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新的学习科学的特色就在于它强调理解性学习。江阴市花园实验小学在学校“让生命之花幸福绽放”的办学理念引领下,尝试构建理解性学习课堂,初步形成了理解性学习三段式课堂——创设情境,构建理解心理场,为建设理解性学习课堂奠基;搭建脚手架,构建理解操作场,培养学生带得走的理解力;开展反思,构建理解经验场,让学生积攒理解性学习的后劲。  相似文献   

2.
通过让教学成为学生有意义的学习经历、利用"错误资源"两方面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来构建高效的数学课堂。这是近几年的工作和学习经验积累,践行"减负"计划,理解新课程、更新新理念、变换新思维、努力提高课堂效益的一点心得。  相似文献   

3.
杨鑫  解月光 《电化教育研究》2021,42(4):12-17,52
智能时代对课堂变革提出新要求,澄明智能技术“何以能”及“如何能”促进学生智慧发展的逻辑理路是开展智慧课堂实践的认识论前提。文章在分析智慧课堂内涵的基础上,首先,提出了课堂学习的物质实践观,即学习可以理解为是一种学习者以物质技术手段为中介的认知性实践,学习者使用物质技术手段的水平能反映其学习实践水平;其次,通过剖析智慧课堂学习方式、场域要素构成,揭示了课堂场域支持学生智慧发展的微观逻辑,构建了反映“智慧生成”及“技术优化”逻辑的智慧课堂模型;最后,提出了智慧课堂构建策略,包括聚焦学生智慧的多元高阶发展、建立问题解决的智慧生成效应、发挥智能技术的优化调节效应。以此,为智慧课堂教学实践提供理论借鉴及实践参照。  相似文献   

4.
《考试周刊》2021,(17):90-91
后疫情期重返课堂,学生数学学习兴趣不浓、课堂状况频出,文章从提升教师素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合理构建数学课堂、适度评价等方面出发,利用学生心理,设法提升数学课堂效率。让学生感觉数学是"有用"的、"好听"的、"好玩"的、"可以掌控"的;同时也让学生感觉自己在课堂上是"主角",让学生享受课堂、留恋课堂,成为课堂的真正主人。  相似文献   

5.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构建自主学习的课堂,让学生经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因此,教师积极提出几个构建自主学习课堂的具体策略,希望能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6.
张英 《考试周刊》2014,(46):34-34
<正>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既然"以学生为主体",语文课堂教学就必然是一个动态的、不断生成的过程。要让课堂具有生成性,还课堂生命本色,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做好。首先要认真备好课,在备课中应关注学生的个性和生活环境,把学生当成重要的生成性资源。其次要让课堂具有生成性,就要处理好"预设"和"生成"的关系,引爆学生思维,通过学生的问题促使课堂具有生成性资源。再就是教师要有民主平等的作风,才能促使课堂具有生成性。一、认真备课是课堂具有生成性的前提条件备课不但要备教材,还要备学生,不但要备教参,还要努力扩充与教材相关的知识,深入挖掘教材,有自己的理解。在传统教学中,一个优秀的教师甚至对教材、教参可以说倒背如  相似文献   

7.
数学学习的关键在于理解,数学教学就是促进学生理解的教学,高中数学新课程教学中应注重学生的理解学习。促进学生数学理解学习的几个策略:数学问题生活化,生活问题数学化,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创设恰当问题情境,让学生在探究中学习;浅入深出地设置问题,让学生在感悟中学习;营造和谐氛围,让学生在愉悦中学习;任务驱动教学,让学生主动学习;多媒体辅助教学,让学生在直观中学习;构建知识系统、加强典例分析和错题整改,让学生在反思中学习。  相似文献   

8.
数学学习的关键在于理解,数学教学就是促进学生理解的教学,高中数学新课程教学中应注重学生的理解学习.促进学生数学理解学习的几个策略:数学问题生活化,生活问题数学化,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创设恰当问题情境,让学生在探究中学习;浅入深出地设置问题,让学生在感悟中学习;营造和谐氛围,让学生在愉悦中学习;任务驱动教学,让学生主动学习;多媒体辅助教学,让学生在直观中学习;构建知识系统、加强典例分析和错题整改,让学生在反思中学习.  相似文献   

9.
课堂作为学生成长的重要场域,规约着学生的发展方向和发展质量。对话学习以平等对话为前提,以文化智力为依据,以工具性学习为必要构成,以创造意义为目标。课堂教学须秉承对话建构认知观念,倡导生成性思维,营造学习共同体,谋求对话理解的师生关系,以重建课堂文化,使课堂成为倾听学生声音的场域,促使学生智慧生成的场域,学会对话与交往的场域,关照学生生命养成的场域。  相似文献   

