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莉 《柳州师专学报》2011,26(5):51-53,31
奈达的"功能对等"与德国"功能派"翻译理论特别是目的论之间存在很多的不同之处。通过比较,发现功能派翻译理论在某种程度上是对功能对等理论的突破与发展,拓宽了翻译研究视角。  相似文献   

2.
德国功能翻译理论的核心是翻译目的论。钱钟书在译论方面提出"化境论"。本文通过对德国功能翻译理论和钱钟书译论的梳理和比较,认为二者承认译文可以同源文的功能是不同的观点有异曲同工之妙,其能对二者的关联建构提出新的视点。  相似文献   

3.
关于语言功能的分类,翻译家与语言学家各持己见,分类标准从简单到复杂。德国功能派翻译理论认为:翻译行为应由其翻译目的所决定,不同模式的文本功能应是其翻译的出发点。简要地介绍功能派理论并从该理论的角度分析张培基的英译文《野草》(原作者:夏衍)  相似文献   

4.
德国功能派翻译理论是从交际所需实现的目的或功能出发来指导翻译实践的。它把翻译看作有目的的跨文化交际。该理论界定了翻译实质,划分了翻译过程中参与者的角色,并提出了著名的目的论。以功能派理论为指导来进行商务英语翻译,所得译文既能够传递信息,又能够促进商业交际。  相似文献   

5.
“目的论”与“功能对等论”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德国功能派翻译理论的奠基理论———“目的论”和美国语言学派翻译理论家奈达的核心理论“功能对等论”有其相似之处,也有其不同之处。本文试从两者的“同”入手,着重谈二者的“异”。通过对这两种翻译理论的比较研究,旨在说明前者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后者的缺陷,拓宽了翻译研究视角,是对后者的重大突破和重要补充。  相似文献   

6.
栾宁  丁琳琳 《海外英语》2012,(22):163-164,189
宏观功能翻译论强调利用译文在译文环境中的目的制定翻译策略和明确翻译方法。宏观功能翻译论的发展经过了三个阶段,即文本类型,翻译行为及目的论。每个阶段所提出的理论都对翻译实践具有指导作用。该文简述德国宏观功能翻译论的发展过程,并以一则事例为例,浅析了理论是如何指导翻译实践的。  相似文献   

7.
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和德国功能派的“目的论”两种翻译理论,各有特点。文章分析了两理论的相同之处,并从译者地位、原文地位、翻译标准、对文化因素的态度、翻译过程以及各自的适用范围等角度分析了两理论的不同之处。通过比较,说明目的论是翻译理论的一种新的尝试,丰富了翻译理论,使翻译研究不再局限于研究语言本身,是对功能对等理论的继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8.
德国功能派翻译理论认为,翻译是一种文化转换,一种交际互动,一种以目的语功能为导向的跨文化活动.本文从探讨功能翻译理论的核心出发,将德国功能派翻译理论与外经贸信函的翻译结合起来,通过实例分析了德国功能派理论指导下的外经贸信函翻译策略,探讨了该理论在外经贸信函翻译中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9.
分析了目前国内电影片名翻译研究存在的三个主要视角,即中国传统译论与电影片名翻译、功能派理论与电影片名翻译和操纵学派与电影片名翻译,并在此基础上指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0.
德国功能派翻译理论参照行为学理论,提出了翻译行为和翻译两个概念,指出翻译行为的性质。采用功能派倡导的倾向于翻译功能的"从全局到局部"的研究方法对科技翻译进行描述研究,可以将宏观层面的翻译目的和文本功能与微观层面的句法结构和用词技巧结合统一起来。  相似文献   

11.
公示语的文本类型与翻译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公示语汉英翻译研究越来越深入了,但这些研究仍然缺乏系统性,研究也多为错例的分析,少有理论探讨以及具体翻译方法。针对此现象,文章以德国功能派的文本类型学为基础,探讨了公示语的文本特点及语言功能,并根据某些学者的"含混分类"和"单一文本功能"提出了一些见解,指出了以平行文本为基础的具体的翻译方法,符合国外受众的思维模式,提高翻译质量。  相似文献   

