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职业教育能力本位人才培养模式及本土化实践变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对发达国家能力本位人才培养模式做了大量的推介、研究、探索和创新工作.在此背景下,对我国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本土化的实践变式进行分析并提出能力本位人才培养模式的构想与未来的发展趋势,从而对我国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理论研究是目前职业教育领域所关注的重点问题,它不仅会对我国经济产生重要影响,还会对社会产业结构调整起到一定的作用。我国职业教育从建国初期"半工半读"模式演变到现在的"工学结合"模式,"工学结合"模式是目前政府,学校和企业共同推崇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具有较为显著地优点,关键是研究具体的实施途径。  相似文献   

3.
我国的职业教育课程开发模式从"移植"国外到本土探索经历了二十多年的发展变化.每一次课程开发模式的演变和更替都有着价值取向在引导.自从20世纪60年代人本主义的诞生起,人本主义思潮就已渗透到教育领域,到20世纪70年代后,人本主义思潮在全世界重新盛行,就成为了职业教育课程开发的一种价值取向,影响着课程开发的全过程.职业教育课程开发模式的演变中也总会体现着人本价值取向的影子,并且这种人本价值取向会反作用于职业教育的方方面面.  相似文献   

4.
目前我国职业教育在历经高速发展之后,日益进入到结构性的内涵发展和质量提升的重要阶段。而"校企合作"正是职业教育发展的根本依赖。世界各国,尤其是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培养模式在人才培养和校企结合上有其成功的原因和方法,结合德国"双元制"培养模式可以提出"1+1+1"人才培养模式,并在高校中具体践行,将能够提升我国职业教育的整体水平。  相似文献   

5.
倪宁 《职教论坛》2012,(32):75-76,79
工学结合、半工半读是现代职业教育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电子商务行业发展迅速,急需技能型人才,高职的电子商务专业实施"半工半读"人才培养模式符合职业教育发展规律,有利于加快学生技能的提高和就业,有利于学校专业的发展。通过梳理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电子商务"半工半读"人才培养模式的相关经验,思考并总结开展"半工半读"人才培养模式实施的途径及优点和需要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综述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国外职业教育实施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形式多样,典型的有德国的"双元制"、英国的"三明治"教育、美国的"合作教育"、澳大利亚的技术与继续教育以及加拿大的能力本位教育模式。我国近年来,职教界也在深入地研究、实施和推广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取得一定成效,进行系统梳理这些研究和实践成果,对推进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工学结合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是中国特色职业教育核心概念及"天津模式"的本质特征。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已被提到国家政策、制度层面,相关文件多次提及。温总理2007年《政府工作报告》强调:"深化职业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建立行业、企业、学校共同参与的机制,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写入:"把提高质量作为重点。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基于上述要求和任务,《工学结合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在现状分析的基础上,从国家层面、学校和企业三个层次分析并提出我国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核心内容和基本思路,以及适合我国工学结合培养模式的保障措施、方法和建议,力图为我国职教培养模式的构建和创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罗玉峰 《教育与职业》2012,(28):100-102
20世纪60年代末,郎格朗等人的"终身教育"与"终身学习"的思想传人美国,受到了普遍重视.1994年5月,克林顿总统颁布了《从学校到工作机会法》(School to Work Opportunities Act),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学校一工作体系,成为20世纪90年代,以至于21世纪以来,主导美国职业教育终身化改革的基本策略.探究美国职业教育终身化发展的历史沿革、做法和经验,对构建我国的终身教育体系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9.
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主要探索改革开放以来在我国职业教育实践中形成并逐步完善起来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以期通过对实践经验的总结与提炼,阐释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路径。  相似文献   

10.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高职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工学结合"是遵循职业教育发展规律,体现职业教育特色的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我校物业管理专业努力探索适合本专业特点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德沃金根据抽象的平等权理论对自由主义的分配正义理论作了新的阐发,提出了资源平等论,这一理论构想包括拍卖模式和虚拟保险市场两个部分,分别解决初始分配和再次分配的平等问题。试就德沃金的资源平等理论缺陷进行分析,并就其对我国和谐社会法治建设的理论和现实指导意义提出一点思考。  相似文献   

