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过程中有机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至关重要。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传承不仅是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时代呼应,而且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深厚的民族信念和民族精神,也蕴含着坚实的文化自信底蕴。为贯彻落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教育理念,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厘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困境与进路是十分必要的。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提升大学生文化自信的现实需要,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需要,更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需要。然而,在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一些高校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并未充分重视,一些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存有偏见。树立传统文化自信、完善传统文化教育体系、拓展传统文化教育模式是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3.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思想来源之一。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利于增强人们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时代与政策变迁、观念与思想整合以及家国情怀与文化传承转换同构的演化视野中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形成了双向奔赴的互动关系。基于中华文明的统一性、连续性、包容性建构身份认同、唤醒集体记忆、拓展育情场域,从而多维度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二者的高度统一。应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统智慧与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实践需求结合起来,以“协和万邦”理念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理论体系;以“家国同构”情怀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史料体系;以“重德贵和”传统重塑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话语体系,从历史文化的元素增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文化认同。  相似文献   

4.
<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如果丢掉了,就割断了精神命脉。"这一论述充分体现出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传承和发展,以优秀传统文化推动社会文明教育,提高国民文化素养。高校是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阵地,承担着传承传统文化的重要使命。近年来,我国各大高校均着力研究在教育教学中传播传统文化的途径,且在学科建设、教育模式改革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关于如何促进中华传统文化与教育的深度融合,解决"为什么教""教什么""怎么教"等根本问题,仍需进一步探索研究。  相似文献   

5.
<正>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颁发《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明确要求"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方位融入思想道德教育"。这是实施文化强国伟大战略的必然选择,要求我们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思想道德基因,探索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现实路径,增厚民族  相似文献   

6.
文化遗产是不可再生的珍贵资源,文章以非物质文化遗产"楚调唐音"歌吟作为一种优质教育资源融入职业院校教育教学中,探索民族优秀文化遗产保护与教育传承的新路径,为优秀传统文化借助职业院校这一学校平台实现保护和传承,提供系统和规范的操作模式。让活态的"楚调唐音"歌吟尽早摆脱"绝学"困境,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代的继承与发展提供范式。  相似文献   

7.
任翔 《人民教育》2022,(6):29-32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党的十八大提出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更好地落实中央部署,我们对国内外中小学传统文化教育现状进行了深入调研,提出学、行、信融合的中小学传统文化教育模式.该教育模式经过近十年探索,形成了理论上可阐释、逻辑上可贯通、实践上可操作的中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方...  相似文献   

8.
新时代大学生是传承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一支重要力量,如何有效地开展中华传统文化教育成为高校必须要重视的问题。高校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过程中应统筹课堂教学、校园文化与社会实践"三大课堂",建立三位一体的育人体系,并在此基础上与时俱进,创新路径,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大学生心中生根发芽,进而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9.
<正>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历史长河中留下的智慧结晶,我们每一个炎黄子孙都有义务继承和发展传统文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中华经典作品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史哲知识,其精华部分更是数千年来中华民族生活方式、道德规范、审美情操的集中反映。通  相似文献   

10.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华人的根脉,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是新时代中国发展的内生驱动力。高校应在推动传统文化传承与繁荣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多层次、立体式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模式,探索文化自信培养路径建构,对提高大学生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具有深远意义,为实现伟大中国梦增添青年力量。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简要分析了高校图书馆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作用,在此基础上,探讨提出高校图书馆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策略与措施:开展系列阅读推广活动,营造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浓厚氛围,构建线上线下"传统文化+新媒体"服务模式,举办传统文化专题知识讲座,建设具有特色的传统文化传承与交流中心,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文献检索课程教学等。  相似文献   

12.
《滨州学院学报》2019,(3):56-59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亟待创新传承模式,应用型大学是其传承的重要一环。基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高校德育的价值和传承现状与应用型大学及其德育发展特征,贯彻追求纵向维度和横向维度的深度融合性、利用传统文化与两个目标的内在契合性和讲求并构建传承张力结构的点面层次性三个创新传承原则,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应用型大学的创新传承。  相似文献   

13.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但是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并得以生生不息的强大精神支柱,而且是民族自信、中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标志.充分发挥社区教育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社会治理体系建设、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形成科学文明的生活消费方式、服务人的全面发展等方面的作用.在"互联网+"背景下,尤其是在后疫情时代,探讨在社区教育中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总结在社区教育中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实践经验,并指出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实现路径,以期为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以及实现社会和谐发展,提供研究价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世代传承与发展的古典文化体系,蕴含着丰厚的教育价值,对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具有重要意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及其文化精神为内容的育人活动,为新时代学生培根铸魂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意义归属,其教育过程是个体生命在文化涵养浸润中从文化理解、文化认同到文化自信的养成过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要做到“知行合一”,确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立场;要寻根探源,引导学生理解中华文化的精神基因。在课程化实践中具体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在各种活动实践中活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  相似文献   

15.
党和国家《"十一五"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和传统经典、技能的传承",把中华传统文化教育提到一个新的高度,要求中小学各学科课程都要结合学科特点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这就需要我们在教学中要渗透中华传统文化知识,因此挖掘传统文化教育功能,深化地理课程改革显得尤其重要。  相似文献   

16.
中小学是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平台,肩负着培养具有中华民族家国情怀和中国文化深厚底蕴的合格接班人和建设者的历史重任。河北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在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体制,改进学校教学方式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以养成教育与道德实践、课程文化引导与研学游体验、环境育人与社区教育和家庭教育相结合的立体化育人模式。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与学校教育有机结合,对于推动中小学教育模式创新,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正>为了让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文化产品更丰富,2017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将红色资源当成传承与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过程中的重要一环。我想,要真正传承与发展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必须审视、挖掘红色资源,以打造"红色课程",开设"红色课堂",丰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底蕴。一、红色资源教育价值的审视思想政治课教学承担着"铸德育魂"的使命,而红  相似文献   

18.
当今在高等学校艺术教育教学中存在对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途径与方式的缺乏,如教学模式的单一化,课程结构的一成不变,加上全球经济一体化、文化多元化、新科技智能化的影响,各种西方文化及价值观对我们的学生思想影响很大,导致其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缺乏深刻、正确的认识和理解。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学生艺术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当前迫切需要加强研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艺术教育中的重要性,探索出艺术教育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途径和方式。加强艺术教育课程重构建设,增设优秀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理论课程和相关实践应用课程体系。从而达到促进艺术教育的健康持续发展,实现中华优秀民族文化复兴的战略目标,让中华传统文化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19.
博物馆教育探究活动具有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双重意义。学生“文化理解与传承”素养培养具有连续性和阶段性特征,并有赖于学校场域与博物馆场域具有耦合作用。根据萨奇曼的探究模式,博物馆教育探究活动实践可分为探究前、探究中、探究后等活动序列实践,在此过程中,可以拓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途径,促进学生素养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中华儿女共有的精神家园。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作出一系列关于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论述,特别是党中央《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的发布,表明了党和国家坚定文化自信、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立场、态度和决心,为传承与发展中华优秀传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