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成语教学是中小学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但是目前的成语教学没有很好地体现成语教学应有的特点和课程标准的有关要求,需要为其加一点文化的"料"。一、成语教学的现状及成因成语是"人们长期以来习用的、简洁精辟的定型词组或短句"(《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被称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智慧之花",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信息,是对青少年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良好载体。但是,  相似文献   

2.
成语文化有“成语的文化”和“文化的成语”两种内涵。前者是指“成语化了的文化”即以成语为载体的各类文化;就其外延而言,只有那些被凝练到成语中成为成语意义内容的那些文化元素,才是所谓成语文化。后者是指“成语这种文化”或“作为文化的成语”,它是语言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其外延是与成语的外延相当的。从价值论的角度说,任何有价值的成语文化研究,必须是合乎研究目标的求真原则、研究任务的求善原则、研究成果的求美原则。  相似文献   

3.
成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是汉语文化语境中特有的语言形式。在中职语文教学中,教师应结合学生的文化素养培养需要,积极探索成语教育策略,挖掘成语文化内涵,让学生能够追根溯源,理解成语典故,在日常生活中准确运用成语,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并在成语文化引导、熏陶下提升思想品格,进而实现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本文从中职语文教学现状入手,结合成语文化渗透的重要性,对如何开展成语教学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4.
成语是汉语言文学园地中的一朵奇葩,是语言文化的精华,被视为民族语言的瑰宝,人们形象地称之为汉语语言和文化的“活化石”。很多成语背后都蕴含着丰富的古代语言文化知识。通过成语教学,可以使学生了解成语知识,开阔眼界,提高写作能力,增长知识储备,接受美的熏陶。作为对各科教学有重要影响的高考,历来都把成语作为语文能力考查的重要内容之一。由此可见,  相似文献   

5.
成语的语言文化特质可概括为四个方面:成语是语言文化的精华;成语是语言文化的“活化石”;成语是语言文化的全息元;成语是一种巨大的可以开发利用的语言文化资源。  相似文献   

6.
成语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瑰宝,是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指导学生学习和理解成语,对夯实学生的语言基础,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增强学生语言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述质量,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苏教版教材非常重视成语这一文化瑰宝,在许多练习中安排了成语这一训练项目,它的教学要求是:熟记,大概了解成语的意思,高年级能适当运用。成语是学生必不可少的像“牛肉”一类的“高蛋白”,如果高年级学生只注重成语的死记硬背,而忽视对成语的意义理解和使用,成语教学便失去了积累运用的意义。我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对成语教学做了一点尝试,有一点自己的体会愿与大家分享。  相似文献   

7.
以邯郸为中心的赵国赵地成语典故高度浓缩了赵文化的内涵、精神、特质和风格,是赵文化百花园中的一株奇葩。本文从先秦赵国成语典故中选取了“安然无恙”、“董狐直笔”、“完璧归赵”、“刎颈之交”四个颇具典型意义且流传广泛、影响深远的成语典故作了文化内涵和文化精神的解读。  相似文献   

8.
汉语国际教育在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塑造文化形象、传递中国声音等层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成语有着丰富的民族文化内涵,渗透着中华民族独特的思维方式、审美特质及价值取向。基于对对外汉语成语教学中相关因素的了解,基于习得者文化偏误的分析,对对外汉语成语教学提出了一些建议,包括厘清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在成语教学中强化文化传播的自觉性;挖掘语言教学中的文化元素,提升成语教学的文化附加值;注重对文化能力的有意识表达,拓展跨文化交际能力,实现语言与文化的双重构建。  相似文献   

9.
语言是文化的组成部分,是文化信息的载体。汉语成语更是汉民族文化的精华,最富有汉民族的文化特征。“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这看似简简单单的一条成语,却蕴涵着元宵节日的“放灯”习俗、语言文字的“避讳”风气、“放火”有罪的价值观念和“官民对立”的社会现象等极其丰富的民族文化信息。  相似文献   

