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基于西安高新区信息相关产业的企业调查资料,本文提出信息产业集群背景下基于企业外部网络-企业内部资源-企业竞争力的关系模型和理论假设。运用多种统计方法进行假设验证,得到研究结论:(1)企业外部网络对企业资源有较显著的直接影响;其对企业竞争力也有一定的直接影响;企业资源对企业竞争力的直接影响最显著,而企业资源与企业的本身特征有很强的相关性。(2)企业的外部网络通过影响企业内部资源对企业竞争力产生间接影响,不同维度的网络对企业创新能力以及市场盈利能力的影响效果存在差异;企业不同维度的外部网络通过影响企业资源对企业的销售增长率和资产增长率产生间接影响。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西安高新开发区企业相关调研结果分析,发现目前的集群系统存在着制度性资源支持不足、科技资源利用不充分、集群网络资源开放度不够等资源供给缺失问题,制约了企业的进一步成长。针对存在的问题,着重从政府角度,提出促进资源供给能力建设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窦红宾  马莉 《未来与发展》2011,34(2):99-101
本文从关系嵌入、结构嵌入两个维度论述了社会网络嵌入对产业集群内企业竞争力提升的影响。基于此,集群中的企业应充分重视利用网络这个知识、资源丰富的平台,提高自身的吸收能力、资源整合能力,获取知识、信息等资源,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4.
以企业网络结构角度探讨产业集群竞争力这一热点问题,分析了网络密度与集群企业成本的四个维度(交易成本、学习成本、生产成本、机会成本)和创新的关系,指出集群应保持紧密性与开放性,避免网络的路径锁定效应,保持乃至提高产业集群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5.
在回顾创新意愿、集群供应链网络关系强度和创新绩效理论,理清三者内在关系的基础上,构建了关系研究的理论模型;通过257家企业调研数据的实证分析,研究创新意愿、集群供应链网络关系强度与企业创新绩效的作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1)创新意愿与企业创新绩效之间呈正相关系;集群供应链网络关系强度与企业创新绩效之间呈正想关系;(3)集群供应链网络关系强度在创新意愿与企业创新绩效之间存在中介效应。因此,基于集群供应链网络背景,企业注重提升创新意愿的同时与集群供应链企业保持良好的网络关系,借助于创新意愿与网络关系的互动,提升创新绩效。  相似文献   

6.
企业集群中的技术学习分工和知识流动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6  
文章论证了从集群内部学习是集群中企业技术学习的主导途径,继而又指出,集群外部知识资源对于整个集群技术能力的更新和增长有着重要意义,因而需要集群中企业各级开展外向于集群的技术学习活动。考虑到集群中企业在经济实力和吸收能力上的差异,提出了学习的分工模式,即集群中的强势企业瞄准集群外部高新知识进行外向型学习,而弱势企业则从这些知识在集群内部的后续扩散中学习,从而形成“外部引进--内部扩散”的良性知识流动,以此推动集群整体技术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7.
创新网络为研究中小科技型企业集群国际竞争力提供了一个新视角.基于创新网络视角,通过对中小科技型企业集群国际竞争力提升的机理分析,揭示了中小科技型企业集群国际竞争力提升的运行规律,提出了我国中小科技型企业集群国际竞争力提升的战略.  相似文献   

8.
吕一博  程露  苏敬勤 《科研管理》2013,34(1):131-139,146
本文从关系嵌入和结构嵌入两个维度界定"资源导向"下的企业网络行为,并应用网络权力分布思想对不同"资源导向"下的企业网络行为进行规则仿真,构建中小企业集群网络演进的多主体仿真模型,对其演进规律和特征进行分析和探讨。本文研究表明,对于中小企业集群而言:(1)群内企业不同的共性行为,会导致不同的集群网络结构;(2)群内企业间的"力量差距"会随着集群的演进逐渐增大,但并非所有的集群都会出现主导企业;(3)集群网络的长期演进轨迹与集群初始状态无关,且群内会形成相对稳定的交流圈;(4)集群网络演进是一个自组织和自无序交替的过程,其系统稳定性主要受企业行为和演化时间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从产业集聚、创新网络两重视角,分析了集群企业技术能力的影响因素,并在此基础上,运用绍兴市纺织产业集群的14262份问卷实证检验了产业集群、创新网络对集群企业技术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产业集聚、创新网络对集群企业的技术能力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产业集聚与创新网络的所有子效应,对不同技术子能力的影响程度均存在明显差异。因此,提高产业集聚程度、构建和完善创新网络平台对于提升集群企业竞争力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0.
高新区企业集群在世界各国和地区已是一个普遍现象,但是我国目前高新区企业集群机制的缺失导致了大部分高新区区内企业资源配置效率不高和竞争力不强。因此,研究成功高新区企业集群的运行机制,对发展和壮大我国高新区企业有着现实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王育宝  李国平 《中国软科学》2003,30(11):134-139
西安高新区高新技术产业的快速发展得益于高新区风险投资业的迅猛发展。通过实地调查和运用比较分析法,本文认为西安高新区风险投资业虽然运作较为成功,但与风险投资发达的国家和地区相比,高新区风险投资业的经营效率明显偏低。文中深入探讨了西安高新区风险投资业经营效率偏低的原因,并提出了西安高新区进一步发展风险投资业的措施。  相似文献   

