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高新技术产品综合分类评价法及其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高新技术产品认定基础上,运用层次分析法(AHP法)建立了高新技术产品评价指标体系和确定指标的权重,基于属性综合评价系统提出了高新技术产品综合分类评价法,并对其进行了应用研究,本文为高技术产品的分类和评价提供了一个有效的定量化方法。  相似文献   

2.
基于BP神经网络的高新技术企业综合评价方法及应用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在各省市高新技术企业及其产品认定的基础上,为实现高新技术企业定量化综合评价,运用AHP法建立了高新技术企业评价指标体系,并基于改进的BP神经网络,提出了一套能够模拟专家思想的智能型高新技术企业定量化综合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3.
关于建立高新技术产品认定制度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 引言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不仅需要及时掌握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总体情况,而且更需要掌握高新技术产品的规模、质量、结构和水平,以便为高新技术产品开发和产业的发展规划、政策制定以及高新技术企业及产业评价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北京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竞争力动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新技术产业是北京的主导产业,也是北京对外贸易快速发展的新亮点,然而产业和企业的发展最终是通过企业提供产品和服务来实现的,因此其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竞争力直接体现了北京对外贸易的现状及发展前景。本文运用TCI指数、MI指数和出口优势变差指数分别对北京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竞争实力及出口竞争潜力进行评价,并分析了影响出口竞争潜力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管理的实际需要出发,运用系统工程的思想方法建立了高新技术产品界定的方法体系。从指标约束的角度提出了高新技术产品界定方法──直接界定法。从系统综合评价角度,运用AHP法建立了界定指标体系,提出了高新技术产品定量界定法──多目标决策的线性加权和界定法、模糊综合界定法和人工神经网络界定法,并对各种界定方法进行了研究,为高新技术产品、企业及产业评价和产业政策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促进我国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发展的政策评述及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自科技兴贸战略实施以来的促进高新技术产品发展的政策进行了梳理,对其效应进行评价,最后给出了若干具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第一条 为加速高新技术成果转化,促进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根据国务院和国家科技部有关政策,制订本办法。 第二条 青海省内的高新技术产品、高新技术企业,按照本办法认定。 第三条 青海省科技行政部门是高新技术产品。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的主管机关。 第四条 由有关技术专家和管理部门人员,共同组成青海省高新技术产品和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委员会,负责高新技术产品、高新技术企业的认定;省科技行政部门设立高新技术产品和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办公室,负责组织和办理认定工作。 第五条 根据国务院和国家科技部有关文件的规定,划定高新技术范…  相似文献   

8.
2003年,重庆市高新技术产品生产和出口保持快速增长,高新技术产业不断壮大。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92户、高新技术产品237个,全市高新技术企业累计508户,商新技术产品累计846个。预计高新技术产业年产值达N800亿元,增长38%:高新技术产品年产值达到420亿元,增长41%,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提高到17.5%。其中电子信息、生物工程、环保工程三大先导产业的规模加速放大,高新技术产品产值达到85亿元,  相似文献   

9.
高新技术产品定量化认定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王宏起  胡运权 《科研管理》2003,24(1):116-122
为了实现我国高新技术产品科学化、规范化和定量化的认定,本文从高新技术产业管理实际和发展需要出发,运用系统分析的思想方法分析高新技术及其产品的特性和含义,设计了高新技术产品认定的基本原则、建立了定量化认定指标体系,并对各指标含义及数据的采集方法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0.
李四兰  陈涛 《科技与管理》2006,8(2):117-119
高新技术企业成功的关键是实现产品的快速扩散,网络为高新技术产品的扩散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分析探讨了网络媒体的特点,指出目前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利用网络传播的可行性,最后给出了网络传播在高新技术产品扩散中的优势和高新技术产品网上传播策略。  相似文献   

11.
为促进区域间高技术产业协同发展持续稳定,本文基于改进Lotka-Volterra模型来研究区域间高技术产业协同发展关系的稳定性条件,并以长株潭区域间高技术产业协同发展为案例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区域间高技术产业协同发展系统存在不稳定、鞍点均衡、长期稳定等多种状态;区域间协同影响系数的乘积小于1,是高技术产业协同发展系统稳定的关键条件。政府部门应针对区域间高技术产业协同发展关系稳定性的不同状态,发挥区域不同优势,制定差异化政策,优化区域间高技术产业专业化分工,为协同发展关系维持稳定,甚至向更高层次演化提供重要指引。  相似文献   