12.
《奥赛罗》以嫉妒、盲目、报复为主题展现人类在命运面前的无能与无助。列维纳斯的伦理观把爱作为伦理的基础,强调他者的不可知性和他异性是自我对他者回应和负责的根本原因。只有忘我的以他者为中心、对他者敞开心扉才能让爱的伦理关系存在并延续。借助列维纳斯的爱的伦理观阐释《奥赛罗》三位主要人物对爱的不同处理方式,可以揭示出导致人物之间伦理关系破灭和导致的爱消失的原因,再现莎士比亚这位文学巨匠的超前历史眼光与社会责任感。  相似文献   

13.
李陵 《怀化学院学报》2008,27(6):100-101
在高校开设"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体现了党和国家对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重视。但是,"纲要"课程开设之后的教学现状却并未令人满意。针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就增强"纲要"课的理论性和学术性,活跃课堂气氛,进行开放式教学,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挖掘历史资源,加强学生的社会实践等方面进行了以提高教学实效为目的的探索。  相似文献   

14.
在高校开设“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体现了党和国家对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重视。但是,“纲要”课程开设之后的教学现状却并未令人满意。针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就增强“纲要”课的理论性和学术性,活跃课堂气氛,进行开放式教学,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挖掘历史资源,加强学生的社会实践等方面进行了以提高教学实效为目的的探索。  相似文献   

15.
随着时代的发展,大学校园和城市之间逐渐产生了一个特殊的区域,即所谓的大学校园“边缘区”。以系统分析法对由边缘区地段的特殊性引发的“边缘区现象”的成因,特点及发展方向进行深入的思考.  相似文献   

16.
《宜宾学院学报》2018,(3):77-83
从存在主义哲学的角度出发,海德格尔寻找艺术作品的本源,对作品、艺术和本源的概念层层分析之后,最终发现并没有一个外物可以赋予艺术以本源,而艺术就是自身的起源,这一结果恰恰揭示了海德格尔对于存在和存在物的差异性思考。他把一切事物都纳入到其存在论哲学框架中,把人当作世界讲述自己的一个媒介,唯有如此才能以体验的方式接近艺术的本质,这也正是他存在主义艺术论的目的和意义。  相似文献   

17.
宋正恩 《河西学院学报》2003,19(5):30-31,12
介绍了两种新的淀粉粘合剂的制备方法,该产品制法简单、稳定性好、粘度高、渗透性强、成膜性较好,有较好的使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不久前接邹立志君长途电话,说她的博士论《诗歌语体论》经过修改、补充,即将问世了,希望我为之写一篇序言。高兴之余,二年半之前她的论顺利通过答辩的情景,又一次在面前映现。记得当时评委会的专家一致给予高度评价,“决议书”写道:“这是一篇功夫扎实,富有创见,学术价值较高的论。它不仅对于诗歌语体学的建设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应用价值,对于修辞学科学化、现代化具有促进作用,而且对于语言学理论的研究也具有启发意义。”我认为上述评价是比较恰切的,该书的问世不仅对诗歌语体研究是一次较大的开拓,对整个语体学、修辞学甚至对语言学和学,也都“具有促进作用”和“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9.
对教育硕士培养中的五个问题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学制、学位论文指导、学成去向等五个方面对教育硕士在培养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认真的分析研究,试图从中找出其产生的根源,并提出一些有益的建议,以待进一步提高我国教育硕士培养工作的水平和质量。  相似文献   

20.
中学课本中介绍苯的取代反应性质时是以苯和溴反应为例进行实验的.若按课本上的装置和操作,将苯和溴混和好后,再加入催化剂——铁粉,烧瓶内液体急剧沸腾,大量的溴蒸气和溴化氢气体充满烧瓶上面的空间,并通过长导管进入锥形瓶,进一步弥漫到空气中,产生呛人的白雾和窒息的恶臭,造成严重的污染,锥形瓶中的蒸馏水也会因溶有溴呈棕黄色,这时再用AgNO3溶液来检验蒸馏水中的溴离子缺乏说服力.另外,实验结束后,把烧瓶内生成物倒入水中,生成的溴苯因溶有溴而呈褐色,尽管在教学中强调是因为溶有溴而发生了颜色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