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 毫秒
1.
《考试周刊》2015,(76):157-158
本研究采用修订后的大学生完美主义问卷(李建伟等编制)、自尊问卷(SES)等对吉林省四所省属高师院校的714名学生进行测验。结果表明:1.性别、专业和年级等变量对高师生完美主义、自尊水平存在一定程度的影响;2.完美主义、自尊与学业成绩存在显著相关关系,完美主义、自尊能够有效预测学业成绩34.6%的变异量。因此,适度提升高师生完美主义和自尊水平有助于其学业成绩提升与进步。  相似文献   

2.
自尊需要是人类普遍的需要,是指在社会生活中,个体对自我行为的价值与能力进行肯定,同时受他人与社会承认或认可的一种主观需要,是人对自己尊严和价值的追求。它包括自尊和来自他人的尊重。本研究以534名大一到大四的学生为被试,考察大学生自尊需要的特点,结果如下:(1)大学生具有较高的自尊需要,其中自我价值需要与优势比较的水平最高,自我防御倾向的水平最低。(2)男女大学生在自尊需要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女生在重要性追求维度上显著高于男生,而在自我防御倾向上显著低于男生。(3)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大学生在自尊需要上存在显著差异,独生子女优势比较显著高于非独生子女。(4)干部大学生的重要性追求和优势比较显著高于非干部大学生,而自我防御倾向显著低于非干部大学生。(5)在年级比较上,大一学生的重要性追求显著高于大四学生。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讨高校大学生的就业焦虑与自尊的关系,利用就业焦虑问卷,自尊量表以及就业相关调查表对300名大学生进行研究.通过相关分析,独立性T检验,方差分析,回归分析等发现:1、大学生就业焦虑与自尊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并且与焦虑的每个维度也存在显著的负相关;2、自尊高低影响就业焦虑,自尊水平越低就业焦虑越高,自尊水平越高就业焦虑越低,而且低自尊水平的人在就业焦虑得分以及各个维度上都显著高于高自尊水平的人;3、通过相关分析,回归分析发现自尊与就业焦虑具有显著的回归关系.以自尊水平为研究的自变量,以就业焦虑为研究的因变量.回归方程为=119.290-2.103X.4、就业焦虑在性别,年级,生源地变量上存在显著的差异,在毕业意向上差异不显著.5、自尊在性别、生源地上存在显著差异,在年级,毕业意向上没有差异.  相似文献   

