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我国法治建设理论的重心在于正确界定法治内涵,明确法治建设的发展方向和目标,并由此设计一条符合我国国情的实现法治的途径。实现法治可设定为横向途径和纵向途径两种选择,从而为我国法治建设在法治民众基础培养和法治推动上提供明确指导。在实现过程中,要纵横结合,互相协调,相互促进,引导我国法治建设有序、健康、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2.
刘金山 《考试周刊》2010,(24):231-232
行政法治作为法治国家建设系统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不可或缺的,而且被认为是实现法治工程总体目标的关键。本文对我国行政法治的现状进行了介绍,为解决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些途径,以助于推动我国行政法治的进程。  相似文献   

3.
当前,法治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在新世纪走向现代化进程中不约而同的一个必然的目标选择。实现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目标,关键在于途径的选择。在我国,“法治自然演化论”不可取,而“法治推行论”具有其必然性。在法治推行过程中应采取“政府推进型”与“社会推进型”相结合的双轨运行机制,只有这样,才能更快地实现法治国家的目标。认真研究和分析不同途径所需的历史和现实条件及其运行机制,不仅具有重大理论意义,更重要的还在于它为我国法治目标的实现有着提供途径和运行机制选择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政治文明是人类政治发展过程中的不变追求,它可以带来国家的兴旺、民族的繁荣和人类的和平。法治是政治文明的本质体现和根本保障。现代法治不仅展示了政治文明发展的价值追求,更是我国政治文明建设的优选途径。我们必须吸收和借鉴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有益经验,以政治民主为核心,以政治法治为外围框架,结合中国的政治现实,推进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文明进程。  相似文献   

5.
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是政府在新时期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而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更是当下学前教育发展急需要解决的问题。阐释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内涵、意义以及建构途径,对明确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的主体、服务对象、实现务件和建构途径具有重要意义,是实现学前教育有质量普及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6.
社区建设真正实现法治,必须寻求最佳的、行之有效的途径。例如,完善相关的法律体系,这是法治得以建立的必要前提和基础;提高执法队伍的素质,使之做到依法行政:增强普法宣传的力度,这是实现法治的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7.
建设法治国家的前提是人民普遍具有现代法治精神。我国真正实现依法治国的最大障碍是缺乏民族法治精神,原因在于我国传统文化和国家建设中的错误对法治精神的消解,以及我国司法体系与法治宣传教育体系的不完善造成的。必须通过文化创新和制度创新加快民族法治精神的塑造和培育,我们的法治目标才能实现。  相似文献   

8.
提高高校法治文明水平是当代高校发展的必然要求。依法治校是高校法治文明建设的重要措施,我国高校在法治文明建设中存在着法治文明意识比较淡薄、有关高校的法律体系不够完善等突出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文章提出了加强法制教育,增强依法治校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加强高校法治文化建设、完善法规体系,健全学校各项制度和增强联动力度,密切高校与司法部门的联合等措施,为我国高校法治文明建设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9.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邓小平民主法制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法的重大完善和发展,也是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目标和内容。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应遵循一定基本原则和客观标准,也应采取正确的途径与措施。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高校法治进程的进一步向前推进,高校法治化目标在现阶段已初步确立并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高校法治文化是高校法治建设的核心和精神动力,它的培育对于加强高校法治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针对目前我国高校法治文化建设中存在的如法制体系不健全,高校人的法治观念和主体意识不强,法律思想、意识、情感、信仰在高校人中还没有真正树立起来等诸多问题,宜从加强高校法制体系建设、加强高校法治文化理论的研究及普及、加强高校法治文化理念的塑造等方面予以完善,以期更好的推动高校法治进程。  相似文献   

11.
法治政府是政府管控社会的一种善治模式。在法治政府建设过程中,首先应明确法治和法治政府的基本概念,其次应是了解我国经历了从依法治国到法治政府基本建成的政策演变。我国法治政府建设的具体内容包括了治国理念的与时俱进、行政权力的行使法定等四个方面。在我国法治政府基本建成的过程中应注意四个方面的问题,以党的十八大为新起点,力争早日实现我国法治政府基本建成这一目标。  相似文献   

12.
教学研究型大学是我国大学分类研究和战略发展规划中独有的一种类型。从管理操作层面认识和把握我国教学研究型大学的主要特征,明确创建途径,对教学研究型大学建设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刍议我国农民法律意识淡薄的原因及改善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面建设和谐社会,农村是关键,良好的法律意识对中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及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具有重大的实践意义。从法律意识的法理学界定出发,分析当代农民法律意识观念淡薄的现状及原因,提出相应的改善途径,对推进农村法治进程、实现农村法治化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高校党组织是我国高等教育事业顺利发展的思想导向、政治保障和领导核心,创建学习型党组织是建设中国特色高等教育、履行和实现高校历史使命的必然要求。高校创建学习型党组织,需要在把握学习内容,明确学习目的的基础上,结合高校实际的教育教学和教育管理工作,形成正确的思路,探索具体的途径。  相似文献   

15.
司法独立是实现新时期"法治中国"建设目标的必然要求。司法作为法治建设的最前沿,其制度建设深刻影响着"法治中国"新目标的达成。必须通过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司法体制改革和法治文化建设等途径,健全和完善我国司法独立制度,推动"法治中国"建设的进程。  相似文献   

16.
全面推进法治中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时期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新要求、新目标。因此,为推进法治中国建设,必须高扬宪法法律权威,加强公民法治意识,坚定走依法治国的道路,全面加快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步伐。  相似文献   

17.
基本建成法治政府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之一,也是实现国家治理水平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因此,需要我们明确中国特色法治政府的内涵,分析法治政府建设过程中存在的困境,力求探寻出适合我国国情,且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的法治政府建设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8.
法治是实现民主的途径和保障,民主只有在法治的引领下,通过保障基本人权,才能实现其终极目标。在认识法治建设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我国应该通过培育法治文化、贯彻司法独立、改革立法模式、健全法律监督,逐步迈向民主。  相似文献   

19.
法治意识是实现法治的重要标志,建设法治中国,坚持依法治国,需要培育和提升全民的法治意识。全面提升公民的法治意识,是建设法治国家必须首先解决的问题。明确法治意识的概念及功能,了解我国公民法治意识现状,对建设法治中国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在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高职教育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但也存在教育目标定位不准、办学方向不够明确等问题。要实现高职教育的健康、持续、和谐发展,高职院校必须做到准确定位,明确发展方向,创新办学理念,积极进行教学改革,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和实验、实训基地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