12.
杨浩昌  李廉水 《科学学研究》2018,36(10):1889-1895
知识创新的创新主体是高校和科研机构,产品创新的创新主体是企业。要想实现协同创新发展,其关键在于促进知识与产品创新的协同发展。运用基于灰色关联理论和距离协同模型的测度方法,本文分别对2006-2015年我国高技术企业知识与产品创新协同发展能力进行了总体、分地区以及分省级的测度分析。结果显示:(1)全国总体高技术企业知识与产品创新协同发展能力不断提升,但其综合发展程度明显低于其综合协同程度;(2)我国东、中、西部地区高技术企业知识与产品创新协同发展能力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东部地区处于领先,中部地区次之,西部地区最低;(3)各省级高技术企业知识与产品创新协同发展能力也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且较不均衡。基于上述结论,得出促进我国高技术企业知识与产品创新的协同发展的相关政策启示:一、加强对高技术企业知识与产品创新进行有效组合和匹配,提升其知识与产品创新的发展速度;二、统筹兼顾,实施差异性地区政策;三、集中地区比较优势,推动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13.
马力  徐广  高洋 《科技管理研究》2021,41(21):60-70
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探究利益相关者整合对高技术企业新产品开发绩效的影响,以及利益相关者响应能力的中介作用和战略柔性的调节作用.通过对369家高技术企业的研究发现,利益相关者整合对新产品开发绩效具有正向影响,利益相关者响应能力在利益相关者整合与新产品开发绩效关系中起中介作用,战略柔性正向调节利益相关者整合与利益相关者响应能力的促进作用.在此基础上,提出高新技术企业提升新产品开发绩效的管理建议.  相似文献   

14.
对高技术产品的需求预测,是高技术投资决策的关键,本研究从时间序列分析和因果关系分析出发,提出了高技术产品需求预测的多因素、多模型的分析方法,并以典型高技术产品移动电话为案例,对浙江省1996年到2000年移动电话的需求量进行了预测,得出了较为满意的结论。  相似文献   

15.
运用共享投入关联两阶段DEA测量创新效率,并采用Meta-frontier模型对比分析福建省7个国家高新区与国内9个先进高新区。研究发现,16个高新区普遍存在技术研发阶段投入冗余、产品开发与销售产出不足;福建省高新区技术研发效率低下,创新能力薄弱;国内9个先进高新区整体创新能力接近于创新有效的效率前沿,而福建省高新区创新能力离有效的效率前沿差距较大,除厦门高新区外其他6个均处于低技术研发效率-低产品开发与销售效率状态。福建省应积极探索建立以“知识创新社区”为核心的第三代科技园区。  相似文献   

16.
何小洲  熊娟 《软科学》2012,26(5):20-26
通过分析国内外相关文献,引入产品创造力与营销创造力作为过程变量,提出了市场导向、创造力和新产品开发绩效之间关系的研究框架和4个研究假设,并以高新科技企业为例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表明:顾客导向与协作导向正向影响创造力(效用性),竞争导向正向影响创造力(新奇性);创造力(效用性)较创造力(新奇性)对新产品开发绩效的影响更显著;将产品创造力与营销创造力作为中介影响变量所产生的效应远大于市场导向对新产品开发绩效的直接效应。  相似文献   

17.
基于易逝性高科技产品的价值易逝性与高新技术特性,构建基于随机微分方程的易逝性高科技产品更新时机模型以解决易逝性高科技产品更新时机不确定性问题。首先,利用威布尔分布和多项式逼近函数构造无技术进步与价值易逝等外部因素干扰的易逝性高科技产品使用寿命模型;其次,采用布朗运动来模拟外部因素对易逝性高科技产品更新时机的影响情况,进而建立技术进步和价值易逝影响下易逝性高科技产品更新时机波动率模型;最后,选取i Pad作为易逝性高科技产品案例验证所构建的易逝性高科技产品更新时机模型,研究结果表明该模型具有较强的稳健性,可为高新技术生产企业在产品更新换代时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8.
为了提高国有企业在我国高新技术产品贸易中贡献率,增强国有企业在高新技术产品贸易的竞争力,通过定性和定量分析,研究国有企业在我国高新技术产品贸易中贡献率不断降低的原因,发现:盈利率低、自主创新能力不高,没掌握核心技术,没有良好的创新环境是造成国有企业贡献率小并不断降低的原因。  相似文献   

19.
高科技风险企业是风险投资的产物,具有高速成长的特征。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转化与自主技术创新是高科技风险企业成长的催化剂。知识转化通过对自主技术创新的激励而间接地促进了高科技风险企业的成长。基于广东省高技术风险企业的样本数据,经验性的研究揭示了知识转化与自主技术创新的微观路径机理,从而为高科技风险企业的成长提供了策略性的指导。研究表明:知识转化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自主技术创新的实现,并间接地促进了高技术风险企业的成长,然而,这种促进功能存在着较大的拓展空间,有待改进与提高。  相似文献   

20.
在技术、资金引进模式下我国高技术产业收益低,在高技术产品出口竞争中,国内背景企业逐渐落后的现实背景下,构建"高新技术企业研发团队海外嵌入特征、知识搜索与创新绩效"的关系研究模型。通过实证分析,揭示了高新技术企业在研发团队层面,现阶段尚面临整体的"海外嵌入性不足",同时也发现了研发团队通过两种截然不同、但并不对立的海外知识搜索路径,分别实现了对国外先进技术保持紧密联系的跟踪模仿的创新模式,和对国外同类技术保持广泛联系的组合创新和国内市场领先的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