4.
自尊水平是衡量个体心理健康状况的重要标准。大学生自尊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与舍友交往的和谐程度,进而影响大学生的人际关系与生活质量。通过对430名女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并将自尊这一人格因素和女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进行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高自尊的女大学生更善于维护良好的宿舍人际关系,能够更融洽地与舍友相处。因此,鼓励学生培养与他人相处的能力,提升自尊水平,是提高其学习、生活质量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5.
宽恕是现代社会进步的标志之一,大学生的宽恕水平对社会的影响极大。本研究采用Hearland宽恕量表、自尊量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和艾森克人格问卷等研究工具对江西省480名学生进行测查。统计结果显示,大学生宽恕心理在性别、年级、是否独生、是否道歉、道歉的接受程度及是否得到安慰等因素上存在显著差异,宽恕与自我效能感、自尊、内外向呈显著正相关,宽恕与精神质、神经质呈显著负相关,神经质和精神质对宽恕有负向预测力,自尊对宽恕有正向预测力。大学生的性别、年级、是否独生、是否道歉、道歉的接受程度及是否得到安慰、自我效能感、自尊、人格等均会影响其宽恕水平。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对高一至高三年级的94名聋高中生和108名普通高中生的自尊进行了调查与比较研究。结果显示:聋高中生的整体自尊和具体自尊都显著低于普通高中生;聋高中生的自尊发展不存在年级差异,普通高中生的自尊发展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表现出随年龄增长而下降的趋势;聋高中生和普通高中生自尊总体上都不存在性别差异;聋高中生的自尊发展存在年级性别交互作用,高一、高二年级女生的自尊水平高于男生,高三年级男生的自尊水平却显著高于女生。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而自尊作为个体对自我价值的评判,一直影响着个体的心理健康。为了探讨影响大学生自尊发展的家庭因素,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相关依据。本研究以问卷调查的方式试图通过对地方高校大学生自尊发展的家庭影响因素进行量化的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自尊水平在性别变量和父亲文化的变量上差异显著;家庭的多种因素对大学生的自尊发展产生了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的竞争态度与自尊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竞争态度包括良性竞争态度和过度竞争性两个方面,通过对大学生竞争态度及自尊水平的调查结果显示:良性竞争态度在不同年级大学生问的差异不显著,而大学四年级学生的过度竞争性显著高于大一学生;两种竞争态度与自尊水平有不同的相关关系,良性竞争态度较强的个体其自尊水平较高,而过度竞争性较强的个体其自尊水平较低。面对日趋激烈的竞争,大学生需要加强对自己竞争态度的省思,教育方也需要加强引导并努力创造合理的校园竞争环境,促进学生形成良性竞争态度,避免过度竞争性。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学业拖延行为及其预测变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大一和大四学生为被试,考查了大学生学业拖延行为在年级和性别上的不同变化,以及年级、性别、自尊、自我效能感和完美主义等变量对学业拖延的预测力.结果发现:(1)与国内外相关研究结果一致,本研究样本中存在学业拖延现象的大学生占较大比率(48%);(2)大学生学业拖延行为存在年级与性别交互作用,大四男生的学业拖延程度显著高于大一男生,而女生在年级上无显著差异;(3)自尊、完美主义和性别变量对大学生学业拖延行为有较好的预测作用,其中自尊的预测力最大.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而自尊作为个体对自我价值的评判,一直影响着个体的心理健康。为了探讨影响大学生自尊发展的家庭因素,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相关依据。本研究以问卷调查的方式试图通过对地方高校大学生自尊发展的家庭影响因素进行量化的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自尊水平在性别变量和父亲文化的变量上差异显著;家庭的多种因素对大学生的自尊发展产生了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国外学者对集体自尊做了很多研究,目前国内相关研究较少。通过选取两所综合性驻济高校被试500人,对大学生集体自尊的状况及相关因素进行研究,在是否学生干部、年级、家庭人均月收入等维度上大学生集体自尊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2.
大学生自尊的特点及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学生属于高自尊群体,不同年级不同层次的大学生自尊存在显著差异,大学生中存在着假性自尊和弱势群体。自尊是大学生社会适应性的核心因素,是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标志,低自尊是大学生心理和行为异常的重要根源。形成良好的自尊有利于促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高等院校中聋人大学生的人际交往关系中存在的困扰和自尊水平进行研究,探讨聋人大学生与健听大学生此方面存在的差异。本研究主要以100名聋人大学生和100名健听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对这一问题进行考察和分析。结果表明聋人大学生在人际关系中的困扰检出率为70%,严重人际关系困扰的检出率是20%;健听大学生两个水平的检出率分别为30%和7%,聋人大学生的产生人际关系困扰的比例比健听大学生高,聋人大学生的自尊水平比健听大学生低。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大学生的焦虑水平与自尊、应付方式间的关系。方法:用状态-特质焦虑问卷、自尊量表和应付方式问卷测查340名大学生,用SPSS 17.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不同性别、不同年级、是否独生子女、不同生源地大学生的状态焦虑、特质焦虑没有显著差异。不同专业类型大学生的状态焦虑和特质焦虑差异显著,理工类学生高于文科类。(2)大学生的状态焦虑、特质焦虑和自尊水平负相关显著。(3)大学生焦虑状况与自责、幻想、逃避和合理化4个应付因子正相关显著,与问题解决、求助2个应付因子负相关显著。(4)解决问题对状态焦虑具有负向的预测作用,自尊、自责对状态焦虑有正向的预测作用。自尊和自责对特质焦虑有正向预测作用,解决问题对特质焦虑有负向预测作用,焦虑水平高的大学生倾向于使用消极性应付方式。结论:大学生的焦虑水平与自尊、应付方式相关显著。  相似文献   