12.
高管团队权力分配的前因及其对企业绩效影响路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缪小明  戴顶 《软科学》2008,22(6):139-144
在对国外同类研究文献进行回顾的基础上,构建了企业高层管理人员的权力分配模式,通过对西安高新技术开发区企业的实证研究,分析和验证了高管团队权力分配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科学发展观指导国家高新区创新网络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强  高量 《软科学》2005,19(5):82-84
结合科学发展观提出了构建区域创新网络以实现高新区全面可持续发展,并设计了高新区区域创新网络的运转模型,并对创新网络的主体、创新动力及互动关系进行了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深圳市为例,在对城市外来流动人口政策的压力环境、政策变迁及农民工的制度性社会支持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利用2005年西安交通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所对深圳市外来农村流动人口的调查数据,对农民工的非制度性社会支持和社会融合现状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发现:农民工的工作和生活的圈子主要还是依赖于乡土关系或亲属关系,政府、社会、社区向流动人口提供的制度性支持非常少,农民工的社会融合程度不高,农民工与当地市民处于相对隔离状态。最后,本文提出了流动人口政策的方向、目标以及促进农民工社会融合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新型工业化与高技术开发区的二次创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新技术开发区是我国新型工业化发展战略的载体,我国高新区的二次创业必须遵循新型工业化的发展内涵要求。本文通过比较我国传统工业化与新型工业化的区别,分析了我国高新区的经济绩效和内生机制缺陷等问题,提出新型工业化背景下我国高新技术开发区二次创业必须完成六个转变以实现其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推动经济技术开发区转型升级从而提高其生产效率是江西省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最终实现全面小康的必然要求。本文建立了江西省13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的生产要素投入效率评价模型,并运用Malmquist指数模型与动态面板数据模型研究各个生产要素对园区工业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认为:(1)江西省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全要素生产率较高,其中技术进步在推动全要素生产率提高方面发挥主导作用,属于增长型园区;(2)江西省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业经济增长表现出惯性特征,资金与劳动投入对工业经济增长表现出正向促进作用,其中劳动的影响弹性大于资金的影响弹性;(3)园区企业个数对工业经济增长的影响弹性为负,盲目招商引资并不会显著带动经济增长。最后,本文依据研究结果对江西省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如何实现转型升级提出了相应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开发区的发展是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的重要保障。开发区产业的发展状况又关乎开发区的成败。文章通过对山东开发区产业的现状、问题的分析,提出了新形势下加快山东开发区产业升级的一系列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在创新型产业持续发展的背景下,基于广州开发区个性化医疗与生物医药创新型产业集群的实证,构建社会网络关系特征、组织学习、创新绩效间的模型。研究表明,社会网络关系特征对组织学习和创新绩效都有着正向影响;组织学习对创新绩效有着显著的正向影响,并在社会网络关系特征影响创新绩效中起到了中介作用;适应性学习能明显地促进创造性学习;创新型产业集群中协同创新平台、技术交流会等有利于组织学习的活动,能有效促进企业创新绩效。基于此,提出相关的3点启示。  相似文献   

19.
从创新转化效率和创新产出效益两方面构建评价指标体系,采用横向对比分析和动态变化分析相结合方法,对2013—2018年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创新绩效进行综合评价,并对其内部3个高新区及其与全国其他18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创新绩效水平进行动态对比分析.研究发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创新转化效率和产出效益不一定成正比;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创新绩效整体呈上升态势,且主要依赖于技术变动,但目前整体水平都不高,与山东半岛、西安、长株潭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同处于"低效率-低效益"区间,位于全国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下游水平;郑州、新乡高新区的创新效率都获得较大提升,创新效益则为郑州高新区一家独大.最后针对评价结果,提出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持续增加创新投入,以科技创新为核心,发挥政府的指导、计划和协调作用等促进创新绩效提升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