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对21所高校学科教学(物理)专业教育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中的公共学位课、专业学位课、专业选修课、实践活动及其学分和课时进行统计,以开设学校较多的课程为建议开设的课程,取学分和课时数的集中量为建议的学分和课时数。发现存在的问题有:部分课程内容之间相互重复或交叉;部分课程针对性不强且不具有教育硕士特色;课程设置不重视教育科研能力的培养;个别课程与本科阶段课程重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课程设置的改革建议。  相似文献   

2.
本科二类综合性院校农林经济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经济全球化大趋势下,中国农村经管人才的需求类型与层次发生了变化。高校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培养目标与课程体系需要不断革新与完善。分析了本科二类综合性地方高校在此领域存在的问题:课程知识结构设置不尽合理、课程之间内容缺乏融合与衔接、实践性教学体系不够完善、供学生自主学习的课程不多、教师评价制度需要完善,并从培养目标、业务能力定位、课程体系、实践性教学与制度保障方面提出具体改革措施。  相似文献   

3.
植物生理学是高等农业、林业、师范类等院校本科教学中多个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但作为课程重要组成部分的实验教学一直存在学时数偏少、实验内容更新慢、教学模式较为单一、教学主体不当等诸多问题。显然,这种教学模式已经不利于大学生素质教育和创新能力培养。为解决上述问题,在实验教学中进行了系列改革:1设置渐进式多层次实验课程,增设高级实验选修课;2优化实验内容,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验;3开展多种教学模式,强化学生的教学主体作用;4完善考核方法,客观真实地反应学生的的实验能力。结果表明,实验教学改革的效果明显。依托本课程,多名学生发表了较高水平的论文,并且学生整体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有明显的提高。  相似文献   

4.
以完善学科教学(地理)专业课程设置为目标,通过对北京师范大学等9所国内高校进行调查、对比与分析,认为多数高校的课程设置除有较大共性之外,还存在着专业型学位特色不明显、实践类课程较少、选修类课程设置差异较大、实习时间较短等问题.依据《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的要求,结合河南大学等高校的具体实践,提出了加强专业硕士课程设置的针对性、提高选修课程设置的灵活性、优化实践教学模式与时间安排等改革对策.  相似文献   

5.
本文针对高校在本科、硕士及博士各个培养阶段之间存在相互衔接不够的普遍问题,分析影响高层次创新人才脱颖而出的课程设置联系不紧密、研究课题相关性不高、指导团队波动较大、培养体系不健全等突出因素,提出研究型人才分层次培养模式。提出加强专业基础建设、优化课程设置、重组知识结构、增设综合实践环节,衔接本科生与研究生培养体系,加强实践教学平台及产学研基地建设,组建稳定的高水平指导团队等一系列措施,强化各个学位阶段的学业衔接和贯通,逐步实现高水平研究型人才的层次型发展。  相似文献   

6.
目的:进一步了解内蒙古民族大学临床医学专业通识课程的设置情况,为学校医学教育教学改革提供实质性依据.方法:收集整理内蒙古民族大学临床医学专业相关课程设置资料,采用比较分析法,分析比较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的开设情况、学时数和学分的占比;进而分析通识教育类课程设置中的哲学、人文、社科类课程的学时数、学分的占比等相关信息.结果:内蒙古民族大学临床医学专业的必修课学时数为3844,占比为84.7%;选修课学时数为696,占比为15.3%;通识教育课程学时数976,占比为20.9%,其中哲学、人文、社科类课程的学时数为256,总学时数中占比为5.6%.结论:内蒙古民族大学临床医学专业的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设置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课程设置存在有待完善的地方.医学教育国际标准对哲学、人文、社科类、医学伦理学等课程的设置非常重视,内蒙古民族大学临床医学专业应适当提高其通识课程的设置比重.  相似文献   

7.
目前应用型本科高校公共基础课在课程设置、教学、考核、学生自主学习等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而翻转课堂为应用型本科高校公共基础课教学改革带来了机遇与挑战。应用型本科高校的教师、学生均应顺势而动,围绕办学目标,坚持行之有效的原则,积极推进改革。  相似文献   

8.
谈苏格兰大学本科教学的"以生为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格兰大学的本科教学理念、目标、课程设置、课堂教学模式、教学服务与我国高校存在较大的差异.最新的本科教学目标旨在造就卓越学生,具有较强个人本位思想;注重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培养,普遍实行团队学习、合作教学模式;课程设置以人为本,尊重学生个性;为学生提供优质、全面、个性化的学习服务.这些对我国当前高校本科教学改革很有启发.  相似文献   

9.
翻译本科专业经过近十年的发展,成绩与问题相伴。本论文以理论与实践为视角,以翻译专业建设中的课程设置为对象,在梳理和总结国内高校翻译本科专业课程设置现状的基础上,指出设置课程时要重点处理好"理论与实践""课程设置与人才培养""英语专业和翻译专业"以及"翻译本科和翻译硕士"等四组关系,以优化课程设置和加强专业建设。  相似文献   