15.
目的:师范类大学生自尊与特质焦虑的关系。方法:随机选取540名大学生,采用自尊量表(SES)以及特制焦虑量表(STAI)进行调查。结果:师范学生总体的特质焦虑分布为43.97±7.579,自尊分布为28.94±4.194,师范生特质焦虑与自尊在性别与生源上没有显著的差异,在年级维度存在显著差异;师范生特质焦虑与自尊水平间存在中等程度负相关,相关性显著,特质焦虑为自变量可解释自尊变化中的34.1%。结论:师范生特质焦虑在不同年级间存在一定的波动,自尊水平会随之产生相应的变化;师范生特质焦虑作为一种人格特质对其自尊水平显著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不同民族大学生道德同一性的研究是为了解当今社会不同民族文化下大学生心理发展状况和在道德同一性上形成民族、文化之间的对照,另外在发展大学生人际交往、道德教育、人格发展指导实践以及丰富民族道德心理学、同一性理论研究等方面都具有重大作用。目的:调查不同民族大学生的道德同一性水平,并探讨不同民族大学生道德同一性的差异。方法:采用李红梅大学生道德同一性问卷和罗森伯格自尊量表对1000名大学生施测。结果:(1)大学生道德同一性及自尊不存在性别差异。(2)大学生道德同一性及自尊存在年级差异:在道德同一性上除感恩一致性随年龄增长外,大二的道德同一性发展水平在总体和具体维度上均最低。自尊程度大二显著高于大一,其他未见显著差异。(3)是否独生子女在大学生道德同一性的差异:集体同一性、勤俭自律同一性、诚信负责同一性、感恩同一性和认真上进同一性在是否独生子女上无显著差异,仁爱友善同一性、利他同一性在是否独生子女上相关显著且非独生子女的仁爱同一性、利他同一性显著高于独生子女。自尊在是否独生子女上相关显著且独生子女的自尊程度显著高于非独生子女。(4)自尊、利他同一性、仁爱同一性在民族上有显著差异。结论:大学生在民族、是否独生子女、年级道德同一性总分及各因子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7.
运用问卷测量法和深入访谈法相结合,调查大学生自尊心理及其成因的性别差异。结果表明:1.不同性别大学生自尊心理存在显著性差异;2.大学生自尊心理由自我评价方式、人际交往能力、社会支持系统、主见与否、生活满意程度五方面构成,几方面成因均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年级和性别差异;3.生活满意程度、主见与否、社会支持系统对大学生自尊心理形成的影响相对较大;4.随着年级的升高,大学生自尊水平有一定的提高;5.影响男女大学生自尊心理差异化的主要因素为社会文化因素,以及大学生活环境的变化因素。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探讨物质主义价值观和幸福感之间的关系,以及自尊在其中的中介作用,本研究采用问卷法对1455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1)大学生物质主义价值观在性别、年级上存在显著差异;(2)物质主义价值观与幸福感之间呈显著负相关,即物质主义价值观水平越高,幸福感越低;(3)自尊在物质主义价值观与幸福感的关系中起到部分中介作用,说明物质主义价值观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个体的自尊,最终影响其幸福感。  相似文献   

19.
《石家庄学院学报》2018,(3):145-151
采用安全感量表、自尊量表、信任量表对232名小学六年级学生进行调查,探究安全感、自尊、信任的总体情况以及三者的关系,并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各变量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六年级学生的安全感处于中等偏上水平,自尊水平较高,信任水平中等;安全感、自尊、信任之间均呈显著正相关;自尊在安全感、信任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研究表明,小学六年级学生的安全感、自尊、信任状况良好,低安全感会导致个体信任水平的降低,自尊是安全感对信任作用间的重要中介过程.  相似文献   

20.
听障大学生作为大学生中的特殊群体,兼具残疾人和大学生的双重特性。由于自身的听力和语言障碍,使得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较低。自尊是影响个人心理健康水平的重要因素之一,文章以吉林省长春市和天津市两所招收残疾人的高等院校中的听障大学生为对象,采用《Rosenberg自尊量表》对651名听障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听障大学生处于低自尊水平;听障大学生自尊水平在性别、独生子女与否、不同听力损失程度和不同年级等方面不存在显著差异;在不同生源地方面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