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教学目标:1.让学生紧密联系生活实际,通过操作,把"倍"的概念与已有的认识"份"联系起来,在具体情境中初步理解"倍"的含义,建立"倍"的概念。2.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建立"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计算思路,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3.培养学生操作、观察、推理的能力,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相似文献   

2.
"倍"是很多老师上研究课时不愿涉及的内容,其原因有二. 一、"倍"的含义是涉及两个量之间的比较,概念抽象、不易理解 数学概念中的"倍",代表着两个数量间的比较关系.一个数中包含了几个另一个数,我们就说这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相似文献   

3.
小学数学中有很多非常重要的起始概念。加强起始概念的理解与内化,重视学习方法的渗透与经验的积累,有助于学生在后续的学习中自主迁移,建构新知。二年级“倍的认识”即是这样一种重要的起始概念。学生在学习本课时已经具备了比较两数相差关系的经验积累,对平均分的含义具有一定的理解。在初步认识倍,会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实际问题后,将延伸到“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实际问题,进一步学习分数和比的知识。本课教学旨在帮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通过比较理解倍的含义;  相似文献   

4.
教学内容人教版《数学》第四册第55页例2、例3。教学目标1.通过学生动手摆一摆,进一步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体会数量之间的关系。”2.引导学生根据“倍”的概念和除法的含义,分析、推理、探究“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实际问题的一般解决方法,初步学会用转化的方法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5.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三册第48页例6,完成第48页“做一做”中的习题和练习二十七中的第4—10题。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进一步建立“倍”的概念,正确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几倍的含义,掌握本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和解答方法。 2.初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给学生思考方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相似文献   

6.
【教学内容】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76页例2、例3。【教学目标】1.经历"倍"的概念形成过程,建立"几倍"与"几个几"的联系,理解"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2.在形式多样的操作活动中,充分感知"倍"的具体含义,正确建立"倍"的概念表象,并初步利用"倍"的知识计算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3.培养探索精神、动手操作  相似文献   

7.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倍"的含义,学会分析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并会解答这样的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8.
教学目标1.通过生本研学与生生互助学习,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体会数量之间的倍比关系,并能正确解答。2.能根据信息、情境、表达式等提出数学问题,养成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和提出问题的习惯。3.通过问题提出培养创新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9.
“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应用题”教学设计□礼县实验小学田巧云教学内容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五册50页例8。教学目的1使学生理解“倍”的概念;2理解“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意义;3初步认识“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应用题”的解题特点;4学...  相似文献   

10.
教学内容五年制第三册数学课本第30页例6。教学目标使学生理解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会解答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应用题。教学直点把几倍的概念同一个数里包含几个另一个数联系起来。教学难点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与求一个数里有几个另一个数在数量关系上是一样的。教具投影片、小鸡和小鸭的教学图。教学过程一、复习1.口算。(略)2.看图填空。(投影片)(l)凸凸凸凸有.个,0有、个,12里面有个3,0的个数是凸的_倍。(2)kkkkkkkk..*有_个,@有_个,*的个数是@的倍。这道题应该怎样想?二、新投1.导…  相似文献   

11.
“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应用题,是简单应用题中比较难于理解的一类题.难点在于对“倍”概念的理解.甲数是乙数的几倍,实际上是甲数与乙数之比,学习“倍”概念对以后学习分数、比和比例等知识十分有用.考虑到儿童的思维特点,教学中我指导学生模仿教师的演示,摆学具,让他们在动手.动脑、动口的活动中发现问题、探索规律,较好地帮助他们理解了“倍”概念.  相似文献   

12.
“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应用题比较抽象,往往容易和“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问题混淆。突破这个难点,要讲清两点:1.理解“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什么意思?2.用什么方法解答?教材上例8再次帮助学生建立“倍”的概念,同时把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与一  相似文献   

13.
简评     
建立“倍”的概念的关键,在于联系学过的“一个数里包含几个另一个数”的知识,真正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而这对于思维能力还比较薄弱的二年级学生来说,是比较抽象、难以理解的。因此,如何在复习旧知识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在对比中揭示数量关系昆明市五华区红旗小学范淑敏小学数学第五册第二单元“已知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是在学生建立了“倍”的概念,学习了前两类倍数应用题(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和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基础上进行的。教学中要注意把新知识置...  相似文献   

15.
一、教学目标分析 学习《倍的认识》前,学生已经学习了《除法的初步认识》,初步理解了除法运算的意义,会用除法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教材没有给倍下定义,而是结合具体的情境和实例,通过摆一摆、圈一圈、填一填等具体的数学活动,让学生理解倍的含义,并把“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作为除法运算的应用。  相似文献   

16.
教学内容:小学《数学》第四册67页例3、例4。教学目的:通过运用教具、学具,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使他们在学习活动中建立“倍”的概念;理解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要用乘法计算的道理;学会解答比较简单的求一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应用题。教学过程: 一、基础训练 1.口算并说出算式的意义: 14×4= 20×4= 12×8= 15×3= 15×6= 42×2= 2.口答文字式题 5个4是多少? 8个7是多少? 4个12是多少? 4个20是多少? 通过基础练习,使学生由几个几向倍的概念转化,并为学习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打下基础。二、建立“倍”的概念  相似文献   

17.
“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除法的一种应用。这部分教材的教学要求主要是使儿童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意义,知道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用除法。儿童在学习乘法时,已学会“求—个数的几倍”;在学习乘法九九表内的除法时,已学会“求—个数包含几个另一个数。”这些都是学习“求—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基础。教学这部分教材,就要充分利用儿童已有的这些知识。“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由“求一个数包含几个另一个数导出来的,但是比“求一个数包含几个另一个数”又抽象些,而且容易和前面讲过的“求一个数的几倍混淆。这部分教材的教学,首先要使儿童进一步明确“倍”的意义,理解“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概念,在这个基础上,讲解怎样求一  相似文献   

18.
薛艳  王丽梅  马中华 《辽宁教育》2011,(12):58-61,35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76页倍的认识例2一例3。 设计一教学目标1.通过生动活泼的摆一摆、画一画、说一说等直观活动,使学生建立“一个数的几倍”的表象,理解“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理解两个数量之间的倍比关系。  相似文献   

19.
“倍”是很多老师上研究课时不愿涉及的内容,其原因有二。一、“倍”的含义是涉及两个量之间的比较。概念抽象、不易理解数学概念中的“倍”,代表着两个数量间的比较关系。一个数中包含了几个另一个数.我们就说这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它产生的前提和基础是两者比较。关键是要把其中一方以另一方为标准.分成相同的几份。它是两个量之间的关系,看不到、摸不着,比较抽象,理解时要进行比较。还要用到乘法的意义,学生不易理解。  相似文献   

20.
数学概念是比较抽象的概念.概念掌握得牢不牢固,对学好数学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一、通过实物演示引出概念 概念属于理性认识,它的形成依赖感性认识,教学新概念时,从引导他们观察和实物演示人手,就比较容易解释概念的本质和特征.例如:讲"求一个数的几倍"这节课时,首先要让学生理解"倍"的概念.学生对"倍"概念不清楚,就很难解决这类乘法应用题.我用实物演示先向学生讲清"倍"的概念,进而讲清怎样求一个数的几倍.教学时,我是这样做的:先出示题目"小明第一次从粉笔盒里拿出2支白粉笔,第二次拿的是第一次的3倍,第二次拿了多少支白粉笔?"(学生回答6支),接着我从粉笔盒里拿出6支粉笔问:6支粉笔可分为3个"2支"粉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