10.
周小俊 《教育》2011,(10):58-59
成语作为汉语词汇珍品、是文化语占中的“信息块”“活化石”,蕴藏着大量宝贵的女性文化素材。近年来,女性文化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其研究广度与深度日渐拓展和深入,不足的是这些分类往往只是归纳与罗列,忽视了深入到文化内涵中作进一步分析。从文化角度研究成语,将会使成语研究拓展出一方全新的天地。  相似文献   

11.
中国的文字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成语更是中华文库的瑰宝.苏教版国标本教材十分重视成语这一文化瑰宝,在每一册每个单元的练习中都安排了“熟记成语”这个训练项目.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几个教学实例来谈谈成语教学.  相似文献   

12.
成语是小学语文学科的重要教学内容,具有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作用。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中出现了755个不同成语,共出现1191次。在分析成语来源、形式结构、意义类别、复现情况等基础上,可知成语教学应关注文体及语境,对“语文园地”的成语加强识别判断,联通成语的听说读写活动,发挥复现的作用,以更好地落实成语教学,实现传统文化教育和语文教育的有效融合。  相似文献   

13.
成语是一种浓缩的民族文化,呈现当时社会的人物百态,具有深层次文化内涵。从近年来的语文高考试题的熟语运用来看,还未曾出现考察成语性别,以及成语中的女性年龄的试题,譬如“豆蔻年华”.多指女子十三、十四岁,如果说成是“这个男孩正值豆蔻年华”,就是成语性别误用的典型例子。成语性别多指女性成语.只能用于女性而不能用于男性。笔者搜集如下女性及年龄成语来和同仁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14.
成语,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一朵绚丽的奇葩,它作为一种被浓缩的语言信息,具有言简意丰、形象生动的特点,被誉为汉语言词汇库中的“集成块”。学用成语是识字学文、提高素养、陶冶情操的重要途径。为了使成语教学精彩起来,收到实效,笔者总结了以下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5.
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 ,在汉语词汇中得到广泛深刻的反映 ,而作为其重要成员的成语 ,最富有汉民族文化特征。我们从“文化在成语中的反映”和“成语中所体现的文化”两个方面 ,不难看到“成语与文化”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6.
成语与文化的联系是客观存在的。成语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底蕴,而丰富的文化又对成语的产生起着决定性的影响。二者“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实在是无法将两者分开来讨论。本文仅从“成语对文化的体现”这一方面,来谈一些拙见。  相似文献   

17.
<周易>对中国传统文化影响的至深至巨,的确是其它任何一部书都无与伦比的.就其对汉语成语的影响看,源自<周易>的200余条汉语成语有着极其丰富的文化蕴涵,而民族精神的基本内容、民族思维的基本方式和为人处世的基本策略,又是其中尤为突出的三个方面.研究<周易>成语的文化蕴涵,对于在汉语词汇教学中更好地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必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8.
“有机可乘”解为“公务员考察有飞机可乘”;“知书达礼”变成“光读书还不够,还得学会送礼”……据《文学报》报道,日前不少论坛和QQ群上都流传着关于对九个成语“恶搞”的一个热帖,引发网友热议,有人认为“这是对传统文化的践踏”。有人说成语是我们语言宝库中的重要财富,每个成语都有其特有的典故,其释义早已定型化。成语被恶搞得面目全非,当然让人非常痛心。  相似文献   

19.
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每单元都安排了“熟记成语”这一练习形式,把成语编成“语串”,让学生读读背背,进而尝试运用。这些成语押韵合辙,琅琅上口.易于学生熟读成诵,同时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有利于学生形成深厚的文化积淀。  相似文献   

20.
成语是中华民族语言文字的瑰宝,也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成语意蕴丰富多样,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载体和源泉。尝试通过班级活动、德育主题班会和语文教学,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与成语教育教学结合是有益的教育实践活动,有利于社会主义事业合格接班人的培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