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在田径运动技术训练课中,快速诊断技术是运动生物力学学一直致力解决的问题。在实践中,运用激光测速仪、高速数码摄像机和图像处理软件较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受到运动员和教练员的欢迎。主要介绍对我国优秀撑竿跳高选手刘飞亮和跳远选手蔡鹏的快速技术诊断。  相似文献   

2.
本文所介绍的论文题为《三级跳远》,曾刊登在《田径季刊》1982年第4期。作者P·D米尔伯思(P·DMibwrn)是美国伊利诺依大学体育系运动生物力学研究室的研究员。在米尔伯恩的论文中,他使用高速摄影机拍摄参加正式比赛的美国三级跳远选手的跳跃技术动作,其中包括熟练和不熟练选手的动作,然后从生物力学的观点进行分析研究。至今,有关三级跳远的生物力学资料仍然比较少,他所收集的数据和研究资料,对于选手和教练员深入了解三级跳远的力学原理、如何采用合理的动作、分析研究各个选手的技  相似文献   

3.
运用APAS艾利尔运动技术分析软件及DLT生物力学三维录像分析方法,对我国高尔夫职业选手张连伟短推技术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除有关力学条件之外,球杆还应在运动区内按一定时间移动,各区的运动距离应按一定的比率随短推击球的距离移动。  相似文献   

4.
男子110米栏全程技术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揭示男子110米栏优秀运动员的全程技术规律与特点,使用16mm 高速摄影机,对第11届亚运会男子110米栏的决赛进行全程跟踪摄影和影片解析,得到全程分栏时间、速度、过栏步长与时间(腾空、支撑时间)等参数。用运动训练学、运动生物力学的方法,在群体和个体两方面与第24届奥运会的优秀选手作了比较、分析。此外,还对我国与亚洲男子110米栏选手的技术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5.
应用运动生物力学研究手段,以武汉体育学院体育艺术学院拉丁舞专业班8位优秀男选手为研究对象,对桑巴舞前进WALK步基本动作进行图像解析,旨在揭示其运动的基本特点和规律,为诊断与分析运动员的技术动作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直拍横打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直板的缺陷(反手弱点及对付强烈下旋长球能力薄弱),通过近几届世界锦标赛及奥运会的检验,这项技术使直板选手取得了一些成绩。试图从运动生物力学的角度采用运动学测量方法对直拍横打和横板反手在近台、中台和远台拉弧圈球的技术动作,利用美国艾里尔运动生物力学分析系统(APAS System),对所得数据进行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7.
运用运动生物力学方法,分析苏懿萍100m栏的各项运动技术参数,并与国内外优秀选手作比较。指出苏懿萍若能进一步减少跨栏腾空步时间、提高速度耐力素质以及保持各栏稳定的最佳技术。则成绩会有较大幅度提高。  相似文献   

8.
采用运动生物力学快速诊断技术手段,不仅可以为教练员提供简明的运动学量化指标,还可使运动员及时认知自己技术动作的优劣,为今后完善技术动作在脑海里烙上感性印记。作者采用激光测速仪、JVC高速数码摄像机和SIMI图像分析系统(或其它系统)选择山东省田径队优秀跳远选手蔡鹏、撑杆跳高选手刘飞亮和标枪选手为研究对象。作者认为: 1.该系统特别适用于技术训练课中的适时诊断,它实现了适时采集、适时分析的诊断目的,并且能够定量分析和定性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我国女子跳远优秀后备运动员最后两步助跑及起跳技术的现状,笔者将其多项指标与世界优秀运动员进行比较,并从运动生物力学角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后备选手在技术和能力上都存在着较大的欠缺。  相似文献   

10.
我在几年的教学训练中,对如何应用运动生物力学原理来指导短跳、跨栏训练做了一定的尝试,有一定的效果。 1、正确技术与合理技术区别统一 在教学训练中,什么是正确的技术呢?可能有人会说,世界冠军选手的技术动作最正确,其实不然。从运动技能学和运动生物学的观点来看,绝对正确的技术是不存在的,只有合理技术(或动作)。  相似文献   

11.
崔爱博  王凯  秦晓金 《冰雪运动》2007,29(2):29-31,42
以参加2003~2004年世界花样滑冰大奖赛(中国北京站)国内外优秀运动员为研究对象,采用三维摄像的方法对其跳跃旋转动作进行技术录像解析,获得其运动生物力学参数,研究结果表明,我国运动员角速度与国外优秀选手存在较大的差距,认为提高运动员滑行技术和蹬冰力量是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2005年世界花样滑冰大奖赛中国杯冰上舞蹈技术分析   总被引:7,自引:7,他引:0  
通过对2005年中国杯世界花样滑冰大奖赛冰上舞蹈参赛选手的现场观察、技术动作统计、录像分析并结合专家裁判组给分,研究我国选手在规定舞、创编舞和自由舞3项比赛中的技术和比赛成绩,将获得3项比赛的第1、3、6、9名选手与我国选手进行比较和分析,发现我国选手现阶段与第9名以色列选手(AlexandraZaretski/RomanZaretski)在技术方面相近,在节目内容方面尚有不足。同时探究新裁判系统规则,促进冰上舞蹈项目向“难”、“新”、“稳”、“美”、“准”的方向发展。提出建议,为我国冰上舞蹈今后的训练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当前运动生物力学方法和手段已经全方位的应用到速滑运动员专项力量训练和科研领域,从运动学、足底动力学、肌电学及肌肉力学的单方面研究,到各种生物力学研究方法和手段的综合应用,都有所体现。从基础力量测试到专项力量分析,基本技术、辅助训练手段的测试分析到专项力量训练器材的研发成果,都证明了运动生物力学在我国速度滑冰专项力量训练和研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不足之处主要体现在高水平的科研成果数量不多,综合分析的深度不够,对专项力量训练理论的指导同训练实践结合的不够紧密,缺乏具体可操作化的建议,理论性过强不利于教练员和运动员理解。  相似文献   