12.
尤金·奈达被誉为"西方翻译理论之父"。他提出的翻译信息论、"动态对等"论和读者反应论等翻译理论,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中国翻译理论的发展。通过对奈达主要翻译理论的介绍,试评奈达翻译理论的贡献及局限性,以求对译者合理应用其理论从事翻译研究起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3.
陈隽 《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10,26(11):86-88,111
与以往传统的"等值论"翻译观不同的是,目的功能论强调以译文预期达成的目的为准则,通过各种翻译技法实现翻译的目的,即"目的决定手段"。文章以目的功能论为理论依据,通过实例分析,从企业外宣材料英译实践中常见的四种情况阐释了"删繁就简"这一翻译技法的适用性,力图证明在充分分析原文的基础上所进行的"删繁就简"是实现译文预期功能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4.
等值论与功能主义都是西方学者对于翻译本质研究的两大对立理论派别。两大派系中等值论以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为代表,功能派翻译理论则以费米尔的"目的论"为代表。本文将对这两大派别进行归纳研究并找出其对立统一面,为翻译理论的研究提供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5.
以"目的论"为代表的德国功能学派的出现,标志着翻译研究的全面转向:即由原先占主导地位的语言学以及侧重形式的翻译理论,转向更加注重功能和社会文化因素的翻译理论。这一重大转向把翻译从原语的奴役中解放出来,从译者的新视角来诠释翻译活动,从而为译论界开辟了一条新的思路,拓展了一片新的视野;鉴于此,本文作者尝试对功能派译论给世界尤其是中国译论界带来的深远影响作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德国功能派翻译理论为理论基础,根据机械类英语资料的词汇、语法及语篇特征及其翻译标准,提出此类资料的汉译常用的翻译方法及策略,如增词及省词法、转译法、分译法等,并通过实例验证了以功能派翻译理论作为理论指导的翻译行为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70年代,德国功能派的"目的论"概述功能翻译理论在西方翻译界兴起.功能派提倡的功能目的翻译论旨在于翻译应该基于以译文和译文读者的反应来进行翻译,而不是依据传统理论中的翻译应以原文和原文读者的反应进行.可以说,目的论摆脱了传统翻译理论,从另一个新的角度来进行翻译研究.现对德国功能学派的目的论,包括目的论的产生与发展、目的论法则、翻译原则、核心内容以及目的论产生的贡献进行简要的概括总结.  相似文献   

18.
论功能派翻译理论与高校理工科学生英语翻译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广践 《考试周刊》2009,(42):108-109
德国功能派翻译理论起源于译员培训,强调翻译的目的和功能,重视译者的社会性。对翻译教学有一定的指导作用。本文从大学英语翻译教学实践出发,联系高校理工科学生翻译学习的重要性和特殊性,探讨功能派翻译理论对这一群体翻译教学的意义,认为功能派翻译理论符合理工科英语翻译教学期待.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对中国传统翻译理论的界定,从哲学—美学的视角概括出传统译论的基本特征。基于其研究方法的局限性,作者从两方面提出了传统译论的批评标准体系:一、根据文本类型和功能进行调整;二、多维度、综合性、描写与阐释相结合。最后提出无论对传统译论还是现代译论的批评,其主要功能不是提供"唯一正确"的方案,而是对译文做出科学的客观分析,使翻译理论的研究具有更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德国功能派翻译理论将翻译定义为一种有目的的行为,在实用文体的翻译中得到了广泛应用。该文首先介绍了德国功能派翻译理论的形成阶段及核心内容,然后对该理论目前在科技英语、广告、合同和小说等实用文体翻译中的应用进行详细阐述,最后探讨了在翻译应用中的发展方向,以期对翻译实践工作带来一定的启示和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