10.
每个儿童的课堂学习都是个性化的历程,这种个性化体现在学生的认知过程上,也体现在学生的学习情感与社会关系上。当前我们缺少对学生个性化课堂学习的理解与评估方法。以学习为中心的课堂观察从知识与技能类目标达成、个体认知过程、群体合作学习的认知过程、积极学科情感、同伴关系等五个维度为理解与评估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提供了一种分析框架与系列工具。  相似文献   

11.
正在高效课堂改革中,"效"很重要。这个"效",一是指教师指导学生提高学习效率,二是指学生课堂学习的高效益,三是指高效课堂改革带动教育改革所生发的高效能。构建高效课堂的目的在于让学生获取更多的知识,锻炼各方面的能力,养成良好的习惯,培养丰富的情感,满足终身发展的需要。那么,如何构建高效课堂?一、充分的课前准备  相似文献   

12.
理解性学习基于理解力培养的课程设计理念,其主要运用"逆向设计(简称Ub D)"实践模式来组织教学。在研究理解性学习的过程中,先构建了理解性学习的理论框架,而后探索了其实作模式。以小学数学教学为例,探索如何在教学设计与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理解性学习,以提高学生可持续学习的能力。  相似文献   

13.
陈岳钦 《化学教与学》2011,(11):47-48,26
讲述了化学复习课堂中如何用小实验创设复习的新鲜点,让学生感受复习的乐趣;如何创设新的载体让学生重新进行知识构建,提高学习应用能力;如何创设问题情景,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翻旧创新,提升能力;如何创设课堂生成性资源,让学生感受复习的心动。提高复习的效率。  相似文献   

14.
在生活实践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 "要从重视学生的生活实践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数学贴近学生的生活,学生的生活走进课堂,能让学生感到生活就在自己的身边,数学离自己并不遥远;同时也感到生活离不开数学,生活处处有数学.让学生在生活中受到教育,在生活中学习数学,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的同时学习生活.  相似文献   

15.
<正>我校打造高效课堂的理念激发了老师们勇于拼搏的干劲,激活了孩子们被"冷冻"的灵性,使学生由接受性学习方式转变为探究式、合作式学习,让学生由苦途转乐径。探究、合作式学习是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进  相似文献   

16.
深度学习是指在教师引领下,学生围绕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主题,全身心积极参与、体验成功、获得发展的有意义的学习过程。这与"鼓励学生在实践中进行积极探究与体验,通过道德践行促进品德健康发展"的课程理念不谋而合。本文倡导利用深度学习,构建"三生"课堂,即基于学生生活,让理解更深刻;关注学生生成,让思考更深入;突出学生生长,让发展更深远。由此,深度学习将最终落实学科素养、提升学科能力、实现价值引领。  相似文献   

17.
<正>作为一名道德与法治教师,在课程内容、课程名称变化后,应顺应课程和学生发展需要,关注学生的情感发展,将课堂营造成充满磁性的情感场,让学生在学习中保持良好心境,在参与中学会情感表达,增强情感理解能力,提升情感智慧。本文以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七课第一框"家的意味"为例,谈谈课堂情感场的构建策略。一、入情:积淀于课前的情感理解在课堂上,要想打动学生,就要构建融合教材、教师、学生三方情感的情感场。情感场的建立,离不开  相似文献   

18.
只有学生"手眼耳口脑"动起来,我们的初中数学课堂才可能灵动、高效而精彩。要让学生动起来,就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自愿动起来;就要创设丰富的生活场景,让学生愉快地动起来;就要教会学生合作学习,让学生主动地动起来;就要完善评价机制,让学生的"心"动起来。  相似文献   

19.
《解密高效课堂》一书主要从如何实现"自主学习"、"互动学习"、"快乐学习"三方面揭示了构建高效课堂的方法,它主张"学生因自主而发展"、"课堂因互动而精彩"、"课堂因快乐而高效"。全书始终贯穿着这样一条线索:"教师要恰当地发挥主导作用,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  相似文献   

20.
小学数学是基础学科,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需要从小学开始,让学生学会学习,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是这次课程改革的主要任务。一、密切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二、构建和谐课堂,让学生成为主宰课堂的主人;三、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数学思想;四、让学生从学习中享受快乐、获得成就感;五、尊重学生,欣赏学生,让每一个学生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