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工业化偏斜发展战略是中国农业现代化滞后的原因,并且这种战略在将来一段时期内将持续下去;就中国目前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国际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而言,农业保护不是中国农业现代化的最佳选择,而农业国际化将为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增加农业资金投入及农业科技进步带来新机遇,是中国农业现代化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这样一个农业大国,农业现代化进程必然面临着重重困难,如我国人均土地资源相对较少;农业人口存量巨大;城市化水平低且城市存在着大量失业、下岗人员;农业产业结构不尽合理等诸多问题。中国农业要想走出困境,摆脱目前的不利局面,惟有将传统农业转变为现代化农业,这才是中国农业持续发展的根本出路。从传统农业与现代农业的区别、中国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困难、成因等方面进行探索和分析出发,论述中国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变的必要性和任务的艰巨性,促使更多的人对中国农业现代化道路进行大胆探索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农业现代化是一个历史的动态性的概念世界农业正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迈进。传统农业已经历了三千年历史,现代农业才有一百多年历史。但现代农业同传统农业一样,是一个历史的动态性的概念。也就是说,不同历史时期的农业现代化的内容和标准是不一样的,它不可能永远停留在一个水平上。一百多年来,国外农业现代化的概念是机械化、电气化、化学化、水利化,亦称“石油农业”,这是与这段时期国外生产力水平相适应的,体现和反映了这段时期国外社会经济和  相似文献   

4.
作为党和国家的重要领导人,无论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还是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刘少奇对农业现代化都作出了许多有益探索,形成了农业现代化思想。这不仅在中国现代化历史上发挥了重要作用,而且为今天的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深刻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本文认为,农业现代化的滞后已严重地制约着我国现代化的进程。探讨我国农业现代化滞后的原因,寻求解决这一问题的对策,“就农业论农业”是不可能讲清楚的,而必须将其放到工农业、城乡关系中去考察,探索国民经济深层次的矛盾,必须着力解决好两个问题:一是解决大量农业劳动者非农化的就业问题;二是解决农业现代化所需的资金问题。实践证明,促进农业形成规模经营和“贸工农”一体化的新机制,是解决上述两个问题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针对我国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关系到我国改革开放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问题。没有农村的稳定就没有全国的稳定;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民经济的现代化。进而阐述了农业产业化对人才的需求,指出了进一步搞好农业中等职业教育基本途径。大力发展农业职业教育,普遍提高农业劳动者科技文化素质,培养大量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农业技术推广人员,是实现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化的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7.
21世纪是中国现代化持续发展,全面赶上世界发达国家的高水平发展时期,即中国现代化的实现阶段。现代化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是一个内容丰富、多层次、全方位的社会变迁的过程,是一场中国社会深刻的变革,是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的过程。1991年由陆学艺、李培林主编的《中国社会发展报告》关于“社会发展总体报告”中指出,“中国社会已经步入了一个全面的、整体性的转型过程。我们正在从自给半自给的产品经济社会向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转化;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化;从乡村社会向城镇社会转化;  相似文献   

8.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在伟大的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朱德对中国式的农业现代化发展路径进行了长期的思考和探索。他认为: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重要任务;农业的发展,既要重视科学技术的力量,同时又要因地制宜;农民如何富裕起来是社会主义农业发展的根本问题。这对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一定的指导和借鉴。  相似文献   

9.
加快推进河南农业现代化既有机遇,也有挑战;既有有利条件,也有制约因素。要在新形势下尽快实现河南农业的现代化,必须深入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不断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产环境,选择正确的农业现代化之路;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建立高效的现代农业科技体系和创新体系;建立有序的农业组织体系,加快农村城镇化进程。  相似文献   

10.
邓小平历来十分重视农业现代化问题,他通过反复深入的研究,形成了十分丰富的农业现代化思想,并建构了中国独有的农业现代化理论体系。在新的历史阶段,为了保证我国农业的持续发展;应坚持和发展邓小平的中国农业现代化理论。  相似文献   

11.
江泽民高度重视农业,并对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的科技支撑、物质条件、产业体系、制度保证、外部条件等一系列基本问题进行了创造性的探索.这些探索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邓小平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思想.  相似文献   

12.
我国农业现代化的现状及对策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民经济的现代化离不开农业的现代化,未来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实质是以现代科学及其应用技术和完善的体制为基础的农业。目前,我国在中国农业现代化过程中存在着诸多问题,要从实际出发探索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农业现代化对策。  相似文献   

13.
运用VAR模型的计量分析方法,对广东省1981-2012年城镇化发展、农业现代化和工业化的数据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广东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与工业化之间存在着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且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对于工业的促进作用较为显著。对分析结果进行格兰杰因果检验,发现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是工业化的格兰杰原因。脉冲响应分析和方差分解分析的结果表明: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是工业化的重要动力,城镇化对于工业化的促进作用优于农业现代化对于工业化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4.
生态(有机)农业是现代农业和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根本方向。大连要在2010年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应该以生态(有机)农业为基础,把农业转为外向型、效益型的新形态,依此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农业现代化。大连发展生态(有机)农业具备许多有利条件,同时也存在一些亟待研究解决的制约因素。  相似文献   

15.
中国作为一个农业人口占绝大多数的“乡土”国家,在现代化发展过程中,需要在其“后发”国家的发展定位以及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充分认识到解决“三农”问题仍然是其实现现代化的一个重要关节点。专家学者们对此作了许多理论和实践努力,本文试图以理论指导、结合中国的具体国情,探索出一条融合“乡土”工业化、渐进式城市化和新农村建设的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道路。  相似文献   

16.
阐述江泽民有关“三农”问题论述是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邓小平思想与理论。指出学习江泽民关于“三农”问题论述,就要牢固树立以农业为基础的思想,逐步推进农业现代化;不断完善农村基本政策,继续搞好农村改革;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创造条件增加农民的收入。  相似文献   

17.
中国农业现代化:资源约束与发展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必须从我国基本国情出发,以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为首要目标,依靠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突破资源环境约束,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注重培育专业农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企业四大主体,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业,用培养新型农民发展农业,努力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道路。  相似文献   

18.
胡锦涛农业现代化思想是新时期我国农业发展的科学总结,是加快我国农业发展的根本指导思想。胡锦涛强调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把加强农业放在首位,明确了推进农村、农业现代化的基本思路,指出了农业现代化的战略措施和农业现代化实现的具体途径;在当前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中,胡锦涛的农业现代化思想,对实现农业现代化、协调农村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大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网络经济是网络文化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网络农业又是网络经济研究的基础。农业现代化要走产业化道路,而农业产业化的前提是农业信息化,可见,农业信息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而网络农业是农业信息化的结果。  相似文献   

20.
信息化是当代农业现代化的标志和关键,它主导未来一个时期农业现代化的方向.渔业是农业的一部分,而渔业信息产业的建设是我国今后渔业建设的重要纽成部分,关系到农业现代化总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