14.
找出我国选手与世界高水平选手的差距,反映我国花样滑冰单人滑整体实力水平,对提高我国单人滑选手竞技水平具有重要作用。对2008年"中国杯"世界花样滑冰大奖赛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单人滑选手在短节目和自由滑比赛中,技术水平和节目内容水平均与国外高水平选手之间存在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跳跃技术动作的质量和稳定性、节目编排和运动员的艺术表现力等方面,整体实力水平与世界高水平相差甚远。提出应加强我国花样滑冰单人滑运动员专项体能训练和技术训练,提高运动员的艺术修养,创作团队也应加强节目编排能力,使其更完美地表现艺术魅力,同时应加强科研监控并有效预防伤病,将是促进我国花样滑冰单人滑运动员竞技水平大幅提高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承受大赛压力的能力问题已严重影响着我国速滑运动员临场技术水平的正常发挥。温哥华冬奥会日趋临近,中国速度滑冰实现金牌零的突破的愿望越来越强烈,速滑运动员的压力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增加。阐述了速滑运动员的压力表现、成因、调节特点、调节的原则和方法,认为与普通的压力调节不同,速滑运动员的压力调节必须适时地加压和减压,从进行外部施压和提高速滑运动员的内在抗压能力等多方面论述了速度滑冰运动员抗压力能力的培养,以期对速滑运动员积极备战温哥华冬奥会和速滑项目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朱红伟 《冰雪运动》2009,31(6):10-14
为了使我国速滑运动员选材的指标更加科学,评价方法更加规范,对近几年我国速滑运动员科学选材文献资料进行收集、分析、整理,并采用对各地速滑运动员选材情况进行调查的方法,发现我国速滑运动员科学选材的方法与指标的研究处于缺乏科学系统性的停滞状态,速滑选材仍以经验选材为主。提出速滑运动员的科学选材不仅要应用多学科的测评方法,而且要对多学科测评方法进行综合运用;根据速滑选材各阶段的任务和目的,通过定性或定量的方法对选材测试指标进行筛选。  相似文献   

17.
何蔚  纪春楠 《冰雪运动》2006,(4):6-7,18
国家花样滑冰队双人滑运动员承担在第20届冬奥会上实现历史突破的任务,而运动员年龄大,伤病多,给完成这一任务增加了难度。运用祖国医学理论,结合现代运动创伤治疗手段,将运动员的伤病控制在最小范围内,是备战都灵冬奥会的重要任务之一。赛前训练要加强一般素质训练与专项素质训练,降低运动创伤发生几率,从而保证运动员正常训练和参赛。  相似文献   

18.
我国运动员在参加冬奥会花样滑冰双人滑的比赛中,曾经获得过金银铜牌,是我国冬季的优势项目。在2014年索契冬奥会花样滑冰双人滑比赛中,我国运动员仅获得了第4名的成绩,从比赛成绩下降的原因看,与运动员的年龄偏大、运动性伤病、新老选手配合不够默契有较大关系。客观地认识当今国际双人滑选手技术动作难度、表演状况,项目发展的趋势,对提高我国双人滑整体水平提高具有重要的作用。以2014年索契冬奥会花样滑冰双人滑自由滑前8对选手为研究对象,采用了文献资料、观察、数理统计的方法,对选手得分、排位与技术动作难度、稳定性、艺术表现等进行了综合分析。结论表明,当今国际双人滑选手的技术较为均衡,单人跳跃失误是选手失分的主要因素,动作难度普遍达到4级;从加分和后半程10%高难动作奖励加分情况看,运动员良好的体能是高难度技术动作稳定发挥的保障;规则的掌握、运用达到有利于得分的最大化;节目内容中的音乐特点表达、滑行技术和编排选手均有良好表现,但动作连接和表演完成需要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9.
第21届冬奥会我国速度滑冰成绩的理性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第21届冬奥会上我国有14名速度滑冰运动员参加了7个项目的比赛,仅收获1枚女子500m铜牌,其他参赛项目成绩平平,与上一届冬奥会相比没有取得突破,遗憾收官。综述了第21届冬奥会速度滑冰的成绩,理性分析了我国速度滑冰运动员在第21届冬奥会上的表现,男、女短距离项目的得与失,女子长距离、男子速滑项目落后的局面;展望我国速度滑冰项目未来发展,提出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建立速度滑冰项目长期发展的战略布局,建立速度滑冰后备人才的长效培养机制,提高教练员、运动员综合素质等发展思路,为谋划更好地完成下一个备战周期的重要任务和在第22届索契冬奥会上实现速滑项目金牌零的突破而努力。  相似文献   

20.
采用文献资料法、现场观摩、数理统计法及逻辑分析法对当前我国优秀少年男子单人滑选手的节目内容编排状况进行分析与研究,认为运动员对规则的理解、音乐的选择以及对编排的整体构思等因素影响着我国男子花样滑冰选手自由滑节目编排水平的提高,教练员应深入理解规则,努力与新规则接轨,注重基本训练,调动运动员积极性,为少年花样滑冰运动员比赛和训练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提高花样滑冰整体运动成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