六届世界杯,2005年十一届世锦赛和2004年第28届奥运会花样游泳比赛集体自由自选前六名队伍的造型变化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造型数量增加,变化速度加快,密度难度加大;托举的类型增加、层次增多,出水的人数增多,出水位置高,成型时间短,动作惊险、多变。中国队托举与立体造型进步明显,而密集编队、盲点编队、倒立移动编队等体现编队难度的指标与世界前三名队伍相比有一定的差距。  相似文献   

14.
第 8届世界杯女排赛中国队以 0 :3的比分负于日本队 ,仅列第 5名。通过本届杯赛的中日之战我们发现了中国女排在攻防各环节上存在的问题。因此 ,为了帮助中国女排总结经验 ,找出差距 ,根据本场比赛各项技术的录像统计结果 ,对中日女排攻防技术运用情况及效果进行分析研究 ,以期为中国女排的训练和比赛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采用文献资料法、对比分析法、视频分析法、数理统计法及专家访谈法等,对2018年世锦赛中外集体花球啦啦操比赛中成套动作的团体协作能力进行深入分析和探究,以便揭示当前世界高水平集体花球啦啦操队伍的主要技术表现特征及运用情况。研究表明:中外4支队伍在过渡与连接动作中不一致现象均为0,美国队和日本队在比赛中的动作整齐划一,动作与音乐的同步性较好,而中国队与墨西哥队在动作与音乐的配合中均出现了1次不一致现象,主要表现在操化和难度动作两个方面;空间不一致现象上,墨西哥队主要是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不一致且不一致次数最多,中国队在人与人之间距离、腾空高度上出现不一致现象,与美国队和日本队相比团体协作能力差。建议:中国队需要继续加强动作与音乐的同步性练习;通过操化动作训练强化过渡与连接动作的使用以及托举与配合动作的一致性;努力提升动作难度等级;加强对运动员个人能力的训练,尤其是在平面和垂直空间上的动作完成效果。  相似文献   

16.
在女子马拉松训练中,年度周期安排是其训练计划的核心内容。对于一个跨度较大的时间周期,马拉松运动员需要通过合理的周期安排来逐步培养起竞技状态,使之在比赛中呈现出最佳竞技状态。中国女子马拉松是一支较有国际影响力的队伍,通过对该队伍训练周期安排的研究,可以从中发现和探索马拉松训练周期安排中一些规律性的东西。通过对我国女子马拉松教练员和运动员的调查了解,结合优秀运动员重要比赛年度周期安排的实例分析,逐步勾勒出女子马拉松训练周期安排的一些主要特点。这将有助于提升我国女子马拉松训练过程安排的科学性和规范性。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中国女子曲棍球比赛的运动负荷特征及运动员在场上的跑动位置和轨迹,应用GPSports Systems SPI 10运动监测系统及Polar团队心率表,对国家女子曲棍球队主力运动员26人备战2008年奥运会期间1~4月24场比赛数据进行整理分析。主要研究表明,我国优秀女曲运动员在场上比赛表现出明显的项目特征:高强度、高对抗,对各个位置运动员的体能要求都很高。由多种不同形式的运动方式穿插在一起组合而成,在场地上约15%的时间是间歇性短距离快跑形式(无氧代谢),约85%的时间是慢跑、走动或原地休息的运动形式(有氧代谢)。快速冲刺能力与国际高水平队存在一定差距。  相似文献   

18.
田野  何其华 《体育科学》1993,13(4):68-72
结果提示:急性运动过程中线粒体离子代谢紊乱抑制线粒体氧化磷酸化过程,减少 ATP 生成,进而造成线粒体肿胀、嵴破坏,进一步抑制氧化磷酸化,加剧离子代谢紊乱的“恶性循环”可能是运动性骨骼肌疲劳的重要原因。耐力训练通过提高线粒体的代谢机能,改善运动中线粒体离子代谢,以维持其正常形态可能是耐力训练增强机体抗疲劳能力,提高运动机能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19.
We have previously shown that single‐leg training results in improved endurance for exercise with the untrained leg (UTL) as well as for exercise with the trained leg (TL).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see whether the improved endurance of the untrained leg could be explained on the basis of changes in muscle metabolism. Exercise time to exhaustion at 80% of maximum oxygen uptake (VO2 max) was determined for each leg separately, pre‐ and post‐training. Muscle metabolite concentrations were measured pre‐ and post‐training in biopsy samples obtained immediately before this endurance test and at the pre‐training point of exhaustion (END1). After six weeks of single‐leg training endurance time was increased for both the UTL and the TL (UTL 34.0+16.4 min vs 97.9±26.3 min, P<0.01; TL 28.3 + 10.1 min vs 169.0 + 32.6 min, P < 0.01). No changes in muscle metabolite concentrations were found in resting muscle. Training increased muscle ATP (P <0.05) and glycogen (P <0.01) concentrations and decreased muscle lactate concentration (P<0.05) in the TL at END1. No significant changes in muscle metabolite concentrations were found for the UTL. The improved endurance of the contralateral limb after single‐leg training could not be explained on the basis of changes in muscle metabolis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