10.
文科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具有模块化、专门化的特点,同时也存在着内容过于细化、结构不甚合理、体系相对封闭、管理欠规范等问题,影响了人才培养质量。根据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以及知识观、课程观的发展趋势,借鉴国外高校的经验,笔者认为有必要改革课程设置,在承认专业的前提下,大幅提高研讨性、实践性课程和选修课程的比例,建立综合化的文科硕士研究生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11.
Public concerns about biotechnology have resulted in greater attention being paid to the mechanisms by which biotechnology is communicated with non-scientists, including the provision of science communication training. As undergraduate and postgraduate courses form the foundation of the biotechnology sector by providing a pipeline of university graduates entering into the profession, it has been proposed that formal science communication training be introduced at this early stage of career development. Using an Australian biotechnology degree course as a case study, this paper examines science communication training within this course and the views of past and present students towards this training. Interviews were undertaken with 22 stakeholders in the case, including undergraduate lecturers (who also supervise postgraduate research students), doctoral candidates and biotechnologists recently graduated from the course. Few of the students felt the course provided them with any form of science communication training, let alone training in how to engage non-scientists. Many were unaware of the training available to them and few of the lecturers were able to identify where communication skills are taught within the course. A previous study of this case has also shown that biotechnology undergraduates taking this course do not value communication with non-scientists. Clearly, the current state of science communication training for these students needs to be improved if they are to enter the biotechnology workforce as able civic scientists. The findings of this study may be useful for other university biotechnology courses which have yet to integrate science communication training into their curriculum.  相似文献   

12.
我国的法学本科教育面临着毕业生的实践能力普遍较低、法学本科教育具有封闭性、实践环节流于形式等困境,法学本科教育的出路在于重新定位教育目标、变通课程设置、改革和完善教育方法和考核方式、改进和创新实践教学环节、变革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13.
在通识教育已为全球高等教育普遍接受的背景下,公选课已逐渐成为我国高校课程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目前公选课在我国高校的整体教学活动中仍是一个相对薄弱的环节。只有从教育理念、教学评价、教学管理等方面具体分析当前公选课运行中的症结,以通识教育理念及课程教学论为指导,解决公选课管理中存在的数量相对不足、学生课程权力缺失、盲目选课、功利选课、质量监控以及教师激励机制等诸多问题,才能使其真正发挥作用并成为高校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  相似文献   

14.
高等院校武术普修课的教学现状及改革设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湖南省4所院校武术普修课的教学现状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高等院校武术普修课教学存在的重要问题是:教学内容陈旧,难度偏高,缺乏吸引力,不能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方法单调,采用娱乐、对抗性和电化教学等的方法与手段较少;教学目标单一,不够重视武术能力的培养;理论课时少,教学的实用性、科学性不高.本文提出了高等院校武术普修课教学改革的设想.  相似文献   

15.
研究地方高校转型期的小学教育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以宁夏师范学院等6所院校为研究对象,应用比较研究分析法,对比院校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学分、学时等数据要件,析出共性特征及个性差异。探索高职本科与创新性发展,重新定位本科培养目标,改革课程体系,更新教学内容,确定课程学时、学分在2400-2550学时,140-155学分之间;理论与实践课学时比例调控在1∶0.13;重构通识教育课与专业基础课、教育科学课、教师资格认定课、职业教育方向课必修课、职业教育方向课选修课的学时或学分比例为1∶0.65∶0.5∶0.12∶0.20∶0.18。构建一个课程结构合理,学时比例恰当,课程内容之间有序、协调、衔接性好的全新的地方本科高校高职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16.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的到来,中国高等教育的教学质量、尤其是本科教育的教学质量有所下降,其中,尤为明显的一点则为教授对本科教学任务的回避以及本科教育中师生交流的缺失。造成师生交流缺失的原因,一方面源于中国学术界现存的“重科研、轻教学”的理念及教科研不同的评价体制和利益导向,另一方面源于中国高校师资力量的匮乏以及现任教师自身水平较低。要想解决这个问题,除了重塑大学教学职能的中心地位,加强利用现代通信手段外,更重要的是要加强制度层面的引导和完善。  相似文献   

17.
动物医学本科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改革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型人才培养工作是提高高等院校本科生人才质量的重要途径之一,安徽科技学院动物医学本科专业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在动物医学本科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改革、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双能型"师资队伍建设、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考核方式改革、职业技能证书制度、教学管理与考核制度建设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改革与实践创新,为动物医学本科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提出了全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8.
席章营 《安阳工学院学报》2010,9(2):105-107,119
学生评教在我国现行的高等教育体系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基于3学年6学期单门专业课的学生评教数据,综合分析了大学生对任课教师在诸多方面的认可程度。结果表明,高校专业课教师敬业爱岗的工作态度和良好的教学效果得到了大学生的广泛认可,学生对专业课教师的整体满意度较高;职称之间,学生对教授、副教授的教学效果认可度高;年龄之间,老教师的教学效果明显优于青年教师。鼓励教授多给本科生上课和提高青年教师的讲课水平是确保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9.
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实验教学等方面对生物科学与生物技术专业分子生物学教学改革进行了探讨。通过对教学内容改革,淡化了与其他课程重叠较多的遗传信息传递过程的授课内容,增加了新知识点的篇幅;在教学方法改革探索中进行了导向式教育尝试;在实验环节,建立了开放式实验。学生提升了学习积极性,增强了动手能力,加深了对生命过程本质的认识,教学效果获得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20.
“海岸动力地貌”课程中的互动式教学和人文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本科生对"海岸动力地貌"课程的背景了解少,而且普遍对专业课兴趣差的现象,我们根据教育学原理,并结合本科生的心理特点,将互动式教学引入该课程的课堂教学和实习,并注入人文教育,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