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加快创新创业教育步伐,走科技创新之路,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根本所在,认为建设创新型国家需要大力培养应用型创新创业人才,加强创新创业教育是高校提升人才培养水平的重要举措,有助于高校自我完善发展;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有助于缓解就业压力。文章提出从教育理念、人才培养模式、师资队伍建设、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平台、校园文化氛围等五个方面多渠道推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促进内涵发展,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从而更好地服务于新时期我国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大战略和需求。  相似文献   

2.
在分析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现状不能满足创新型国家建设对科技创新型人才的需求的基础上,重新定位高校科技人员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中的重要作用,以温州科技职业学院为研究对象,探索科技人员创业融入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形成“导师-项目-团队”人才培养体系,丰富和拓展了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推动科技人员成果转化的同时,带动大学生创业由单纯复制型向科技创新型转变。  相似文献   

3.
正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与快速发展阶段,迫切需要对产业结构进行优化升级。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近年来我国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量也由此日益呈现上升趋势。创新创业教育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途径,因此,在信息时代背景下,如何借助科技创新促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成为当代高校创新创业教师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由杨雪梅,王文亮等编著,经济科学出版社出版发行的《新时代科技创新创业论》一书,以十九大精神为引领的新时期背景下科技创新创业为  相似文献   

4.
创新型财经人才培养是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中的重要内容,是新时代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对高校提出的战略要求,是高等教育面向未来,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必然选择。基于此背景下,本文阐述了培养创新型财经人才的重要意义,并且全面分析当前高校创新型财经人才培养的现状及问题,提出了高校构建创新型财经人才培养体系的要素和策略。  相似文献   

5.
高校创业创新人才的培育迎合了如今激烈竞争的国际社会和知识经济时代的需要,推动大学生创业创新有助于建设创新型国家、建立创业型经济以及解决就业问题。但是我国大学生创业往往失败多、成功少。通过分析我国大学生创业创新推进的瓶颈所在,并结合国内外社会各方机构在推进大学生创业创新事业方面的举措比较,提出有利于我国大学生创业创新事业发展的几点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提供强大科技支撑,是时代赋予我国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历史使命。以武汉城市圈创新创业人才工作为研究对象,梳理成效并总结问题,提出引进高端紧俏的创新创业人才、加大人才资源与产业项目的对接力度和实施"人才特区"工程等建议。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是建设创新型国家、促进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的国际化程度也在逐步加深,如何正确引导和评价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尤为重要。本文以国际创新型人才评价理论为逻辑起点,结合国内外研究成果,采用层次分析法,构建与国际创新型人才评价接轨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评价指标体系,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评价与发展提供理论参考与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8.
在分析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现状不能满足创新型国家建设对科技创新型人才需求的基础上,重新定位高校科技人员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中的重要作用。以温州科技职业学院为研究对象,探索将科技人员创业融入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过程,形成"导师+项目+团队"的人才培养体系,以期丰富和拓展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在推动科技人员成果转化的同时带动大学生创业由单纯复制型向科技创新型转变。  相似文献   

9.
现阶段我国正处于建设成为创新型国家的冲刺阶段,国家大力倡导创新创业工作,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育人工作也达到空前的高点,我国比以往任何一个时期都更加需求高素质的创新创业人才。根据社会现状,结合高校实际,分析当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问题所在,并提出有效的对策。通过创新教育理念,优化知识结构,实现教育与实践的相统一,构建创新创业教育育人服务体系,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培养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毛志军 《科技广场》2012,(12):36-38
科技创新在人类的发展历史上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科技创新能力在国家的经济发展与国防军事中都占有重要地位.科研机构与高校是科技创新的重要源泉,高校为科技创新培养创新型人才,科研机构为科技创新提供创新实践场所与科技能量.要在科技创新能力上得到提升,科研机构与高校就需要共同努力.这样,我国的科技创新能力才能得到大幅度的提升.  相似文献   

11.
《今日科苑》2017,(3):4-4
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必须把科技创新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我国科技创新由跟跑向并进转变,势必面临更加激烈的国际竞争,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基础和关键在于形成世界一流的创新创业生态环境,使各类人才的创新活力充分进发,形成企业、高校、科研机构和科技社会组织紧密互动的国家创新体系。  相似文献   

12.
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是知识经济时代发展的需要,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行动纲领,是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必然选择。高校作为创新创业教育的主阵地,在创新创业教育中发挥了关键性的作用。通过对国内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和研究分析,了解我国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及不足,以期从加强人文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结合的角度出发促进我国创新创业教育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3.
培养具有创新精神与创新创业能力的人才,既是大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构建创新型国家的迫切要求。本文通过回顾国内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经验,提出我国在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实施路径。  相似文献   

14.
张雯欣 《科教文汇》2013,(28):183-184
培养具有创新精神与创新创业能力的人才,既是大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构建创新型国家的迫切要求。本文通过回顾国内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经验,提出我国在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实施路径。  相似文献   

15.
正科技工作者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是科技第一生产力的具体承载者、传播者、开拓者、实现者,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科技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生力军,也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骨干力量和示范带动者。科技工作者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重要地位,决定了激发释放科技人员创新活力、提升其创新能力的重要性、紧迫性和现实性。要激发释放出科技工作者创新创业的源头活水,就应该深化科协系统改革,在优化四个机  相似文献   

16.
《科技风》2015,(20)
发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是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需要,是全面提升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产学研合作是高校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科技创新的重要主体之一。本文从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现状出发,提出创新创业教育与产学研合作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意在探索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7.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在国家发展战略的迫切需求下,创建和发展围绕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新定位的“创新型研究型大学”已成为当下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实现“卡脖子”科研与技术攻关、支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新突破点。上海科技大学于 2013 年成立,作为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单位, 10 年间围绕服务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在推动学科交叉和科教融合方面做了一系列探索和创新。文章结合上海科技大学 10 年来的实践经验,探讨创新型研究型大学如何促进科学知识创新、培养高水平人才、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并助力我国高等教育转型。  相似文献   

18.
《科技风》2020,(16)
随着我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不断深化,创新型人才的需求迅速增大,大学生作为创新创业生力军,如何培养其科技创新能力至关重要。由于我国的教育模式相对较为传统和固化,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面临诸多问题,如大学生科技创新意识薄弱、创新成果缺乏研究价值和可行性、指导教师积极性不高、高校缺乏相关硬件支持等。为此,本文探究了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的路径,发现激发学生参与热情、提供项目经费支持、进行系统培训、开展科技竞赛、搭建科研平台、制定激励机制是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推动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9.
高等学校(以下简称高校)作为科技创新的发源地和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摇篮,是协同创新的主体之一,在协同创新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高校在协同创新中具有知识协同创新、技术协同创新和文化协同创新的优势.高校在协同创新中,可以发挥引领和主导国际科技研究与合作、支持和推动行业技术进步与产业结构调整、服务和支持区域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提升和增强国家软实力与文化影响力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霍晓玲  李文 《科技风》2023,(24):69-71
高校是创新创业的重要阵地,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高校在实施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工作以来,取得了一些成绩,积累了一些经验,但步伐始终缓慢,在实现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路途上还存在很大差距。本文通过对某师范类高职院校大学是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分析,提出了从人才培养、教学模式、科学管理三个支撑点来推动创新创业教育发展,让很多的大学生了解、掌握、参与到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真正实现创业带动就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